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破家亡後,李清照惆悵寂寞,寫了一首傷感詞,成就了桂花的美名

2020-12-17 時間一葉秋

古代的文人騷客,極致浪漫。尤其喜歡做一些風雅之事,喝茶,繪畫,吟誦花朵來陶冶他們高雅的情操。古往今來,不少詩人、詞人愛寫花,願意發現每朵花之後的品質性格,轉化到自己的筆下,寄託自己的思想感情。

或是表達自己的志向情懷,再或是表達自己的感情情緒。中國人講究以物寄情,將此方法運用嫻熟,想必作品也定會是優秀的,今天我們賞析一首讚嘆桂花的詩詞。

一首《鷓鴣天 桂花》北宋時期李清照所作,她所寫的詩詞以婉約著稱,詞風含蓄委卻又不失優雅,是中國古代史中不可多得的文學才女

這首詩是其非常有名的作品,是她在經歷國破家亡之後所創作出來的一首詩詞,在生活給的重重打擊下,李清照的心情十分抑鬱。

因此借物抒情,本首詞裡,不光有桂花,也出現了其他的花作為陪襯,以此將桂花的品質品性更加鮮明地表現出來

詩詞裡少有寫桂花的,提到桂花,一般人聯想到的就是中秋,或者桂花酒,這裡作者獨出心裁,用另一種思路進行創作,賦予了桂花新含義。

今天讓我們認真解讀一下

《鷓鴣天·桂花》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這首詞開頭就直接寫出主要事物的品格特徵,與眾不同的性格,說這種花不夠鮮豔美麗,只是微微的黃色。

形容她溫順和諧,恬靜淡雅,會哭的孩子才有糖吃,撒嬌的人才會好命,這樣不爭不搶的,自然沒有人能注意到,自然也就沒有人喜歡。

但是桂花只在自己的世界裡發光發熱,服務人間,並不想讓過多的人關注到她,只要自己做的問心無愧就足夠了。

這短短的幾字,就已經淋漓盡致的塑造了桂花高尚的品質。不求回報,默默付出的性格特點。作者之所以如此讚美,就是自己尊敬如此的品質。

運用對比手法,誇讚桂花品質

作品上半部分後面的兩句,李清照其實就已經開始有一點借物喻人的意思了,她說,其實花不一定非得開得十分的豔麗,十分的雍容華貴才能夠算是好看。

牡丹花固然美麗,但只有像桂花這樣清新淡雅,才能夠在這個世界上擁有自己十分獨特的地位,而桂花並沒有十分豔麗 的色彩用來給人觀賞。

李清照用桂花來比喻自己,讓自己整個作品的上半部分得到了非常典型的升華 ,同時表達出了自己不願意沾染世俗的意願。

借物喻人,表達自己清高於世間的意願

整個作品的的下半部分,李清照解釋了自己誇讚桂花的原因,為什麼梅花看見了桂花要嫉妒,菊花看見了桂花就要羞愧呢?其實完全是因為桂花與其他的花開放的時間不一樣。

梅花總要趕在其他花朵開放之前,自己開放,雖然看起來,梅花不喜歡爭奇鬥豔,但實際上,梅花還是擁有非常美麗的樣貌,像是一個想被人關注到的小女人,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開在了前邊。

而菊花開在深秋,雖然看起來沒有想要引人注意,但菊花的香氣是能夠飄散開來,給人一種過於濃鬱的豔麗之感。桂花則不同它開放在夏天,既不想與其他花爭奇鬥豔,也不想引起他人的注意,只是發出淡淡的清香,用很舒服的語氣,包裹住了讀者的心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6年),號易安居士,出生於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

詩詞給人們帶來知識與進步,怎麼才能去了解古人的生活、心情、以及對事物的喜愛,最好的辦法就是閱讀她寫下的作品。

喜歡李清照的堵讀者們,可以看看這套詞傳全集,其中還包含了《納蘭容若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讓我們一起走進詞人的內次你世界。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結語:簡單一點說,李清照的意思是,桂花的過人之處,其實是不會表現在表面的,因為它的內涵是非常重要的。李清照之所以會寫桂花,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她想表達自己要像桂花一樣不光要秀外,還要慧中。

而最後一句,李清照則批判了古代的一些人文人竟然不寫桂花,是因為那位文人說自己並沒有太多的感情。

這令李清照十分反感,對他人的反駁,也反映了李清照對自己悽慘後半生的愁思,為自己感到惋惜,頗有悽涼的感覺。所以這個作品對桂花大的描寫其實是非常細膩動人的,李清照表達了自己對桂花充滿了敬意,故而寫出了這篇經典。

