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埃科去旅行(一)|那輝煌年代的耶路撒冷聖殿廣場

2021-02-15 上海譯文

歡迎點擊上方的「上海譯文」關注我們!推薦名家、名作、名譯。上海譯文,優質閱讀的保證。微信號:stphbooks

按:翁貝託·埃科是寫小說的聖手,編故事的鬼才。在《傅科擺》這部波譎雲詭、枝蔓複雜的小說裡,處處都有陷阱、處處都有觀念、處處都有歷史的殘片和智慧的火花。我們常說」歷史是由勝利者寫就的「,埃科正擅長在寫作中剝掉用來掩埋歷史的那一層外皮,挖掘底下的碎片,然後再展開他自己的故事。要支撐起這一定程度上以考據學為基礎的故事架構,作家必須要有百科全書式的知識面,其中就包括地理知識、名勝古蹟以及背後隱藏的人文掌故。對作家來說,中國古語說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用現在的話就是說「要帶著一顆八卦的心」去旅行。

今明兩天,微信君將推送出現在埃科《傅科擺》裡面提到的一些世界名勝古蹟,有些廣為人知,有些還未被我們熟知,如果有一天大家有機會去,可以帶著《傅科擺》一起去現場挖挖。圖多,建議在」wifi「狀態下打開閱讀。


翁貝託•埃科仍然延續了《玫瑰的名字》一書中的若干材料和旨趣——他所熟悉的中世紀天主教掌故(其中不乏令人難以辨識的虛擬杜撰)、依賴廣博的自然及會科學知識以進行的精密推理、波雲詭譎而株連迭出的龐大陰謀、隱藏於種種語言符號中極易為人忽視而關係重大的秘密、基於錯誤的邏輯推演和一連串瞎打誤撞的巧合而揭發的歷史/現實真相……其中剛最終也最值得讀者探索的是:西方(歐洲)自中世紀以來的文明發展歷程是很可以在某種知識的偏執之下被重新書寫一遍的。

--張大春《<傅科擺>如何重塑歷史》

跟著埃科去旅行(一)

圖文:繆伶超

>>>跟著《傅科擺》去旅行之耶路撒冷

聖殿騎士與耶路撒冷有著千絲萬縷的奇妙聯繫。最初,由于格•德•帕揚帶領八個人來到耶路撒冷,發願保護朝聖者,他們被安置在舊所羅門聖殿的內院裡,所以人稱「聖殿騎士」。

聖殿騎士

拉蘭特聖母大教堂

還願小禮拜堂

「在一二九一年,聖讓德阿卡被摩爾人攻克,全城居民成了祭品。耶路撒冷的基督教王國覆滅了。聖殿騎士從未如此富有、強大和眾多,但是他們原本為在聖地戰鬥而生,卻在聖地蕩然無存了。

「他們分居在全歐洲的各個領地和巴黎的聖殿裡,過著隱居而豪華的生活。他們還在夢想那些輝煌的年代耶路撒冷聖殿前的廣場,夢想美麗的拉特蘭聖母教堂——這座教堂內有許多還願的小禮拜堂——戰利品,熾熱的鍛爐,興旺的鞍具業,呢絨綢緞店,糧倉,能容納兩千匹馬的大馬廄,騎士侍從和土希混血兒策馬旋轉跳躍的情景,雪白的鬥篷上那鮮紅的十字,棕色的鎖子甲,纏大頭巾、戴金光閃閃大頭盔的蘇丹的使者們,朝聖者,十字路口精悍漂亮的巡邏隊和川流不息的信使,搶到裝有金銀的寶箱時難以名狀的歡樂,繁忙的港口有船隻進出為家鄉、小亞細亞的島嶼與海岸上的城堡裝運貨物……」

--《傅科擺》第三章第十三節

>>>跟著《傅科擺》去旅行之米蘭:

