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大家好,歡迎回到改版後的淺藍英語的外刊精讀專欄。新版專欄中我們會更加注重句子理解的flow,讓同學們跟著我的思路來理解句子,和我一起鍛鍊和培養自己的「英文思維方式」。
利用碎片時間的學習中,因為精力有限,不建議大夥以掌握全文為目的,這也是為什麼我會通過單詞詞組卡片的方式給出我認為值得大家關注的重點內容。和我一起讀完文章,只要複習重點即可,剩下的讓我們一起交給時間。
記住,語感的培養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
今天我們閱讀的文章是《經濟學人》8月8日期刊的社論文章。文末我們為大家總結了文章的要點,並推出了新的板塊分享本周《經濟學人》上榜的重大政治和商業事件。
Vaccine economics:A bigger dose
The world is not spending anywhere near enough on a coronavirus vaccine
疫苗經濟學: 更大的劑量
全球在冠狀病毒疫苗上的投入遠遠不夠
《經濟學人》一開始提出了下面的思維實驗。如果你不在一小時內吃上披薩,你就會餓死。你會怎麼做?大多數人會不只點一份披薩,而是從幾個不同的店裡點很多披薩。這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你拿到披薩的機率。你並不會在意有些披薩肯定會被浪費掉。
疫情最開始的時候,全球對防護物資的瘋搶就完全體現了這樣一個群體思維。《經濟學人》這樣總結目前全球疫情疫苗需求態勢:
The world is hungry for a vaccine against covid-19. So far about 700,000 deaths have been recorded from the disease, and the total is increasing at a rate of roughly 40,000 a week. If you also include unrecorded deaths, the actual numbers are much higher. Meanwhile, the global economy is experiencing its sharpest contraction since the Great Depression, of perhaps 8% of GDP in the first half of 2020.
小節核心單詞及詞組:
譯文:世界迫切需要預防covid-19的疫苗。迄今為止,記錄在案的死亡人數約為70萬人,而且總人數還在以每周約4萬人的速度增長。如果還包括未記錄的死亡人數,實際數字要高得多。與此同時,全球經濟正在經歷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收縮,2020年上半年可能GDP收縮了8%。
我們繼續看文章。
時不時的新聞報導讓我們覺得科學家們似乎將以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測的速度生產出疫苗,但是,全球在這項事業上僅投入了大約100億美元。我們來看看具體有哪些花銷:
The figures are murky, but on a rough estimate the world has bought about 4bn doses of covid-19 vaccines for delivery by the end of next year, which is in theory enough to give half the planet one dose.
小節核心單詞及詞組:
譯文:這些數字並不一定準確,但據粗略估計,全世界已經購買了約40億劑covid-19疫苗,準備在明年年底前交付,這在理論上足以讓地球上一半的人接種一劑。
好了我們接著往下看。
然而,在實踐中能夠獲得免疫能力的人要少得多。一些正在生產的疫苗可能將無法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而通常那些達到大規模臨床試驗的候選疫苗仍有20%的失敗機率。
其他的疫苗將得到批准,但可能不一定能提供充分的保護。例如,它們可能不適合老年人,或者它們可能只能降低死亡率,但不能阻止病毒傳染。
由於這些可能性,即使是像英國和美國這樣為每個國民購買了兩劑以上劑量的國家,仍然可能還是買得不夠。
《經濟學人》的觀點是:
Instead of seeing unproven vaccines as an extravagance, the world needs to think of them as an insurance policy.
小節核心單詞及詞組:
譯文:世界不應將支持未經驗證的疫苗視為一種奢侈,而應將其視為一種保險機制。
接著往下看。
研究表明,如果10種或更多的疫苗正在研發中,有90%的機會找到一種有效的疫苗。一旦這些候選藥物中有一種被證明是有效的,就需要迅速分發數十億劑。但要提前知道哪個會成功是不可能的。
因此,政府應該幫助製藥公司在獲得或未獲批准之前,就應以數百億劑量的生產。這樣成功的疫苗才可以開始迅速送到人們手中。
這似乎是有些鋪張浪費,但是《經濟學人》不這樣認為:
Yet even boosting vaccine funding tenfold to $100bn or more, in line with the most ambitious proposals, pale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7trn which governments across the world have spent or pledged since the pandemic began in order to preserve incomes and jobs.
小節核心單詞及詞組:
譯文:然而,即便按照最雄心勃勃的提議,將疫苗資金增加10倍,至1000億美元或更多,與自疫情爆發以來世界各國政府為保證收入和就業而支出或承諾的7萬億美元相比,也只是小巫見大巫。
我們接著來看。
這樣子看來真正奢侈的做法是等到一種成功的候選疫苗出現後才急於提高產量。《經濟學人》算了一筆經濟帳,就算全世界花費高達2000億美元將一種有效的covid-19疫苗提前一周推出,這都是划算的。它說:
For some, the prospect of such a heavy investment raises fears of 「vaccine nationalism」, in which rich countries outspend poor ones in an attempt to corner the market for their citizens.
小節核心單詞及詞組:
譯文:對一些人來說,如此大規模投資的前景引發了「疫苗民族主義」的擔憂,即富裕國家花費超過貧窮國家,試圖為本國公民控制市場。
好了,接著往下看。
The world as a whole can wring the most benefit out of limited supplies of vaccine by pooling resources and allocating doses on the basis of need—health-care workers first, vulnerable people next, and so forth.
小節核心單詞及詞組:
譯文:全世界應作為一個整體,集中資源按需分配疫苗——衛生保健工作者優先、其次是脆弱人群,以此類推,這樣可以從有限的疫苗供應中擠出最大的利益。
接著往下看。
據《經濟學人》稱大約有80個國家對這樣的協議感興趣。然而,不幸的是,在一些製造能力強的國家,政客們可能會把自己的人民放在第一位。但是其實降低國際社會對疫苗供應爭奪的方法是:預先最大限度地增加疫苗供應,並擴大生產能力。
文中是這樣說的:
The idea of deliberately overproducing something does not sit easily with politicians, especially in a world where there are so many claims on public funds.
譯文:刻意過度生產某樣東西的想法並不是政治家們能輕易接受的,尤其是在一個對公共資金有如此多需求的世界裡。
最後,《經濟學人》總結道:面對可能會被視作毫無用處的大規模生產投入,政客們將冒著被指責浪費金錢的風險——就像英國政府在疫情早期建造的緊急醫院最終沒有太被使用那樣。
然而,政客們必須保持理性的決斷。你是在知道會發生什麼之前買保險,而不是之後。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應該更理性面對目前疫情的解封。二、三月的國內以及四、五月的海外當時街道渺無人煙的情況似乎已經成了過去式,但是疫苗出來之前,跟新冠病毒的對抗還遠遠沒有結束。
這將是一場持久戰,任何的掉以輕心將會帶來沉重的代價。
等這一切過去,可能我們的生活方式就這樣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增加了,人們更加適應居家辦公的生活,更加的依賴網絡。
你覺得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今天的精讀就到這裡,我們下期見。
本期文章的總結
劍橋君的總結:
1. 全球在疫苗研發事業上僅投入了大約100億美元,這是不夠的。
2. 世界不應將支持未經驗證的疫苗視為一種奢侈,而應將其視為一種保險機制。
3. 全世界應作為一個整體,集中資源按需分配疫苗。
4. 擴大生產的需求非常急迫,因此即使可能被指責浪費金錢,政客們也要保持理性的決斷。
《經濟學人》上榜要聞
政治
商業
如果你想獲取全文或更多精彩的外刊精讀內容,趕緊私信我們吧,我們第二期的外刊精讀營已經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