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點擊上方的「上海譯文」關注我們!推薦名家、名作、名譯。上海譯文,優質閱讀的保證。微信號:stphbooks。
翁貝託•埃科仍然延續了《玫瑰的名字》一書中的若干材料和旨趣——他所熟悉的中世紀天主教掌故(其中不乏令人難以辨識的虛擬杜撰)、依賴廣博的自然及會科學知識以進行的精密推理、波雲詭譎而株連迭出的龐大陰謀、隱藏於種種語言符號中極易為人忽視而關係重大的秘密、基於錯誤的邏輯推演和一連串瞎打誤撞的巧合而揭發的歷史/現實真相……其中剛最終也最值得讀者探索的是:西方(歐洲)自中世紀以來的文明發展歷程是很可以在某種知識的偏執之下被重新書寫一遍的。
--張大春《<傅科擺>如何重塑歷史》
跟著埃科去旅行(一)
圖文:繆伶超
>>>跟著《傅科擺》去旅行之耶路撒冷
聖殿騎士與耶路撒冷有著千絲萬縷的奇妙聯繫。最初,由于格•德•帕揚帶領八個人來到耶路撒冷,發願保護朝聖者,他們被安置在舊所羅門聖殿的內院裡,所以人稱「聖殿騎士」。
聖殿騎士
拉蘭特聖母大教堂
還願小禮拜堂
「在一二九一年,聖讓德阿卡被摩爾人攻克,全城居民成了祭品。耶路撒冷的基督教王國覆滅了。聖殿騎士從未如此富有、強大和眾多,但是他們原本為在聖地戰鬥而生,卻在聖地蕩然無存了。
「他們分居在全歐洲的各個領地和巴黎的聖殿裡,過著隱居而豪華的生活。他們還在夢想那些輝煌的年代耶路撒冷聖殿前的廣場,夢想美麗的拉特蘭聖母教堂——這座教堂內有許多還願的小禮拜堂——戰利品,熾熱的鍛爐,興旺的鞍具業,呢絨綢緞店,糧倉,能容納兩千匹馬的大馬廄,騎士侍從和土希混血兒策馬旋轉跳躍的情景,雪白的鬥篷上那鮮紅的十字,棕色的鎖子甲,纏大頭巾、戴金光閃閃大頭盔的蘇丹的使者們,朝聖者,十字路口精悍漂亮的巡邏隊和川流不息的信使,搶到裝有金銀的寶箱時難以名狀的歡樂,繁忙的港口有船隻進出為家鄉、小亞細亞的島嶼與海岸上的城堡裝運貨物……」
--《傅科擺》第三章第十三節
>>>跟著《傅科擺》去旅行之米蘭:
小說的三個主人公中有兩個是編輯,另一個是「文化偵探」,也算是外編,他們供職的出版社位於米蘭。有次米蘭大遊行,貝爾勃帶著卡索邦穿行於米蘭主教座堂後的迷宮街巷,甩掉了尾隨的警察,貝爾勃還買了一袋玉米,好整以暇地餵起了鴿子,少年時在鄉間旁觀遊擊隊與法西斯鬥智鬥勇的經驗派上了大用場。
十七世紀的米蘭
米蘭主教堂
米蘭街頭
斯卡拉歌劇院
「那是一個晴朗的下午,那些天裡米蘭很美,房屋金黃色的牆面同微顯鐵青的天空交相輝映。在拉斯特雷裡街轉角處,貝爾勃一把拉住了我的臂膀:'往這裡走,年輕人。'他對我說。我想問他為什麼,我認為寬街更安全,人煙也較稠密,而在佩科拉裡街和大主教府街之間像迷宮一樣彎曲的街巷會讓我產生幽閉恐懼症。我認為如果跟著貝爾勃走,萬一遇到不知從何方冒出來的警察,我就很難偽裝自己了。他示意我不要作聲。轉過兩三個街角,他才減緩速度。
」我們不再奔跑而是正常行走在米蘭主教座堂後面的那條街上,那裡交通正常,也聽不到不到兩百米遠的地方正在進行的戰鬥的迴響。我們靜靜地圍繞米蘭主教座堂走,繞到了它的正面,靠近長廊的那一邊。貝爾勃買了一袋玉米,沉靜而愉悅地餵鴿子。我們完全同星期六的人群混在了一起。」
--《傅科擺》第三章第十三節
>>>跟著《傅科擺》去旅行之巴黎國立工藝博物館:
位於聖馬丁修道院內,是故事開始和結束的地方,也是擺放傅科擺的神秘場所。小說開頭卡索邦在入夜後偷偷躲在博物館的潛望鏡室裡等待一場巫魔夜會,簡直就像高智商版的《博物館奇妙夜》。
「穿過一座十八世紀建築風格的庭院就可以進入巴黎國立工藝博物館,踏入古老的教堂。教堂被後來建造的建築群圍得嚴嚴實實,就好像當年它被「鑲嵌」在原先的修道院中一樣。人們進入教堂,就會被美妙的尖形穹窿上描繪的至高無上的宇宙和無度揮霍礦物油的地下世界聯手設計的密謀弄得眼花繚亂、不知所措。」
--《傅科擺》第一章第一節
>>>跟著《傅科擺》去旅遊之普羅萬:
位於巴黎近郊的中世紀名城,十一世紀時香檳伯爵的領地,聖殿騎士的庇護所,至今還有一條以他們命名的街道,據傳聖殿騎士遭到迫害後隱匿於城內四通八達的密道中,小說中那段神神叨叨的重要密文也都是由普羅萬而起。