小說的三個主人公中有兩個是編輯,另一個是「文化偵探」,也算是外編,他們供職的出版社位於米蘭。有次米蘭大遊行,貝爾勃帶著卡索邦穿行於米蘭主教座堂後的迷宮街巷,甩掉了尾隨的警察,貝爾勃還買了一袋玉米,好整以暇地餵起了鴿子,少年時在鄉間旁觀遊擊隊與法西斯鬥智鬥勇的經驗派上了大用場。

十七世紀的米蘭

米蘭主教堂

米蘭街頭

斯卡拉歌劇院

「那是一個晴朗的下午,那些天裡米蘭很美,房屋金黃色的牆面同微顯鐵青的天空交相輝映。在拉斯特雷裡街轉角處,貝爾勃一把拉住了我的臂膀:'往這裡走,年輕人。'他對我說。我想問他為什麼,我認為寬街更安全,人煙也較稠密,而在佩科拉裡街和大主教府街之間像迷宮一樣彎曲的街巷會讓我產生幽閉恐懼症。我認為如果跟著貝爾勃走,萬一遇到不知從何方冒出來的警察,我就很難偽裝自己了。他示意我不要作聲。轉過兩三個街角,他才減緩速度。

」我們不再奔跑而是正常行走在米蘭主教座堂後面的那條街上,那裡交通正常,也聽不到不到兩百米遠的地方正在進行的戰鬥的迴響。我們靜靜地圍繞米蘭主教座堂走,繞到了它的正面,靠近長廊的那一邊。貝爾勃買了一袋玉米,沉靜而愉悅地餵鴿子。我們完全同星期六的人群混在了一起。」

--《傅科擺》第三章第十三節

>>>跟著《傅科擺》去旅行之巴黎國立工藝博物館:

位於聖馬丁修道院內,是故事開始和結束的地方,也是擺放傅科擺的神秘場所。小說開頭卡索邦在入夜後偷偷躲在博物館的潛望鏡室裡等待一場巫魔夜會,簡直就像高智商版的《博物館奇妙夜》。

「穿過一座十八世紀建築風格的庭院就可以進入巴黎國立工藝博物館,踏入古老的教堂。教堂被後來建造的建築群圍得嚴嚴實實,就好像當年它被「鑲嵌」在原先的修道院中一樣。人們進入教堂,就會被美妙的尖形穹窿上描繪的至高無上的宇宙和無度揮霍礦物油的地下世界聯手設計的密謀弄得眼花繚亂、不知所措。」

--《傅科擺》第一章第一節

>>>跟著《傅科擺》去旅遊之普羅萬:

位於巴黎近郊的中世紀名城,十一世紀時香檳伯爵的領地,聖殿騎士的庇護所,至今還有一條以他們命名的街道,據傳聖殿騎士遭到迫害後隱匿於城內四通八達的密道中,小說中那段神神叨叨的重要密文也都是由普羅萬而起。


「教堂、樓宇、一座陡峭的堡壘俯瞰著整個平原。金錢、商賈往來、集市,混亂得使人不知所措。但尤其要提到的是從史前時期就有的一些密道。那是在整個山丘下伸展的密道網,是地地道道的地下墓穴,今天有一部分還可以供遊人參觀。如果有人在那裡秘密集會,即便敵人闖入,集會者也能夠在幾秒鐘內疏散開,只有上帝知道他們去往何處,如果熟悉通道的話,他們還可以從不知何方出去,再從外面進來,像貓一樣無聲無息地繞到入侵者身後,在黑暗中把他們殺死。」

--《傅科擺》第三章第十八節

>>>跟著《傅科擺》去旅行之金字塔:

埃及胡夫金字塔位於北緯三十度,這條緯線穿過的陸地數量是最多的。埃及有兩條羽毛蛇,一條纏繞在圖坦卡蒙的寶座上,一條在薩卡拉金字塔上,和阿茲臺克神話中的羽蛇神神似。分列於大西洋兩岸的埃及和墨西哥都有金字塔,只是一個巧合嗎?

