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被中國人誤以為國貨的九大品牌

2020-12-20 搜狐網

  刷了這麼多年的牙,到今天才知道,原來中華是外國牌子,黑人才是國貨,快來看看,究竟還有哪些被中國人誤以為國貨的大品牌。

  一、中華牙膏

  上海白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牙膏廠的前身中國化學工業社始建於1912年。1922年這裡生產出了中國第一支牙膏――三星牙膏,為中國牙膏工業奠定了基礎。1967年,中國化學工業社改制為上海牙膏廠。1954年誕生「中華」牙膏。

  60年代中期,在技術革新的推動下,"中華"在膏體、香型、包裝、品質上有了較大改進。

  70年代到80年代「中華」迎來自誕生以來第一黃金時代,在質量上有了長足發展,同時推出新品,將中華推向強有力的市場地位。1994年1月,上海聯合利華牙膏有限公司成立。中華品牌經營權租賃給聯合利華公司。中華牙膏曾是上海白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商標品牌,於1994年將「中華」品牌經營權租賃給聯合利華公司。

  聯合利華集團是由荷蘭Margrine Unie人造奶油公司和英國Lever Brothers香皂公司於 1929年合併而成。總部設於荷蘭鹿特丹和英國倫敦,分別負責食品及洗劑用品事業的經營。在全球75個國家設有龐大事業網絡,擁有500家子公司,員工總數近30萬人,是全球第二大消費用品製造商, 年營業額超過美金400億元,是全世界獲利最佳的公司之一。

  2010年5月17日,*ST白貓發布最新公告稱,因公司2007年、2008年、2009年連續3年虧損,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上海證券交易所決定自2010年5月25日起暫停公司股票上市。可以肯定的是,在1994年聯合利華取得中華牙膏經營權的16年後,白貓退市的既定事實撕掉了中國牙膏市場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白貓公司無形資產評估值合計為1.39億元。白貓股份董事長馬立行事後透露,租賃給聯合利華使用的「中華」牙膏商標的無形資產價值經估算為1.33億元。截至2009年7月31日,白貓股份淨資產評估值為3.09億元。顯然,經評估,「中華」的品牌價值佔去了公司無形資產中的絕大部分,並佔到公司淨資產的四成以上。去年年報顯示,聯合利華付出的租賃費高達2607.3萬元,是*ST白貓的主要收入來源。聯合利華集團自2001年起開始投巨資建設中華牙膏品牌。近年來,中華牙膏每年為聯合利華貢獻10億元左右的銷售額,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始終在15%左右。

  而與此同時,白貓股份卻要靠商標許可收入支撐其財務運作。據了解,國際上收購一個品牌通常的價格是其年銷售額的1-3倍。2009年,聯合利華的「中華」商標使用費為2829萬元,佔其銷售額的2.5%,由此推算,「中華」牙膏的年銷售額已超過11億元人民幣。而中華牙膏商標品牌價值則在11億至33億之間。

  二、雙匯

  雙匯集團是以肉類加工為主的大型食品集團,目前總資產約60多億元,員工4萬多人,在全國十多個省、市建有二十多家現代化的肉類加工基地,年屠宰生豬能力1500萬頭、年銷售冷鮮肉及肉製品200多萬噸,是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雙匯集團總部位於"中國食品名城"河南省漯河市。在2007年中國企業500強排序中列166位。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一家國際領先的投資銀行和證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廣泛的投資、諮詢和金融服務,擁有大量的多行業客戶,包括私營公司,金融企業,政府機構以及個人。高盛集團成立於1869年,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總部設在紐約,並在東京、倫敦和香港設有分部,在23個國家擁有41個辦事處。其所有運作都建立於緊密一體的全球基礎上,由優秀的專家為客戶提供服務。同時擁有豐富的地區市場知識和國際運作能力。

  但不被大多人了解的是,目前雙匯已是高盛的資本運作了。2006年5月,高盛擊敗其他投資者,共計獲得雙匯發展60.72%的股權(股改後稀釋為51.46%),這是高盛第一個控股併購。 08年,高盛又投資2—3億美元在湖南、福建收購了10多家養殖廠。

