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6年被舉報抄襲博士論文?教授6年被舉報抄襲錯別字完全相同?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最新消息。上海財經大學統計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國祥面臨一項新的質疑:他於1999年在廈門大學完成的博士學位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那麼,教授6年被舉報抄襲博士論文?教授6年被舉報抄襲錯別字完全相同?
這並非徐國祥第一次被指涉嫌學術不端。此前,他的兩部著作,被指涉嫌抄襲。這些學術成果與他人的論著部分章節結構類似,大面積文字完全雷同,一些用數值計算解釋公式定理之處,所用數據也完全相同。就連他人論著中的錯別字,都出現在他著作同樣的段落中。
例如,徐國祥1994年出版的《股民投資門徑——股市行情分析和對策》(下簡稱《門徑》)一書,與1991年王健、禹國剛編著的《股票交易技巧》多處雷同,部分章節結構相似,而且,兩本書都將「貽誤戰機」誤寫為「怡誤戰機」。
2013年,有人匿名舉報徐國祥的著作涉嫌抄襲。2017年至今,上海財經大學統計與管理學院的多名學生也多次向上海財經大學實名舉報這一問題,但這些舉報內容最終並沒有被認定為抄襲。2013年至今,徐國祥繼續作為上海財經大學的教授,擔任上財應用統計研究中心主任,並負責了2項國家級項目、12項省部級項目,還成了上海市模範教師。
2019年3月,上海財經大學學術道德委員會第一次正面回應,稱《門徑》一書不構成抄襲。
不久後,59歲的徐國祥學術生涯的一塊基石也開始動搖了。
在上財學生、舉報人劉運眼裡,徐國祥教授於1999年完成的博士學位論文《指數理論及指數體系研究》(下簡稱《指數》)不僅存在嚴重抄襲,學術水平也不達標。
該博士學位論文共6章156頁,超過60頁與1999年及之前發表的作品存在雷同。與之雷同的文章,不僅包括徐國祥1985年完成的碩士學位論文《因素分析法研究》,還包括多本他人的論著,甚至是徐國祥指導的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徐國祥的博士論文與其指導的碩士研究生周侃的碩士論文多處雷同,舉例使用的數值也完全相同。
其中,《指數》與徐國祥的碩士學位論文和由碩士學位論文增刪而成的書《因素分析的理論和方法》雷同最為嚴重,共有43頁幾乎完全相同,包括第一章的後半部分,和第二、三章的全部。錯別字的問題也再次出現:1985年,徐國祥在碩士論文裡把「不禁要問」寫成「不僅要問」,1999年,他繼續寫成「不僅要問」。
《指數》還有10多頁與此前已經出版的書籍雷同,如韓嘉駿主編的《價格指數理論與實踐》、邢天才主編的《證券理論與實務》、史德懷主編的《話說股票》等。
此外,《指數》第70~71頁,第73~74頁與其指導的研究生周侃的碩士學位論文《上海股票市場股價指數編制的理論和方法研究》(1996年)第10~17頁的相關內容雷同,舉例使用的數值也相同。
在與他人作品的雷同之處,徐國祥幾乎沒有標明引用,有些甚至沒有出現在文末參考文獻中。
在內容提要中,徐國祥指出自己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中「開拓性地提出了用增量分析法作為對其改進的方法」「開拓性地研究了積分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記者發現,這篇論文中的「創新內容」均來自其14年前的碩士論文。
在一名曾在上海財經大學統計與管理學院任職的教授看來,這是非常不符合學術規範的。他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解釋,論著可以有綜述的部分,但引用要規範和適度,「學術規範的標準不隨時間變化而改變……(引用的時候)或是用雙引號直接引用,或是用自己的話轉述——這是學者的基本功。複製粘貼是抄襲,是偷竊。」
授予徐國祥博士學位的廈門大學2014年頒布了《廈門大學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其中第八條規定:「對博士論文的基本要求是:(1)基本論點、結論和建議應具有較大的理論意義和實際價值;(2)論文內容應能反映作者已掌握本學科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3)應能反映作者已獨立掌握本研究課題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4)有創造性的見解,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劉運於2019年3月8日向廈門大學及上級主管部門舉報徐國祥博士學位論文涉嫌嚴重抄襲一事。23日,他收到廈門大學學風委員會郵件,稱已成立調查組進行調查。
廈門大學學風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向記者強調,廈門大學堅持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對確定為學術不端行為的將依紀依規處理。
廈門大學工作人員回復稱,針對徐國祥博士論文涉嫌學術不端一事,已在《辦法》規定的期限內完成調查,並將在通過相關部門審議後及時對外公布,目前正在協調專家時間。根據《辦法》,調查結果須形成書面調查報告,並由調查組校學風委員會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