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旦大學在超分子組裝合成新型半導體納米線氣敏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科學家師法自然,藉助各種非共價鍵作用和超分子組裝仿生合成了大量具有新穎結構和獨特性能的自組裝納米材料。作為一類重要的納米結構材料,半導體納米線(semiconductor nanowires)因其獨特的電學、光學、熱學以及電化學特性日益成為國際納米科學領域的前沿研究課題。半導體納米材料與器件涉及化學、材料科學、微電子、信息科學以及生物醫學諸多學科,並在新能源、智能納米傳感器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年基礎科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廣大科教人員堅持「四個面向」,嚴謹治學、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一大批科研團隊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集智攻關、團結協作、潛心研究,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林學院:花椒團隊在花椒種質資源高效利用和保護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系統研究了花椒和竹葉花椒的遺傳多樣性、品種間的親緣關係及栽培起源,對花椒種質資源的高效利用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
量子點顯示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京理工大學納米光電材料研究所曾海波團隊,在量子點顯示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有望突破傳統鎘系量子點以及QDVision等國際公司的壟斷,研究成果以「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LED」、「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LED
-
Angew.天津師範大學李春舉教授課題組在大環超分子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收藏化學加小程序,想找哪個產品輸哪個近日,天津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李春舉教授課題組在大環超分子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分別以「Terphen[n]arenes and Quaterphen[n]arenes (n=3–6): One‐PotSynthesis, Self‐Assembly into Supramolecular Gels, and Iodine Capture」和「Efficient Separation of Cis- and Trans-1,2-dichloroethene Isomersby
-
我國學者在貧血症的再生醫學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我國學者在貧血症的再生醫學研究領域取得進展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5 15:50 來源: 自然科學基金會網站 2014年7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劉光慧研究員研究組及其合作者分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幹細胞》(CellStemCell)和《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連續發表了兩篇重要研究論文,在確證現有基因組靶向編輯技術安全可靠性的基礎上,創建了新型高效的人類遺傳突變修復工具,並將其應用於鐮刀形細胞貧血患者致病基因的靶向修復
-
對二甲苯「綠色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李昌志、研究員王愛琴和中科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在綠色對二甲苯(PX)合成路線中取得新進展,設計出一條以木質纖維素資源生物發酵產物(生物基異戊二烯)和甘油脫水產物(丙烯醛)為原料,利用碳化鎢催化分子內氫轉移串聯反應的合成路線。
-
嚴東生:我國無機材料科學的重要奠基人
他是我國先進無機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奠基人,他長期致力於材料科學研究,在高性能無機材料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在高溫結構陶瓷、陶瓷基複合材料、人工晶體、特種無機塗層等研究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他在7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始終保持著創新精神。
-
大連化物所對二甲苯「綠色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研究員王愛琴和中科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在綠色對二甲苯(PX)合成路線中取得新進展,設計出一條以木質纖維素資源生物發酵產物(生物基異戊二烯)和甘油脫水產物(丙烯醛)為原料,利用碳化鎢催化分子內氫轉移串聯反應的合成路線。
-
西安交大在高溫有機薄膜電容介質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有機薄膜電容因其超快的充放電速度、極高的功率密度、高工作電壓、低損耗等特點,成為重要的功率型儲能器件,在智能配網儲能、直流輸電、新能源汽車交直流變換等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功率型電力電子設備運行負荷的不斷增加以及小型化集成化的發展趨勢,薄膜電容的運行溫度將不斷升高。
-
人民大學化學系在有機合成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中國人民大學啟動基金的資助下,化學系李志平教授研究小組研究發現,鐵催化劑可以用來實現高效高選擇性地苯並呋喃衍生物的合成。該研究結果首次實現了通過簡單的苯酚和1,3-二羰基化合物合成一種重要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結構單元-苯並呋喃。以上成果以研究論文的形式發表在世界頂級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
