河南高校兩教授論文涉嫌抄襲,省教育廳:已獲舉報,正調查

2020-12-11 澎湃新聞

又有高校發生論文涉嫌抄襲事件。

近日,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師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舉報稱,自己在檢索文獻時,發現河南鄭州中原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陶曉燕教授和朱九龍教授公開發表論文存在嚴重的「剽竊抄襲」行為。

13日下午,澎湃新聞就此事致電中原工學院人事部辦公室,一名女性工作人員表示,朱九龍、陶曉燕目前為中原工學院教授,朱九龍還任經管學院副院長,二人為夫妻關係。對於有人舉報二人涉嫌學術不端事件,該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不了解。中原工學院原名鄭州紡織工學院,是面向全國招生的普通本科院校,學校始建於1955年。

當天上午,河南省教育廳學風建設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4月3日確有收到相關舉報,隨後將相關內容轉給中原工學院科研處,該校學術委員會正對此事進行調查,結果將上報給教育廳學風建設辦公室。

該負責人進一步表示,教育廳收到舉報不會捂著壓著不管,會用很公正的態度來處理,同時表示需要給學校一定時間進行核實。

澎湃新聞從知網上下載了陶曉燕、朱九龍二人涉嫌抄襲的論文《案例教學法在技術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以下簡稱「陶曉燕、朱九龍論文」),該論文2010年發表於《學理論》期刊,兩人署名下註明來源:中原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經澎湃新聞對比,該論文多處內容同張瑞紅論文《案例教學在管理學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2010年3月)、劉建莉等人論文《案例教學法在<金融學>教學中的應用》(2010年4月)、林祖華論文《高等院校管理學科案例教學亟待加強》(2004年8月)、裴育等人論文《淺議案例在高職<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的應用》(2009年6月)、白晨星等人論文《高職電子商務類課程案例教學方法的應用研究》(2007年10月)等5篇論文內容雷同,甚至一字不差。

據知網收錄信息,陶曉燕、朱九龍論文發表於2010年7月20日,收稿日期為2010年4月28日,從時間上看,其收稿日期都比上述其他論文發表時間晚。陶曉燕、朱九龍該篇論文正文3500餘字,經澎湃新聞對比,其中2800餘字的篇幅涉嫌抄襲自上述5篇文章。

全文「雜糅」5篇論文,部分內容照搬

陶曉燕、朱九龍上述論文包括以下四大部分,「一、案例教學法的定義及起源;二、在技術經濟學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三、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步驟;四、技術經濟學中實施案例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陶曉燕、朱九龍論文正文第二大部分多處涉嫌抄襲、改寫自他人論文。比如,在「案例教學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必然途徑」部分,陶曉燕、朱九龍論文表述為:「在技術經濟學的教學中,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重理論輕實務、重傳授輕參與的問題。很多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這對於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技術經濟學來說,無疑是紙上談兵,很難讓學生及時消化、融會貫通,同時也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而林祖華論文表述為:「我國管理學科教學一直存在著重理論輕實務、重傳授輕參與的缺陷, 很多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書本上的理論知識, 這對於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管理學科來說,無疑是紙上談兵,從理論到理論,很難讓學生及時消化、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同時, 也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比發現,僅有個別名詞及標點的變化。

陶曉燕、朱九龍論文第三部分為「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步驟」,經過比較,該部分則涉嫌在結構及內容上抄襲張瑞紅論文、劉建莉論文。

陶曉燕、朱九龍論文該部分分為四個小標題:(一)閱讀、分析案例階段;(二)小組討論、形成共識階段;(三)正式發言、全班討論階段;(四) 總結評述、消化提升階段。這與張瑞紅在「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中的運用」部分的四個小標題完全一致。而在該部分具體內容上,陶曉燕、朱九龍則涉嫌幾乎完全抄襲了張瑞紅、劉建莉二人論文,僅在個別語句上有所改動。(見下圖)

陶曉燕、朱九龍在論文中寫道:

(一)閱讀、分析案例階段 閱讀案例是案例討論的準備階段,教師和學生都要做 好準備。教師應根據教學要求選好案例,推薦參考文獻,作好案例討論會的各項準備工作。學生應該根據老師的要求,自己收集相關文獻資料並認真閱讀這些材料,獨立思考、進行分析、提出決策。由於案例來自於現實,適合大家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學生可以很快了解、掌握案例中的相關情況,通過思考、分析、推理,形成初步理論。