相關焦點

  • 和丈夫暫時分別,李清照思君心切,寫了一首冷門詞,訴說孤單寂寞
    男人們寫情愛更多是憐惜和開懷,女人寫情愛,更多是嬌羞與痴怨。千古才女李清照就以婉約細膩的文筆寫下許多詞句,她的詞作,早期多以率性天真的浪漫少女感受為主,後期則以痴情愁怨的相思為主,這與她的情感經歷頗為有關。
  • 夫君去世後,李清照看著梅花,寫了一首傷感詞,道盡了孤單寂寞
    本是一首寫梅詞,可字裡行間再也沒有《如夢令》裡的活潑開朗,也沒有《夏日絕句》中的豪邁霸氣,有的只有道不盡的惆悵和孤獨。兩句話讓「寂寞」到達頂峰,仿佛這人心就如殘灰寒爐一樣毫無生氣,再也無法順暢地活著。將思念和惆悵寄於梅花,深切表達了詞人對逝去丈夫的無比懷念和沉痛哀悼之情,也烘託出詞人孤單難處悽冷飄零的處境。這本《李清照詞傳》中收集了李清照一生所作的詞和詩,讓你可以真正了解他的一生,看到了她的高雅。
  • 李清照晚年最歡快恬淡的一首詞,讀來一派好心情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早年生活優裕,嫁與趙明誠後夫妻恩愛,生活頗為悠閒。這個時期李清照所作的詞多為記述生活情趣及丈夫出遊後的離愁別緒、相思寂寞。而經歷靖康之變,南渡後的李清照經歷坎坷,頗為悽苦。趙明誠早逝、家財被盜、再嫁婚變等等都使她深受打擊。
  • 李清照讚美桂花的一首詞,唯美至極!
    說到讚美掛花的古詩詞,最先想到的便是李清照的這首《鷓鴣天·桂花》。綜觀古詩詞裡讚美桂花的不在少數,但推崇桂花為花中第一流的僅李清照的這一首。全詞如下: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 李清照5首膾炙人口的寫花詞,一首改編成歌曲,一首被稱為千古絕調
    易安性情不羈,一生好寫詞,她現存的詞作有60餘首,其中多與花相關,今天筆者就給大家整理出來了李易安5首比較出名的寫花詞,一首被傳頌至今天,改編成為歌曲,一首更是被後世公認為千古絕調。1.鷓鴣天·桂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
  • 李清照這首寫桂花的詞,筆法巧妙,實乃千古名作,令人拍案叫絕
    李清照畫像「李清照這首寫桂花的詞,筆法巧妙,實乃千古名作,令人拍案叫絕!」我們今天要說的詩詞是李清照所寫的一首詠嘆桂花的詞作。那麼,在說這首詞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桂花吧!據文字記載,中國桂花樹栽培歷史達2500年以上。東漢袁康等輯錄的《越絕書》中載有計倪答越王之話語:「桂實生桂,桐實生桐」。
  • 李清照很「霸氣」的一首詞,句句為桂花鳴冤,中間14字成千古名句
    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它泡來的花茶也是功效豐富,享有盛名,只是,寫花的詩人那麼多,偏偏沒有人注意到它。這種花就是桂花,歷史上寫桂花的詩相比於其他的花確實少得可憐。可能是因為賣相上沒有什麼特點,不容易被人們記住吧。
  • 李清照很經典的一首詞,把生活細節描寫的活靈活現,寫的很是唯美
    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最有才華的一位女子,她的一生堪稱傳奇,無論是她的個人生活,還是她的愛情生活,那都是成為了人們所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她在文學上的成就,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縱觀整個中國歷史,還真沒有幾個女子,能夠與李清照相比,僅僅是她的名字,便是充滿了詩情畫意,她的詩詞更是成為了宋詞裡的精品之作
  • 李清照唯一一首推崇某花為第一流的詞,寫花也是寫自己,收藏了!
    李清照也寫過很多花,寫海棠,「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寫菊花,「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還有梅花,「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這些都是李清照自己抒發感情的寫照,但是有一種花在李清照這裡是非常特殊的,那就是桂花。為什麼這樣說,我們一起來看看李清照的這首詞就知道了。
  • 李清照最悽婉愁鬱的一首詞,連用十四個疊字,愁緒品之不盡
    同為女子,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代社會,李清照這樣一個女子是一個異數,她精通書畫,通曉金石,尤精詩詞,是婉約派的代表詞人。更難能可貴的是,她一個柔弱女子,卻有巾幗不讓鬚眉的豪邁,國破家亡之際,面對不敢抵抗懦弱無能的朝廷,她發出了鏗鏘之音:"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 李清照最著名的一首《武陵春》,將憂愁寫的淋漓盡致
