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這首寫桂花的詞,筆法巧妙,實乃千古名作,令人拍案叫絕

2020-12-17 何不秉燭遊矣

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

如果只是生在路邊,養在盆裡,花就僅是植物而已,一旦入了詩詞,它們的呼吸就多了一重意義。

李清照是一個愛花之人,在她的詞裡,我們可以看到她多次提到了花,像《如夢令》裡的「海棠依舊」;像《浣溪沙》裡的「梨花欲謝」;以及《菩薩蠻》裡的「梅花鬢上殘」等,都有描寫花的地方。

而這些花兒,或長在庭院裡,或生在路邊,李清照都一視同仁,在她的心裡,它們就只是花而已,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它們陪著李清照,也陪著我們,開始了轟轟烈烈的一生。也不知道是李清照該感謝這些花,還是花兒該感謝李清照,總之她們一起流傳千古了!

李清照畫像

李清照這首寫桂花的詞,筆法巧妙,實乃千古名作,令人拍案叫絕!

我們今天要說的詩詞是李清照所寫的一首詠嘆桂花的詞作。那麼,在說這首詞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桂花吧!

據文字記載,中國桂花樹栽培歷史達2500年以上。東漢袁康等輯錄的《越絕書》中載有計倪答越王之話語:「桂實生桂,桐實生桐」。而唐代文人引種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風。柳宗元更是自湖南衡陽移桂花十餘株栽植零陵。

桂花終年常綠,枝繁葉茂,秋季開花,芳香四溢,可謂「獨佔三秋壓群芳」。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桂花常與建築物,山、石機配,以叢生灌木型的植株植於亭、臺、樓、閣附近。舊式庭園常用對植,古稱"雙桂當庭"或"雙桂留芳"。

說完這些,現在我們來看看這首詞吧!

原作如下:

《鷓鴣天·桂花》李清照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這是李清照創作的一首詠物詞。

詠物詩詞一般以詠物抒情為主,絕少議論。李清照的這首詠桂詞一反傳統,以議論入詞,又託物抒懷。

在這首詞裡,李清照詠物而不滯於物,草間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襯,或評騭古人,從多層次的議論中,形象地展現了她那超塵脫俗的美學觀點和對桂花由衷的讚美和崇敬。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

這首詞一開頭短短十四個字,卻形神兼備,寫出了桂花的獨特風韻。在這裡,「暗」、「淡」、「輕」三字是形容桂花的顏色是暗黃、淡黃、輕黃

我們都知道,桂花一般分為四個品種,其中,四季桂為檸檬黃、丹桂為橙紅、金桂為金黃色、銀桂為淡黃色,詞人三個詞就把桂花的顏色特別寫了出來,實在厲害!

這一句的意思是:桂花並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澤和禾農豔嬌媚的顏色取悅於人。雖色淡光暗,卻秉性溫雅柔和,自有情懷疏淡,遠跡深山,唯將濃鬱的芳香常飄人間。

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這「第一流」的桂花到底是什麼模樣?李清照在上闕首句只用十四字就描摹得形神兼備:桂花之色,暗淡輕黃;桂花之形,輕柔秀美;桂花之味,暗香彌久。

這些桂樹長在不同年代,不同地方,卻同樣不以貌炫世,只在繁華世俗中,柔於形,淡於色,甚至靜於聲,「情疏跡遠」,但求馥香自芳,難怪民間有諺:「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文人們寫詠物詩,多半是借物言志,亦或借物抒懷,或多或少,詩裡都會帶著點作者本人的影子。聯繫李清照寫這首詞的背景,不難想到,其實這也是李清照對自己的一個評價:雅靜淡泊、情疏意遠。

為了驗證自己的說法,李清照不惜以「梅」和「菊」來對比,通過「貶低」二者,讚揚桂花。她說:「梅定妒,菊應羞」,為什麼呢?因為啊,桂花在「畫廊開處冠中秋」。

其實,作者的詠梅、詠菊之作是不少的,這兩種花,論顏色,論風韻,確實不在桂花之下,她們的「妒」和「羞」恐怕還是因為她們沒有桂花那樣濃鬱的芳香吧?由此也可以看出,作者李清照對桂花實在是「真愛」了!

