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英解碼|考點楊氏雙縫實驗背後的故事:平行宇宙學說

2021-03-01 NewMedia and NewChannel

大火的《復仇者聯盟4》揭開了Marvel宇宙的第二階段。在復聯4裡面讓人過目不忘的情節可能就是復仇者聯盟在鋼鐵俠的幫助下穿越量子隧道去到平行宇宙收集宇宙寶石。

而所謂的平行宇宙學說與我們在備考AP或者A-Level時所學的楊氏雙縫實驗的關係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說,沒有楊氏雙縫實驗就沒有平行宇宙學說。但由於多種原因,考生們很難涉及到其背後真正的意義並體會其背後的奧妙,就導致了很多考生學了楊氏雙縫實驗後僅僅是學了而已。今天就讓我們解開楊氏雙縫實驗的神秘面紗,走進平行宇宙的故事。同時我們也將解密人類歷史上最慘的貓,薛丁格的貓。

首先讓我們回顧下在A-Level艾德思AS階段教材裡是怎樣描繪楊氏雙縫實驗的:

兩束相干光通過兩條狹縫後,會在縫後後的屏幕上形成明暗相間的條紋,從而證明光是一種波,並在縫後發生了幹涉相長和幹涉相消。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楊氏雙縫實驗。

楊氏雙縫實驗被發明的一百年後,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理論的逐漸深入,人們開始思考物質是否也具有波動性(後來證明是存在的,也就是我們所學的物質波),於是科學家們開始使用電子來進行楊氏雙縫實驗。令人驚奇的是,電子在光屏上的分布和之前用光進行的楊氏雙縫實驗一樣具有類似的分布規律!

       

這個現象讓當時的物理學界大為震驚:它證明了電子的波動性。這個現象讓科學家們迷惑不解,電子明明是實物粒子呀,為何會在通過狹縫後產生幹涉條紋?

就算科學家們承認電子之間能產生幹涉,但是當科學家們改變策略讓電子一個一個地通過狹縫,讓單個電子沒有機會和其它電子產生幹涉,最終得到的結果也是如此。更令人尋味的是,一個單獨發射的電子總要通過其中一條狹縫吧,那它又如何「知道」另外一條狹縫的存在的?它又如何「知道」已經發射了多少電子、還有多少電子將要發射?這些問題苦惱了科學家們很久很久。

 

實際上,答案可能超乎你的想像。抓好你椅子上的扶手,讓我們揭示這背後不可思議的秘密

實際上,每個電子同時通過了兩個狹縫。在這個過程中,電子是以概率波的形式運動的。回到我們學過的知識點,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有時候你要把光看成光波,有時候我們又要把光看成光子,光即具有波的性質也具有粒子的性質,只不過根據情形的不同,所突出表現的性質不同。同樣的,對於實物粒子我們也有對應的波動性,在我們日常生活裡只不過我們肉眼看到的事物粒子性太強,以至於感覺不到其波動性。電子也是,電子也具有波動性,而且是一種概率波,簡單來講就是,電子在空間中的某一點在某一時刻出現的概率。

那麼我們就好理解了,既然電子跟波一樣,波能同時穿過兩個狹縫,那麼電子也能唄,更別說在其後的光屏上形成明暗條紋了。可是此時聰明的科學家,指出了其中核心的問題:當科學家們架好實驗裝備直接觀測通過狹縫的電子時,明明只看到了一個電子只通過一個狹縫呀!

哥本哈根學派並不因此而感到任何慌張,他們輕輕冷笑了一聲說:「呵,你看看,當你架好機器直接觀測通過狹縫的電子時,你的光屏怎樣了?」令人驚奇的另外一個現象發生了,當科學家們架好實驗裝備直接觀測通過狹縫的電子時,雖然觀測到了一個電子只通過了一個縫,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光屏上的明暗條紋消失了。

哥們哈根學派解釋道,在科學家們觀測電子通過狹縫的實驗之前,電子處於同時通過兩條縫隙的疊加態(簡單理解就是相互重疊的兩個狀態),但是一旦科學家們去觀測電子的運動軌跡,那麼我們的時空就進行了分裂,我們從一個宇宙分裂成了對應好幾個不同量子結果的平行宇宙,因此我們只能觀測到一個電子只通過了一個狹縫的結果

