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楊斯喬 博士
導言:
自己的子女未來成為什麼樣子,其實是可以完全藉由家庭和教育來塑造的。
子女的成長總是和【父母的表現】【behavior of parents】直接產生巨大的【正比例】【direct proportion】聯繫。
一個家有書房的家庭和一個經常參與打麻將的家庭所產生的孩子,肯定在未來是不一樣的。
【1】
父母的對話,在另一個層面則更是經常左右著自己孩子的【表現】【behavior】和【思想】【thought】。
一個家庭的父母知曉自己就是孩子的榜樣,但是具體進入生活時,人們就忘掉了。
某種意義上講,當我們有孩子了,那個家就更像是舞臺和劇場。
作為家長,我們要帶著戲入場。
—— 至少,我們不能在家裡想怎樣就怎樣了。
因為,一雙眼睛和一對耳朵在感受著我們,作為父母我們開始被逐漸懂事的孩子評估、被模仿,被孩子們來效仿!
我們的禮貌。
我們的習慣。
我們的思想。
我們的品德。
我們的愛好。
我們的髮型。
我們的一切,都是孩子們的原型來源。
我發現:為了孩子,自己連回家說話都更謹慎了。
【2】
在沒有孩子之前,我更喜歡用【肯定句】【affirmative sentence】來發言和說話。
但是,當自己的孩子越來越現顯出過人的聰明和敏感之後,我開始反思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我們和孩子之間,更多的像是鄰居和平等的同事。
尊重他們。
給他們空間,更重要。
忍讓他們。
給他們自由的聯想,更顯迫切。
我開始使用問句和等待來與之相處,我發現最好的教育是啟發而不是管制;是溝通而非強制。
小結:
如果我們掌握了善巧方便的語氣和溝通技巧,我們的孩子會變得更聰明、更友好、更願意聽家長那個的建議和安排。
我們可以嘗試著從給予子女更多的空間開始,減少說教、減少管制;多使用真誠的等待和善意的啟發式提問!
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