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吳丹紅微博舉報湖南省高院政治部主任董嵐、湖南益陽市委副書記黎石秋博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一事引發廣泛關注。
數日後授予上述二人博士學位的湖南大學回應稱,已成立專門工作調查組進行核實。
7月16日,中國新聞周刊從湖南大學紀律檢查委員會(監察處)了解到,目前湖南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正在調查核實此事,湖南大學紀檢監察機構並未介入,調查結束後會公布調查結果。
湖南省高院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其內部正在對此事進行核實。
湖南益陽市委宣傳部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益陽市所有新聞採訪及消息發布均由其主管的益陽市新聞中心負責。不過,該中心工作人員並未就論文抄襲一事有任何介紹。
舉報者說:「這完全是個巧合」
吳丹紅是一位法學博士,籍貫浙江義烏,目前就職於中國政法大學,現為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疑難證據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其在網際網路上頗為活躍,微博名稱為「吳法天」,是一位有著94萬多微博粉絲的公眾人物。
對於本次舉報的目的,坊間多有猜測。
澎湃新聞6月26日發布了題為《「70後」女廳官董嵐履新湖南省高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的報導,四天後吳丹紅即在微博舉報董嵐博士論文涉嫌抄襲。
對此,吳丹紅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這完全是個巧合。
其述說的理由主要有三點:一是他對湖南官場比較熟悉,之前就知道董嵐在益陽任職,也曾下載過董嵐的博士論文,但並未查重過;二是近期湖南新晃鄧世平案、湖南益陽教師李尚平案均重回公眾視野,這促使其思考益陽的政法工作,而近幾年的益陽政法工作又是董嵐主管;三是就在其舉報的數日前,時任湖南婁底市人民檢察院公訴科檢察官馬曉慧因2009年的碩士學位論文抄襲被舉報。
一位熟悉當地官場情況的湖南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不管目的如何,對於可能存在的學術不端行為,任何人都有舉報權利,吳丹紅當然也有。
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原副院長、反腐專家李永忠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一般來說如果想阻擊官員升遷,一般都是會在任命前或者是在公示期,但很少是在履新後。
在這起舉報事件之前,還有一起論文涉嫌抄襲的舉報,被舉報者的身份也是官員,同樣也涉及湖南大學。
6月25日,微信公眾號「湖南謝偉劉滸冤案申訴」發了一篇題為《實名舉報丨製造「奸師冤案」的湖南女檢察官碩士論文抄襲》的文章,身為父親的謝國東認為在涉及兒子謝偉的一起強姦殺人案中,馬曉慧製造了「冤案」,遂在發現她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後,以「品行不端」為由實名舉報。
中國新聞周刊注意到,馬曉慧、董嵐和黎石秋均為法律專業畢業生,三人碩、博學位均是從湖南大學取得的。
更早前,雲南財經大學一名教師3月份在網上舉報,在網上進行博士論文查重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博士論文與湖南大學劉夢潔2018年4月的碩士論文累計重複了15626字,並表示劉夢潔碩士論文系剽竊其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書。
湖南大學最終調查認定劉夢潔碩士學位論文存在抄襲現象,構成學術不端,學校決定撤銷劉夢潔碩士學位,給予其導師洪源警告處分,取消其導師資格,調離教學崗位。
論文重複率高,涉嫌相互抄
公開簡歷顯示,馬曉慧是在2009年10月獲得了法學碩士學位,學位論文題目為《檢察機關試用刑事和解制度的正當性與實踐研究》。紅星新聞指,中國知網查詢顯示,馬曉慧論文複製比為48.1%。
董嵐是湖南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學專業博士生,其2007年10月發表的博士學位論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財政法問題研究》被指涉嫌大篇幅抄襲,荔枝新聞檢測後發現,其博士論文重複率達81%。
不僅如此,其碩士論文也涉嫌抄襲。據中國知網論文檢測數據,董嵐2002年1月發表的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票據市場的發展及其主要法律對策》總文字複製比52.3%,去除本人已發表文獻複製比為42.6%。
黎石秋博士論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法律問題研究》發表於2007年3月,中國知網檢測顯示,除本人已發表文獻部分的情況下,黎石秋的博士論文複製率達37.1%,碩士學位論文《不正當比較廣告法律規制研究》發表於2003年10月,複製比例高達75.4%。
一般來說,大部分院校對碩士學位論文重複率要求在20%以內,博士論文為15%或10%以下。上述三人遠高於此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知網上公開發表的畢業論文顯示,董嵐與黎石秋同為湖南大學2007屆法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均為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法律問題,但黎石秋的答辯日期要早於董嵐,後來董嵐博士學位論文被發現還與黎石秋博士學位論文中大量段落高度雷同。
澎湃新聞此前對比發現,董嵐、黎石秋博士學位論文中,還涉嫌抄襲匡遠配、汪三貴發表在《蘭州學刊》2006年第3期上的論文《中國農村公共產品供求理論綜述》。
還有一個巧合是,黎石秋博士的導師為王全興,答辯委員會主席為劉定華;董嵐的導師為劉定華,答辯委員會主席為王全興。前文所述的馬曉慧的導師也是王全興。
馬曉慧碩士論文涉嫌抄襲被報導後,有媒體採訪王全興,其回應稱,沒有聽過此事,甚至對她都沒什麼印象,「我教了那麼多學生,哪能全部記得。」
身陷論文涉嫌抄襲風波,三人仍在崗工作。
7月5日,湖南法院網發布名為《堅決貫徹執行各項黨內法規制度》的會議稿,雖然稿件中沒有提及董嵐名字,但所附圖片顯示,桌上放著寫有「董嵐」的姓名牌。
《益陽日報》報導則顯示,黎石秋仍正常出席公務活動。
外界疑惑,三人的論文是如何通過答辯的,湖南大學是否涉嫌故意放水,其中又是否有學術腐敗?
上觀新聞此前報導認為,湖南大學系教育部直屬大學,此事應該由更高層級的教育部介入,抽調異地高校專家學者,組成第三方專家組進行調查。而董嵐、黎石秋讀博時即有官員身份,對調查過程全程監控,只有這樣才能求得一個客觀公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