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導師的博士論文還好嗎

2020-12-13 中國青年報

    一場歷經6年的抄襲舉報,至今還在掀起新的風波。

    上海財經大學統計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國祥面臨一項新的質疑:他於1999年在廈門大學完成的博士學位論文涉嫌學術不端。

    這並非徐國祥第一次被指涉嫌學術不端。此前,他的兩部著作,被指涉嫌抄襲。這些學術成果與他人的論著部分章節結構類似,大面積文字完全雷同,一些用數值計算解釋公式定理之處,所用數據也完全相同。就連他人論著中的錯別字,都出現在他著作同樣的段落中。

    例如,徐國祥1994年出版的《股民投資門徑——股市行情分析和對策》(下簡稱《門徑》)一書,與1991年王健、禹國剛編著的《股票交易技巧》多處雷同,部分章節結構相似,而且,兩本書都將「貽誤戰機」誤寫為「怡誤戰機」。

    2013年,有人匿名舉報徐國祥的著作涉嫌抄襲。2017年至今,上海財經大學統計與管理學院的多名學生也多次向上海財經大學實名舉報這一問題,但這些舉報內容最終並沒有被認定為抄襲。2013年至今,徐國祥繼續作為上海財經大學的教授,擔任上財應用統計研究中心主任,並負責了2項國家級項目、12項省部級項目,還成了上海市模範教師。

    2019年3月,上海財經大學學術道德委員會第一次正面回應,稱《門徑》一書不構成抄襲。

    不久後,59歲的徐國祥學術生涯的一塊基石也開始動搖了。

    學術規範的標準不隨時間變化而改變,這是學者的基本功。複製粘貼是抄襲,是偷竊

    在上財學生、舉報人劉運眼裡,徐國祥教授於1999年完成的博士學位論文《指數理論及指數體系研究》(下簡稱《指數》)不僅存在嚴重抄襲,學術水平也不達標。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核查後發現,該博士學位論文共6章156頁,超過60頁與1999年及之前發表的作品存在雷同。與之雷同的文章,不僅包括徐國祥1985年完成的碩士學位論文《因素分析法研究》,還包括多本他人的論著,甚至是徐國祥指導的研究生的學位論文。

    其中,《指數》與徐國祥的碩士學位論文和由碩士學位論文增刪而成的書《因素分析的理論和方法》雷同最為嚴重,共有43頁幾乎完全相同,包括第一章的後半部分,和第二、三章的全部。錯別字的問題也再次出現:1985年,徐國祥在碩士論文裡把「不禁要問」寫成「不僅要問」,1999年,他繼續寫成「不僅要問」。

    《指數》還有10多頁與此前已經出版的書籍雷同,如韓嘉駿主編的《價格指數理論與實踐》、邢天才主編的《證券理論與實務》、史德懷主編的《話說股票》等。

    此外,《指數》第70~71頁,第73~74頁與其指導的研究生周侃的碩士學位論文《上海股票市場股價指數編制的理論和方法研究》(1996年)第10~17頁的相關內容雷同,舉例使用的數值也相同。

    在與他人作品的雷同之處,徐國祥幾乎沒有標明引用,有些甚至沒有出現在文末參考文獻中。

    博士學位論文全文中也未提及「引用」了自己的碩士論文和曾經指導的學生的論文。

    在內容提要中,徐國祥指出自己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中「開拓性地提出了用增量分析法作為對其改進的方法」「開拓性地研究了積分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發現,這篇論文中的「創新內容」均來自其14年前的碩士論文。

    在一名曾在上海財經大學統計與管理學院任職的教授看來,這是非常不符合學術規範的。他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解釋,論著可以有綜述的部分,但引用要規範和適度,「學術規範的標準不隨時間變化而改變……(引用的時候)或是用雙引號直接引用,或是用自己的話轉述——這是學者的基本功。複製粘貼是抄襲,是偷竊。」