而之所以會形成幹涉條紋,是因為當能夠引起宇宙分裂的粒子足夠少時,平行宇宙之間依舊存在著微弱的聯繫,即左邊縫隙的宇宙隱隱約約能夠感應到右邊縫隙的宇宙,因此形成了幹涉條紋。當粒子足夠多時,兩個宇宙間的聯繫將會被切斷,所以當科學家、設備儀器等大量的粒子介入時,光屏上的明暗條紋消失了。(是不是覺得很扯淡,嘿嘿嘿,但是真的喲)這就是我們平行宇宙學說的基礎。

在此,不得不提人類歷史上最慘的貓,薛丁格的貓

這是一個本用來打壓哥本哈根學派的思想實驗,卻不想最終成為了平行宇宙學說擴展到宏觀層面的思想作證。

薛丁格的貓是指將一隻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裡。鐳的衰變存在機率,如果鐳發生衰變,會觸發機關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貓就會死;如果鐳不發生衰變,貓就存活。

也就是說,當我們不打開封閉容器進行觀測時,我們不知道鐳是否衰變,因此鐳處在衰變與不衰變的疊加態,進而氰化物處在釋放與不釋放的疊加態,最終貓處在活與死的疊加態。當我們一旦打開容器,宇宙就發生了分裂,我們只能在自己的平行宇宙裡看到對應的一個量子結果,這隻貓要麼死要麼活。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薛丁格的貓。

其實,這個道理很好懂,即使把它放在生活中。每當你思考「如果當時我沒有這麼做該會是怎樣」實際上就是在思考平行宇宙學說。每當這個世界有一個選擇,這個宇宙就會分裂一次,可是我們無法顧及那麼多我們無法改變的事情,就好像另外一個思想悖論「人能不能踏入同一條河流」一樣。我們要做的是珍惜眼前,努力把自己變成更好的人——比如考好A-Level或者AP。

新航道北京學校主講名師,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物理系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工科學士學位,輔修金融專業,曾獲得2018年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直博offer,本科期間作為co-writer發表SCI論文於Catalysis Science&Technology