畢竟,李清照對一生鍾愛的梅花都得嫉妒,而菊花更是只能掩面嘆息、自愧不如!

說完這個,李清照又緊接著說桂花是「冠中秋」,從時令處著眼,更顯巧妙生動!

最後一句,「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還涉及到一個典故。其中的騷人,指的就是屈原。

據說,屈原在譜《離騷》時,吟及許多香花芳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卻未曾提及桂花。

宋代的陳與義在《清平樂·詠桂》中說:「楚人未識孤妍,《離騷》遺恨千年。」意思和此詞大體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離騷》為憾事,以為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緣故。

當然了,其實這並不重要,因為《離騷》不是花譜,屈原是否喜歡桂花,是否吟詠,那是他的事。詞人故意設問指責,看似無理,實則是為了更好地抒發對桂花的偏愛之情。

你喜歡李清照這首桂花詞嗎?

完。

喜歡的話歡迎關注何不秉燭遊矣!

相關焦點

  • 李清照這首詞寫桂花,別出心裁,句句霸氣,成為千古名篇
    今天介紹的這首詞是由著名詞人李清照所作。她在這首詞中歌頌桂花,詞中句句為桂花「鳴冤」,認為桂花這種植物應該被更多人所知曉、喜愛。李清照我們都很熟悉,她是宋朝極富盛名的女詞人。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婉約派的重要代表詞人,在當時乃至今日的文壇上面影響力都特別大。今天這首詞中李清照描寫的主體是桂花。這是一種花朵很小,顏色又淡的花。因此很多人都常常注意不到。李清照注意到了,並讚嘆它高潔的品質,又以桂花自比,說明她是真的很喜歡這種花。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這首詞。
  • 李清照特別大膽的詞,看似寫花實則借物喻人,其中一句冠絕千古
    你可真是有些無情無義了,在你描寫了眾多花草樹木的《離騷》當中,為什麼不也將桂花也收入囊中呢。我們可以看出這首《鷓鴣天》便是詩人這一系列當中專門描寫桂花的詩篇。我們都知道,作為一個供人們觀賞的花卉,視覺上面的感受才是最為真實的,這就要求所描述的花朵如果想博人眼球,那麼就一定要擁有著豔麗的色彩,這也是一花卉想要惹人喜愛最重要的一點。因此李清照的這首詩篇,上片也是巧妙地抓住了桂花的"色"來進行描寫的,使得讀者們輕而易舉的便可以看到這美麗的花朵最惹人喜愛的地方。
  • 37歲的李清照給閨蜜寫的詞,大開大合矛盾糾結,卻成一首千古名作
    唐代有李白、王維、孟浩然、王昌齡這一詩壇大圈,其中李白和王維後來老死不相往來的原因,令人至今不解;宋朝則有蘇軾、秦觀、黃庭堅、王安石這一詞壇大圈,其中蘇軾與王安石的亦敵亦友,讓人看不懂。而說到古代才女們的閨蜜圈子,則好像並不多。一方面女子要做到所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另一方面女子在一起也確實不知道玩什麼。
  • 李清照這首詞,巧妙地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在藝術表現上大膽創新!
    那麼說起李清照的詞,可能對於絕大部分的人來說,那都是非常的熟悉,她的很多詞作,到現在早已是成為了宋詞裡的經典之作,後世很多的詩人,也都在學習他的詞作,應當說李清照的詞作,無論是從文學性,還是從思想性上來說,那都是不遜色於當時的那些大文豪。她的詞寫得清新脫俗,讀來更是朗朗上口,充滿了真摯的情感,這也是李清照詞作的一大特點。
  • 李清照這首千古名作,堪稱經典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李清照將自己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化為了一首首動人的詞篇,這首《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便是其中的代表作。「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我想對一個人的思念,就是這種感覺吧。正如明代李廷機《草堂詩餘評林》所說:「此詞頗盡離別之情,語意超逸,令人醒目」。那麼李清照這首詞是如何具體表現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的呢?