「這本書的作者應當提到了皮亞齊·史密斯在一八六四年發現了金字塔秘傳的神聖尺寸。請允許我只引述整數,在我這個年紀,記憶力開始出問題了……真是獨一無二,它們的基座是方形的,邊長二三二米。最初高度為一四八米。如果我們轉換成埃及人神聖的腕尺,那麼基座邊長就成了三六六腕尺,也就是閏年一年的天數。皮亞齊·史密斯認為,高度乘以十的九次方之後是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一億四千八百萬公裡。在那個年代,這已是非常近似的數字了,因為現在計算的結果是一億四千九百五十萬公裡,而且還不能說現代人的計算就一定準確。基座除以一塊石頭的寬度為三六五。基座周長九三一米。再將它除以高度的兩倍得出三點一四,這是圓周率π的數值。太妙了,不是嗎?」

--《傅科擺》第五章第四十七節

>>>跟著《傅科擺》去旅行之馬堡:

波蘭北部濱海城市,德語稱Marienburg(貞女堡),1236年條頓騎士團在此地建造城堡,其後勢力一直擴張到波羅的海沿岸。卡索邦猜測條頓騎士暗中接濟聖殿騎士,馬林堡是第四個會晤地點。埃科一定是從世界文化遺產裡面挑秘密基地的。

19世紀末的馬林堡

「在格但斯克附近有一座貞女城,即馬林堡(Marienburg,德文中原意為『馬利亞堡』。)。」

「為什麼要在馬林堡會晤呢?」

「因為那是條頓騎士團的首府!聖殿騎士與條頓騎士的關係沒有受到毒害,不像聖殿騎士與醫院騎士之間那樣,後者像禿鷲似的期待著聖殿騎士團瓦解,以便攫取它的財產。條頓騎士團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在巴勒斯坦創建的,用來對抗聖殿騎士,但很快就被召回北方遏制普魯士野蠻人的入侵。他們幹得非常漂亮,在兩個世紀的時間裡,他們變成了一個國家,擴張到波羅的海沿岸所有領土上。他們在波蘭、立陶宛、立窩尼亞之間活動。他們建立了柯尼斯堡,他們只失敗過一次,是被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在愛沙尼亞打敗的,差不多就在聖殿騎士在巴黎遭到逮捕的同時,條頓騎士把自己王國的首府定在馬林堡。如果真有一個旨在徵服世界的精神騎士計劃的話,那麼聖殿騎士與條頓騎士瓜分了勢力範圍。」

--《傅科擺》第六章第六十八節

>>>跟著《傅科擺》去旅行之託瑪爾:

卡索邦在科英布拉開完會後,去了託瑪爾。託瑪爾是葡萄牙聖殿騎士的藏身地,碉堡林立,布滿十字形槍眼,十字軍東徵的氣息撲面而來。卡索邦在古堡中發現了金羊毛、玫瑰花飾、十字架、希伯來書籍殘片,斷定這是陰謀中的第一個核心所在。

」託瑪爾曾是一個古堡,是葡萄牙聖殿騎士的藏身之所。

」我想像中的聖殿騎士古堡就是託瑪爾的樣子。沿著一條設防嚴密的道路向上走去,兩旁碉堡林立,上面布滿了十字形的槍眼,從我們來到此地的第一刻起就感受到十字軍東徵的氣息。基督騎士團幾百年以來在此地發展壯大:傳說航海家恩裡科和哥倫布是他們中的一員,事實上他們窮盡一生徵服海洋。基督騎士團長期的存在與享受庇護的優越環境,使古堡在多世紀中逐步擴建,所以在它的中世紀部分之外還增建了文藝復興和巴羅克風格的側翼建築。進入聖殿騎士的教堂使我激動不已,那裡有模仿聖墓的八角圓形大廳。在教堂裡的不同區域,聖殿騎士的十字架形狀各異: 當我看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聖像畫時,這個問題就在我的腦海中產生了。馬爾他騎士團的十字架差不多一樣,而聖殿騎士的十字架卻受到了時代或地方傳統的影響。這就是為什麼聖殿騎士團的迫害者只要在某地找到一枚十字架就能夠發現騎士們的蹤跡。