千萬別點開 👀

相關焦點

  • 每一次觀測產生一個平行宇宙?詭異的雙縫幹涉實驗讓人細思極恐
    平行宇宙的理論是由美國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在1895年提出的,這種理論認為在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之外,還存在著其他的世界,這些世界可能和我們這個世界相同也可能不同,這個理論也可以叫做多元宇宙論。多元宇宙中宇宙的分類很多,但是其中量子平行宇宙是聽起來最為奇妙的,也和一個聞名世界的實驗關係密切。一個是著名並且詭異的雙縫幹涉實驗。當一個光源通過兩條縫之後投射在一個板上時,並不是兩條光帶,而是很多明暗的條紋。
  • 「科學怪談」匪夷所思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
    初始的實驗:楊氏雙縫幹涉實驗在19世紀以前,牛頓一直認為光是一種粒子,他的光粒子學說統治了物理學界長達一百多年的時間。到了1830年英國的物理學家的託馬斯·楊向這個觀點挑戰。他在百葉窗上開了一個小洞,然後用厚紙片蓋住,再在紙片上戳一個很小的洞。
  • 中國科大首次觀測到楊氏雙縫實驗中非局域的動量傳遞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物理基本問題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團隊李傳鋒、許金時等人與其合作者利用玻姆動量概率分布來量化楊氏雙縫中「which-way」 測量對光子動量產生的擾動,首次實驗觀測到非局域的動量傳遞,驗證了光子動量改變量與幹涉條紋可見度之間的量化關係
  • 我首次觀測到楊氏雙縫實驗中非局域的動量傳遞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許金時等人與其合作者,首次實驗觀測到非局域的動量傳遞,驗證了光子動量改變量與幹涉條紋可見度之間的量化關係。該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科學·進展》上。
  • 【科技日報】我國首次觀測到楊氏雙縫實驗中非局域的動量傳遞
    【科技日報】我國首次觀測到楊氏雙縫實驗中非局域的動量傳遞 2019-06-21 科技日報 吳長鋒   在楊氏雙縫實驗中,利用玻姆動量概率分布來量化楊氏雙縫中「which-way」測量對光子動量產生的擾動,當人們對光子進行「which-way」測量來識別它具體從哪個狹縫通過時,不可避免地會破壞幹涉條紋的可見度。然而,關於「which-way」測量是否通過擾動粒子的動量來破壞楊氏雙縫幹涉這一問題一直存在激烈爭論。
  • 跨越200多年的雙縫實驗
    他在光源後加了一層煙燻玻璃,使得光的強度非常低,以至於可以把到達雙縫的光看作是一個個光子。這個「弱光」雙縫實驗,後來被解讀為單光子雙縫實驗,好比用一把「光子槍」,把光子一個一個地朝著雙縫發射。請注意,這裡的細節和重點是:光子是「一個接著一個」發射的,中間是有時間間隔的(約幾個毫秒),而不像楊氏實驗裡的光是一直亮著的。
  • 令人困惑的「雙縫幹涉實驗」,到底是什麼情況?
    很多人聽過雙縫幹涉實驗後會認為「玄之又玄」,於是有了「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實際上,量子力學是人類了解宇宙底層邏輯的敲門磚,而雙縫幹涉實驗則是量子力學核心的顯現。薛丁格的貓、上帝擲骰子、平行宇宙哪來的?首先波爾的疊加態我是認同的,但是100%+100%=200%,打開盒子前與打開盒子後應該守恆才對,因此我認為如果打開盒子時貓死了,那麼活著的貓應該存在於另外一個世界中——平行宇宙。愛因斯坦、薛丁格、波爾:你厲害, 我們竟然不知道如何證明你說的是錯的!故事先到這裡,看得懂看不懂沒關係,先說結果:波爾是對的!
  • 他山之石:雙縫幹涉實驗恐怖嗎?恐怖在哪?
    文末有全套高清版資料下載連結,敬請下載學習)開門見山的說,雙縫幹涉實驗不恐怖,但是難以理解。即使對於物理專業的學生來說,一開始接觸到量子力學的雙縫幹涉實驗時,也會嗅到有一絲玄學的味道。開門見山的說,雙縫幹涉實驗不恐怖,但是難以理解。
  • 楊氏雙縫幹涉實驗證明光是波,那些高中物理沒告訴你的
    有了這個鋪墊我們接下來就開始說證明光的波動性的實驗——著名的楊氏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實驗由英國物理學家託馬斯楊發明。託馬斯楊這個實驗是這樣的,首先保證環境足夠暗,然後準備一盞燈,在燈光前面擋一塊板子,板子上開兩條細縫。
  • 單原子的雙縫幹涉實驗
    Physics World,2020,(2): 31)著名的楊氏雙縫實驗演示了光的幹涉原理。現在,利用雷射激發單個銣原子,可以做一種等效的單原子的雙縫幹涉實驗。在過去的20年裡,我面試過400多名想來曼徹斯特大學學習物理的學生。楊氏雙縫實驗是經常出現的題目,顯然讓學生們感興趣。
