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2020年已經過去3個多月了,而這不算長的3個多月裡,全球人民都飽受煎熬,過得很糟心,於是一名網友苦中作樂地說道:「要不然我們默認明年才是2020年,今年就當是上天白送了我們1年吧!這樣一切都能重新開始。」大家不禁露出了苦笑,若是時間真能重來,那該有多好。
當然了,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1582年,還真發生過這種「時間消失」的事情,即無論你翻哪本萬年曆,甚至是用自己的手機查詢,都會發現1582年10月5日~10月14日,這10天時間莫名其妙地「消失」了,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故事要從公元前45年說起,羅馬的凱撒大帝採納了埃及亞歷山大的數學家兼天文學家索西琴尼的建議,開始使用「儒略曆」(Julian calendar),「儒略曆」中規定:1年分為12個月,單月31天,為大月;雙月30天,為小月;只有2月特殊,平年為29天,閏年為30天;如此每年平均長度為365.25日。
儒略曆一出,便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和推廣,結果凱撒大帝的繼承人奧古斯都(August)一上位,就立馬修改了「儒略曆」,因為他是8月(所以August在英語裡有8月份的意思)出生的,所以他非要把8月變成大月,那麼這多出來的1天咋辦呢?奧古斯都直接從2月裡「搶」了1天,分配給8月,從此以後,8月就變成了31天,9、10、11和12月,也因為它而改變單雙。
沒辦法,統治者都發話了,大家只能照辦,時間就這樣慢慢過去了,轉眼間來到了公元1582年,「儒略曆」迎來了一個大危機。
上文中提到,「儒略曆」把一年平均長度算為365.25日,但其實回歸年是365.2422天,這麼算起來,「儒略曆」每年會比回歸年多出0.0078天,也就是11分14秒。大家別看11分14秒很少,但長年累月下來,誤差可不是一般的大,比如每400年就會多出來3.12天。
等到1582年,11分14秒的誤差已經累積到了10天,這憑空多出來的10天導致羅馬不能按時過上復活節,這復活節是羅馬人的重大節日,絕對不允許出現差錯,於是生氣的教皇格利戈裡做了一個簡單粗暴的決定——直接刪掉這多出來的10天。於是1582年10月4日一過完,明天就是10月15日。羅馬人歡天喜地地同意了。
該決定一出,其他歐洲人立馬跳出來反對,憑什麼因為你們羅馬人要過復活節就「抹除」大家的10天?其中英國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結果到了1752年,曆法裡「多」出來的日子已經從10天變成11天,開始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這時候英國人終於想通了,立刻召開議會,決定一次性「抹除」11天,即1752年9月3日直接跳到9月13日。
不過寫到這裡小編有一個疑惑——世界上在「抹除」的10天(11天)裡出生的孩子,生日算哪天?這10天的工資老闆給不給發呢?
參考資料:國際通用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