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漢代時具有特殊意義的三類器物,有驅疫闢邪祈求福祉的功效!

2021-01-07 晶哥聊古玩

#漢代闢邪三件套#

玉翁仲一般雕成文人形象,尺寸不大。整體呈扁擔形為半圓雕,著長袍佇立狀,頭頂有長髮髻,前低後高。臉長,表示出兩眼一嘴,沒有鼻子。五官刻畫簡單,只用一道短粗陰線表示,感覺像「漢八刀」的雕刻技法,刀法簡練,粗獷有力。

頭下部直至胸部用壓砣斜磨成一斜坡,近頭處深,近胸處淺,非常平整。腰間以兩道粗橫弦紋,表示拱手,腰細,長衣拖地,下口攏集呈雞籠式裙。

玉翁仲穿孔有兩種形式,一是腰部兩側對穿孔,一是從頭穿到腰際,再與腰兩側穿孔想通,成為人字眼,這樣翁仲人懸掛時就可以立著。

翁仲是厭勝佩中唯一的人物造型,歷史上確有其人。《明一統志》載稱:翁仲姓阮,秦時安南人,身長一丈三尺,氣質端勇,異於常人。始皇並天下,使翁仲將。翁仲死後,鑄銅為其像。通過歷史記載,我們知道翁仲是秦代一個大力士,還是一個威嚴勇猛的大將軍,秦始皇曾令翁仲兵守臨洮,威震匈奴,以他的形象作佩飾,有驅除邪魔之意。

為了使活著的普通的人也能夠沾翁仲的光來闢邪驅惡,在漢代,經常有玉工將翁仲形象雕琢成小拇指大的玉翁仲,將其掛在腰間,以求平安。

漢代玉翁仲多數無鬍鬚。漢代以後,唐宋直至現代多仿玉翁仲,主要為老叟形象,留有長鬚,寬袖長袍。陰刻線刻畫粗略,刀口較深,邊沿有崩茬和毛道。後仿的穿孔有的從上至下呈直孔狀,為通天孔;也有的為倒「丁」字孔,是從頭頂至腰部兩側,不是「人」字孔或腰部兩側對穿孔。

形如工字,扁長方體,又因分上下兩節,為兩長方柱相連形,橫腰環一凹槽,也稱「兩節佩」。頂端置有一勺,下端琢一地盤,全器光素無紋。在中間凹細處或小勺柄處,有一個橫穿或豎穿的孔,可穿系佩掛。此器用於闢邪,漢代時最為盛行,多見於墓中,出土數量不多,後世有仿品。

司南本是我國古代發明的利用磁場指南性製成的指南儀器,用於正方向,定南北。其構造上有勺,下有地盤。無論地盤如何放置,勺如何轉動,最後勺會指定南方。漢代佔卜之風大盛時,又成為測算兇吉的工具。

後人仿司南之形,琢成頂部有司南形狀,下端圓盤,中間類似扁小玉琮的玉佩,佩戴用於闢邪壓勝,稱為司南佩。

司南佩後期還衍化出一一系列厭勝佩,其中有去掉了勺和盤,但保留立體感的「串字佩」。

去掉司南佩兩端的小勺和地盤,整體器型偏扁平狀的「工字佩」。其形制比司南佩更加硬朗,工藝也簡單一些,因而有不少實物流傳。

另一種在形制上與司南佩相關的厭勝佩是「雙勝佩」,「勝」的意義多與西王母有關,為西王母頭上的裝飾。是祥瑞的象徵,同時具有闢邪的作用。

雙勝佩直到兩晉南朝仍舊延續,只是更加簡化和扁平化,衍生出兩晉時期風行的金勝。

司南佩宋以後有仿。宋代司南佩大多有桂花沁、牛毛紋等,包漿較好,器各部刻畫過渡自然。明代的司南佩,刻畫線條較硬,邊緣鋒利,細部碾琢不甚講究,呈工字形或圓柱形,拋光技術較好,玻璃光感很強。清代亦有司南佩,主要特點是器型較大,形制有變化與創新,碾琢精細,拋光講究。

剛卯嚴卯是漢代獨有的一種佩玉,一般成對出現,均作小方柱形,一般長約2釐米,寬約1釐米,玉器上下穿孔貫通,以穿絲帶佩戴之用,但是當時的古人具體是如何佩戴它們的,並沒有文獻記載。