「後來,我們的導遊領我們去看典型的馬努埃爾一世建築風格的窗戶。鏤空的精細雕刻、海洋和深海獵獲物的拼貼、海藻、貝殼、船錨、纜繩和鏈索,用於紀念騎士們徵服海洋的事跡。「

--《傅科擺》第六章第六十七節

>>>跟著《傅科擺》去旅行之科英布拉:

位於葡萄牙中部蒙德古河畔,12-13世紀時葡萄牙的首都。科英布拉大學創建於1290年,和索邦大學、博洛尼亞大學、牛津大學、薩拉曼卡大學一起被稱作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卡索邦去那裡參加一個研討會,藉機與同樣與會的巴西朋友敘舊。

科英布拉大學

「但騎士團從一開始就收到了大量的捐贈,逐漸在整個歐洲建立起他們的領地。你們想想,阿拉貢國王阿方索把一整個地區都送給了他們,而且還留下遺囑,稱在他死後沒有繼承人的情況下,王國也留給他們。聖殿騎士不相信,便做了一筆交易,就好像說這麼點該死的東西,速速拿來,可這麼點該死的東西實際上是西班牙的六座城堡。葡萄牙國王送給他們一座森林,鑑於這座森林仍為薩拉森人佔領,於是聖殿騎士就把那裡圍困起來,驅逐了摩爾人,可說是創建了科英布拉。這只是一些小插曲。總之,一部分人在巴勒斯坦作戰,而大部分人在宗主國發展壯大。那又會發生什麼事呢?如果某個人要去巴勒斯坦並且需要錢,認為帶著首飾和金子旅行不可靠,他就向在法國或西班牙,抑或義大利的聖殿騎士團支付現金,換取單據,然後在東方兌現。」

--《傅科擺》第三章第十三節

>>>跟著《傅科擺》去旅行之巴黎下水道:

從鐵面人時代之後200多年,巴黎只有3公裡長的下水道,而18世紀則覆蓋了26公裡。這些下水道帶側翼人行道,牆上砌有供人抓扶的鐵環。奧斯曼男爵要求每幢房屋都建造地道與下水道相通,構成一座不折不扣的地下城市。

「巴黎的下水道,您去過嗎?可以在星期一、星期三和每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參觀,是從阿爾瑪橋那裡進去。這也是一條旅遊者的參觀路線。當然,在巴黎也有地下墓穴、地下坑道。就不用提地鐵了。」

--《傅科擺》第三章第五十一節

────────

傅科擺

────────

作者: [意]翁貝託·埃科

譯者:郭世琮

ISBN: 978-7-5327-5994-1/I.3554

出版: 2014年1月

定價: 69元

世界是一個無傷大雅的謎團

是我們的瘋狂使它變得可怕

扣人心弦的解謎歷險

走火入魔的解構狂歡

翁貝託•埃科暌違八年的又一神書

據2013年作者修訂版本翻譯

配有多幅插圖

20世紀70年代的米蘭,激情歲月已逝,神秘主義復甦。精通中世紀歷史的學者卡索邦博士與他的兩位朋友——某學術出版社資深編輯貝爾勃和迪奧塔萊維,負責出版一套旨在贏利的「赫耳墨斯叢書」。

在雪片般湧來的稿件中,在與一個個神秘學愛好者的接觸過程中,一個不斷重複而又歧義叢生的「聖殿騎士陰謀論」反覆出現。三個夥伴自詡博學、技癢難耐,本著玩笑心理,將歷史中流傳著的眾多秘密、人物和社團編織成一個天衣無縫的「計劃」,幾乎「重寫」和「改寫」了整部世界歷史。為了讓「計劃」更為圓滿,他們臆造了一個秘密社團:「特萊斯」。沒有料到的是,神秘主義者照單全收,真的組織了「特萊斯」,追蹤卡索邦和貝爾勃,並將在全世界搜尋「計劃」中那張子虛烏有的「秘密地圖」……

