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們在做卡通面點
掃碼看視頻
楚天都市報記者 滿達
凌晨3時的武漢,天還是黑的。56歲的周德林從床上爬起,洗漱後來到操作間。
揉面、發麵、做包子和餅、蒸熟……忙到5時30分,他就和搭檔推著小推車,來到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紡織路的路邊,售賣新鮮出爐的面點。
周德林不是早點攤的攤主,而是格林東郡美樂思幼兒園的一名大廚。因為疫情的緣故,小朋友們暫時無法入園,幼兒園沒有收入。為了自救,幼兒園組織廚師和保育員做麵點、送餐,以此創收。
被逼出來的點子
2月10日,格林東郡美樂思幼兒園沒等來開學。
這家位於金地格林東郡小區的幼兒園,於1月18日開始放寒假,按計劃將於2月10日迎來新學期。但新冠疫情將這一時間無限期延後。
「一開始以為疫情很快就會過去,不會耽誤太久,哪知道從冬天等到春天,又到了夏天。」園長周潔說,他們屬於公辦託管民營幼兒園,收入來源主要是孩子們交的保教費。孩子們的生活費則用於支付廚房的開支、廚師的工資。因為無法開園,這兩部分收入都沒了。
作為公辦託管幼兒園,雖然沒有房租的壓力,但公司還得負擔80名老師和後勤人員的工資。一開始,大家以為等到3月份就可以開園,公司支付了基本工資。但隨著開園時間一再延後,公司不得不作出調整,只發放生活費。
疫情期間,老師們除了生活費,還有課時補貼,而廚師等後勤人員,只有生活費。這讓長期呆在家裡的後勤人員有些焦急。
大家通過微信討論,決定自己製作包子、饅頭等面點來銷售,給後勤人員增加收入。
「我們有餐飲許可證,等級是A,也向市場監管部門報備過,員工們也都做過體檢,還特地做了核酸檢測。」周潔說,到了4月11日,隨著武漢「解封」,少數後勤人員已能出小區,他們的自救計劃啟動了。
毫無經驗玩跨界
大廚們之前做的肉包、豆沙包頗受小朋友們歡迎,但要將做好的面點銷售出去,這是他們從未涉足的領域,無異於一次毫無經驗的跨界。
「我們甚至都不會事先核算成本。」周潔說,他們將肉包定價為2.5元一個,豆沙包1.5元一個。第一次做,大家生怕顧客覺得吃虧,下料很足。「肉包子出爐後,比我的臉還大。」周潔笑著說。
而面點的銷售對象,也主要是家長。他們將家長拉到一個群,還請家長將有購買意向的鄰居也拉進來,發起線上銷售。
待大家下好單,周潔就組織人員到超市採買食材。每天上午11時左右,廚師就開始製作,到了下午3時出爐後,就由其他後勤人員將面點派送到各小區。
幼兒園的帳本上,還記錄著第一天開工的業績。共有28位顧客下單,銷售額為675.2元。
金額雖然不多,但比閒在家裡總要好一些。
卡通面點受歡迎
「他們的包子味道比較清淡,我家包包挺愛吃的。我買過幾次,家長們也蠻支持。」家長李女士說,幼兒園每次在群裡發起團購,下單的人也不少。
而訂單量也從開始的28單逐漸上漲,高峰時一度達到60多單。但之後,訂單量又持續走低,最低時只有20單。
「五一假期之後開始下降,還很明顯。」周潔分析,下訂單的顧客減少,主要是因為疫情日漸好轉,餐廳陸續恢復堂食,大家有了更多的選擇,包子饅頭等已不能滿足居民們的胃。
為了扭轉頹勢,周潔等人想出了更多的點子。一方面,他們研發出南瓜饅頭、紅棗發糕等新品種,還專門將面點製作成小豬、草莓、小黃人等卡通造型,受到小朋友的喜愛。
他們還將籃球架改裝成小推車,每天早上將面點推到幼兒園門口的紡織路售賣。原來,幼兒園附近有工地已復工,有工人師傅得知幼兒園有包子、饅頭出售,而且個頭比較大,便主動來找保安詢問購買。
縱然辛苦也開心
前日下午,身穿工作服的後勤人員在幼兒園的操作間忙碌著。
周德林師傅將麵團揉好,切成小塊。保育員們則將加入了南瓜、紫薯的麵團捏成小動物的造型,配上眼睛、嘴巴。
他們是在為幼兒園的孩子們準備一份六一兒童節的禮物。周潔說,這個兒童節,孩子們不能在幼兒園度過,後勤老師們就給每個孩子製作一份卡通面點。「幼兒園一共有560個孩子,目前有350個孩子在武漢。」周潔說,他們已做好統計,待卡通面點做好後,會逐一派送到350個孩子所在的小區。
雖然每日的營業額並不太多,但周潔算了一下,跨界賣面點的自救行動還是有盈利的。「賺來的錢,主要給兩位廚師貼補收入。」周潔說。
據介紹,周德林這樣的廚師平時月收入為2800到3500元左右。賣面點自救的所得,加上幼兒園發的生活費,雖然比正常收入還是差一截,但周德林還是幹勁十足。他笑著說,公司有資金困難,他也理解,現在做面點賣雖然比平時辛苦,但和大家一起做事還是很開心。
周潔介紹,哪怕這一次自救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至少讓大家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