剛卯嚴卯四面皆刻有屬於秦漢時的書體「殳書」,其書體源於兵器銘文。一般為每面兩行8字,也有一面10字的。嚴卯剛卯得名,源於開頭銘文:「正月剛卯」「疾日嚴卯」,所刻皆為驅鬼除疫之辭,佩在身上用作闢邪。當時人們認為,通過佩戴剛卯嚴卯,藉助這些咒語的「魔力」,可以驅疫闢邪、祈求福祉。

據史書記載,剛卯嚴卯在漢代流行期間,曾一度被廢止使用。《漢書王莽傳》有云:「正月剛卯,金刀之制,皆不得行。」由於剛卯銘文的首句——「正月剛卯」,既是說明刻制的時間為正月卯日,卯字為繁體「劉」字的假借字,又有「強劉」之意,王莽視劉漢為政敵,所以這種玉器在王莽新朝時曾一度被廢止。

東漢時期,「讖緯」流行,讖緯是一種迷信,讖是方士們造的圖錄隱語,緯是相對於經學而言的,即以迷信附會來解釋儒家經書。那時的人們相信剛卯嚴卯上的文辭能強化其隱含的巫術力量,因此佩戴剛卯在東漢極為盛行,從王侯至庶民,依照身份不同,剛卯質地各異。正如 《後漢書輿服志》中所記:「乘輿、諸侯王、公、列侯以白玉。」即玉質剛卯嚴卯主要為皇帝、諸侯王、公、列侯等享用,此外,據其爵級高下,分其他士夫、百姓依次使用黑犀、象牙、桃木等材質。

剛卯刻書34字,為「正月剛卯既央,靈殳四方,赤青白黃,四色是當。帝令祝融,以教夔龍,庶疫剛癉,莫我敢當。」,所刻文字略有不同。

大意為:「正月中所製作的剛卯已經完成,具有威靈的殳書覆蓋東西南北四方、貫通春夏季秋冬四季、掌管金木水火土五行;四神各當其職,四季天地時順。炎帝向火神祝融發號令,讓其馴教夔與龍兩神獸。當馴教夔龍保護我後,眾多的厲鬼疫病鬼魅沒有可以戰勝我的了。」

嚴卯刻書32字,為「疾日嚴卯,帝令夔化。順爾固伏,化茲靈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疫剛癉,莫我敢當。」,所刻文字略有不同。

大意為:「在子卯之日佩戴嚴卯來剛尅不吉之事,(這是因為)炎帝下令(祝融)馴教了夔獸。夔龍順從人,並長久侍奉人,並化作嚴卯上具有神威的殳書。剛嚴卯如書寫文字的方與觚一樣,為方柱型(書寫字數小於百字的工具為方、大於百字為策)。(有了剛嚴卯闢邪)眾多的厲鬼疫病鬼魅沒有可以戰勝我的了。」

綜上所述,可推知剛嚴卯的作用:

其一,為闢除邪靈,去除疫病,強身健體以求長壽。

其二,作為門戶裝飾的剛卯和嚴卯可鎮宅,驅除寒氣,使院內植物茂盛,家人平安的作用。

其三,為劉姓(漢代)朝代強大的吉祥聖物。如《漢書王莽傳曰》『劉』之為字『卯、金、刀』也,正月剛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這也是王莽篡漢後,怕漢代復闢,故一度嚴令禁止人們佩戴剛卯和嚴卯的主要原因。

考古出土的漢代剛卯和嚴,以細淺草率不規為特徵,不僅來回復筆多,而且有毛道和漏鋒。據研究,系採用高硬度石質尖狀器反覆蹭刻所致。因為需要在正月卯日,甚至卯時,很短的時間內完成製作,如果使用砣具雕刻是來不及的。

玉剛卯與玉嚴卯上的字體與篆書接近,是先秦八體中的殳書。基本可用辨識篆書的方法認讀,字形線條直來直去,硬朗而少有圓滑轉角,並有減筆與假借的現象。

古人關於玉質的剛卯、嚴卯的文獻記載十分稀少,只散見於《漢書禮儀志》 《漢書王莽傳》及《後漢書輿服志》中。相對來說,南朝範曄的《後漢書輿服志》中的記載較為詳細:「佩雙印,長寸二分,方六分,乘輿,諸侯王、公、列 侯以白玉,中二千石以下至四百石皆以黑犀,二百石以至私學弟子皆以象牙。上合絲,乘輿以縢貫白珠,赤罽(jì)蕤,諸侯王以下以綔赤絲蕤,縢綔各如其印 質。刻書文曰:「正月剛卯……」凡六十六字。」