(二)小組討論、形成共識階段 通過分組討論,大家能夠充分打開思路,從而互相啟發、相互補充、分工協作,以便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這一階段的任務主要是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只需給予適當引導並控制討論節奏即可。

同時,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討論的價值,小組成員可以採取自由組合的形式,並由成員民主選出組長一名,記錄員一名。要求小組的每個成員都要發表看法,允許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聲音的存在。記錄員應認真地把討論意見記錄在小組討論手冊上,最終要基本形成本組的共識,分歧太大的問題可以專門留出時間,展開全班討論。

(三)正式發言、全班討論階段 全班討論是小組討論的繼續,也是整個案例教學的核心,這一階段也是對教師和學生要求最高的階段。教師要非常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應注意以下方面:(1)儘量營造自由討論的良好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討論,儘量做到學生參與的廣泛性、發言的代表性。(2)傾聽學生發言,時刻注意啟發、引導學生,不要過早表明自己的觀點,以避免約束學生的思維空間,當討論陷入僵局時給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導。(3)討論時應緊緊扣住案例展開,要保證課堂討論的秩序和效率,不要在細枝末節的問題上浪費時間。

(四)總結評述、消化提升階段 在討論結束後,教師要進行全面的總結,以保證提高案例討論的質量。教師要肯定學生在討論中的科學分析和獨到見解,也要指出其中的不足,並要求學生寫出案例分析書面報告,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上述內容幾乎全部來自張瑞紅論文,僅在兩處內容有所改動,其他完全一致。

一是,張瑞紅在「閱讀、分析案例階段」中寫道:「閱讀案例是案例討論的準備階段,首先是由教師根據教學要求選好案例,推薦參考文獻,作好案例討論會的各項準備工作;其次是學生在課下要認真閱讀案例,獨立思考、進行分析、提出決策。」

而陶曉燕、朱九龍的表述為:「閱讀案例是案例討論的準備階段,教師和學生都要做好準備。教師應根據教學要求選好案例,推薦參考文獻,作好案例討論會的各項準備工作。學生應該根據老師的要求,自己收集相關文獻資料並認真閱讀這些材料,獨立思考、進行分析、提出決策。」與張瑞紅論文相比,在語句表述上作了調整。

二是,陶曉燕、朱九龍論文「(三)正式發言、全班討論階段」部分,「應注意以下方面:(1)儘量營造自由討論的良好氛圍」至「不要在細枝末節的問題上浪費時間」,這一部分在劉建莉論文中可以找到雷同表述。劉建莉論文所涉內容如下:

「作為課堂討論的組織者,教師要注意:(1)儘量營造自由討論的良好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討論,成為案例討論課的主角。儘量做到學生參與的廣泛性、發言的代表性。可採取個人發言、小組討論以及辯論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暢所欲言。即使認為學生的觀點不正確,也不必在討論階段急於反駁。(2)傾聽學生發言,時刻注意啟發、引導學生,不要過早表明自己的觀點,以避免約束學生的思維空間。當討論陷入僵局時給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導,避免出現「冷場」的情況。 (3)討論時應緊緊扣住案例展開,要保證課堂討論的秩序和效率,不要在細枝末節的問題上浪費時間。」

可以看出,僅是刪去了劉建莉論文中的「可採取個人發言、小組討論以及辯論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暢所欲言。即使認為學生的觀點不正確,也不必在討論階段急於反駁」這一句話。

接下來,陶曉燕、朱九龍在論文第四部分「技術經濟學中實施案例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中提出「選擇案例一般應注意的原則」,經過對比可知,這部分內容涉嫌抄襲、改用劉建莉、裴育兩篇論文。

