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飛出36名「金鳳凰」 西南油氣田「一對一」教育幫扶彝村

2021-01-10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中國石油網消息(特約記者劉永柯)3個月前,21歲的彝族小夥邱曉權接到天津海運職業學院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他清楚記得,姐姐邱秀珍轉過頭,悄悄抹了一把眼淚。父母過世早,全靠姐姐把邱曉權拉扯大。「弟弟學有所成是我最大的心願。總算沒辜負幫助過他的石油人……」1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九龍縣烏拉溪鄉石頭溝村民邱秀珍說。

  受疫情影響,高考錄取推遲了1個多月。邱曉權是石頭溝村2020年考取大學的7名學生之一,也是西南油氣田公司人才智力幫扶工程受惠者。一個曾經的深度貧困村,184戶村民中,2018年以來先後有36名學子考上大學,其中不乏四川師範大學、西南民族大學等知名院校。

  村支部書記陳雲華感觸地說:「石頭溝是一個以彝、藏、漢為主的多民族聚居村,土地貧瘠,交通不便,基礎教育設施落後,解放前文盲率高達90%以上。長期以來,因貧、因病失學現象普遍存在。」

  這一切,因為定點幫扶單位西南油氣田公司的到來而改變。

  扶貧先扶智,才能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2014年起,公司啟動對口九龍縣貧困家庭學生幫扶計劃。2016年,公司將石頭溝村貧困家庭在讀子女全部納入單位職工教育「一對一」結對幫扶。截至2019年底,累計結對6批次,捐助九龍縣貧困學生869人次,金額達100.79萬元。

  公司派駐石頭溝村幹部餘樂透露,「一對一」幫扶參照九龍縣現行助學金標準:小學、初中生每學年800元,中專和高中生以上每學年1500元。同時,員工與貧困學生家庭結成形式多樣的幫扶關係,力所能及地解決困難,鼓勵他們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呷爾河東岸,九龍縣高級中學多功能運動場塑膠跑道格外醒目。這裡是邱曉權的母校,也是縣城唯一的全封閉寄宿制中學。2018年,公司投入援建基礎教育專項資金,中學圖書館項目和運動場改造相繼竣工。縣教體局負責人很自豪:「這是縣城最好的學校。」

  馬日合和哥哥馬布火都在念書,一家子靠姐姐外出打工補貼家用。兄弟倆連續6年成幫扶對象,每年受助金額達3000元。2018年,馬日合考上西南民族大學彝英雙語專業。2019年,家裡種上西南油氣田援助的200多株花椒苗,還參加了生豬養殖合作社,飼養跑山雞,日子越過越紅火。馬日合的母親逢人便說:「共產黨『瓦吉瓦』(好得很),石油幹部『卡莎莎』(謝謝)。」

  2020年9月8日,西南油氣田網上「扶貧商城」正式上線。石油員工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扶」,拓寬當地農牧產品銷路,讓貧困家庭切實增收。

  在九龍山氣田龍004-X1井,實習大學生馬羽晉正跟隨師傅熟悉高壓氣井工藝。23歲的馬羽晉來自石頭溝村喇叭彎組,2020年7月從西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專業畢業。他從小目睹石油人給村裡帶來巨大改變,也真切感受到駐村石油幹部對自己的鼓勵和幫助。高中畢業後,他在填報志願時鄭重寫下西南石油大學。「這是我的夢想。」馬羽晉說。

