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開學季的到來,新的學習篇章已經拉開序幕!相信同學們都已選擇了自己喜愛的行業、今後想要發展的方向進行了學習。
在學習課程中,小歐看到不少新同學在學烘焙時對各種食譜中的專業術語時一臉懵比的表情,不知道是該怪自己上課不夠認真還是這些用語太難……
所以今天!小歐給大家準備了一篇小小的總結,為初學烘焙的小白排憂解難,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能讓你學起來更加輕鬆。
在烘焙製作過程中,一定會用到的就是麵粉,而麵粉經常會因為生產工藝或者一些久置的原因,產生一些小疙瘩。如果這些疙瘩直接混入蛋糕糊中,那麼做出來的蛋糕口感肯定不好。
所以為了得到更細膩的食材,就需要用篩子將食材過濾,除去麵粉裡的小疙瘩,從而使麵粉更加精緻,防止麵粉結塊,讓它更加均勻的與其他材料混合,同時也可以讓麵粉充入更多的空氣,做出來的蛋糕鬆軟而蓬鬆,口感也是極致的細膩。
打發是蛋糕製作過程中的一種方法。把空氣打入食材中,讓食材變得更加膨鬆。例如打發蛋白,打發黃油、奶油等。通常需要使用打蛋器,用電動打蛋器效果更佳哦~
打發這一步沒有做到位,或者拌麵糊手法不對,導致蛋白霜呈現出水或者起泡沫的狀態,這樣做出來的蛋糕容易烤不熟,出現布丁層。此時需把打蛋器上的麵粉振落,這個過程就叫消泡。
多用於形容蛋糕麵糊的攪拌手法。
翻拌是用刮刀從底部劃弧往上拌,從下往上撈。翻拌手法多用於蛋糕糊量比較大的時候使用,當蛋糕糊量大,不容易消泡,但是不容易拌勻的時候,翻拌能讓讓麵糊更均勻。
切拌,就像切東西一樣,用刮刀切入麵糊,快速划過攪拌碗的中心。保持攪拌碗和刮刀的相對角度不變,從攪拌碗底輕輕划過。刮刀劃到攪拌碗邊緣後,自然的翻轉手腕,讓黏在刮刀上的蛋糕糊落回攪拌碗中,這樣能讓食材更快地混合均勻。
兩種手法都可以避免麵糊產生更多的麵筋,而且避免蛋白消泡。
就是做完打發或者揉面的準備工作後,什麼都不用做,讓它靜靜地呆在一個地方。例如麵包的鬆弛,就是需要靜置,讓麵筋得到休息,方便後期擀開整形。
大部分麵包經過第一次發酵後,麵包的內部會產生大氣泡,為了讓麵包的組織(氣孔)恢復均勻的狀態,用手輕拍麵團,將大氣泡拍破,這就叫排氣。
將發酵好的麵團按照自己想要的做成各種形狀,例如吐司,圓麵包,還有花式麵包等,簡單來講就是將麵團換一個形狀,這個過程就叫做整形。
這個詞一般形容蛋糕,拿著蛋糕模具往桌面垂直方向一摔,這個動作就叫做震模。蛋糕入烤箱前,震模可以排除裡面的大氣泡,防止蛋糕內部組織出現空洞。剛出爐的震模,是為了將蛋糕多餘的熱氣儘快的排出去。除了蛋糕之外,另一些需要用模具製作的麵包,例如吐司,出爐後也是需要震模的,為了防止收腰。
蛋糕出爐震模後,將蛋糕反過來放在冷卻架上冷卻,這就叫倒扣。這個動作是為了固定蛋糕形狀,防止蛋糕收腰,中間塌陷等。蛋糕冷卻至室溫以後才可以脫模。
做麵包使用烤箱前,一定要提前預熱。預熱的意思是,在將食材放入烤箱前,將烤箱調到烘焙需要的溫度,讓烤箱先熱起來,然後再將食材放入烤箱就烘烤。一般的烤箱需要預熱10分鐘,具體要看自家烤箱的習性,養成預熱烤箱的好習慣。