上海交大氫科學中心在鎂基儲氫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氫科學中心教授鄒建新課題組與鄧濤團隊的特別研究員鄔劍波課題組合作在鎂基儲氫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該工作以鎂基儲氫材料為對象,研究了Pt納米催化劑包覆對鎂儲氫性能的影響,通過原位TEM觀察MgH2放氫過程,結合DFT理論計算,深入研究了過渡金屬納米催化劑對鎂儲氫的「氫泵」作用機理,這對先進鎂基儲氫材料的設計與製備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鎂基儲氫材料是非常有應用潛力的固態儲氫介質,其儲氫密度高(7.6wt%H2)、環境友好、資源豐富。
-
全國無機化學界最高層次會議在濟南召開 聽聽院士學者們說了什麼
齊魯網8月19日訊化學與人類社會發展進步密切相關,無機化學是化學中最古老、也是最基礎的分支學科,現代無機化學與生命科學等學科交叉融合,為化學學科的發展拓寬了研究領地,也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國化學會第十屆全國無機化學學術會議今天在濟南開幕,匯聚了6位院士、150餘位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專家學者,參會人員1500多人。本屆大會以「拓展與融合」為主題,內容涵蓋固體無機化學、配位化學、無機材料化學等多領域,全面展示四年來我國在無機化學領域的科研、教學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新進展、新動向。
-
張先正課題組在生物醫用材料領域取得一系列新進展
據武漢大學消息,該校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張先正教授課題組一直致力於高分子材料在生物醫用領域的研究。基於前期積累,研究課題組近日提出合成材料強化微生物(Material-Assisted MicroOrganisms,MAMO)概念,將微生物與納米材料相結合,使其功能互補,以實現對疾病更好的治療(圖1)。
-
鄒如強課題組在納米多孔能源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鄒如強課題組在納米多孔能源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論文《具有分級孔道結構多孔碳材料的製備及其儲能應用》(「Facile preparation of hierarchically porous carbons from metal-organic gel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energy storage」)發表在Nature
-
金屬所有機-無機雜化磁體磁性調控研究取得進展
不同於傳統的金屬、合金和氧化物磁體,有機磁體的磁性與合成過程密切相關。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科學家付出很多努力,嘗試發展部分含有或全部由有機分子構成的有機磁體,如分子磁體、磁性有機金屬框架和有機-無機雜化磁性材料。
-
南京理工大學【綜述】二維材料研究進展
近年來,關於二維材料的研究開始由二維材料本身轉向設計構建基於單分子層納米片的人工異質結構。這些二維異質體系/超晶格結構極大豐富了2D材料的組成,為人工設計新型二維多功能納米材料提供了新思路。其中,由在垂直方向上相互交替堆疊的無機納米片組裝而成的二維超晶格是一類具有重要科學技術意義的新型人造二維材料。與無機材料相比,有機材料可以通過對官能團進行調控設計,使得能夠獲得的有機材料幾乎具有無限種可能。
-
上海交大研究團隊在用於癌症治療的納米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陶可副研究員、孫康教授研究團隊及其合作者在納米材料領域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以「A simple yet multifunctional nanoformulation for eradicating tumors and preventing recurrence with
-
物理科學學院在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特性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新聞網訊 物理科學學院潘淑娣副教授日前與美國堪薩斯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趙輝教授的團隊合作,在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特性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並在國際著名SCI期刊《2D Materials》上發表學術論文「Ultrafast charge transfer between MoTe2 and MoS2
-
化學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組在環帶烴類化合物的合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化學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組在環帶烴類化合物的合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4月16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化學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組在環帶烴類化合物的合成領域取得突破,研究成果相繼發表在今年的《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
利用微生物和細菌噬菌體進行無機納米材料生物合成
由特聘教授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Sang Yup Lee領導的生物過程工程研究團隊對146種生物合成的單元素和多元素無機納米材料進行了總結,這些材料涵蓋了周期表中的55種元素,是利用野生型和基因工程微生物合成的。他們的研究凸顯了生物納米材料的多樣化應用,並從納米材料的可生產性、結晶度、尺寸和形狀等方面給出了改善生物合成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