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業績很突出,為什麼卻不如其他同事受到領導器重呢?
相信也是很多職場人士的共同疑惑,命名有著這樣卓越的成績,卻往往沒能得到領導的肯定與賞識;其他同事成績平平,卻能得到領導的認同與青睞。
其實領導器重的下屬不僅是能力,還有著諸多的因素,我個人就有過這樣的經驗教訓。
一、工作業績固然重要,但仍需知天外有天
工作業績是很重要的職場指標,但評定一個職場人士的價值,用這個數據顯然還有所不足。
即便是你確實有著職場最為傑出的成績,也需要自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我們可以看到,真正受領導器重的那些職場人士,往往不會常常「出頭」,活躍在各個區域嶄露頭角,而是會能者不顯、達者不露地在該出頭時出頭,起到定音錘般的關鍵作用。
這些職場人士能力出眾且深諳職場規律,自然能得到領導的認同與器重。
人都是有自我展現的欲望的,尤其是那些初入職場的「愣頭青」們。
在剛入職的時候,我也還沒有擺脫掉學生思維,一味地專攻業務,自然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如果是在技術崗的話,我顯然算是開了個好頭,可是我的這個崗位技術性並沒有那麼強,那時的我渴望得到的關注與認同根本沒有出現。
當時的我也是像題主那樣的不解,甚至一度以為自己在企業的發展軌跡很有問題,但我在很久之後才發現根源所在。
那時的我只不過是經驗不足,短期爆發出了巨大的力量創造了這樣的成績,之後卻是難以為繼的。
而那些潛在的大佬都是有著穩定的優秀業績,不顯山不露水地輸出價值,得到領導的青睞。
二、職場的根本在於人,能成事者亦需人緣
著名演說家安東尼·羅賓曾說過:「人生最大的財富便是人脈關係,因為它能為你開啟所需能力的每一道門,」人脈是職場人士重要的資源之一,無論認同與否,人都是職場的組成部分,搞好人緣、人脈、人際關係,才有可能為同事所欣賞、為領導所認同。
當你編織起屬於自己的「人脈網」,那麼你離成功的距離就不再是粗暴的線性,而是無數多維網線搭建起的未來。
之所以希望得到領導的器重,也是希望能夠在職場獲得領導的支持與贊同,助力此後自身的職場發展。
在我的職場路上,便有多位重要的「貴人」來過,直接或間接地成就了我,可以說「人」是職場最優質的資源。
當發現自己閉門造車、苦衝業績並不能得到領導器重時,我開始質疑網絡上對於職場的「唯結果論」,更多地考慮起人的因素。
在工作、生活中,我越來越重視與身邊同事、上級領導之間的交流,這些交流可能只是職場再常見不過的八卦,卻也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
曾覺得我是個無趣的工作狂的同事,也覺得我表現得越來越開朗,更多地資源互享、工作互助,在生活中也是成為了摯交。
從記住我的名字開始,領導越來越多地注意到我的存在,而不是在談及業績時迷茫地問起我是誰。交流本就是相互的,若是不能敞開心扉,接納職場內外形形色色的人等,又如何能得他們的支持、信任與器重呢?
三、職場並非是表演場,適當藏拙更有助益
職場是職場人士工作與創造價值的地方,而不是一個供才華展示的表演場,認清職場的本質方能走好職場路。
在這個無數人混跡終生的地方,一時的優秀並不能說明什麼,工作業績的突出也佐證不了一個職場人士的全面立體,反倒是平時並不多自我表現者,卻能運籌帷幄、經天緯地,同事之間莫不敬仰嘆服,領導也是多加關懷器重。
也是在那段時間裡,我結識了一位沉默寡言但備受器重的老員工,他告訴我了一個職場的真諦,並非所有領導都是寬容大度的人,也會有心胸狹隘之輩,最好的處世之道便是適當的藏拙,在該出手時再出手。
初入職場的「刺兒頭」恃才傲物,輕視老闆與團隊的作用,一有做出業績便是沾沾自喜,像是等著被老師誇獎的孩子。
此時的領導即便是認可他的成績,也想要打壓一下他的氣勢,不讓他過度地表現與高調,穩定與制衡職場間最微妙的關係。
在那之後,我開始不再有「誇張」的表演,專注於如何長期穩定地輸出價值,沉澱下躁動不安的表演欲望,反倒是受到了領導作為正面例子的表彰。
工作業績突出誠然是好事,卻並非全部,所謂「強中自有強中手」便是如此;
絕對的業績只會帶給人距離感,真正的受器重者也是把控人心、善結人脈的好受;有道是「過剛易折」,太優秀的實力並不一定是好事,職場猶如是,適當的藏拙反倒會帶給你更大的發展前景。
文/老夏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