比如,陶曉燕、朱九龍寫道:「新穎性。即儘可能選擇實踐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學更加生動形象、貼近現實生活,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適當性。所選用的案例應與所講授的知識緊密相關。與教學內容無關或關係不大的案例即使社會影響很大,也不宜選用;所選案例還要難易適中,案例太難,就會讓學生無所適從而產生畏難情緒,打擊其學習積極性,太容易,則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應儘量選擇學生容易接受的案例,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這與劉建莉論文在「選擇教學案例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中所寫雷同:「及時性。即儘可能選擇實踐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學更加貼近現實生活,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案例教學並非案例越多越好,盲目堆積、濫用案例於事無補。所選用的案例應與所講授的知識緊密相關。與教學內容無關或關係不大的案例即使社會影響很大,也不宜選用;所選案例還要難易適中,案例太難,就會讓學生無所適從而產生畏難情緒,打擊其學習積極性,太容易,則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應儘量選擇學生容易接受的案例,如國內新近出現的熱點問題,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又比如,陶曉燕、朱九龍寫道:「實務性。技術經濟學教學活動的基本特點是其應用性、實踐性強。因此,應該選擇具有實務性的教學案例,讓學生感受真實事件,讓學生分析和評估案例所描述的內容,確定應採取的措施和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部分內容可在裴育論文「案例選擇注意事項」部分找到類似表述:「實務性。國際貿易教學活動的基本特點是其應用性、可操作性強。……選擇具有實務性的教學案例,讓學生感受真實事件,培養學生如何發現問題,如何分析、解決相關問題能力。 」

陶曉燕、朱九龍論文隨後在「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部分寫道:「一個優秀的從事案例教學的教師應該具備以下條件:一是必須熟知學科的基本理論。……二是要具備一定的實際經驗,這要求教師經常下企業做調研,做企業諮詢等。三是充分做好案例教學準備。教師要對案例心中有數,要能理解案例中所隱含的基本理論基礎,能夠駕馭基於具體事件的討論。」

而在白晨星等人論文中,談及「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時寫道:「一個優秀的從事案例教學的教師應該具備以下條件:一是必須熟知學科的基本理論。……二是要具備一定的企業經驗或企業經歷, 也就是雙師型教師。要求此類教師經常下企業做調研, 做企業諮詢等。三是充分做好案例教學準備。教師要對案例心中有數, 要能理解案例中所隱含的基本理論基礎, 能夠駕馭基於具體事件的討論。」

對比可知,陶曉燕、朱九龍論文將第三句話進行了改寫之外,其他核心內容都與白晨星等人論文內容別無兩樣。

河南省教育廳:正在調查

舉報人向澎湃新聞表示,自己曾於3月8日向中原工學院學術委員會和河南省教育廳學風建設辦公室舉報過此事。河南省教育廳學風建設辦公室在回復舉報人的郵件中表示,對此舉報很重視,目前正在緊急調查處理。

澎湃新聞13日下午就此事致電中原工學院人事部辦公室,一名女性工作人員表示,朱九龍、陶曉燕目前為中原工學院教授,朱九龍還任經管學院副院長,二人為夫妻關係。對於有人舉報二人涉嫌學術不端事件,該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不了解。

13日,河南省教育廳學風建設辦公室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4月3日確有收到相關舉報,也與舉報人溝通過。目前正在處理相關工作,按照學風相關管理辦法,已經聯繫現在並把相關的內容轉給中原工學院科研處,中原工學院這兩天成立學術委員會對此事進行調查,最後將由學術委員會對這個結果進行表決,並把結果報給教育廳學風建設辦公室。