特別通告

美國作家、記者,《江城》《尋路中國》《奇石》等書的作者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偉)將於9月7日起在上海、北京兩地作宣傳。9月7日下午將在上海季風書園上海圖書館店舉行籤售會,9月8日下午將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主題演講,9月12日晚將在北京對外經貿大學與學者、作家劉瑜老師對談,9月13日晚將在北京單向街書店舉辦主題演講。詳細行程請戳文末」閱讀原文「。


感謝東方早報、澎湃新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一席論壇、GQ雜誌、拇指閱讀、單向街書店、天翼圖書公司、季風書園、騰訊文化、新京報等提供的幫助。

相關焦點

  • 跟著埃科去旅行(二)|垂死大街、愛之路……那些如歌的街道名
    ▍按:翁貝託·埃科是寫小說的聖手,編故事的鬼才。在《傅科擺》這部波譎雲詭、枝蔓複雜的小說裡,處處都有陷阱、處處都有觀念、處處都有歷史的殘片和智慧的火花。我們常說」歷史是由勝利者寫就的「,埃科正擅長在寫作中剝掉用來掩埋歷史的那一層外皮,挖掘底下的碎片,然後再展開他自己的故事。
  • 聖殿騎士團守護了聖杯,卻沒能守住耶路撒冷
    所以,在耶穌的時代,第二聖殿是耶路撒冷猶太人生活的中心。大希律王所建第二聖殿模型。圖/維基百科第一聖殿是被巴比倫人摧毀的;第二聖殿則是在公元70年被羅馬帝國摧毀。當時的羅馬將領提圖斯鎮壓猶太人的起義,摧毀了第二聖殿。聖殿雖然沒了,但是它所在的那座山還在,那座山就叫聖殿山。
  • 9名騎士起家的聖殿騎士團,為什麼讓耶路撒冷國王大喜過望?
    也就是說,騎士團最初只有這9名騎士——即便這樣,鮑德溫二世也大喜過望,立刻為這些人安排了活動地點,耶路撒冷城西南角的阿克薩清真寺的一角。這座清真寺建造在傳說中的所羅門聖殿遺址上,所以他們就被稱為「聖殿騎士」了。 那麼問題來了,區區9名騎士,至於讓耶路撒冷國王這麼高興嗎?
  • 世上有十分憂傷,九分在耶路撒冷
    有那麼一句話:旅行就是從自己待膩的地方去到別人待膩的地方,想想說的很精闢,旅行除了去看壯麗的自然風光,就是想去看看這個世界上到底還有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對於耶路撒冷這個複雜體來說更是如此,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的人聚居在這裡,定會碰撞出許多奇妙的火花。
  • 神聖與塵世並存的耶路撒冷,一生必去一次的旅行
    舊城的面積只有一平方公裡,這裡是耶路撒冷的靈魂。哭牆哭牆也稱西牆,原是位於聖殿山上猶太聖殿的遺留外牆。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民,匯聚在哭牆前,或是低聲祈禱,或是哀哭,表述流亡的痛苦和對古神廟的哀悼。根據猶太傳統,在西牆下的心願會直達天堂。
  • 中東旅行|耶路撒冷漫步,穿越千年歷史長廊
    在去耶路撒冷之前,更多的是受文藝作品和旅行攻略的影響,專注的地方也在耶路撒冷的美麗與神聖,但美可以用眼睛來看,其神聖只能去用心體會。選擇去耶路撒冷是因為想到一個相對小眾,但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又很有特色的地方,這次確實選對了,如果不去走一趟,永遠也不能感受到書中描寫的耶路撒冷的奇妙、各種文化交融共生的狀態和歷史遺留下的濃烈痕跡。
  • 「世上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一定要去一次耶路撒冷!