作為漢代特有的一種吉祥配飾,剛卯嚴卯深受歷代鑑賞家青睞。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張岱的《夜航船》,都將剛卯列入「奇珍」。近代鄭逸梅先生在《「皇二子」袁寒雲的一生》中寫道袁克文收藏剛卯嚴卯的一段傳奇經歷:「袁克文收藏中最名貴的,當然要推剛卯和嚴卯了。他得剛卯於西子湖頭,白玉明潤,如冰如雪,隸文淺刻,直一小漢碑,詫為奇寶,頗以不得嚴卯為匹,引為遺憾。丹翁告之,嚴卯為道州何子貞曾孫星叔,見之於吳門潘氏,鬻(yù)三百金,星叔力不勝,便由丹翁得之。克文願以千金重寶及宋刊 《韋蘇州集》易歸,與剛卯合。丹翁允之,該印為玉質,長寸有二分,方六分。克文因名其居為「佩雙印齋」,作文紀其經過。」袁寒雲所藏玉剛卯,尺寸合於《後 漢書輿服志》「佩雙印,長寸二分,方六分」之記載,是難得的文物珍品。

出於對漢玉剛卯的尊崇,明清兩代人對其亦有仿古、偽古作品,所仿製的除四方柱形體外,還有六稜、八稜體,大小也不一致。銘文有篆書、隸書、殳書等,它們繼承了漢玉剛卯嚴卯的一些神韻,顯得古樸神秘。其中製作較精的,也是值得珍藏之物。