「教堂、樓宇、一座陡峭的堡壘俯瞰著整個平原。金錢、商賈往來、集市,混亂得使人不知所措。但尤其要提到的是從史前時期就有的一些密道。那是在整個山丘下伸展的密道網,是地地道道的地下墓穴,今天有一部分還可以供遊人參觀。如果有人在那裡秘密集會,即便敵人闖入,集會者也能夠在幾秒鐘內疏散開,只有上帝知道他們去往何處,如果熟悉通道的話,他們還可以從不知何方出去,再從外面進來,像貓一樣無聲無息地繞到入侵者身後,在黑暗中把他們殺死。」
--《傅科擺》第三章第十八節
>>>跟著《傅科擺》去旅行之金字塔:
埃及胡夫金字塔位於北緯三十度,這條緯線穿過的陸地數量是最多的。埃及有兩條羽毛蛇,一條纏繞在圖坦卡蒙的寶座上,一條在薩卡拉金字塔上,和阿茲臺克神話中的羽蛇神神似。分列於大西洋兩岸的埃及和墨西哥都有金字塔,只是一個巧合嗎?
「這本書的作者應當提到了皮亞齊·史密斯在一八六四年發現了金字塔秘傳的神聖尺寸。請允許我只引述整數,在我這個年紀,記憶力開始出問題了……真是獨一無二,它們的基座是方形的,邊長二三二米。最初高度為一四八米。如果我們轉換成埃及人神聖的腕尺,那麼基座邊長就成了三六六腕尺,也就是閏年一年的天數。皮亞齊·史密斯認為,高度乘以十的九次方之後是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一億四千八百萬公裡。在那個年代,這已是非常近似的數字了,因為現在計算的結果是一億四千九百五十萬公裡,而且還不能說現代人的計算就一定準確。基座除以一塊石頭的寬度為三六五。基座周長九三一米。再將它除以高度的兩倍得出三點一四,這是圓周率π的數值。太妙了,不是嗎?」
--《傅科擺》第五章第四十七節
>>>跟著《傅科擺》去旅行之馬堡:
波蘭北部濱海城市,德語稱Marienburg(貞女堡),1236年條頓騎士團在此地建造城堡,其後勢力一直擴張到波羅的海沿岸。卡索邦猜測條頓騎士暗中接濟聖殿騎士,馬林堡是第四個會晤地點。埃科一定是從世界文化遺產裡面挑秘密基地的。
19世紀末的馬林堡
「在格但斯克附近有一座貞女城,即馬林堡(Marienburg,德文中原意為『馬利亞堡』。)。」
「為什麼要在馬林堡會晤呢?」
「因為那是條頓騎士團的首府!聖殿騎士與條頓騎士的關係沒有受到毒害,不像聖殿騎士與醫院騎士之間那樣,後者像禿鷲似的期待著聖殿騎士團瓦解,以便攫取它的財產。條頓騎士團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在巴勒斯坦創建的,用來對抗聖殿騎士,但很快就被召回北方遏制普魯士野蠻人的入侵。他們幹得非常漂亮,在兩個世紀的時間裡,他們變成了一個國家,擴張到波羅的海沿岸所有領土上。他們在波蘭、立陶宛、立窩尼亞之間活動。他們建立了柯尼斯堡,他們只失敗過一次,是被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在愛沙尼亞打敗的,差不多就在聖殿騎士在巴黎遭到逮捕的同時,條頓騎士把自己王國的首府定在馬林堡。如果真有一個旨在徵服世界的精神騎士計劃的話,那麼聖殿騎士與條頓騎士瓜分了勢力範圍。」
--《傅科擺》第六章第六十八節
>>>跟著《傅科擺》去旅行之託瑪爾:
卡索邦在科英布拉開完會後,去了託瑪爾。託瑪爾是葡萄牙聖殿騎士的藏身地,碉堡林立,布滿十字形槍眼,十字軍東徵的氣息撲面而來。卡索邦在古堡中發現了金羊毛、玫瑰花飾、十字架、希伯來書籍殘片,斷定這是陰謀中的第一個核心所在。
」託瑪爾曾是一個古堡,是葡萄牙聖殿騎士的藏身之所。
」我想像中的聖殿騎士古堡就是託瑪爾的樣子。沿著一條設防嚴密的道路向上走去,兩旁碉堡林立,上面布滿了十字形的槍眼,從我們來到此地的第一刻起就感受到十字軍東徵的氣息。基督騎士團幾百年以來在此地發展壯大:傳說航海家恩裡科和哥倫布是他們中的一員,事實上他們窮盡一生徵服海洋。基督騎士團長期的存在與享受庇護的優越環境,使古堡在多世紀中逐步擴建,所以在它的中世紀部分之外還增建了文藝復興和巴羅克風格的側翼建築。進入聖殿騎士的教堂使我激動不已,那裡有模仿聖墓的八角圓形大廳。在教堂裡的不同區域,聖殿騎士的十字架形狀各異: 當我看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聖像畫時,這個問題就在我的腦海中產生了。馬爾他騎士團的十字架差不多一樣,而聖殿騎士的十字架卻受到了時代或地方傳統的影響。這就是為什麼聖殿騎士團的迫害者只要在某地找到一枚十字架就能夠發現騎士們的蹤跡。