相關焦點

  • 龍泉驛區教育幫扶二十年,讓大山裡飛出更多「金鳳凰」
    在龍泉驛區實驗中學7年級的新生裡,有著這樣一群學生,他們皮膚黑黑的、漢語不是很流利,對新的學習環境也格外陌生,他們就是「2020年龍泉驛區教育援藏項目金鳳凰異地代培」選拔的來自於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縣的14名藏族學生,他們將在這裡開啟初中三年全新的學習生活。
  • 龍泉驛區教育幫扶甘孜20年!讓大山裡飛出更多「金鳳凰」
    在龍泉驛區實驗中學7年級的新生裡,有著這樣一群學生,他們漢語不是很流利,對新的學習環境也格外陌生,他們就是「2020年龍泉驛區教育援藏項目金鳳凰異地代培」選拔的來自於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縣的14名藏族學生,他們將在這裡開啟初中三年全新的學習生活。
  • 村裡最好的建築是學校 5年飛出36隻「金鳳凰」
    王俊惠 攝圖為貴州省榕江縣高排村教育宣傳欄。 王俊惠 攝省內省外、國內國外,現在都有了這個貴州山村走出去的大學生。從2015年至今,貴州省榕江縣高排村培養出了36名大學生,其中本科35名,博士研究生1名。
  • 貧困村飛出一群「金鳳凰」
    「人逄喜事精神爽,國出良才向興旺。今年全村有32名學子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其中本科生就有25名,這是咱村有史以來最大的喜訊。我們今天把大家請過來,就是要給你們送上村裡的祝福,希望你們在大學好好學習,掌握一技之長,同時也帶動咱村更多的家庭重視教育,多出人才,用優異的成績回報社會。」
  • 西南油氣田天然氣年產量突破300億方
    ,伴隨著大屏幕上顯示的數字不斷跳動上漲,西南油氣田今年的天然氣總產量突破了300億方,日產量也超過1億方,兩項數據均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按一個三口之家每天使用約一立方米天然氣為平均值,以現有日產量計算,西南油氣田公司可保證近三億人每天的用氣需求。
  • ——樂山市彝區「一村一幼」建設案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彝區學前教育的發展,2014年4月,把彝區「一村一幼」建設寫入《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小涼山綜合扶貧開發的通知》(樂委發〔2014〕5號)文件,目的是以 「一村一幼」建設為突破口,加快彝區學前教育發展,夯實教育扶貧的基礎,從而有效阻斷彝區貧困代際傳遞。  (二)堅持兩個原則惠澤民生。  1.堅持公辦性原則。
  • 中石油集團西南油氣田公司淨煉化技術座談會在遂寧召開
    為進一步提高生產管理和技術水平,分享經驗、凝聚共識,12月21日-23日,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氣田公司淨煉化技術座談會在遂寧召開。   「承上啟下」,是這次座談會的關鍵詞,也是西南油氣田公司淨煉化專業隊伍迎難而上、勇於擔當的真實寫照,更是西南油氣田公司淨煉化技術在國內領跑的深刻印證。  提質增效  在「雙重大考」中逆勢增長  天然氣淨化與處理是西南油氣田一體化開發的重要環節,也是西南油氣田公司穩步上產的重要支撐。
  • 西南油氣田:用混合現實技術把場站「搬到」虛擬空間
    突破地理限制,把場站「搬到」虛擬空間 坐標四川盆地,西南油氣田是中國石油集團在西南的地區公司,負責著整個四川盆地的油氣勘探開發、天然氣輸配、儲氣庫以及川渝地區的天然氣銷售和終端業務,目前,該公司正在藉助於虛擬實境、人工智慧以及雲計算等技術的能力疊加,推進智能油氣田的建設。
  • 旌陽區法院援彝駐村幫扶幹部工作周年記
    旌陽區法院援彝駐村幫扶幹部工作周年記 2019年08月14日 19:41:02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德陽8月14日訊 2018年7月,為積極響應省、市、區委及上級法院號召,經院黨組選派,旌陽區法院幹警楊永勝、白一樂來到位於大涼山腹地的越西縣,開啟了對口援彝新徵程。
  • 江西金溪:寒門飛出了「金鳳凰」
    ——愛心幫扶,金溪貧困戶雙胞胎兄弟同時考上大學 央廣網金溪8月24日消息(記者鄧玉玲 通訊員陳湘紅 全斌華)「你們兄弟倆今天能考上大學,要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扶貧幹部和各位愛心人士,特別要感謝金溪愛心幫幫團四年來的付出」。貧困戶吳小華手捧兒子的通知書說道。
  • 小山村裡飛出了金鳳凰,學霸村是如何煉成的