    授予徐國祥博士學位的廈門大學2014年頒布了《廈門大學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其中第八條規定:「對博士論文的基本要求是:(1)基本論點、結論和建議應具有較大的理論意義和實際價值;(2)論文內容應能反映作者已掌握本學科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3)應能反映作者已獨立掌握本研究課題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4)有創造性的見解,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劉運於2019年3月8日向廈門大學及上級主管部門舉報徐國祥博士學位論文涉嫌嚴重抄襲一事。23日,他收到廈門大學學風委員會郵件,稱已成立調查組進行調查。

    廈門大學學風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強調,廈門大學堅持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對確定為學術不端行為的將依紀依規處理。

    該工作人員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委員會於3月15日收到舉報後,立即對舉報人提供的材料進行了初步審查,經請示校學風委員會主任,於3月23日正式受理該舉報。根據《廈門大學學術失範與學術不端行為處理辦法》(下簡稱《辦法》),調查組由同行專家和管理人員組成,調查通常在60日內完成,如情況複雜,可酌情延長,最終將形成書面調查報告,並將認定結論告知當事人。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於6月13日向廈門大學學風委員會的工作人員了解調查進展,廈門大學工作人員回復稱,針對徐國祥博士論文涉嫌學術不端一事,已在《辦法》規定的期限內完成調查,並將在通過相關部門審議後及時對外公布,目前正在協調專家時間。根據《辦法》,調查結果須形成書面調查報告,並由調查組校學風委員會審議。

    不到300頁的著作,有超過100處與10多本早於該書出版的著作雷同

    劉運從2017年9月就開始關注徐國祥學術著作中存在的問題。她最早追溯到徐國祥出版於上個世紀90年代的《統計指數理論及應用》和《門徑》。

    經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核實,這本不到300頁的著作,有超過100處與10多本早於該書出版的著作存在明顯的內容雷同之處。這本書涉嫌抄襲的書籍主要有1990年諸葛霖等編譯的《證券與證券交易》,1992年楊宇慧編著的《領你踏進股市》,1992年管金生主編的《萬國證券實用手冊》,1992年史德懷主編的《話說股票》等。

    以史德懷主編的《話說股票》為例,徐國祥的《門徑》一書涉嫌抄襲該書超過20處。在《話說股票》中,史德懷將恒生指數最低記錄日期誤寫為1967年8月3日(應為1967年8月31日——記者注),徐在《門徑》中同樣誤寫為1967年8月3日。在舉例說明綜合股票指數、移動平均線或講解算術平均法時,徐在《門徑》中使用的例子和數字也與史德懷完全相同。

    徐國祥發表於2004年的另一本專著《統計指數理論及應用》,則與孫慧鈞1998年主編的《指數理論研究》一書存在類似的雷同問題。

    劉運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2017年9月18日,就徐國祥兩部著作涉嫌抄襲一事,包括她在內的5名同學就曾實名向上海財經大學學術道德委員會、紀委及信訪辦寄去舉報信。

    但這封舉報信沒有得到任何部門或負責人的回覆。

    根據上海財經大學2008年7月發布的《上海財經大學學術行為規範及管理規定(試行)》第七條,任何人都有權向校學術規範工作小組舉報。學術規範工作小組在接到實名舉報後,應當在30天內進行處理。

    2018年,《經濟觀察報》曾以《一書上百處內容雷同,上海財大徐國祥教授被指涉嚴重抄襲》為題報導徐國祥的兩本著作涉嫌學術不端。上海財經大學校長蔣傳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該校「對於學術道德問題的態度是一貫的,就是對於學術道德的問題嚴格按照相應的程序進行核查,一旦查實將按照相關的規章管理制度依法依規處理。」

    此後,在2019年的前兩個月中,劉運又4次向上海財經大學學術委員會舉報這一問題,並附上了詳細的逐頁抄襲對比圖。2019年3月11日,她首次得到上海財經大學的正面回應。