「後來,我們的導遊領我們去看典型的馬努埃爾一世建築風格的窗戶。鏤空的精細雕刻、海洋和深海獵獲物的拼貼、海藻、貝殼、船錨、纜繩和鏈索,用於紀念騎士們徵服海洋的事跡。「
--《傅科擺》第六章第六十七節
>>>跟著《傅科擺》去旅行之科英布拉:
位於葡萄牙中部蒙德古河畔,12-13世紀時葡萄牙的首都。科英布拉大學創建於1290年,和索邦大學、博洛尼亞大學、牛津大學、薩拉曼卡大學一起被稱作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卡索邦去那裡參加一個研討會,藉機與同樣與會的巴西朋友敘舊。
科英布拉大學
「但騎士團從一開始就收到了大量的捐贈,逐漸在整個歐洲建立起他們的領地。你們想想,阿拉貢國王阿方索把一整個地區都送給了他們,而且還留下遺囑,稱在他死後沒有繼承人的情況下,王國也留給他們。聖殿騎士不相信,便做了一筆交易,就好像說這麼點該死的東西,速速拿來,可這麼點該死的東西實際上是西班牙的六座城堡。葡萄牙國王送給他們一座森林,鑑於這座森林仍為薩拉森人佔領,於是聖殿騎士就把那裡圍困起來,驅逐了摩爾人,可說是創建了科英布拉。這只是一些小插曲。總之,一部分人在巴勒斯坦作戰,而大部分人在宗主國發展壯大。那又會發生什麼事呢?如果某個人要去巴勒斯坦並且需要錢,認為帶著首飾和金子旅行不可靠,他就向在法國或西班牙,抑或義大利的聖殿騎士團支付現金,換取單據,然後在東方兌現。」
--《傅科擺》第三章第十三節
>>>跟著《傅科擺》去旅行之巴黎下水道:
從鐵面人時代之後200多年,巴黎只有3公裡長的下水道,而18世紀則覆蓋了26公裡。這些下水道帶側翼人行道,牆上砌有供人抓扶的鐵環。奧斯曼男爵要求每幢房屋都建造地道與下水道相通,構成一座不折不扣的地下城市。
「巴黎的下水道,您去過嗎?可以在星期一、星期三和每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參觀,是從阿爾瑪橋那裡進去。這也是一條旅遊者的參觀路線。當然,在巴黎也有地下墓穴、地下坑道。就不用提地鐵了。」
--《傅科擺》第三章第五十一節
────────
傅科擺
────────
作者: [意]翁貝託·埃科
譯者:郭世琮
ISBN: 978-7-5327-5994-1/I.3554
出版: 2014年1月
定價: 69元
世界是一個無傷大雅的謎團
是我們的瘋狂使它變得可怕
扣人心弦的解謎歷險
走火入魔的解構狂歡
翁貝託•埃科暌違八年的又一神書
據2013年作者修訂版本翻譯
配有多幅插圖
20世紀70年代的米蘭,激情歲月已逝,神秘主義復甦。精通中世紀歷史的學者卡索邦博士與他的兩位朋友——某學術出版社資深編輯貝爾勃和迪奧塔萊維,負責出版一套旨在贏利的「赫耳墨斯叢書」。
在雪片般湧來的稿件中,在與一個個神秘學愛好者的接觸過程中,一個不斷重複而又歧義叢生的「聖殿騎士陰謀論」反覆出現。三個夥伴自詡博學、技癢難耐,本著玩笑心理,將歷史中流傳著的眾多秘密、人物和社團編織成一個天衣無縫的「計劃」,幾乎「重寫」和「改寫」了整部世界歷史。為了讓「計劃」更為圓滿,他們臆造了一個秘密社團:「特萊斯」。沒有料到的是,神秘主義者照單全收,真的組織了「特萊斯」,追蹤卡索邦和貝爾勃,並將在全世界搜尋「計劃」中那張子虛烏有的「秘密地圖」……
特別通告
美國作家、記者,《江城》《尋路中國》《奇石》等書的作者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偉)將於9月7日起在上海、北京兩地作宣傳。9月7日下午將在上海季風書園上海圖書館店舉行籤售會,9月8日下午將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主題演講,9月12日晚將在北京對外經貿大學與學者、作家劉瑜老師對談,9月13日晚將在北京單向街書店舉辦主題演講。詳細行程請戳文末」閱讀原文「。
感謝東方早報、澎湃新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一席論壇、GQ雜誌、拇指閱讀、單向街書店、天翼圖書公司、季風書園、騰訊文化、新京報等提供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