  看著逐漸發展起來的雙匯放心肉專賣店,看著雙匯不斷攀高的市場佔有率,很明顯不是這個行業的幸事。

  三、金龍魚

  這個牌子幾乎出現在每個中國家庭的廚房裡,市場佔有率在50%以上,品牌的市場競爭力是第2名福臨門的8倍,但它徹頭徹尾是一家外資企業,屬於新加坡郭兄弟糧油私人有限公司所擁有的,跟中國沒有任何關係。然而大多數國人都不知道,一直以為購買金龍魚油是在支持國貨品牌。

  金龍魚」是新加坡郭兄弟糧油私人有限公司所擁有的著名食用油品牌。郭兄弟糧油私人有限公司是隸屬郭兄弟集團下的糧油集團的旗艦公司。嘉裡糧油(深圳)有限公司是郭兄弟集團下屬的嘉裡糧油(中國)有限公司在中國的全額投資的營銷策劃及管理公司.

  郭兄弟集團由郭鶴年先生於1949年在馬來西亞創立,已發展成為亞洲非常具多元化、非常富有魄力的跨國企業集團之一,集團成員包括太平洋航運有限公司、香格裡拉酒店、嘉裡建設、嘉裡飲料、南華早報等等。

  1974年,郭兄弟集團在香港成立了嘉裡控股有限公司,從此「嘉裡」成為郭兄弟集團在香港和中國大陸廣泛業務的標誌。嘉裡糧油(中國)有限公司是郭兄弟集團屬下的嘉裡糧油集團在中國投資糧油生產企業的專業性投資公司.

  1990年,嘉裡糧油集團在中國投資的第一家油脂生產廠——南海油脂工業(赤灣)有限公司正式投產,它是中國較早大規模生產精煉油脂和小包裝油脂的企業。在隨後不到十年的時間,嘉裡糧油先後建立了深圳、上海、天津和青島四大糧油生產基地以及防城、成都、西安、營口等十幾個生產加工點,覆蓋全國市場,構成了非常龐大的糧油食品生產加工體系。

  嘉裡糧油在中國生產「金龍魚」、「香滿園」、「元寶」、「胡姬花」、「鯉魚」、「巧廚」、「花旗」和「手標」等16個品牌的小包裝食用油。其中,「金龍魚」家喻戶曉,是中國食用油的知名品牌!

  四、娃哈哈

  宗慶後與達能打這場娃哈哈商標的爭奪戰可謂時曠日久,關於民族企業和商業信譽問題引來的討論鋪天蓋地。很多人認為支持娃哈哈商標在宗慶後手裡就是支持民族企業。然而卻不知這樣的理解將那個佔有51%股份的達能置於何地?

  娃哈哈與達能之爭的根源在於,還是當年對娃哈哈商標的商標轉讓協議,達能提出將「娃哈哈」商標權轉讓給與其合資公司,因國家商標局不批准未果,雙方改籤一份商標使用合同。合同其中一款稱「中方將來可以使用(娃哈哈)商標在其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上,而這些產品項目已提交給娃哈哈與其合營企業的董事會進行考慮。」即「提交合資公司董事會考慮」是中方使用娃哈哈商標的前提。也正是這一條款,引發了達能的強行收購風波。

  最新消息是法國達能集團和娃哈哈集團30日宣布,雙方已達成友好和解方案,將終止其現有的合資關係,該方案目前尚須得到中國有關政府部門的批准。達能已同意將其在各家達能-娃哈哈合資公司中的51%的股權出售給中方合資夥伴。和解協議執行完畢後,雙方將終止與雙方之間糾紛有關的所有法律程序。

  五、大寶

  北京大寶化妝品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大寶」系列化妝品1985年誕生至今,適應了不同時期、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已 陸續形成護膚、洗髮、美容修飾、香水、特殊用途共五大類100多個品種。2007年美國強生公司旗下強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宣布,已完成收購北京大寶化妝品有限公司的交易。收購事項已獲得了所有相關政府部門的批准,大寶化妝品有限公司成為強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中國日化行業可以說是整體淪陷,大寶做為在日化品這塊領域的民族品牌堅持的比較久,但也在2007年再也堅持不下去。