食材不直接接觸水,將裝食材的器皿放在熱水中,利用容器傳熱來達到加熱的效果。例如融化巧克力,一些醬汁的製作等。
類似隔水加熱,將食材連同容器一起泡在熱水中,放入烤箱一同烤制。例如製作輕乳酪蛋糕的過程,這樣製作出來的蛋糕更加溼潤可口。若是活底模具則不建議用水浴法來製作,因為會漏水,可在蛋糕放中間的部分放烤網,下層放一個裝了熱水的烤盤,也會有水浴法的效果。
字面意思,在製作麵包時,提前將除了黃油以外的食材混合成團,揉至可以拉出膜後,再將黃油放入麵團中,並繼續揉直至能夠拉出薄透的膜為止。後油法是為了防止油脂過早加入而影響麵筋的生成的方法。
將麵粉用高溫的水或油燙熟。常見的有泡芙,燙麵法蛋糕,蔥油餅的油酥等,高溫燙過的麵粉就像被磨掉了稜角,失去筋性,幾乎不會再起筋,讓食物達到想要的口感。
即分蛋打發法,蛋清加細砂糖打發後的蛋白霜與蛋黃糊及麵粉等材料混合的麵糊攪拌均勻,即可做出戚風蛋糕糊了。
主要是全蛋打發製作,即蛋白加蛋黃加細砂糖一起打發至濃稠狀態,呈乳白色且能劃8字保持幾秒鐘不消失,再加入其它的粉類及液體材料拌合均勻。
蛋白加入檸檬汁、細砂糖打發溼性發泡狀態(不可以乾性哦),提起打蛋頭能形成彎彎的尖角,之後就可以拌入過篩後的麵粉與玉米粉攪拌均勻了。
油類材料先打發鬆軟,再加入糖類材料打發至鬆軟絨毛狀態,接著分次加入蛋液均勻(一次性加入不容易混合均勻),最後則是篩入粉類材料拌合均勻。常用來做餅乾、重油類蛋糕。
與糖油拌合相似,先把油類材料打發鬆軟,加入麵粉打發至蓬鬆狀態後再加入糖打發,呈絨毛狀時候再加入蛋液攪拌至光滑狀態,注意不要一次性加入蛋液。常用來做水果蛋糕。
1、最簡單的就是用分蛋器直接分蛋了,但是前提是你的雞蛋比較新鮮,如果是那種蛋黃一倒出來就散的那種就用不了這種方法了。
2、可以先把雞蛋倒出來,再拿一個空瓶子對著蛋黃一吸,自然而然地蛋黃就沒了,也是很簡便的。
3、最常用,靠譜的手法,那便是「蛋殼分蛋法」。敲開蛋殼,快速地把蛋液從左右兩個蛋殼中移動,蛋白即可自然流入至打蛋盆裡。新手多嘗試幾次就好,比較實用的方法。
▲注意:蛋殼分蛋法在操作前一定要清洗,不然細菌就跟入打蛋盆裡了。
使用量匙量取粉狀材料的時候,應以抹平量匙為標準,同時也要看清楚量匙的單位,切莫用錯了哦。
有時候配方需要我們對烤盤進行抹油撒粉,先在烤盤內均勻地刷上一層白油,再用旋轉烤盤的方式撒入高筋麵粉,待麵粉沾滿烤盤後就倒扣烤盤,使得多餘的麵粉倒出來。
1、打發前先檢查好打蛋盆是否無水無油,蛋白是否沾有蛋黃。
2、打發前先加入幾滴檸檬汁,可以穩定蛋白打發以及去腥。
3、蛋白的打發過程需要分次加入細砂糖,一次性加入細砂糖會延長打發時間且使得組織變得稠密,影響口感。
1、蛋白開始呈現光澤奶油狀,提起打蛋器後,蛋白呈小三角形,尖角自然下垂,這個狀態就是溼性發泡 (也稱為軟性發泡)。
2、蛋白霜紋路開始挺立,提起打蛋器能拉出一個短小的尖角,但尖角頭部仍可彎曲,這稱為中性發泡,也稱七-八成發。這時候適合製作中空戚風蛋糕、蛋糕卷、巧克力蛋糕等。
3、提起打蛋器會出現短小直立的尖角,這個狀態就是乾性發泡 (也稱硬性發泡)。也稱十成發,適合製作圓模分蛋海綿蛋糕、蛋白糖等。
蛋黃打發需根據配方需求決定蛋黃是打至發白還是攪拌均勻。無論是全蛋打發還是分蛋打發,都是將材料與蛋黃或者雞蛋混合後直接用打蛋器攪拌均勻。蛋黃攪打均勻即可,無需再繼續攪打。