    回應稱,「學校對你的反映高度重視……立即啟動調查程序」,通過「向出版社進行調查、查閱同時期出版其他書籍等工作,並經學校學術道德委員會會議研究審議,認定徐國祥同志《統計指數理論及應用》及《股民投資門徑——股市行情分析和對策》兩本書籍均不構成抄襲。」

    著作還是科普性讀物

    上海財經大學的回應讓劉運感到疑惑,「你能輕易發現這本書與多本著作大面積雷同,連『洗文』的工作都沒做。」

    《門徑》一書出版於1994年1月,當時徐國祥在上海財經大學統計學系任副教授。1994年6月,徐國祥被評為正教授。同年7月,徐國祥教授拿到了學術生涯中的首個國家級項目。

    目前,上海財經大學官方網站徐國祥的個人簡歷頁,僅提供其2000年以後學術成果。但在多個搜索平臺,均能找到與官網相同模板的簡歷,根據簡歷,在評上正教授職稱前,包括該涉嫌抄襲的專著在內,徐國祥僅有兩本專著。

    而在中國知網,僅能檢索到一篇徐國祥在評上正教授前發表的論文,共8頁,發表於1994年4月。

    對外界的舉報,徐國祥曾經作過辯解。前述教授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回憶,2013年春天,徐國祥曾在一次學院全體教職工大會上發言,稱自己沒有抄襲,並表示諮詢過律師,自己的著作並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

    另一名彼時在場、長年在上海財經大學統計與管理學院任職的教師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確認了上述說法。

    事實上,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在《關於如何認定抄襲行為給青島市版權局的答覆》(權司[1999]第6號)中明確表述,抄襲「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從抄襲的形式看,有原封不動或者基本原封不動地複製他人作品的行為,也有經改頭換面後將他人受著作權保護的獨創成分竊為己有的行為,前者在著作權執法領域被稱為低級抄襲,後者被稱為高級抄襲。」

    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徐國祥表示,自己是當事人,不便於發表意見,「抄襲不抄襲不是我說了算的,以學校有關部門的認定結果為準。」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聯繫上海財經大學校方,校新聞中心回應稱,校學術道德委員會認定,學校收到的舉報中所列情況屬於「適當引用」的範圍,不構成抄襲。

    而對此結果感到疑惑的教授則認為,依靠院系或者學校自查自糾可能無法解決問題,建立異校調查制度,或者由教育部成立相關部門負責調查,能更好地杜絕包庇情況的出現。對不屬於機密的研究內容,有關部門應該將調查報告公開,接受公眾監督。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嘉興