  • 李清照很「霸氣」的一首詞,句句為桂花鳴冤,中間14字成千古名句
    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它泡來的花茶也是功效豐富,享有盛名,只是,寫花的詩人那麼多,偏偏沒有人注意到它。這種花就是桂花,歷史上寫桂花的詩相比於其他的花確實少得可憐。可能是因為賣相上沒有什麼特點,不容易被人們記住吧。
  • 李清照寫了一首「懶詩」,「花」字重複17次,不料卻成千古名作
    自古以來,歷史上的才女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但是,能被稱得上是「千古第一才女」的恐怕只有李清照了,李清照還是宋朝第一女詞人,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她從小喜歡寫詩詞,在她的一生中寫了千古絕唱式的詩詞,在詩詞方面的造詣,就算是與唐宋八大家相比,李清照也是當仁不讓的,毫不誇張地說,李清照一直以來也是最受歡迎的女詞人,沒有之一。
  • 自負的李清照:瞧不上別人的詠梅詞,自己寫了一首,成為千古名作
    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技高人膽大」的她認為自己的才華可以與歷史上的名流之士相媲美。在《詞論》一文中,她直接批評了歐陽修、蘇軾等人,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的主張,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丈夫趙明誠離世後,悲傷不已的李清照平日便用看書寫詞打發時間。李清照喜歡梅花,但卻「瞧不上」前人寫的詠梅之作,於是自己寫了一首《孤雁兒》,沒想到成為千古名作。
  • 初戀時候的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名揚天下,最後兩句還成了千古名作
    初戀時候的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名揚天下,最後兩句還成了千古名作要是說在歷史上有濃墨重彩一筆的女詞人,當之無愧則屬於南宋的李清照了,她和趙明誠也是為世人所豔羨的一對眷侶。而新婚後李清照也憑藉一首詞聞名天下,最後3句更是千年以來無人能及。當她遇上了出身士大夫之家的趙明誠,兩個人情投意合,便用一首《點絳唇》來回應男方的熱烈追求。
  • 國破家亡後,李清照惆悵寂寞,寫了一首傷感詞,成就了桂花的美名
    這首詩是其非常有名的作品,是她在經歷國破家亡之後所創作出來的一首詩詞,在生活給的重重打擊下,李清照的心情十分抑鬱。因此借物抒情,本首詞裡,不光有桂花,也出現了其他的花作為陪襯,以此將桂花的品質品性,更加鮮明地表現出來。
  • 宋代才女婚後難忘舊情寫首詞,古代名家不點評,卻成一首千古名作
    那些傳統士大夫們能欣賞得了李清照的痴情,畢竟李易安的詞再任性調皮,多數時候也不過是在婚後表達對丈夫的相思;但他們卻容不下朱淑真的多情,在他們眼裡哪怕婚姻再不幸,作為一個已婚女子,也不能寫出「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輕狂之語。最後,朱淑真在流言中跳湖而亡。
  • 李清照「最調皮」的一首詞,專門向丈夫撒嬌的,不料卻成千古名作
    自古以來,我國的才女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但是,可以稱得上「千古才女」的人,大概也只有李清照了,作為宋代的一個詞人,她作的詩詞給人感觸頗深,她的一生都在寫詩詞,在宋代的文壇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她的寫作風格是多樣的,尤其是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可以看出,從大家閨秀到霸氣護國,都是來自她真實的感受,更是很多人的真實感受。
  • 李清照最調皮的一首詞,專寫向丈夫撒嬌,卻無意成了一首千古名作