  • 初二天才為你講述楊氏雙縫幹涉實驗
    在前兩位安排分享的同學發言完畢後,秦梓嚴同學自告奮勇要求上臺為同學們分享他對《楊氏雙縫幹涉實驗》的理解和由此得到的一些認識,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他為我們呈現的精彩分享吧。秦梓嚴同學自信睿智的演講    「假若光束是由經典粒子組成,將光束照射於一條狹縫,通過狹縫後,衝擊於探測屏,則在探射屏應該會觀察到對應於狹縫尺寸與形狀的圖樣。
  • 「雙縫幹涉實驗」到底發現了什麼?真的讓科學家感到恐怖嗎?
    >很多人聽過雙縫幹涉實驗後會認為「玄之又玄」,於是有了「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實際上,量子力學是人類了解宇宙底層邏輯的敲門磚,而雙縫幹涉實驗則是量子力學核心的顯現,下面聊聊雙縫幹涉實驗到底多「詭異」,揭示了宇宙哪些核心?。薛丁格的貓、上帝擲骰子、平行宇宙哪來的?由於量子太過抽象,因此我們把量子現象過渡薛丁格的貓,再回到雙縫幹涉實驗就容易理解了。這是薛丁格給我們理解量子力學的好例子。
  • 恐怖的物理雙縫實驗,不僅讓科學家感到害怕,也讓神學家感到不安!
    這其中具有標誌性和裡程碑意義的一件事就是電子的雙縫幹涉實驗。1907年,託馬斯.揚實現了光的雙縫幹涉實驗,再次引發了光的本質究竟是粒子還是波的爭論,但此時的爭論仍局限在經典物理的範疇內。1961年,蒂賓根大學的克勞斯·約恩松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突發奇想用電子來進行雙縫幹涉實驗,從而打開了量子領域的一個潘多拉盒子。
  • 雙縫實驗,級聯宇宙,以及這個世界的真相——《閃爍者》讀後分享
    幹涉條紋消失,光子呈現粒子的狀態從而只顯示為2個條紋這正是雙縫實驗讓人感到困惑不解的原因——為什麼單個粒子似乎可以同時通過兩條狹縫?為什麼觀測器的加入可以改變實驗觀測結果?《閃爍者》帶給我們的故事正是基於量子力學這一經典實驗。故事講述了主人公埃裡克在探索雙縫實驗,一步步接近真相的過程中遭到了神秘組織的威脅。研究夥伴紛紛遭到不測,更可怕的是,你的敵人甚至不能被稱為人類——他們可以擾亂雙縫實驗的觀測結果。
  • 「可怕的」雙縫幹涉實驗:世界還是你看到的那樣嗎?
    什麼是雙縫幹涉實驗?在量子力學裡,雙縫實驗(double-slit experiment)是一種演示光子或電子等等微觀物體的波動性與粒子性的實驗。雙縫實驗是一種「雙路徑實驗」。「可怕的」雙縫幹涉實驗及其延伸雙縫幹涉實驗假若光束是由經典粒子組成,將光束照射於兩條相互平行的狹縫,則在探射屏應該會觀察到兩個單縫圖樣的總和。但實際並不是這樣,如下圖所示,在探射屏顯示出一系列明亮條紋與暗淡條紋相間的圖樣。
  • 這篇文章+視頻把量子世界最重要的雙縫實驗說得最清楚
    他在光源後加了一層煙燻玻璃,使得光的強度非常低,以至於可以把到達雙縫的光看作是一個個光子。這個「弱光」雙縫實驗,後來被解讀為單光子雙縫實驗,好比用一把「光子槍」,把光子一個一個地朝著雙縫發射。請注意,這裡的細節和重點是:光子是「一個接著一個」發射的,中間是有時間間隔的(約幾個毫秒),而不像楊氏實驗裡的光是一直亮著的。
  • 恐怖的雙縫幹涉實驗——20世紀物理學的靈異事件
    雙縫幹涉實驗,著名的光學實驗。經典的楊氏雙縫實驗,就是從從兩個狹縫射出的波,因為振幅和相位在空間的分布不同,相位相同的區域,振動加強會形成明亮條紋,相位相差π的區域,振幅相減,會呈現暗條紋,因此屏幕上會出現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
  • 什麼是平行宇宙?
    貓死貓活的問題被艾弗雷特用多宇宙來解釋了有了「多宇宙」,量子力學裡最最神秘的雙縫幹涉實驗就容易解釋了。雙縫幹涉實驗,在每一本中學物理教科書上都可以找得到,託馬斯楊用這個著名實驗證明了光的波動性。但是量子力學發展起來以後,有人想,如果用電子(或光子)一個個通過雙縫,還會產生幹涉條紋嗎?說電子是波,當然應該產生幹涉條紋啊,但電子明明是一個個通過的,難道它自己和自己幹涉了嗎?說電子是粒子,那這個電子究竟走了哪條縫呢?實驗物理學家說:不要吵,做個實驗。
  • 雙縫實驗,透明的暗箱
    這種暗箱狀態最出名的就是「薛丁格的貓」的猜想實驗,生活中還有無數個猜想實驗和現實現象,但是幾乎沒有人想像到這樣的暗箱可以是透明的,既同時觀察到同一事物的不同狀態。雙縫實驗大家都了解過,這是一個偉大的發現。
  • 宇宙真實存在嗎?——從雙縫幹涉實驗說起
    事實上,這早已被物理學家們通過實驗證明。我們就先從顛覆人類傳統認知的雙縫幹涉實驗談起。現在大家都聽說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而在19世紀,光到底是波還是粒子,這一直是物理學界熱議的問題。儘管很多實驗證明光具有粒子性,但光的幹涉效應又是其波動說的有力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