相關焦點

  • 千古闢邪物,這些東西你有幾件?
    我們常常聽到別人說「今天撞邪了」,也有很多朋友問平時佩戴什麼東西可以闢邪,可見還是有很多人相信「邪氣」這一說法的。 既然有邪氣,那肯定是要闢邪的。比如,有的人在新車上面貼上壁虎,意思是避開黴運的,這也是闢邪的一種。下面再給大家介紹幾種有闢邪保平安寓意的物件兒。
  • 農村這種「萬能草」,具有安神安胎的功效,特殊時刻還能闢邪
    點蚊香又覺得特別嗆,蓋上蚊帳又覺得特別的悶,給大家推薦我們生活中都能看得到的一種野草,它有一股特殊的氣味,可以有效地驅逐蚊蟲。提起「艾草」,大家應該也不陌生,而且在很多農村地區,艾草都被當做一種「萬能草」,其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艾蒿,端午節的時候都有用艾蒿泡水來洗手洗臉的習俗,可以洗去一年的不開心和不快樂。
  • 桃木為什麼能闢邪?
    此外,在道教信仰中,桃木之所以能夠闢邪,除卻門神神荼、鬱壘的加持外,也因為桃木聚集五木之精氣,故而能壓邪扶正,所以很多法器等都由桃木煉製,最聞名的就是桃木劍,能起到鎮宅闢邪和斬斷小人幹擾等功效。不管是在仙俠影視劇裡,還是修仙小說中,我們都能看到道長們手持桃木製作的法器或降妖除魔或闢邪蕩穢,道教以桃木煉製法器的習慣由來已久,採用桃木而非其他材料,就源自桃木闢邪一說。桃木在我國民間文化和信仰上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桃者,五木之精,木質細膩,木體清香,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中寫到「桃味辛氣惡,故能厭邪氣。」
  • 唐朝的節日風俗,過洋節時,不要忘記弘揚我國的節日文化
    作為開年的第一個節日,元日的意義自然不言而喻。元日作為闔家團圓的佳節,飲屠蘇酒是傳統的風俗之一。屠蘇酒,是一種藥酒,有去避瘟疫的功效。屠蘇酒的飲用順序是從幼至長,唐代著名詩人顧況在《歲日作》中有這樣的詩句:不覺老將春共至,更悲攜手幾人全。還將寂寞羞明鏡,手把屠蘇讓少年。
  • 木頭有千千萬萬種,為何古人偏偏認為桃木有「闢邪」的能力?
    所謂桃符,就是用桃木製成小牌子,上書"神荼"、"鬱壘"兩位能制伏惡鬼的神人之名,以此震懾伴隨新年來到的災禍,祈求來年的福氣。作為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我國境內廣泛分布著各種木頭,像常見的橡木、樺木、各種果木、花木等等,然而,桃符作為一種祈福道具卻必須是由桃木來製作,這種講究不免令人感到疑惑。
  • 10大護身闢邪文玩,你有幾件?
    玉器 自古以來,玉器就被認為是有靈性的,當有災禍時,好的玉器會自碎,幫你當過一劫。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結緣一塊適合的自己玉器來佩戴,並且要記得用心養護。
  • 賀西林:漢代藝術中的羽人及其象徵意義
    王逸註:「《山海經》言:有羽人之國,不死之民。或曰:人得道,身生毛羽也。」洪興祖補註:「羽人,飛仙也。」[1]仙的概念在漢代文獻中屢見不鮮,飛仙在漢代思想與信仰世界中更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羽人的基本造型是人與鳥的組合。這種造型早在商代就已出現,江西新幹大洋洲商代晚期墓出土一件羽人玉雕,羽人人身人面,鳥喙鳥冠,腰生翼[2]。
  • 十大闢邪物品都是什麼?有何說法
    因此會比較讓人感到害怕,那麼十大闢邪物品都是什麼?有何說法?下面跟著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狗牙  自古以來,就有黑狗血闢邪的說法,其實狗牙也有闢邪的作用,狗牙具有威懾煞氣的作用,所以也能闢邪,不過狗牙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煞氣。如果想要闢邪,也可以選擇狗牙製作的飾品。
  • 道教法器中桃木為何最受人喜愛,有何神威呢?
    道士在進行齋醮科儀時,在法壇上會有許多法器,如三清鈴、木魚、天蓬尺、桃木劍等等。法器簡單的說就是齋醮法壇上所用的器物,運用法器可以召神遣將,溝通天地,還可以驅邪除魔。 在諸多的法器中,桃木是最常用的一種材料,法器有桃木劍、天蓬尺等,民間也流傳甚廣,有桃符等。
  • 都說桃木能闢邪,為什麼能闢邪呢?
    了解了物質這些特殊的性質,就能解釋很多目前科學還無法解釋的問題,也能對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和幫助。以普通生物學的定義,桃樹就是一種落葉小喬木,其花可賞,其果可食,與其它樹只有形態等方面的差異。但在古人的眼裡,桃樹具有一種特殊的能量,可以鎮鬼闢邪,所以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廣泛使用它鎮宅護身,驅鬼鎮妖。
  • 怕撞邪,巧用這些物品,讓你簡單闢邪!
    「闢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成了民間傳說,事實上,這是先民為祈求自己及家人健康快樂而逐漸衍生出來的習俗,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許多充滿神秘色彩的「神物」已被揭開迷信的面紗,但仍有許多人將其用於家中,以求日常生活中的闢邪祈福。你們知道那些簡單而有效的開導方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一些。一、銅鏡片,闢邪術。
