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08日 16:20 來源:新民晚報
參與互動你家的孩子報名上培訓課了嗎?昨天,上海市質量協會用戶評價中心發布《上海幼兒早期教育(0-6歲)狀況調查》報告,近六成0-6歲孩子已參加各類培訓,其中4-6歲上早教比例已超七成。孩子每周上課超2小時,家庭投入在培訓課程上的平均年花費為17832元。而過度營銷、退錢難、霸王條款等,已成培訓機構的幾大亂象。
多數家長熱衷早教
數據顯示,上海家長對於早期教育的重視程度較高,57.1%表示為孩子報了早教課程。其中,0-3歲孩子中有39.9%已開始上課,4-6歲則有73.5%已參加培訓班,可見超七成家長不滿足於幼兒園的教育內容,熱衷於早教課程。
在這些家庭中,有59.3%至少報名了2門課程,63.2%的孩子每周參加課程時間為1-2個小時。通過數據分析,每個參加早教課程的孩子平均要上2門課程,每周上課的時間超2小時。對部分學齡前兒童來說,已存在一定的「學業壓力」了。
在培訓類型方面,選擇美術、跳舞、樂器、書法等藝術類課程的比例最高,為47.3%。親子遊戲類以及學科類分別佔46.5%和43.4%。值得注意的是,0-3歲參加早教的孩子中,有41.6%上的是拼音、英文、奧數等學科類早教課程。但相關研究表明,該年齡段孩子的教育重點應是身體和感官的發展,均衡發展動作能力、培養創造力,過早學習拼音、寫字、算術等,反而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家庭年均花費17832元
對於參與早教的上海家庭來說,課程花費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平均每個家庭年花費約為17832元,平均年花費約佔父母年收入的11.9%。然而,從課程效果來看,39.8%的家長表示「不明顯」,24.9%的家長表示說「不清楚」,這兩類家長在早教上的花費每年多數超過15000元。
對於「早教熱」形成的原因,有51.1%的被訪家長認為早期教育是開發智力,也有40.4%的家長認為「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此外,有26.8%的被訪家長認為報班是出於升學擇校需要。
調查對採集到的早教機構常用廣告宣傳語也進行了詞雲分析,發現「精英」、「領袖」、「天才」、「贏在起點」等詞是早教機構宣傳時常用的高頻詞彙,體現出強烈的功利色彩。
早教應以父母為主體
據上海愛早教網站數據顯示,目前本市約有731個早教品牌、2357家早教機構。報告指出,其中大部分早教機構是以諮詢公司等名義從事早教業務的機構,只需工商註冊即可,準入門檻較低,教育質量參差不齊,隨之而來的售後維權等問題也較多。
有39.8%的家長表示,早教機構存在過度營銷、盯人銷售,有28.1%的家長遇到「退錢難」的問題,有18.0%的家長曾遭遇「捆綁銷售」、「霸王條款」等。此外,還有6.3%的家長曾遭遇機構無徵兆關門,學費「打水漂」。而在售後維權方面,42.2%的被訪家長曾有過投訴或抱怨經歷。其中約6成得到培訓機構妥善處理,近4成投訴無果,難以成功維權。
調查指出,部分家長對早教的認知有誤區。最有效的早教,仍應以父母為主體、家庭教育為主要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為終身教育奠定基礎。早期教育並不等於超前教育,不能只注重認字、背詩、閱讀、學特長等智力開發活動,應更多培養孩子的興趣和行為習慣,注重人格教育,增強學習能力、生存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孩子的教育是一項漸進、階段性的長期工程,過分在意「起跑線」上的較量,只會透支興趣和信心。此外,政府部門對於無資質的機構應進行嚴厲查處,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本報記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