相關焦點

  • 博士擴招困局:導師搶學生,到底是導師多了還是博士生少了?
    @Matt:博士擴招要保質保量完成。記得有次在德國開會,和德國幾個教授剛好一桌,聊起國內本科生發文章很厲害的事情。老外在點讚之餘,問了一句閒話,本科碩士發10多篇一作,有時間系統學習嗎?當然,出於禮貌,馬上圓場說,中國人口多,smart guy可能比較多。到底是smart guy比較多還是machine 比較多,可能需要我們認真交出答卷。
  • 博士為什麼這麼難畢業?論文?導師?還是英語?
    為什麼中國的博士難畢業呢?我們從論文、導師、英語以及個人因素這幾個方面了解一下。 一、論文發表 眾所周知,我國不同大學博士畢業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以廣西大學(211院校)為例。
  • 好的導師帶博士生上天
    ,每天灰頭土臉,問他難道只能這樣被欺負嗎?到我自己進了碩士班,第一年還沒有真正選擇導師,大家都耳語如果運氣好,能和碩士導師合得來,能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機率也就大增;而我就是其中一位運氣好的,一路在同一位導師的指導下完成碩士和博士學位。大學時在社團認識了一位資訊工程的碩士生,他是非常優秀的學生,但是卻淪為導師的廉價勞工,每天灰頭土臉,問他難道只能這樣被欺負嗎?
  • 博士生曾妮順利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答辯
    2020年11月13日上午10:00——12:00,武漢大學中國語言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生曾妮在武漢大學振華樓215會議室舉行博士學位論文答辯會
  • 評論:每篇「爛」博士論文背後都有個「爛」導師
    博士論文能夠順利在學校通過,說明某些導師極不負責任。除了學生,更該批評的是導師。博士論文能夠順利在學校通過,說明某些導師極不負責任。除了學生,更該批評的是導師。最近,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吉德在博客吐槽他審讀過的一篇博士論文,並貼出部分論文內容,並稱該論文差到讓他憤怒。
  • 博士畢業難度降低!清華大學博士生在校期間不發表論文也可畢業!
    讀博士難,想要從博士畢業更難。因為按照我國現行的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和各個高校的培養方案,博士生培養的年限為三到四年,可延期到七年,不過很多人都不能按時畢業,讀博五年畢業算是常態。造成博士研究生延期畢業的「罪魁禍首」就是必須要發表不少於3篇的SCI,各個高校對發表SCI期刊的篇數要求不同。
  • 中國社科院博士生導師楊義讀博士引發學術界爭議
    本報訊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所長,博士生導師楊義先生即將獲得武漢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的消息近日不脛而走,並且在學術界引發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爭論。  楊義先生是文學界的著名學者,1998年以前即是中國社科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目前已出版學術專著近30種。
  • 為何國內高校部分碩士生導師甚至博士生導師的學歷是碩士?
    如國內高校、研究院所的年輕一批博士生導師(約55周歲以下)基本都是博士,基本都是國內外頂尖院校的博士學歷(雙非院校博士點不多)。在經歷上,部分是是工作後繼續深造,全日制或在職攻讀博士學位,或藉助留學基金委的平臺出國深造。小西之前的博士生導師碩士畢業留校任教,工作2年後脫產報考浙江大學的博士研究生(當時不少人對於他的離職不是很理解),畢業後沒有回原來工作的學校,轉而進985高校任教。
  • 當你導師跟你說:你都是個博士生了,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來源: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 作者:爬樹魚跟隨同一個導師讀完碩士又讀博士的同學,往往會聽到導師大人恨鐵不成鋼的怒吼:「你都是個博士生了!」此處導師內心戲如下:碩士期間就不認真讀書,研一給你開了個十五本書的書單,到了研三畢業還沒讀完;碩士畢業論文也是趕著截止期限交上來,讀博再這麼拖沓可怎麼行啊……還有,你得發三篇小論文才能畢業,我又不知道你寫論文有多少靈氣,別是一年寫一篇那種資質,然後自己還不著急天天出門逛街去……具體進度咋樣,你心裡得有個數。畢竟,每年延期的博士生那麼多!
  • 如何在30歲之前獲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至少博士畢業!
    作為一名1990年出生的90後,我深感寫這樣的文章有點心虛,畢竟此時的自己連博士都沒有考上,還在這裡寫博士生導師。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深知在當下這個社會,越早取得博士學位,拿到高校的offer,我們才有足夠的耐心去開展我們想進行的學術研究。不然你就會像我一樣,每天擔憂著明天怎麼過?我還有逆襲的希望嗎?如何學習英語?還要考六級嗎?如何面對三十而立?