  • 闢邪消災保平安的4種小物品,家中必備!
    我們常常聽到別人說「今天撞邪了」,也有很多朋友問平時佩戴什麼東西可以闢邪。所謂「中邪」其實就是周圍的氣場失去平衡,需要一個東西把這個氣場扭轉到穩定。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有闢邪保平安寓意的物件。玉大家都說「玉是有靈性的」,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玉有擋災闢邪之效,但前提得是活玉才能闢邪。如果戴假玉或是死玉都是沒用的。人如果長期佩戴活玉,人與玉之間會產生聯繫的磁場,相互配合,活玉也會變得更加通透漂亮。不過要記住,佩戴時不要用黑繩子和玉搭配。
  • 農村的蒿草,一種天然蚊香,還可闢邪驅毒
    每到春天,農村的溝坡、草地、果園裡常常看到成片成片生長著一種野生蒿草,嫩綠嫩綠的,有種濃鬱的香氣,這種草叫艾草,別稱:艾葉草、蕭茅、遏草、香艾、艾蕭、艾蒿、蓬藁、醫草﹑艾絨等。艾草煮雞蛋可治療咳嗽、保護胃黏膜,對女性來說還可驅除體內寒毒、溫經止血,防治宮寒等功效。艾草可以說是女人的仙草,是大自然對女人的恩賜。陳年的艾草點燃後氣味芳香,能夠使蚊蟲非常害怕,點燃燻室,或用艾葉水塗抹身上,有驅蚊蟲的作用,是天然的蚊香。艾草還被人們視為吉祥之物,有民謠「荒坡艾葉噴噴香,溪邊菖蒲伴石長。青煙劍葉能驅疫,歲歲端午站門崗。」
  • 什麼首飾可以闢邪?
    闢邪的東西有很多,從材質上來講,玉石,黑曜石,桃木等材質的首飾都可以闢邪;從造型上來說,佛像,貔貅等都可以闢邪。下面是搜索來的信息,也歡迎大家補充! 避邪佩飾在民間很普遍,種類也很多。製作的材料除金之外,還有玉、銀、木、絲等,不同的佩飾又有不同的含義。
  • 中國古代,七大闢邪的寶物!
    順此思路,照妖鏡又成了應用廣泛的禁劾物,比如古代武士甲冑的後背或前胸部位,多嵌有一塊「護心鏡」,一方面,鏡材的銅質本身具有抵禦劍矢之類武器侵害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它們又可以發揮鎮嚇諸多鬼怪妖物的功能;再比如,把一塊小圓鏡鑲在大門頂端中間部位的民居建築習俗,在中國許多地區盛行,甚至直到今天,這塊具有鎮邪驅怪意義的古老的禁刻物,還常常出現在現代風格的建築物上
  • 下通民意,上達天庭,翡翠玉石如何被架上「闢邪」的功效?
    下通民意,上達天庭,自古以來,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坊間百姓,都相信玉石作為一種神聖的器物,可以與神明溝通。好的事情將會發生,惡的事物避之不及,慢慢的,玉石的屬性和功能在我們思想中根深蒂固。文/煙雨翡翠客月是故鄉明,每逢佳節倍思親很多人問我,說翡翠這種玉石它真的能闢邪嗎?煙雨翡翠客覺得,闢邪的這種說法,更多的是源自於我們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暗示。
  • 重陽節的這種植物,古人說可以「闢邪去災」,實際上可以殺蟲消毒
    而重陽節是春秋大節之一,一直備受重視,歷朝歷代也都有各式各樣的節日風俗,就連詩人王維也寫過一首關於重陽節的古詩,其中就有兩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那為啥要在重陽節這天插茱萸呢?原來在古代的時候,古人認為茱萸可以闢邪去災,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生活狀態的改善,就把這種說法演變成為祈求長生與延壽。
  • 「漢代海昏侯國」明起開園,江西博物館新館近日開放
    「書香海昏——海昏簡牘展」主要展示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出土文物中學術價值最高、備受國內外學術界關注的海昏簡牘的複製品,在海昏侯墓出土簡牘當中最具有代表性,包括籤牌、奏章、春秋公羊簡、祠祝簡、大戴禮記簡、悼亡賦簡等共100枚。「丹漆海昏——海昏漆器展」主要展示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出土文物中最為精美的海昏漆器的複製品。
  • 闢邪利器之翁仲
    翁仲既有神力守護宮門墳墓,自然也可以隨身佩帶,驅除邪魔,於是就有了飾佩的玉翁仲。漢代時人們將翁仲、剛卯和 司南佩稱為闢邪三寶。玉翁仲在漢代比較流行,是一種使用配飾,用於闢邪。常雕刻為一老者持立狀,老者長鬚大袍,頭戴平冠有孔穿繩便於佩帶。
  • 在漢代,「小說」已經成為具有某種相對穩定意義的詞彙了
    從現有記載來看,「小說」一詞在漢代的出現已經不是絕無僅有的偶然現象,而是相當頻繁常見的了。尤其是在兩漢之際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小說」和「小說家」兩詞就接二連三地出現在文人的筆下。漢代最早提到「小說」一詞的是桓譚(約前23-50)。他是兩漢之際著名的思想家,著有《新論》一書,內容涉及政治、哲學、文藝等方面。遺憾的是該書已佚,後人所輯的幾種本子也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