    我國的才女不少,但能被稱一句「千古才女」的卻只有李清照一人,李清照給宋代文壇帶來的驚喜不亞於任何一個男性文人。無論是頑皮、痴情還是霸氣的李清照,世人都照單全收,傳誦了數百年。但事實上,李易安也有小女子可愛加調皮的一面。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李清照很調皮的一首詞,18歲的她逛街回來,心情大好寫下此詞,專門來向丈夫撒嬌,全詞是調皮可愛又任性,卻成就了一首千古名作。
  • 李清照很冷門的一首詞,短短四十一個字,卻令人拍案叫絕!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有著「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我們都知道李清照的詞自從她南渡後,就開始充滿了國破家亡和個人悲慘遭遇所帶來的悽苦、低沉之音。比如那首經典的《聲聲慢》。相比較而言,李清照早年的詞雖然有些冷門,但卻非常的清麗、明快,比如《點絳唇·蹴罷鞦韆》一詞。
  • 李清照「最俏皮」的一首詞,專門向丈夫撒嬌的,不料卻成千古名作
    你們知道俏皮的李清照有多可愛嗎?新婚燕爾的李清照給她的丈夫出了一個難題,還寫成了一首詞,不料卻成了千古名作。眾說周知,中華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因此,不管是在哪個朝代都不缺才女,像魚玄機、薛濤等,都是史上有名的才女,但是,能被稱得上是「千古第一才女」的只有李清照,她已經不能拿來跟唐婉、朱淑真、花蕊夫人作比較了,因為從詩詞的角度而言,能跟李清照相比的是蘇東坡、辛棄疾、柳永。如果要拿歷史上的才女和李清照作比較,是沒有可比性的,毫無疑問,李清照可是「千古第一才女」。
  • 李清照瞧不上前人所作詠梅詞,故自己提筆創作,竟然流傳千古
    李清照可以說是古代比較「技高人膽大」的女子了,得到這樣的稱號還是源自於她曾寫過的一篇議論文《詞論》。在這篇文章中,她一口氣將詞壇的6位高手批了個遍。哪怕是從這6位裡單拎一個出來,也沒有一般文人敢於上前得罪。可偏偏李清照不怕,直言不諱地將他們所作之詞的毛病一一挑了出來。因為這件事情,令李清照受到了不少爭議,但後人們無法否認的是,她所寫的《詞論》的確是見解獨到,對文學史有著重要的貢獻。
  • 李清照的這首詞,略顯稚氣,甚至忘情地批評屈原
    李清照在文壇的地位非常高,被譽為「詞國皇后」、「千古第一才女」。人們對她的熟悉,更多的還是因為在南渡之後的作品,詞風轉為悽婉動人,內容以悲嘆身世,情調感傷為主。其實,李清照能取得如此成就,並非完全因為經歷坎坷,而是有著非常深厚的家學淵源。
  • 李清照最調皮的一首詞,專門寫來向丈夫撒嬌,卻成了千古名作
    說到千古才女,相信我們的腦海裡會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一個名字——李清照。「北宋女詞人,則有李易安。」這是呂思勉對於李清照的評價。清代的沈謙也說,「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從古至今,大家對李清照的評價都如此之高。
  • 李清照霸氣側漏的詞作不少,這首為桂花討公道,14個字傳誦千古
    其實我們細細琢磨,每一種花,都是在他們的詞作中被賦予了很多精神、品格,以至於後世對這些花也有不同尋常的偏愛,所以桂花成了墊底的那個。至此,李清照看不過去了,寫了一首詞,為桂花打抱不平。這首詞叫《鷓鴣天·桂花》,藏在角落裡面的桂花終於有了出頭之日。
  •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一生最美的九首詩詞,你讀過幾首?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這首詞的創作時間是作者待字閨中的少女時代。整首作品只有簡單的幾句話,但是卻完整地敘述了整個醉酒、爭渡、回家的過程,運用了白描的手法,描繪出一幅平淡簡約的畫面,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同時也讓我們看到李清照作為一個待字閨中的女孩,居然在日暮時分,沉醉不知歸路,她豪放灑脫的性格特點完整地表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