相關負責人進一步表示,教育廳收到舉報不會捂著壓著不管,會用很公正的態度來處理,同時表示需要給學校一定時間進行核實。

相關焦點

  • 河南高校兩名教授論文涉嫌抄襲 省教育廳回應
    原標題:河南高校兩教授論文涉嫌抄襲,省教育廳:已獲舉報,正調查又有高校發生論文涉嫌抄襲事件。近日,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師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舉報稱,自己在檢索文獻時,發現河南鄭州中原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陶曉燕教授和朱九龍教授公開發表論文存在嚴重的「剽竊抄襲」行為。13日下午,澎湃新聞就此事致電中原工學院人事部辦公室,一名女性工作人員表示,朱九龍、陶曉燕目前為中原工學院教授,朱九龍還任經管學院副院長,二人為夫妻關係。
  • 法學教授舉報湖南兩廳官博士論文涉嫌抄襲
    6月底,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吳丹紅微博舉報湖南省高院政治部主任董嵐、湖南益陽市委副書記黎石秋博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一事引發廣泛關注。數日後授予上述二人博士學位的湖南大學回應稱,已成立專門工作調查組進行核實。
  • 西南交大副校長涉抄襲論文 校方已上報教育部
    事件調查  -兩年前有人舉報,西南交大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黃慶此前公開發表的兩篇署名論文涉嫌抄襲或過度引用,舉報材料被發上網後引多方熱議  -其中一篇論文黃慶系第二署名作者,因此有人提出該論文是「學生抄襲論文時用了老師的名字」,黃慶的過失主要是對學生的行為失察
  • 教授6年連續被舉報抄襲博士論文 錯別字完全相同細思極恐
    教授6年被舉報抄襲博士論文?教授6年被舉報抄襲錯別字完全相同?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最新消息。上海財經大學統計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國祥面臨一項新的質疑:他於1999年在廈門大學完成的博士學位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那麼,教授6年被舉報抄襲博士論文?教授6年被舉報抄襲錯別字完全相同?
  • 副校長被舉報學術腐敗續:調查報告已交省紀委
    廣商學術道德委員會主任左柏雲教授接受採訪時表示,關於張偉強舉報雍和明的事實已經調查完畢,並形成調查報告提交給廣東省教育廳。  昨日,省教育紀工委有關負責人告訴南方日報記者,根據教育部2009年3號文,省教育紀工委在今年3月就張偉強所反映的雍和明學術不端行為要求廣商學術委員會進行調查。今年4月,廣商學術委員會召開了專家鑑定會,並把得出的調查結果提交至省教育紀工委。
  • 上財教授涉6年抄襲風波:論文「錯別字也雷同」
    一場歷經6年的抄襲舉報,至今還在掀起新的風波。上海財經大學統計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國祥面臨一項新的質疑:他於1999年在廈門大學完成的博士學位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這並非徐國祥第一次被指涉嫌學術不端。此前,他的兩部著作,被指涉嫌抄襲。
  • 山東大學一碩士論文涉嫌抄襲調查
    記者了解到,碩士研究生論文答辯是有答辯程序要走的,論文答辯前需要經過導師指導、論文查重和答辯委員會的評審。為何會出現兩篇高度雷同的碩士論文?是否有槍手「一稿多投」?論文查重為何沒有查出來?涉嫌抄襲該怎麼處置?如何規範碩士學位論文答辯?對此記者展開了調查。
  • 大學生抄襲論文被同學聯名舉報 校方:啟動調查
    ,借淘寶便利發表論文、獲取專利,並在舉報信中列數李某「學風不正、評獎不信」等多項問題,稱希望學校嚴懲。  11月27日下午,西南交大學生工作部(處)發布通報:經調查,決定取消李某本次「竢實揚華獎章」評選資格;對舉報信中反映的學術誠信問題,學校學術道德委員會已啟動相應的調查程序。
  • 碩士生學位論文涉嫌抄襲事件曝光一周後,東北大學還在核查
    4月4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報導了東北大學2008屆碩士畢業生孫勇學位論文涉嫌抄襲一事。在此前的採訪中,東北大學學術委員會曾在4月2日回復澎湃新聞:之前並未接到關於此事的正式舉報,沒有辦法給出具體的處理結果。
  • 檢察官被舉報論文抄襲,學校在查
    據舉報文章稱,湖南十年前曾發生過一起「冤案」,謝偉和劉滸兩人被捕。十年間,兩人的父母一直為其申訴。某日,謝偉的父親謝國東意外發現,曾任該案公訴人的婁底市人民檢察院公訴科檢察官馬曉慧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在利用Papercrazy檢測後,謝國東發現其碩士學位論文重複率高達九成,於是他便以「品行不端」為由將馬曉慧實名公開舉報。
