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手機上的日曆,我們會發現,1582年的10月只有21天,4號後面接著的是15號,之間的日子都沒有。這一年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少了10天?
其實這一年並沒有發生重大事件,只是當時使用的曆法不完善。
我們現在使用的是公元紀年法,該紀元法源自義大利哲學家裡利烏斯的「格里曆」,而在使用 「格里曆」之前,人們使用「儒略曆」紀年。
一、「儒略曆」
「儒略曆」制訂於羅馬共和國獨裁官儒略·凱撒時期,它將全年分為12個月,單數月為31天,雙數月為30天,2月在平年為29天,閏年30天。平年365天,閏年366天,四年一閏。奧古斯都在此基礎上做了一些調整,將2月、9月、11月各減去一天,分別加入8月、10月、12月。
一回歸年(即太陽中心自西向東沿黃道從春分點到春分點所經歷的時間)的天數約為365.2422天,而「儒略曆」一年的天數比它多了0.0078天(大約11分14秒)。
二、「格里曆」
到了16世紀後期,這個誤差達到了10天。曆法中的春分比實際的春分晚了10天,這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
在1582年,羅馬教皇格裡高利十三世批准對「儒略曆」進行修改。為了抵消已經多出的10天誤差,便將1582年10月5日至14日這10天抹去,4日直接跳到15日。
這便是日曆上1582年10月少了10天的原因。新頒行的曆法即「格里曆」,也叫「格里高利曆」,就是現在通用的公曆。
不過由於信仰不同的原因,當時有很多國家不接受這個新曆法,依然使用「儒略曆」。人們對抹除10天從而破壞了時間的完整性這件事,有很大的牴觸情緒。經歷了一些紛爭,才慢慢改變。
波蘭於1586年接受新曆法,匈牙利於1587年接受,英國則到了1752年才使用新曆法,從9月中去掉了11天。俄國直到1918年才改為新曆法,去掉了1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