  • 暨大通報處理問題學位論文:導師停止博士招生2年
    文件顯示,根據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反饋博士學位論文抽檢專家評議結果的通知》(國教督辦函〔2018〕63號),暨南大學力學專業教師歐陽東指導的學生魯劉磊的博士學位論文《氧化石墨烯、碳納米管及納米二氧化矽對水泥基材料的改性研究》,抽檢被認定為「存在問題學位論文」。
  • 中國博士生被開除為啥都是失聯?因為畢業導師說了算
    失聯代表的意思我們都知道,就是人失蹤了,一個大活人就那樣消失了第二:博士可以學習15年嗎?博士要求是3年,一般都是延期1年,最長可以延期到6年,但是如果時間再延長就基本畢不了業了。和別的不同,你要讀博士一般都是提前和導師聯繫,導師同意了再報考。因為每個導師都有招生名額,而且有些學校為了保證博士生的培養質量,要求導師從自己經費中劃出一部分上交學校,比如,第一個免費或前兩個免費,但是後面的導師都需要給學校交錢,而且,每加一個要交更多的錢。
  • 「博士候選人」與「博士生」是一回事兒嗎?
    2)部份教育機構會要求新入學的博士生在設定的年限內通過「資格考核」(Qualification Exam),通常為入學後 2-3 年內必需通過。3)撰寫論文/研究計劃書,並取得論文導師批准進行。4)開始進行研究並撰寫論文。此時,博士生可自稱為博士候選人(Doctoral Candidate)。
  • 博導痛陳博士論文五大弊端 建議控制博士生數量
    信報訊(記者鄭超)「有一部分人至今不知道怎樣寫論文。」昨天,中國政法大學博導郭世佑教授痛陳博士論文五大弊端。  「衡量博士生的培養質量,論文是最關鍵的,但博士生在讀期間沒有必要對博士生的論文作出量化的規定。」昨天,中國政法大學博導郭世佑教授告訴記者,在一些學校,要求博士生畢業必須要有至少兩篇論文,而且這些論文必須在A類一級學術刊物上發表,這些規定是沒有必要的。
  • 北京大學召開2019年新聘任博士生導師論壇
    要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建設博士生教育強國,導師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他提出,應嚴格導師任職條件,落實導師立德樹人職責,構建以導師為核心的新時代博士生質量保證體系,促進博士生培養生態建設。唐繼衛對北京大學博士生教育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並希望北京大學進一步加強改革與探索,不斷總結經驗,為國家培養更多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
  • 清華大學不再硬性要求博士生畢業發表期刊論文,對博士有何影響?
    清華大學不再硬性要求博士生畢業發表期刊論文,對博士有何影響?對於清華大學不再硬性要求博士生畢業發論文,我並不覺得意外。一方面,我多年以來到清華招聘就發現,清華大學對博士小論文的數量要求一直都不高,特別是一些大牌的導師,學生只需要達到學校或學院論文最低要求就可以了,想再發,導師就不支持了,或者要求就非常高了。另一方面,從去年開始,國家開展了破四唯的運動,中科院率先整改,而清華大學作為高校中的排頭兵,自然要拿出點改革魄力來,否則,好的學校不改,一般的學校更不願意改了,清華大學這一改,很有可能帶動全國高校的改變。
  • 博士寫不出好論文?上海交大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來分享經驗了!
    為激勵博士研究生專注於高水平、創新性科學研究,鼓勵導師對博士研究生的悉心指導和精心培養,建立崇尚學術、勇於創新的氛圍和導向,進一步提高我校博士學位論文質量,上海交通大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辦公室特制定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辦法。優博論文評選活動每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出博士學位授予數3%左右的論文入選校優博和提名論文,其中校優博論文不超過15篇。
  • 先是博士畢業,同年又被聘為博士生導師,這位26歲的女學霸真厲害
    五年後,26歲的李晟曼也如願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讀完了博士。李晟曼在畢業後,同年就被學校聘為副教授與博士生導師當李晟曼畢業後,沒過多久,我國的湖南大學就向優秀的她拋出了橄欖枝,聘任她為學校的副教授與博士生導師。
  • 為什麼一紙論文,就能讓年輕博士生走上絕路
    博士生自殺事件頻發 陳同學今年30歲,在佛羅裡達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這是他讀博的第6個年頭。陳同學在自殺前設定了一封定時郵件,其家人、導師均已收到這封郵件,從郵件內容來看,導致這場悲劇的緣由,可能是「要求撤銷出錯論文,卻被導師拒絕」。
  • 博士畢業必發「C刊」論文遭質疑
    「現在不僅是拼爹拼媽,還要拼導師、拼學校。發兩篇C刊論文(的要求)都快把博士生和導師逼瘋了。」前段時間,華中師範大學教授範軍在公開場合建議,取消博士生畢業必須發表兩篇C刊論文的硬性要求。這番話惹得爭議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