    近日,一則「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的消息登上了熱搜榜,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福建龍巖古樓村是福建閩西一個偏遠的小山村,33年的時間裡全村共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一個小小的山村就能夠飛出這麼多「金鳳凰」?「學霸村」竟是這樣煉成的!
  • 西南油氣田公司主題教育活動第三調研組到川油物業公司開展專題調研
    6月23日,西南油氣田公司總經理助理兼營銷部主任賀志明率主題教育活動第三調研組一行10人,到川油物業公司開展「戰嚴冬、轉觀念、勇擔當、上臺階」主題教育活動和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工作情況作專題調研。川油物業公司黨委書記王朝清、經理王蘭英等領導,機關各部門負責人、相關基層單位負責人參加調研匯報。
  • Lumens視頻會議升級案例|中石油西南油氣田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主要經營四川、西昌盆地的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油氣集輸和銷售業務,現轄重慶、蜀南、川中、川西北、川東北五大油氣區。公司設有13個機關處室、7個直屬部門、7個機關附屬機構,是全國重點天然氣基地,也是全國首個天然氣產量超百億的氣區。
  • 「四自教育」讓山裡飛出金鳳凰
    學校建有現代化的教學樓、實驗樓、宿舍樓和餐廳;教育服務輻射流村全鎮28村;學校發展承載了昌平西部山區千萬個家庭的「教育夢」。它就是昌平區流村中學。培養師生的「四自能力」「學校是一所農村寄宿制初中校,地處山區,學生們的綜合能力、家庭背景差異較大;學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水平也有待提高。針對這樣的現狀,我們希望通過培養師生『四自能力』來實現學校的騰飛。」
  • 幫扶讓索瑪花在彝區土地綻放
    自2019年8月起至今,為落實好教育部深度貧困地區的教育幫扶,吉林省琿春市第四中學與四川省昭覺縣萬達愛心學校結成教育幫扶對子,共派出掛職副校長和主任3人,幫扶距離長達3400多公裡,讓為期一年的涼山彝區教育幫扶行動落地有聲。領航實踐,力促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 「造夢工廠」飛出小小金鳳凰!
    中央統戰部幫扶甘肅積石山 ,「造夢工廠」飛出小小金鳳凰!(資料圖) 吹麻灘小學供圖  多年來,中央統戰部通過派駐幹部、企業捐贈、僑愛工程等多種形式支持和幫扶該縣脫貧攻堅。其中,作為改變教育落後境況的智力扶貧與項目扶持、資金援助、產業扶貧等同步推進。「通過教育走出大山」,也成為當地父母對孩子的寄望。
  • 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副總經理李寶軍一行蒞眉調研
    葉莎 川報觀察記者 文銘權 7月10日,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副總經李寶軍一行蒞眉調研該市建設天然氣高效利用示範園區、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等工作。
  • 村裡最好的建築是學校,這個貴州山村5年出了36名大學生
    從2015年至今,貴州省榕江縣高排村培養出了36名大學生,其中本科35名,博士研究生1名。圖為貴州省榕江縣高排完小。(來自:中新網)(來源:中新網)在這36名大學生中,29名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的孩子,高排村是一個深度貧困村,截至今年初全村仍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49人。圖為貴州省榕江縣高排完小掛上東西部協作結對學校牌匾。
  • 「山茶花」荷田之畔彝歌飛
    庚子年盛夏,這個陽光撫慰的季節,追逐著紅土高原上穿梭而過的彝歌,我又一次踏進既熟悉又陌生的普者黑。說熟悉,是因為目睹了她從鮮為人知的世外桃源到國家級風景區的成長曆程,說陌生,則是緣於她的「嬗變」,不斷給人以驚喜。在我看來,夏季仿若一位高級美容師,造就了普者黑清麗雅致的容顏。
  • 「雙名進校」一對一幫扶 龍井184名農村教師受益
    根據吉林省2020年度「國培計劃」—「雙名進校」一對一幫扶項目的要求,近日,在吉林省教育學院、龍井市教育局、市教師進修學校組織實施下,依託全省名校長和各級名優骨幹教師的優質教育資源,省內9所知名學校與全市9所鄉鎮及以下學校,利用網絡平臺,開展為期7天半的「點對點」「一對一」培訓,為農村學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