  • 北大教授舉報武大醫學院院長學術造假?官方回應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正調查核實) 11月29日,一封北大教授饒毅實名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獲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裴鋼等人學術造假的舉報信在網絡流傳。
  • 大學生涉論文抄襲被同班同學聯名舉報 校方調查
    11月27日下午,西南交大學生工作部(處)發布通報:經調查,決定取消李某本次「竢實揚華獎章」評選資格;對舉報信中反映的學術誠信問題,學校學術道德委員會已啟動相應的調查程序。舉報信稱,該校2013級城鄉規劃班(本科)同學集體如實反映同班同學李某,以弄虛作假成功當選該校2016年「竢實揚華獎章」候選人,列舉了李某「學風不正、評獎不信」等多項問題。舉報信末附有該班同學實名聯名籤字,但帖子中照片的籤名部分被打上了馬賽克。  舉報信中稱,李某學習弄虛作假,不講誠信,多次抄襲,進行商業交易,剽竊抄襲其他年級班級作業,被舉報後轉向外界購買課程方案,以獲得成績。
  • 華南農業大學教師21篇論文涉嫌抄襲 校方:發文章是個人愛好
    據她稱,早在廣州大學讀研期間,李濤就涉嫌抄襲兩篇論文;2005年7月至2010年8月期間,李濤涉嫌抄襲14篇論文;在華工讀博時,李濤又抄襲5篇中文文章,翻譯成英文論文後發表,並以此順利得到博士學位。追查 校方已認定部分論文抄襲 撤銷其博士學位  10月10日,華農學術道德委員會辦公室向新快報記者提供了一份「關於李濤同志涉嫌學術不端行為舉報及調查處理情況」。
  • 北影教授舉報稱碩士論文遭河北大學一畢業生抄襲,此人已留校任教
    7月20日,新華社記者從河北大學教師工作部了解到,目前該校已接到相關舉報並展開調查。工作人員透露,石曉庚目前在該校經濟學院任教。01 論文查重時意外發現被抄襲17日凌晨,北影副教授孟中在朋友圈發文稱:「忍無可忍了!
  • 北影教授舉報稱碩士論文遭河北大學一畢業生抄襲 河北大學展開調查
    7月20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河北大學教師工作部了解到,目前該校已接到相關舉報並展開調查。工作人員透露,石曉庚目前在該校經濟學院任教。論文查重時意外發現被抄襲17日凌晨,北影副教授孟中在朋友圈發文稱:「忍無可忍了!
  • 北影教授舉報稱碩士論文遭河北大學一畢業生抄襲,河北大學展開調查
    7月20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河北大學教師工作部了解到,目前該校已接到相關舉報並展開調查。工作人員透露,石曉庚目前在該校經濟學院任教。論文查重時意外發現被抄襲17日凌晨,北影副教授孟中在朋友圈發文稱:「忍無可忍了!
  • 李仕春博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中國政法大學:已啟動調查
    6月11日下午,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致電中國政法大學宣傳部,該校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劉琳琳表示,已經看到澎湃新聞關於該校博士李仕春學位論文涉嫌抄襲多篇他人論文的報導,學校紀委此前也接到相關舉報,學校的學風建設委員會也已啟動調查程序,有調查結果會公布。
  • 211高校再曝學術造假:北郵一碩士論文涉嫌抄襲,標題都沒改
    211高校再曝學術造假:北郵一碩士論文涉嫌抄襲,標題都沒改 澎湃新聞記者 韓曉蓉 實習生 毛奕雲 2014-09-05 08:16
  • 江蘇大學教授抄襲國外本科論文?校方:正在調查 對此「零容忍」
    本報記者 郝嘉奇 北京報導北京時間4月9日,《自然》旗下《科學報告》雜誌在網站刊發聲明,撤回江蘇大學理學院教授戴美鳳團隊於2015年12月15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在解釋撤稿原因時,雜誌編輯部認為,該論文的主要內容和公式摘取於匈牙利布達佩斯技術經濟大學本科生Roland Molontay於2013年完成的本科畢業論文,而沒有註明出處。
  • 教授抄國外本科生論文?用公開透明的調查回應公眾關切
    原因是雜誌編輯部認為,該論文大量抄襲了匈牙利布達佩斯技術經濟大學一名本科生於2013年完成的本科畢業論文,而沒有註明出處。且由於證據比較充足,即便涉事作者不同意撤稿,他們依然決定對該論文做撤稿處理。對此江蘇大學回應稱,目前已經邀請校內外專家對該論文是否抄襲進行鑑定,相關結論仍未得出。  雖然目前尚沒有明確結果,但從《科學報告》編輯部堅決的態度中,不難窺見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