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消費質量報】;
密胺類餐具是近些年廣泛使用的一類塑料餐具,由於外觀酷似瓷器或象牙,也被稱作仿瓷餐具。這類餐具因其輕便、不易摔碎等特點,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竹纖維餐具作為密胺餐具中的一種,宣稱「綠色環保」「可循環」,更是深受消費者的追捧。然而,這類產品是否真如廣告宣稱的這般美好?
為了解竹纖維餐具與普通密胺餐具品質上的差異,幫助消費者更好地選購和使用此類商品,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對市場上銷售的30件密胺類餐具進行了比較試驗(線上16件,線下14件),包括了17件標稱含竹纖維的餐具,13件普通密胺餐具,價格從7.9元至89元不等。
檢測要點
★有害物質遷移量均符合國家標準。
★1件樣品在材質中檢測出禁用物質。
★5件樣品在耐溼熱測試後產生裂紋。
★4件樣品耐汙染性較差。
★特殊高溫測試中,有害物質遷移量差異較大。
檢測結果
有害物質遷移
製造密胺類餐具的原料、油墨、膠黏劑、添加劑等都會存在非揮發性有害物質,包括了三聚氰胺、甲醛等。國家標準對總遷移量、三聚氰胺及甲醛等特定遷移量都規定了上限要求,其中總遷移量≤10mg/dm,三聚氰胺特定遷移量≤2.5mg/kg,特定遷移總量(以甲醛計)≤15mg/kg。
檢測發現,30件樣品均符合標準要求。1件採自於淘寶弘毅生活館,標稱由浙江淺初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竹纖維兒童餐盤小馬(標稱規格型號:ZXW1989),該產品無使用年齡等禁忌或警示,三聚氰胺特定遷移量為1.5mg/kg,雖然符合國家對於密胺樹脂的常規衛生安全使用要求,但是超過了國家對於生產接觸嬰幼兒(0-3歲)食品的塑料材料或製品的相關標準要求(標準要求:≤1mg/kg)。
材質
28件樣品表層與內層材料均為三聚氰胺甲醛樹脂,2件樣品分別檢出脲醛樹脂與聚氨酯,其中標稱由廣州好耐日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密胺仿瓷餐盤五格(標稱規格:36*26*2.8),其內層主體材質檢測出含脲醛樹脂,而脲醛樹脂並不在國家標準允許的食品接觸產品塑料樹脂清單中,且在使用中易析出甲醛和尿素,安全性和耐用性均不及三聚氰胺甲醛樹脂。
數據顯示,竹纖維餐具內外主體材質均為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只是添加了一定比例的竹纖維填料,與普通密胺餐具無本質區別。
耐溼熱性與耐汙染性
密胺類餐具時常出入廚房,免不了在溼熱環境下放置或使用,「耐高溫」「不易碎」等常常成為商家宣傳的「賣點」,耐溼熱性主要考核的就是產品在溼熱環境下的品質。另外,餐具使用中到底耐不耐髒,食物顏色、殘渣是否易沾染在餐具上,也是消費者關心的一個方面。
檢測發現,5件樣品在耐溼熱測試中出現裂紋,其中4件為竹纖維餐具,1件為普通密胺餐具,如標稱由廣州簡米餐具有限公司生產的網紋山水8.5英寸面碗邊緣出現裂紋。4件樣品的耐汙染性較差,其中3件為竹纖維餐具,1件為普通密胺餐具,如標稱由安徽輕工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天然竹纖維多用淺碗,經相關測試後,有明顯汙染。
特殊高溫試驗
7件樣品宣稱可以在超過100℃的環境下使用,13件樣品則未明示適用溫度、使用禁忌等條件。
比較試驗對30件樣品附加進行了100℃高溫下有害物質遷移測試。檢測發現,部分樣品在100℃高溫條件下,有害物質容易遷移,在酸性環境下有害物質遷移量數值更明顯。從樣品類別來看,竹纖維餐具在同等條件下,總體表現不如普通密胺餐具。
消費提示
選購上,一是要查看餐具有無色差、斑點或雜色,餐具表面是否光滑,底部是否平整。若餐具表面有貼花,查看其圖案是否清晰,有無起皺或氣泡。二是要聞一聞餐具有無刺激性氣味;可使用白色紙巾反覆擦拭餐具有顏色的部位來判斷是否有褪色等現象,一般選擇白色或淺色餐具更為安全。三是要理性看待產品宣傳,一些打著「綠色」「環保」「安全」等概念的竹纖維餐具,其本質就是密胺餐具。
使用上,一是嚴格按照產品說明,避免高溫條件下使用,尤其不能用微波爐加熱,也不要在溫差較大的環境下使用,更不要在高溫下長期用其盛放酸性、油性食物。二是清潔密胺餐具時,儘量使用較為柔軟的抹布,不宜用強酸強鹼類洗滌劑,切勿用鋼絲清潔球,以免擦毛餐具,破壞表面結構。三是密胺餐具出現明顯變色或裂紋,須及時更換。 據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特別聲明
本報導中試驗結果僅對測試樣品負責,不代表其同一批次或其他型號產品的質量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