  六、蘇泊爾

  中國•蘇泊爾集團,是一家由炊具製造開始創業的多元發展的企業集團。公司始建於1994年8月。十餘年來,產業鏈發展勢頭良好,銷售額逐年上升,2006年銷售收入達40億元,比上年增長56%。集團現有員工6600多人。企業總資產30多億元,可持續發展態勢明顯。2002年國家工商總局認定「蘇泊爾」為「中國馳名商標」。

  2006年8月14日,法國SEB集團與蘇泊爾正式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以股權協議轉讓、定向增發和部分要約收購相結合的方式獲得蘇泊爾不超過61%的股權並展開戰略合作。2008年1月,英國勞埃德國際金融周刊報導:Seb SA表示,公司成功完成了對浙江蘇泊爾股份有限公司(Zhejiang Supor Co.)的要約收購,目前持有蘇泊爾52.74%的股權。

  七、匯源

  2008可口可樂意圖收購匯源案曾引起了強烈反響,國內一片譁然,認為可口可樂有壟斷之嫌。後來我國商務部正式宣布,根據中國反壟斷法禁止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據悉,這是反壟斷法自去年八月一日實施以來首個未獲通過的案例。

  然而匯源的真實身份是什麼呢?

  匯源品牌由匯源香港上市公司擁有,而匯源香港上市公司近60%股份由達能、境外公眾股東和一家美國的私人投資基金擁有。

  也就是說匯源早已不是一家純粹的民企。

  八、南孚

  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系國家520戶重點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外經貿部重點扶持的出口企業,中國電池行業龍頭企業,福建省重點企業。在中國市場,南孚連續 13年創鹼錳電池「質量、銷量、經濟效益、勞動生產率」同行領先水平。 而南孚品牌對外宣傳也用的是「民族的力量」。

  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競爭對手美國吉列公司收購。這其中有什麼內幕呢?1988年,南平電池廠與福建興業銀行、中國出口商品基地建設福建分公司(簡稱「基地福建公司」)、香港華潤集團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公司的子公司)合資組建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1999年,南孚正處在發展的黃金時期,在南平市Z F吸引外資政策的要求下,上述股東以南孚69%股份作為出資與摩根史坦利、荷蘭國家投資銀行、新加坡Z F投資公司合資組成中國電池有限公司。

  其中,外方持股49%,中方持股51%。新成立的中國電池有限公司掌握了南孚的絕對控股權,也就是說外方股東只要再增加2%的股份,就可通過中國電池間接控股南孚。 丁曦明總經理回顧時說:「南孚其實並不缺乏資金,相反,我們的資金很充裕。南孚當時是被迫合資的!」談到南孚被迫引入外資,南孚的另一位高層管理人員激動地說:「摩根史坦利是一隻狼,與它合資根本就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摩根史坦利動作南孚的情況並不好,因此幾番轉手。2003年8月11曰,生產「Mach3」剃鬚刀和金霸王電池等消費產品的美國吉列公司宣布,已經買下中國電池生產商南孚電池的多數股權――南孚成了它的子公司了。短短幾年時間,南孚由中國電池生產業的巨頭變成了其競爭對手的子公司,而且這個競爭對手曾是它的手下敗將。吉列的金霸王電池進入中國市場十年,卻始終無法打開局面,市場份額不到南孚的1/10。

  現在好了,最大的競爭對手消失了,而且還得到了一家年利潤8000萬美元,擁有300多萬個銷售點的電池生產企業,更重要的是獲得了大半個中國市場。本來南孚的優質鹼性電池已打入國際市場,此時正是向海外發展的大好時機,可是為了避免和母公司爭奪市場份額,南孚只好匆匆鳴金收兵。由於不能與金霸王正面衝突,現在南孚有一半的生產能力被閒置著。南孚正漸漸地失去活力。