    在這裡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耶路撒冷。猶太國第二聖殿護牆的一段,也是第二聖殿護牆的僅存遺址,長約50米,高約18米,由大石塊築成。聖殿山上有許多基督教的聖物。非穆斯林只允許從摩爾之門進入,穿過哭牆廣場南面醜陋的木製人行道到達這裡 。在穆斯林節日期間這裡會關閉,齋月期間僅在早上開放。男女遊客都應該穿長褲或長裙,把所有袒露的地方包裹嚴實。 非穆斯林無法進入阿克薩清真寺,還有巖石圓頂清真寺,非穆斯林也無法進入。基督教區面積有18.2公頃,中心區域矗立著莊嚴的聖墓教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朝聖目的地之一。
  • 耶路撒冷以色列國家博物館
    以色列 國家博物館當然要建在 耶路撒冷 。以往我不太愛去博物館,因為英文不夠好,很多東西看不太懂,而且參觀博物館是需要大量時間和體力的,但 耶路撒冷 的博物館不可不去。建於1965年的博物館,鎮館之寶就是這個白瓷蓋子,是著名的「 死海 古卷」藏館。「 死海 古卷」是出土於 死海 西北 基伯昆蘭曠野的山洞發現的古代文獻,是公元前2世紀至1世紀寫成的《聖經》。
  • 耶路撒冷這個城市和十字軍東徵的功過—史上最強耶路撒冷王國史(一)
    順便說一句,《一文讀懂耶路撒冷》的原作者已經加了我個人微信。近期我還會推送他的有關好文,關於他的個人情況將在以後詳細介紹。今天要開始的是一篇有關耶路撒冷王國興衰史的強文。文章雖然以耶路撒冷王國作為主線,但又不僅僅只是談到這個王國。畢竟在耶路撒冷的歷史上,這只是其中的一個階段。文章更多涉及到了耶路撒冷這個三教聖城的前世今生,十字軍東徵的暗黑歷史,東羅馬帝國的興衰,等等等等。
  • 聖殿騎士團,十字軍東徵的守護英雄,為何成為火刑柱上的犧牲品
    1120年初,在耶路撒冷王國的全體神職人員代表大會上,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二世同意,並允許他們以聖殿山的阿克薩清真寺,即「所羅門聖殿」,作為騎士團的駐地——他們也因此得名「基督和所羅門聖殿的貧窮兄弟戰團」簡稱「聖殿騎士團」。為重現所羅門聖殿的輝煌理想,聖殿騎士團的領袖甚至將自己視為「再世的所羅門王」。
  • 耶路撒冷:張力與和諧
    我坐在路德派新教教堂的長凳上,四周石壁與穹頂簡潔,但還保留了些許柯林斯的柱頭紋樣,尺寸不大的彩繪玻璃則使用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風格的幾何圖案。祭壇的位置空蕩蕩,只有一個藍色玻璃十字架。曲目的介紹與串場都好端端地是我聽不懂的德文。祭壇前方表演的樂隊卻是清一色的猶太學生所組成。
  • 如何在耶路撒冷度過48小時?
    第一天:老城和東耶路撒冷早上:聖殿山早上起床後,你可以在眾多的街頭小吃攤上享用早餐,小吃攤上通常堆滿了各式各樣的麵包。吃完早餐,穿過舊城前往聖殿山,那裡是猶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的聖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聖殿山的開放時間很不穩定,而且由於遊客眾多,所以需要排很長的隊)聖墓教堂沿著多洛羅薩(Vilor Dolorosa)走下去,你會看到許多帶著耶穌十字架的建築。
  • 三教聖地,耶路撒冷古城,哭牆下的哀傷!
    耶路撒冷猶太教聖跡哭牆又稱西牆,由大石砌成,公元前11世紀,古以色列王大衛統一猶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以色列王國。公元前10世紀,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繼承王位後,在首都錫安山上建造了首座猶太教聖殿一所羅門聖殿,來此朝覲和獻祭的教徒絡繹不絕,從而形成古猶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動的中心。在聖殿斷垣殘壁的遺址,上修建起圍牆,儘管該圍牆為伊斯蘭聖地西牆的一段,但猶太人仍然把它視為本民族信仰和團結的象徵。
