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末都是保險公司主推各種儲蓄理財型保險的集中時間,各家保險公司開門紅產品讓人眼花繚亂,無論產品內容如何,萬變不離其宗一定能見到「5%」這個利率展示,對資金做教育金、婚嫁金、養老金等等理財樣例所展示的收益也大都是圍繞在「5%」利率左右的「理財帳戶」進行。這個就是所說的萬能帳戶,它的收益真有這麼高嗎?我們一起聊一聊。
萬能帳戶
萬能帳戶也是一份保險,具有帳戶價值,錢在裡面領取比較靈活,且有一個保底的最低收益。既然涉及到資金理財,那麼錢怎麼進去,怎麼出來,收益如何我們應該要了解清楚。
萬能帳戶關注的要點有:初始費用,退保或部分領取費用,領取資金有無限制,保底利率等。
初始費用
初始費用是指您交納的保險費進入合同帳戶之前所扣除的費用(錢要進入萬能帳戶的費用)。
開門紅產品,一般是「年金+萬能帳戶」的組合,資金從年金險進到萬能帳戶,叫做「轉入」,自己另外掏錢出來放進萬能帳戶,叫做「追加」。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萬能帳戶初始費用是區別很大的,A產品追加資金進萬能帳戶理財,要扣除3%的費用,B產品則只要1%,1萬塊差了200元的費用。
退保或部分領取費用
想要把萬能帳戶裡的錢拿出來用,就涉及到退保或部分領取費用。
滿6年,一般不扣除費用,但在前五年會扣除費用,一般會逐年遞減,有「5%,4%,3%,2%,1%」這樣的遞減比例,也有「3%,2%,1%,1%,1%」這樣的比例,差別同樣巨大。
想追加資金用萬能帳戶短期理財可以歇歇了,它不是餘額寶。假設碰到A產品這樣的,如果只是放1年,先扣除3%的初始費用,再扣除5%的領取費用,8個點不見了,以現在萬能帳戶結算利率別說收益,你得倒找錢給保險公司。
資金領取限制
萬能帳戶裡資金的領取分有無限制兩種類型:
年金險萬能帳戶:每年領取的養老金和部分領取的金額累計不得超過累計已交到萬能帳戶保費的20%,同時不得低於規定的最低金額。
終身壽險萬能帳戶:不限比例。
保底利率
文章開頭說的「5%」左右的利率,是指當下保險公司萬能帳戶的結算利率,這個利率是會變動的(一般往低變動),與之對應的是保底利率,現在的產品一般在1.5%-3%之間。這個是萬能帳戶最最核心,且最應該關注的點。看完以下內容,你定能理解為什麼保底利率最重要。
2015年2月,《萬能保險精算規定》,明確萬能保險評估利率上限是3.5%。
2016年9月,《關於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萬能保險評估利率上限下調至3%。
1年半的時間,監管部門就下調產品0.5%個百分點利率。再看看最新的一則消息。
即便是經過下調後現在保險產品的利率,在監管部門看來都會使保險公司面臨較大的「利差損」風險。前些日子,監管部門約談萬能帳戶結算利率超過5%的保險公司,被約談的公司紛紛下調結算利率,誰也不知道下一次約談什麼時候到來。
萬能帳戶最大的功用,在筆者看來就是鎖定一個保底的終身利率。選擇不同公司不同產品,你鎖定的保底利率是不一樣的。選擇平安,你鎖定的是1.75%,選擇國壽,你鎖定的可能是「2.5%」,有些保險公司能鎖定「3%」,差別巨大。
大家從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利率下行的影響,銀行存款利率,銀行理財收益率,餘額寶收益率等等都在不斷下調,隨著利率下行,筆者在此做個預判,若干年後所有萬能帳戶的結算利率必將趨近於保底利率。營銷人員說的諸如「我們公司投資的項目好,利率有保障」,「我們大公司,收益有保障」這樣的話,大家聽聽就好了,寫進合同的保底利率才是能夠真正兌現的。(PS:現行最高保底利率3%)
寫在最後
圍繞幾個要點給大家聊了聊保險萬能帳戶,相信大家對怎麼挑選萬能帳戶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思路,「費用低,保底高」,其中保底利率又最為重要。
另外閒扯幾句,「年金+萬能帳戶」這樣的組合,通常營銷人員會將消費者的目光拉向萬能帳戶的現行結算利率,忽略主險「年金」的收益,可以這麼總結:「主險不夠,萬能來湊」,甚至有些主險的真實內部收益率不到1.5%,作為一個至少大幾年周期的保險理財,忽視主險的收益率,是不是也欠缺了一點思量?
保險不買貴,不買錯!
有更多疑問或保障諮詢,歡迎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