  九、白加黑

  白加黑的廣告當年做的是人盡皆知。1996年江蘇啟東蓋天力製藥廠開發「白加黑」,銷售曇花一現。1998年銷量大幅下滑。 2000年東盛集團併購啟東蓋天力製藥廠,「白加黑」易主,當年銷售額從2000萬升至2.9億。

  2005年「白加黑」銷量達到4個億,成為東盛科技的最大贏利點。2006年10月東盛科技資金危機,欲變賣「白加黑」自保,拜耳與東盛科技籤訂協議。 2008年7月3日雙方正式交割財產,包括生產線、銷售網絡及銷售隊伍全部賣給拜耳。

(文章來源:九個頭條   作者:張華   推薦人:PE從業者劉偉)

相關焦點

  • 美國品牌「藏華」30多年,每年賺走377億,卻被誤以為是國貨
    由於我國人口眾多,消費市場巨大,所以不少外國品牌也紛紛來到中國。來到中國之後,他們搖身一變,換成中文名以及中國風格的包裝,並開始在國內市場撈金。在國內調味品行業,就有一個美國品牌,它成功「藏華」30多年,卻始終被人誤以為是國貨。說到調味品市場,老乾媽無疑是大家率先想到的品牌。
  • ...還有哪些被中國人誤以為國貨的大品牌。一定會有你所誤解的牌子。
    刷了這麼多年的牙,到今天才知道,原來中華是外國牌子,黑人才是國貨,快來看看,究竟還有哪些被中國人誤以為國貨的大品牌。  一、中華牙膏  上海白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牙膏廠的前身中國化學工業社始建於1912年。
  • 美國辣椒醬潛入中國31年,年賺370億元,卻被人誤以為是國貨
    美國辣椒醬潛入中國31年,年賺370億元,卻被人誤以為是國貨導語:一提起辣椒醬,可能很多人馬上就會想起「老乾媽」這一品牌。我一直以為老乾媽創立了很長時間,但是看看它的歷史,1996年才創辦工廠,到現在只有24年的歷史,算是一家相對年輕的企業了,憑藉一瓶小小的辣椒醬,能夠做到第一的位置,確實不容易。不過,有一個辣椒醬品牌的歷史比老乾媽更為悠久,大部分人都吃過,但是卻很少人知道它的名字。即使知道它的名字,也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它是國產貨。
  • 日本飲料的巨頭,卻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在中國每年撈金36億
    在我國還是有不少迷惑性的品牌,雖然說提起二維碼技術,身份證技術,這些我國人都會習以為常,畢竟這些在我國都是非常常見的東西,但它們有一個讓人驚訝的特點,那就是貌似國貨。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再例如中華牙膏,很多人以為是國貨,但並不是,它是外國產品。日本飲料的巨頭,卻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在中國每年撈金36億,你們可知道這種飲料是哪種?對於這種飲料其實是沒有喝過,也絕對見過或者是見過。這種飲料是一種乳酸菌飲品,而提到這類飲料,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非常喜歡。
  • 細數碳酸飲料的九大危害
    原標題:細數碳酸飲料的九大危害韓婷炎炎夏日,來一瓶碳酸飲料,倍感清爽,因而很受成人和孩童喜愛。那麼究竟什麼是碳酸飲料?大量喝碳酸飲料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影響呢?讓我們細細了解一下。什麼是碳酸飲料?碳酸飲料,俗稱汽水,屬於不含酒精類飲料,是在一定條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氣的飲料。
  • 這兩個品牌的牙膏,很多人以為是國貨,其實是外國品牌!
    而說到牙膏的品牌,大家最熟悉的無外乎雲南白藥、黑人、佳潔士、高露潔幾種。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幾個品牌的牙膏在市面上最常見,所以留給消費者的印象比較深。但是很多消費者卻不知道,有許多自己以為是國產品牌的牙膏,其實都是外國品牌。
