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曆又叫太陽曆,是按照地球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那講到這個公轉不得不提起一個名詞,就是「黃道」,什麼是黃道呢?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由此,根據陽曆的日期,一年之中的四季冷暖變化的情況很明顯能看出來,但每個月中,卻看不出月亮的朔、望、兩弦,也就是說看不出月亮的圓缺變化。如今咱們用的2018年的12個月這種紀年方法就是一種陽曆紀年
陰曆的使用是中國傳統曆法的一種,陰曆是按照月亮的周期變化來安排的曆法,以月亮繞地球一周記為一個月,月亮繞著地球轉一圈自然有一個軌道,那這個軌道叫什麼呢?這個軌道叫做「白道」,以月亮的圓缺作為定月的標準,一年為十二個月的一種曆法。咱們什麼時候過春節,什麼時候過中秋啊就得看它了。
了解了陰陽曆,之外還有一種道歷,那麼道歷又是一個什麼曆紀方法呢?
道歷是道教專用的曆法,用甲子紀年。據傳道歷的曆元,也就是這個曆法的起算點,和黃帝有關,《太乙數統宗》記載:「上古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天心氣運正值冬至,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皆合於子,是為上元」。也就是說那天正好是冬至及朔旦日(也就是初一),金木水火土五星串成了糖葫蘆,也就是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恰好也是黃帝即位的那一天,因此道歷也稱為黃曆。
那道歷和現在的常用的陽曆之間又是一個什麼關係呢?他倆之間怎麼換算呢?按照黃帝登基的那一年為道曆元年,也就是公元前2697年,再加上陽曆紀年,就是現在的道曆紀年了,所以按照這個算法今年是道歷4715年(2697加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