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題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25分)
馬蘭花
李德霞
大清早,馬蘭花從蔬菜批發市場接了滿滿一車菜回來。車子還沒扎穩,鄰攤賣水果的三孬就湊過來說:「蘭花姐,賣鹹菜的麻嬸出事了。」
馬蘭花一驚:「出啥事啦?」
三孬說:「前天晚上,麻嬸收攤回家後,突發腦溢血,幸虧被鄰居發現,送到醫院裡,聽說現在還在搶救呢。」
馬蘭花想起來了,難怪昨天就沒看見麻嬸擺攤賣鹹菜。三孬又說:「前天上午麻嬸接鹹菜錢不夠,不是借了你六百塊錢嗎?聽說麻嬸的女兒從上海趕過來了,你最好還是抽空跟她說說去。」
整整一個上午,馬蘭花都提不起精神來,不時地瞅著菜攤旁邊的那塊空地發呆。以前,麻嬸就在那裡擺攤賣鹹菜,不忙的時候,就和馬蘭花說說話,聊聊天。有時買菜的人多,馬蘭花忙不過來,不用招呼,麻嬸就會主動過來幫個忙……
中午,跑計程車的男人進了菜攤。馬蘭花就把麻嬸的事跟男人說了。男人說:「我開車陪你去趟醫院吧。一來看看麻嬸,二來把麻嬸借錢的事跟她女兒說說,免得日後有麻煩。」
馬蘭花就從三孬的水果攤上買了一大兜水果,坐著男人的車去了醫院。
麻嬸已轉入重症監護室裡,還沒有脫離生命危險。門口的長椅上,麻嬸的女兒哭得眼淚一把,鼻涕一把。馬蘭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醫院。男人攆上來,不滿地對馬蘭花說:「我碰你好幾次,你咋不提麻嬸借錢的事?」
馬蘭花說:「你也不看看,這是提錢的時候嗎?」
男人急了:「你現在不提,萬一麻嬸救不過來,你找誰要去?」
馬蘭花火了:「你咋盡往壞處想啊?你就肯定麻嬸救不過來?你就肯定人家會賴咱那六百塊錢?啥人啊!」
男人鐵青了臉,怒氣衝衝地上了車。一路上,男人把車開得飛快。
第二天,有消息傳來,麻嬸沒能救過來,昨天下午死在了醫院裡。麻嬸的女兒火化了麻嬸,帶著骨灰連夜飛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後,特意趕過來,衝著馬蘭花吼:「錢呢?麻嬸的女兒還你了嗎?老子就沒見過你這麼傻的女人!」
男人出門時,一腳踢翻一隻菜簍子,紅豔豔的西紅柿滾了一地。
馬蘭花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轉。
從此,男人耿耿於懷,有事沒事就把六百塊錢的事掛在嘴邊。馬蘭花只當沒聽見。一天,正吃著飯,男人又拿六百塊錢說事了。男人說:「咱都進城好幾年了,住的房子還是租來的。你倒好,拿六百塊錢打了水漂兒。」
馬蘭花終於憋不住了,眼裡含著淚說:「你有完沒完?不就六百塊錢嗎?是個命!就當麻嬸是我乾媽,我孝敬了乾媽,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門摔得山響。
日子水一樣流淌。轉眼,一個月過去。
這天,馬蘭花賣完菜回到家。一進門,就看見男人繫著圍裙,做了香噴噴的一桌飯菜。馬蘭花呆了,詫異地說:「日頭從西邊出來啦?」
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嘴快,說:「媽媽,是有位阿姨給你寄來了錢和信,爸爸高興,說是要犒勞你的。」
馬蘭花看著男人說:「到底咋回事?」
男人撓撓頭,嘿嘿一笑說:「是麻嬸的女兒從上海寄來的。」
「信裡都說了些啥?」
男人從抽屜裡取出一張匯款單和一封信,說:「你自己看嘛。」
馬蘭花接過信,就著燈光看起來。信中寫道:「蘭花姐,實在是對不起了。母親去世後,我沒來得及整理她的東西,就大包小包地運回上海。前幾天,清理母親的遺物時,我意外地發現了一個小本本,上面記著她借你六百塊錢的事,還有借錢的日期。根據時間推斷,我敢肯定,母親沒有還過這筆錢。本來母親在醫院時,你還送了一兜水果過來,可你就是沒提母親借錢的事……還好,我曾經和母親到你家串過門,記著地址。不然,麻煩可就大了。匯去一千元,多出的四百塊算是對大姐的一點心意吧。還有一事,我聽母親說過,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還是租來的。母親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時半會也賣不了,大姐如果不嫌棄,就搬過去住吧,就當幫我看房子了,鑰匙我隨後寄去。」
馬蘭花讀著信,讀出滿眼的淚水……
(有刪改)
(1)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鑑賞,最恰當的兩項是( )(5分)
A.馬蘭花剛從市場接菜回來,三孬就急忙告訴她麻嬸生病住院的事,還鼓動她到醫院向麻嬸女兒要錢,說明三孬好嚼舌,是個搬弄是非的人。
B.馬蘭花的丈夫因為六百元錢就耿耿於懷,收到一千元的匯款單後又主動為妻子做飯,這些細節惟妙惟肖地寫出了這個人物的世故圓滑、反覆無常。