  • 一個國產洗髮水品牌,卻被誤認是外國品牌,一年銷15億,名字耳熟
    談到這麼多古老的洗髮品,又談到現代的洗髮品,現代人早就不用草木灰和淘米水來洗了,哪種品牌的洗髮品商店都有。到2020年,洗髮水行業十大品牌中,名列前茅的是海飛絲,這一品牌在中國幾乎無人知曉,許多人將其視為國貨之光,可事實上,海飛絲是一款純正的洋貨,屬於美國寶潔旗下的產品,1991年進入大陸。
  • 美國兩大牙膏品牌,佔據我國兩成牙膏市場,多數人卻都以為是國貨
    而市場上的牙膏品牌並不少,有不少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比如高露潔以及佳潔士,還有黑人等等。不過對於這一些品牌到底是屬於國產,還是外資品牌可能很多人都並不是特別了解,甚至會產生誤解。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的兩個牙膏就像之前不少人都以為黑人牙膏是國外品牌,但事實上,黑人牙膏卻是不折不扣的國產品牌,被國人誤解了很多年的時間。
  • 靠一瓶2.2元的酸奶,年賺40億,很多中國人卻誤以為是國產
    飲料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說算是不可或缺的產品,全球大大小小的飲料品牌和產品沒有幾萬也有幾千,可以說競爭還是相當大的,被市場淘汰的飲料也是千千萬萬,很少有飲料能撐幾十年不被淘汰,而且銷量還越來越好。由於瓶身小巧,而且使用的還是繁體字很多中國人都誤以為這是一個國產品牌,但其實它卻是一個真真正正的日本品牌。養樂多是1935年由一個日本醫學博士代田稔創立的品牌,為什麼會成立這個乳酸菌品牌,主要是當時的日本衛生條件極其落後,人們經常感染腸道疾病,很多兒童因此染病死亡,醫學博士代田稔知道以菌制菌的觀點之後,就潛心研究對腸道有益的乳酸菌,最終也不負眾望,研究出了對腸道有益的乳酸菌。
  • 扛起科研大旗,天津尚美助力國貨美妝品牌崛起
    記者 | 黃翠芬本文為《美妝頭條》 原創作品,轉載請授權「國貨崛起」是這幾年化妝品行業提到最多的話題之一。國貨美妝品牌能夠在與國際大牌的抗衡中脫穎而出,與我國化妝品科研水平的提升密不可分。20多年來,憑藉自身強大的研發實力和經得起考驗的產品品質,天津尚美幫助一個又一個國貨美妝品牌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走上了國際化妝品的舞臺。為什麼說天津尚美扛起了北方化妝品科研的旗幟?
  • 中華牙膏被當成國貨,黑人卻被當成洋貨,國內還有哪些品牌被認錯
    就像是一些外國品牌一直被當成國貨,而一些擁有多年歷史的國貨卻一直被當成洋品牌。其中,中華牙膏和黑人牙膏就是典型。一說起中華牙膏,想必很多人的第一反映就是:這是一個中國品牌,畢竟這個名字太具有「中國特色」了。事實上,中華牙膏只能說曾經是中國品牌,畢竟也只有中國的企業家才會起這樣的名字。只不過從1994年開始,中華牙膏就徹底變成外國品牌了。
  • 名字很像國貨的美國品牌,這兩個番茄醬基本上佔據了大部分市場
    「隱藏」中國的美國辣醬一年撈金300多億,常被誤以為是國產貨受到了大家的關注,裡面有一個受到爭議的點就是肯德基和麥當勞等這些快餐店用的番茄醬品牌看了一下大家的評論,每個地方的肯德基裡面好像使用的番茄醬品牌不一樣,但基本上就是這幾個品牌:味好美、味可美、亨氏。前面我們知道了味好美是美國品牌,其實亨氏也是美國品牌,這些快餐店的合作商基本上都是從這兩個裡面進行選擇的,不同區域的也不相同。事實上,味好美和味可美是同一個公司的。
  • 浙江國貨厲害了!天貓618破億品牌6成是國貨,五芳齋得力上榜
    浙江在線6月17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苗莎)越來越多的國貨,正在成為中國人購物車裡的主角。天貓618亮出了一份最新成績單:蘋果、美的、耐克、奧克斯、海爾、歐萊雅、蘭蔻、阿迪達斯、小米等一眾大牌紛紛闖入「億元俱樂部」,當中超過六成是國貨品牌。