1、奶油打發,植物奶油需要在冷藏環境下解凍後才能打發,動物奶油是放在冷藏環境下保存不是冷凍保存。
2、打發時在打蛋盆下墊冰可以防止打蛋頭由於摩擦生熱而使得奶油融化。
3、動物奶油在打發時候得分次加入細砂糖或者糖粉,因為動物奶油本來是不含味道的,需要加糖調味,分次加入可以調節打發速度,一次性加入糖類會影響打發速率。而植物奶油則無這方面的需要,直接打發即可。
黃油的溶點較低,所以在室溫下也可以很好地軟化,置室內即可自然軟化,能用手指輕易地在黃油上按出指模即軟化完成。如果是急用的情況下也可以放微波爐叮一下,但要注意下時間,如果時間過了的話黃油就會完全融化完畢了,那時候真的變成油了。
補救的方法也還是有的,其實也算是另外一種的軟化方式吧,那就是把黃油完全融化(黃油可以隔水加熱融化),然後再放入冰箱冷凍一會,這樣黃油就變成半凝固的狀態了。
吉利丁粉的用法是在加水後攪拌均勻,要使用的時候再隔水融化加入,吉利丁片是可以在溫度合適的狀態下直接加入或是把吉利丁用冷水泡軟之後把水份擰乾之後加入。
撻皮、油皮、油酥、麵團等因揉面後會有筋性產生,所以需要放置一段時間使得麵團鬆弛,這樣稍後的操作中麵團才不會回縮。
用篩網過篩時候,應一隻手不動,另一隻手拿著篩網碰撞手掌,使得麵粉從篩網落下。
1、用噴槍將蛋糕模邊稍微加熱即可輕鬆脫模。
2、同樣道理,用熱毛巾捂一下蛋糕模具也能有此效果。
像戚風、海綿這樣的蛋糕用小鋸齒刀進行切割比較方便。若是芝士蛋糕、磅蛋糕這樣的蛋糕則用加熱的直刀來進行分切,最好是切一次加熱一次,這樣才不會影響切面。
◇慕司—是英文MOUSSE的譯音,又譯成木司、莫司、毛士等。是將雞蛋、奶油分別打發充氣後,與其它調味品調合而成或將打發的奶油拌入餡料和明膠水製成的鬆軟形甜食。
◇泡芙—是英文PUFF的譯音,又譯成卜乎,也稱空心餅、氣鼓等。是以水或牛奶加黃油煮沸後燙制麵粉,再攪入雞蛋,通過擠糊、烘烤、填餡料等工藝而製成的一類點心。
◇曲奇—是英文COOKITS的譯音。是以黃油、麵粉加糖等主料經攪拌、擠制、烘烤而成的一種酥鬆的餅乾。
◇布丁—是英文PUDDING的譯音。是以黃油、雞蛋、白糖、牛奶等為主要原料,配以各種輔料,通過蒸或烤制而成的一類柔軟的點心。
◇派—是英文PIE的譯音,又譯成排、批等。是一種油酥麵餅,內含水果或餡料,常用原形模具做坯模。按口味分有甜鹹兩種,按外形分有單層皮派和雙層皮派。
◇撻—是英文TART的譯音,又譯成塔。是以油酥麵團為坯料,藉助模具,通過制坯、烘烤、裝飾等工藝而製成的內盛水果或餡料的一類較小型的點心,其形狀可因模具的變化而變化。
◇沙勿來—是英文SOUFFLE的譯音,又譯成蘇夫利、梳乎釐等。有冷食和熱食兩種。熱的以蛋白為主,冷的以蛋黃和奶油為主要原料,是一種充氣量大,口感鬆軟的點心。
◇巴非—是英文PARFAIR的譯音。它是一種以雞蛋和奶油為主要原料的冷凍甜食。
◇果凍—是用糖、水和啫喱粉,按一定的比例調製而成的冷藏甜食。
◇啫喱—是英文JELATINE或JELLY的譯音,又譯成介力、吉力,也稱明膠或魚膠等。分植物型和動物型兩種,植物型是由天然海藻抽提膠複合而成的一種無色無味的食用膠粉;動物型的是由動物皮骨熬製成的有機化合物,呈無色或淡黃色的半透明顆粒、薄片或粉末狀。多用於鮮果點心的保鮮、裝飾及膠凍類的甜食製品。