C.小說以麻嬸女兒來信作為結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僅呼應了故事留下的懸念,還巧妙地造成了情節的逆轉,頗具藝術匠心。
D.小說注重於細微處寫人,從上海來信中可以看出,麻嬸的女兒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又是一個精明的人,她內心深處很不願意欠別人的情。
E.發生在馬蘭花與麻嬸兩家之間的故事溫馨動人,其中也蘊含著作者對當下社會倫理道德和人際關係的憂慮與反思,這是小說的深刻之處。
(2)小說有明暗兩條線索,分別是什麼?這樣處理有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6分)
(3)小說在刻畫馬蘭花這個形象時,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徵?請簡要分析。(6分)
(4)小說三次寫馬蘭花流淚,每次流淚的表現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樣。請結合小說內容進行具體分析,並說明這樣寫有什麼效果。(8分)
試題精講
(1)解析:本題考查分析作品思想內容、鑑賞作品藝術特色的能力。
A、B、E項著重考查思想內容,C項著重考查藝術特色,D項對二者的考查兼而有之。其中A項「說明三孬好嚼舌,是個搬弄是非的人」錯,這是三孬對馬蘭花的提醒,是人之常情,三孬不是反面人物。B項「這個人物的世故圓滑、反覆無常」錯,馬蘭花丈夫的這一行為是普通貧民的正常舉動,是長期拮据生活在行事上的正常反映,並不是世故圓滑、反覆無常的表現。D項麻嬸的女兒「又是一個精明的人」錯,這一點在文中沒有依據,從麻嬸女兒來信中可看出她知恩圖報、通情達理,也是小說中要頌揚的人物形象。
參考答案:答E給3分,答C給2分,答D給1分,答A、B不給分。
(2)解析:本題考查分析作品結構的能力。
小說的線索是貫穿整個作品情節發展的脈絡,可以是小說中的某個人物、事物,也可以是故事發生的地點、時間,還可以是某個事件、作者的情感。常見的有單線和雙線兩種,如魯迅的《藥》就有明暗兩條線索。兩條線索同時展開,可使人物形象更豐滿,主題更突出,結構更嚴謹,內容更豐富。本文以借錢和還錢為線索貫穿整個故事。主要寫馬蘭花一家為借錢而引發的衝突,在衝突中展現馬蘭花的性格特徵和美好品質,這是文章的明線;其次還寫了麻嬸生病、去世及麻嬸女兒寫信還錢的內容,補充了相關情節,交代了故事結局,升華了主題,這是文章的暗線。
參考答案:第一問:明線是馬蘭花一家為借款而引發的衝突,暗線是麻嬸母女的還款過程。第二問:①設置麻嬸母女還錢這一暗線雖著墨不多,但仍可展現她們的品質、豐富了小說的主題;②明暗線交織,使小說情節更為集中,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3)解析:本題考查欣賞文學作品形象的能力。
小說閱讀中考查的人物形象,一般都具有鮮明的個性,同時又能反映出特定社會生活的普遍性。這樣的形象特徵往往通過多種描寫手法塑造出來。因此本題做題思路:先找出文中對馬蘭花進行描寫的內容,重點分析其言行,如她聽到麻嬸住院後的反應、去看望麻嬸卻沒有提六百元錢的事、與丈夫因六百元錢的事而發生矛盾、忍讓丈夫但也給丈夫講理等,從這些事件和描寫中,歸納、提煉出馬蘭花的性格特徵。注意答題模式:性格特徵+舉例分析。
參考答案:①樸實善良。聽說麻嬸的不幸後,不時發呆,並及時到醫院探視。②善解人意。見麻嬸女兒傷心,便不再提借款的事;丈夫對她不滿她儘量忍讓。③做人有原則。儘管掙錢不容易,但不為錢傷害情義,丈夫言行過分,她會據理力爭。
(如有其他答案,能結合文章分析,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如:①樂於助人。麻嬸錢不夠時,她借錢給麻嬸。(更多資料,請搜索關注:高中語文學習助手)②善良博愛。去醫院探望但沒有討要借款。③堅強、執著。雖租房住,在丈夫一再逼迫下仍然堅持自己的做法。)
(4)解析:本題考查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作為探究題,本題主要考查對細節描寫的個性化解讀和分析能力。首先要在文中找到馬蘭花三次流淚的細節描寫,結合上下文分析馬蘭花流淚的原因,這樣寫表現馬蘭花怎樣的性格品質和內心世界。三次眼淚描寫的表達效果,可從形象、結構、主題三個角度進行分析。
參考答案:表現與心情:①第一次是「眼淚在眼眶裡打轉轉」,是受到丈夫指責後的委屈與隱忍。②第二次是「眼裡含著淚」,是對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計較的氣憤與不滿。③最後一次是「滿眼的淚水」,是對麻嬸去世的惋惜,對麻嬸女兒知恩圖報的感激,以及對丈夫終於不再嘮叨、埋怨的釋然。
效果:三次描寫,層層遞進,豐富了馬蘭花的人物形象,凸顯了小說「人間自有真情在」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