  • 美國2大牙膏巨頭深藏中國,拿下30%市場份額,很多人卻以為是國貨
    美國2大牙膏巨頭深藏中國,拿下30%市場份額,很多人卻以為是國貨推薦語:70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民族自信也越來越強。但在早年間,由於國內物資匱乏,洋品牌卻一度成為了「香餑餑」,那時候能用得起洋貨甚至代表了一個家庭的生活水平高低,國人的崇洋思想也比較嚴重,對國外的品牌非常傾心和嚮往。雖然在改革開放後,中國製造在世界範圍內打響了名氣,但即使是這樣,依舊有很多的洋品牌成功地紮根在了中國市場,並且還發展得如火如荼,有的甚至到了「被國人認為是國貨」的地步,可見他們隱藏得有多深了。
  • 一年掙600億,搞垮多家國產品牌,卻被誤認為是國貨,每天都在喝
    而有些外國企業,更是早早看中了中國的發展,趕在幾十年前就「紮根」中國,甚至年輕一代的人,都以為他們是國貨品牌。編輯除了金龍魚、養樂多以外,有這樣一個經常購買的運動飲料,其實是地地道道的「法國人」。集團每年光是靠著中國市場,就能夠成功「撈金」600億,它就是脈動。
  • 這十大家喻戶曉的中國品牌,一直被誤以為是洋貨,其實都是純國產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國產、洋品牌分不清,比如竟然剛剛才知道,名創優品是地道的中國品牌,反而抱著愛國心理買的大寶,卻已經被納入了強生的版圖。今天,我們就來數一下,這些國內、國外傻傻分不清的品牌。1.名創優品小編一直以為它是日本的品牌,因為名創優品的很多信息,都帶上了日本風格,所以被很多人誤認為是日本品牌,其實它是地地道道的國產品牌。大家都知道「哎呀呀」吧,名創優品的創始人就是哎呀呀的創始人葉國富。
  • 「人民·新國貨——城市品牌計劃」首站落地重慶,助推區域國貨品牌...
    不斷煥新的傳統國貨與加速壯大的新國貨,在符合「新產品」、「新品牌」、「新消費」的標準下,以規模化生產、可持續發展的產品及數位化創新的服務體驗,引領消費升級趨勢,並通過全面提升數位化能力及社交口碑、創新營銷玩法,為品牌發展注入全新生機。作為西南區域商業活躍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重慶擁有眾多極具地域特色的傳統國貨品牌和備受好評的新國貨品牌,這些品牌正讓重慶煥發出全新的商業魅力。
  • 新國潮時代 為何像半畝花田這樣的國貨品牌能夠崛起?
    國貨崛起的火苗,如今正越燒越旺。據阿里研究院所發布的《2020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人的購物車裡有八成是國貨,另一項數據則指出,2019年,中國品牌線上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72%。可見中國製造正贏得國內消費者更多的信任。這樣的局勢,同樣存在於化妝品行業。
  • 你以為是「國貨」,其實卻是產自美國,這些產品你「躲都躲不掉」
    但是除此之外,其實還有不少的美國產品,在中國「藏匿」多年,讓大家誤以為是中國產品。可口可樂大家提到可口,一定會率先想到可口可樂,並且好像也只能想到可口可樂。海飛絲、潘婷、沙宣、飄柔,只要提到洗髮水,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洗髮護髮產品就有這幾個品牌,而這些大家都知道的品牌,卻都是寶潔公司旗下的產品。除此之外,汰漬、碧浪這些非常像「國貨」的品牌,其實也都是寶潔旗下的產品。
  • 國貨老品牌:不只是「回憶殺」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眾多國貨老品牌不甘僅停留在消費者記憶中。大白兔奶糖、雅霜潤膚膏、回力運動鞋……這些陪伴了幾代中國人的老品牌「腦洞大開」。它們勇於創新,打造更時尚、更年輕的品牌形象,贏得越來越多海內外消費者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