◇黃醬子—又稱黃少司、黃醬、克司得、牛奶醬等。是用牛奶、蛋黃、澱粉、糖及少量的黃油製成的糊狀物體。它是西點中用途較廣泛的一種半制品,多用於做餡,如氣鼓餡等。
◇糖霜皮—又稱糖粉膏、攪糖粉等。使用糖粉加雞蛋清攪拌而成的質地潔白、 細膩的製品。是製作白點心、立體大蛋糕和展品的主要原料,其製品具有形象逼真、堅硬結實,擺放時間長的特點。
◇黃油醬—又稱黃油膏、糖水黃油膏、布代根等。是黃油攪拌加入糖水而製成的半制品,多為奶油蛋糕等製品的配料。
◇蛋白糖—又稱蛋白膏、蛋白糖膏、燙蛋白等。是用沸騰的糖漿燙制打起的膨鬆蛋白而成的,潔白、細膩、可塑性好。例如製作裝飾用的假糖山。
◇馬司板—是英文MARZIPAN的譯音,又稱杏仁膏、杏仁面、杏仁泥。是用杏仁、砂糖加適量的蘭姆酒或白蘭地製成的。它柔軟細膩、氣味香醇,是製作西點的高級原料,它可制餡、制皮,捏制花鳥魚蟲及植物、動物等裝飾品。
◇札幹—是用明膠片、水和糖粉調製而成的製品。是製作大型點心模型、展品的主要原料。札幹細膩、潔白、可塑性好,其製品不走形、不塌架,既可食用,又能欣賞。
◇風封—又稱翻砂糖。是以砂糖為主要原料,用適量水加少許醋精或檸檬酸熬製經反覆搓疊而成的。它是掛糖皮點心的基礎配料。
化學起泡—是以化學膨鬆劑為原料,使製品體積膨大的一種方法。常用的化學膨鬆劑有碳酸氫銨、碳酸氫鈉和泡打粉。
生物起泡—是利用酵母等微生物的作用,使製品體積膨大的方法。
機械起泡利用機械的快速攪拌,使製品充氣而達到體積膨大的方法。
打發—是指蛋液或黃油經攪打體積增大的方法。
清打法—又稱分蛋法。是指蛋清與蛋黃分別抽打,待打發後,再合為一體的方法。
混打法—又稱全蛋法。是指蛋清、蛋黃與砂糖一起抽打起發的方法。
跑油—多指清酥面坯的製作,及面坯中的油脂從水麵皮層溢出。
麵粉的「熟化」—是指麵粉在儲存期間,空氣中的氧氣自動氧化麵粉中的色素,並使麵粉中的還原形氫團——硫氫鍵轉化為雙硫鍵,從而使麵粉色澤變白,物理性能得到改善的變化。
烘焙百分比—是以點心配方中麵粉重量為100%,其它各種原料的百分比是相對等於麵粉的多少而言的,這種百分比的總量超過100%。
好啦,今天的總結就到這裡啦,其實烘焙沒那麼神秘,沒那麼難懂,只不過學得再多,也不如自己去實踐一次!
|本文素材來源歐藝攝影,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歉侵刪
重慶市渝中區歐藝職業培訓學校是經由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批准設立的國家職業技能鑑定基地,重慶市渝中區就業局職業技能培訓定點學校,重慶市大學生定向培訓和見習基地,及重慶市渝中區微小企業創業、就業培訓基地。
學校網址:www.ouyijy.com
學校地址:重慶市渝中區兩路口港天大廈A座1樓
新浪微博:@重慶歐藝職業教育培訓學校
微信/電話:13251369966
消息回復:後臺提問,也有專人回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