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2020年會平行論壇暨廣州基金會秋季論壇(下稱「論壇」) 於11月24日舉辦。本次論壇以「初創期中小型基金會的成長進化之路——珠三角的經驗與實踐」為主題,由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廣州市社會組織服務交流中心、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指導,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2020年組委會主辦,廣州社會組織研究院、廣東省丹姿慈善基金會、廣州法澤社區公益基金會和廣州市海星公益基金會聯合承辦,廣州社研院執行院長胡小軍主持本次年會。
本次年會採用「線上+線下」方式舉行。王福軍與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廣東省丹姿慈善基金會、廣東省麥田教育基金會、廣東省德耆慈善基金會、廣州悅爾公益基金會、廣州市海星公益基金會、深圳市承翰公益慈善基金會、深圳市愛閱公益基金會、珠海市微晨公益基金會等40多名社會組織負責人,以及通過網絡參與的全國各地社會組織代表,共同探討初創期中小型基金會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把握機遇,推動珠三角區域公益生態建設
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福軍在論壇致辭中表示,廣州目前正在廣泛凝聚社會各界智慧和力量,密鑼緊鼓地編制社會組織的「十四五」規劃,期待在新的五年,社會組織更好地發揮有效作用,尤其是基金會作為行業生態鏈的重要一環,在動員社會參與、協調社會資源、助力脫貧攻堅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王福軍局長對處於初創期的中小型基金會如何提升能力建設、發揮基金會的應有作用提出了四點意見:一是要把握機遇,承擔基金會的歷史使命,持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用全會精神統一思想指導實踐;二是加強能力建設,提升專業化水平;三是開拓籌資渠道,加強公信力建設;四是加強創新,走品牌化發展路子。
全面發力,探索基金會可持續發展之路
廣東省麥田教育基金會(簡稱「麥田」)秘書長詹敏作「找準方向:基金會的角色與定位」主題演講,她分享了麥田十五年以來對機構自身定位的探索及改革調整的經驗。她鼓勵基金會要小步快走,大膽試錯,以此來應對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同時,她認為基金會需要更多地去關注行業的發展,目前資助型的基金會越來越少,整個生態鏈慢慢出現斷裂。基金會有責任去以資源調配者的角色去支持一線社會組織的發展。
深圳市愛閱公益基金會(簡稱「愛閱基金會」)秘書長張妤以「戰略聚焦:基金會的專業發展模式」為題作主題演講,她從「專業、探索、樂趣、成長」四個維度分享經驗。她提到,愛閱基金會一直致力於提供兒童閱讀領域的公益服務,持續增加低幼齡公共閱讀空間和豐富閱讀資源。愛閱基金會基於機構戰略目標,將重心放到管理體系,推動項目可被描述、被理解和被執行。愛閱基金會始終圍繞有效推動兒童閱讀這一焦點,提供有效保障,並制定詳細的可執行性方案。
廣東省德耆慈善基金會(簡稱「德耆基金會」)理事長黎聖藍以「多元開拓:基金會的資源開發與籌募」為題作主題演講,分享了德耆基金會的籌資經驗。她介紹,德耆基金會一直以「服務領先、技術領先、環境領先、規模領先」為目標,採取「政府主導、社會捐建、市場化運作,盈利循環發展」的運作模式,開設了康復中心、記憶照護中心、特種護理中心、安寧療護中心、樂耆學院等特色服務中心,致力推動順德區養老服務事業高質量發展。
廣東省丹姿慈善基金會(簡稱「丹姿基金會」)理事長黃志勇以「眾木成林:基金會的合作網絡構建」為題作主題演講。他分析了社會組織行業中三種常見的合作關係,分享了丹姿基金會的「網絡化」實踐經驗,以「行業推動」為願景,建立基金會戰略發展模型,推動跨界合作、同行合作的發生。黃理事長還對基金會的合作網絡構建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加強對政策導向的解讀和社會議題的把脈,聚焦關注的方向;二是提高資源整合能力,避免出現「低能」或「殭屍」形象;三是擺脫純「資方」的形象和自我優越感,增加多元合作方式,協同開展項目,推動行業整體發展。
培育初創期中小型基金會,營造特色區域公益生態
廣州悅爾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呂宗恕,廣州市海星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梁志立,深圳市承翰公益慈善基金會秘書長曹文瑞,珠海市微晨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牛祥冬就「初創期中小型基金會的成長」進行了圓桌對話。四位基金會負責人分別分享了各自機構在發展上遇到的困境和難題,對中小型基金會的發展機遇、企業基金會的戰略定位如何配合企業的發展優勢和發展需求,同時保持治理上的獨立性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處於初創期的中小型基金會數量龐大,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支持初創期中小型基金會的發展和網絡搭建,有助於推動創新,培育優秀品牌,營造具有珠三角特色的區域公益生態。
本次論壇紮根本土語境,通過邀請已走過初創期並探索出自身特色道路的珠三角基金會負責人,從戰略定位、資源開發、合作網絡搭建等角度分享了區域公益的探索經驗,與會人員表示本次論壇切實回應了他們最迫切的需求。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蘇贊 通訊員 廖培金圖由受訪者提供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傳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