    宋代,是我國古代詩詞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宋詞,代表了宋代成就最高的文學形式,在那個時代,誕生了不勝枚舉的詞人,如歐陽修、晏殊、柳永、蘇軾、周邦彥、辛棄疾等,但是,在宋代,有這樣一位女詞人,後人稱其為「詞中皇后」、「千古第一女詞人
  • 李清照這首詞寫桂花,別出心裁,句句霸氣,成為千古名篇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婉約派的重要代表詞人,在當時乃至今日的文壇上面影響力都特別大。今天這首詞中李清照描寫的主體是桂花。這是一種花朵很小,顏色又淡的花。因此很多人都常常注意不到。李清照注意到了,並讚嘆它高潔的品質,又以桂花自比,說明她是真的很喜歡這種花。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這首詞。
  • 李清照在青州隱居和晚年病中寫的兩首桂花詞,婉約動人,各有千秋
    李清照用詞精巧,含義雋永,生動鮮明地寫出作者愛花、惜花,不忍海棠凋零,惆悵中帶有憐惜。在眾多寫花的詩詞中,被李清照誇讚為花中第一流的,唯有桂花。屈原的《離騷》提及很多名貴的花草,就是沒有提到桂花,作者替桂花惋惜,竭力為它正名。在這首《鷓鴣天 桂花》中,李清照別出心裁,用擬人的手法,娓娓道來,先用鋪墊的寫法,幾番議論之後,慢慢寫出桂花的神韻與風採。
  • 李清照後期最樂觀的一首詞,也就是靠這種樂觀,她又活了22年
    她現存四十多首詞,因為是以閨怨、悼亡以及對國破家亡的感嘆為主,感情上自然偏向於悲傷和愁苦。然而,易安詞中,也不乏情辭慷慨,樂觀向上之作。這對於一個飽經苦難的女子來說,已經難能可貴了。我們今天來看看這首《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也就是傳達在大病初癒之後的樂觀精神: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 李清照晚年的一首冷門詞,結尾一句驚豔世人,說盡了人間的悲涼!
    從她的很多作品中就能體會到,隨著自己的閱歷的增加,以及生活狀態的轉變,李清照從剛開始的純情少女風變成了後來不屈不撓的品格。尤其是在遭遇了舉家南遷、丈夫的懦弱以及再嫁後的勇敢休夫這一系列的事情後,李清照變成了一個孤單的人,心裡的苦痛與哀怨自然是無從訴說的。
  • 李清照最精巧的一首詞,最後兩句如同天外飛仙,深深打動人心
    在中國詞壇,大多數都是男詞人的天地,他們或低吟淺唱,或指點江山,寫下了一首又一首不朽的篇章。然而,在萬綠之中,仍然有那麼一絲亮眼的紅色,在文壇始終也活躍著一些巾幗英豪。比如說李清照,就是「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寫就過很多家喻戶曉的名篇。
  • 李清照晚年寫了一首《聲聲慢》,感情憂愁,傾訴了悲涼的一生!
    李清照晚年寫了一首《聲聲慢》,感情憂愁,傾訴了悲涼的一生!全篇的一字一淚都在寫沉重的心情,講了她淪落天涯,孤獨落寞的心緒,詞句中並沒有點明愁的原因,感情憂愁,卻傾訴了悲涼的一生。開篇的14個疊字,把詞人的那種疼痛在詞句慢慢體現。上片講了在失去後,詞人的感觸,一切的清冷悽涼,悽苦哀傷成為情緒低沉的來源,當天氣剛剛還原,秋天寒冷,飲著一杯清酒,周圍的冷風襲人。向南避寒的大雁已經飛走了,傷心的確實卻是像個舊相識。
  • 《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麼時候寫的,詞中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晚年有一首《攤破浣溪沙》的詞作,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是晚年的作品呢?亦或說詞中有沒有什麼信息可以得知這首詞是李清照作於晚年的呢?第一次是在《金石錄後序》中的記載:「餘又大病,僅存喘息。」李清照這一次生病是在丈夫趙明誠去世後,時間是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的閏八月,李清照時年46歲。
  • 李清照寫愁很著名的一首詞,開頭14字成千古名句,至今無法模仿
    前半生,她是名動京城的天才少女,詞中句句寫自己的少女情懷,自然而美好。後半生,她是亂世中飄零的一葉孤舟,守護著自己前半生的夢想,升華成一種人生態度:堅強。她後期寫愁的詞很多,家喻戶曉的名句也有很多,最著名的比如」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而今天要說的,也是另一首知名度很高的詞,在歷史上有著很高的評價。
  • 李清照很清新的一首詞,起句就不同凡響,驚豔了一段歲月
    比如李清照筆下的秋天就是豐富多樣,當她略帶惆悵時,「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在她滿懷閒愁時,「紅藕香殘玉簟秋,花自飄零水自流」;而當她悲怨不堪時,「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詞人的感受深刻,描寫也很出色,下面分享李清照很清新的一首詞,起句就不同凡響,驚豔了一段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