  • 耶路撒冷是如何成為三大宗教共同聖地的?
    公元前607年和前588年,位於兩河流域的新巴比倫王國兩次攻陷耶路撒冷,並毀掉了整個耶路撒冷城。也因為大量猶太人被擄走並關押在了巴比倫城,這一事件也被稱之為「巴比倫之囚」。巴比倫之囚70年後,波斯帝國滅亡了新巴比倫王國,釋放被囚禁的猶太人並支持他們重建聖殿,是為第二聖殿。這一時期的猶太教也被稱為第二聖殿時期,期間猶太地區經歷了波斯帝國、塞琉古帝國和獨立的猶太人哈斯蒙尼王朝的統治。直到公元前63年,羅馬將領龐培在徵服地中海東岸的過程中,滅亡了哈斯蒙尼王朝,把這裡變成了羅馬的一個行省。
  • 耶路撒冷為何是三教聖地
    耶路撒冷,希伯來語意謂和平,歷經滄桑,這裡是三大宗教的誕生地。耶路撒冷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聖地。在耶路撒冷老城區方圓一公裡之內,漫步老街……聽到天主教堂的鐘聲跟哈裡路亞的聖歌,還有回教穆斯林的祈禱誦經,加上猶太教士的誦經低吟。簡而言之,猶太教衍生出了基督教,隨後又衍生出伊斯蘭教。
  • 以色列耶路撒冷 穿越千年的朝聖之路
    「一神的殿堂,兩個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聖地,不僅如此,耶路撒冷更是唯一擁有天國和塵世兩種存在維度的城市。」這句話寫在西蒙·蒙蒂菲奧裡的《耶路撒冷三千年》封面上,如其所言,世界上或許再沒有一座城市能像耶路撒冷這樣,為眾多不同民族、信仰、政治主張的群體所魂牽夢繞。穿越千年,耶路撒冷始終未變。走在這座老城,你會不自覺愛上它,愛上這個人類文明的瑰寶。
  • 耶路撒冷:地緣、宗教、政治因素交織下,三千年紛爭在繼續
    《舊約》稱,所羅門王建了聖殿,後毀於巴比倫人;波斯時期猶大雖然失去了政治獨立,但聖殿得以重建,史稱第二聖殿,在希律王時期重修,後毀於羅馬大軍手裡。今天耶路撒冷老城裡的猶太聖地「哭牆」,據猶太人的說法就是過去聖殿基座的遺存,雖然作為兩千年的文物,看起來有一些保存過於完好了。
  • 刺客組織和聖殿騎士團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扒一扒《刺客信條》的背後
    但是刺客組織和聖殿騎士團卻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五哥今天就和你扒一扒《刺客信條》背後的刺客組織阿薩辛和聖殿騎士團。▲《刺客信條》死對頭 刺客與聖殿騎士一、生死對頭《刺客信條》中出現的刺客組織叫阿薩辛,電影中,當林奇憑藉虛擬實境機器回到1492年的西班牙,他的任務是拯救格拉納達王國的王子,伊甸園蘋果的重要線索。
  • 耶穌在世33年,在耶路撒冷行過哪些奇事?
    耶穌由他的父母抱到耶路撒冷聖殿,為他行了奉獻禮。這時,一位一向期待以色列的安慰者來到的人名叫西面,他受聖靈感動來到聖殿見到耶穌,就稱頌神說:「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就是你在萬民面前所預備的,為要作外邦人啟示的光,和你民以色列的榮耀。
  • 三大宗教聖地——耶路撒冷
    這裡原本應該是和平的中心,但永遠被戰爭困擾,這裡的人民離自己的上帝最近,卻一次又一次的被驅逐,被迫離開自己出家園,這裡就是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由「城市」和「和平」兩個詞根組成,意思是「和平之城」。巴勒斯坦國中部城市,世界聞名的古城。在耶路撒冷城南處有3道明顯的山谷:汲淪谷、欣嫩子谷和泰羅普河谷。汲淪谷經過舊城以東,將橄欖山與城市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