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來和一些朋友聊天,大家都說經濟狀況不好,很多企業進行裁員…… 聽聞之後,這些消息形成一股颶風讓很多人焦慮。
年初滴滴開年裁員2000人,知乎裁員,前一段時間滬江網裁員,聽聞這些消息你的內心或許是僥倖,辛虧被報導的不是自己的公司。
聽到這些消息之後我內心多了一些危機感,從三年前27歲的我一直在思考「核心競爭力」這個詞語,在工作上還有業餘時間也在圍繞著個人提升做很多事情,被很多人熟知的就是, 我開始堅持寫公眾號——桃李邦,那時候我的個人品牌意識覺醒,我開始了給自己職業做定位,做減法,讓自己更聚焦。
今年我深刻的意識到,一個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一個職場人,除了經驗更重要的一點是你有沒有具備核心競爭力。
我在自己的朋友圈寫過這麼一段話:阿里巴巴再怎麼裁員也不會裁到蔡崇信頭上, 滴滴裁員再多,裁掉柳青的概率有多少呢?與其說是裁員,不如說裁的都是企業中可有可無的人,直白一點說大部分都是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人。
這句話說得有點血淋淋,但是這就是現實。
02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真正有實力的人,為什麼從不去社交?》這篇文章獲得很多朋友的點讚和認同,其中寫了自己當初從武漢來到北京教育圈的一些所見所聞,包含自己的大量思考內容。
最近讀完了一本書《你就是品牌》,帶給我最大的啟發和思考就是,從此時此刻起我要把自己當作一款產品去運營。作為一款產品如何能快速成為暢銷品,或者說快速進入消費者心智中去,這值得我們去思考。
請大家看看這張圖片:
看完上圖,請用你的眼睛再繼續盯著圖片看1分鐘,思考一下自己。
我第一次盯著這張圖看了足足有5分鐘,坐在那想了有半個小時,心生餘悸,額頭冒汗。
一個人做了多少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做好幾件事。
如果你能做好一件事,並且能夠形成方法論,通過語言和文字表達出來,並且予以傳播分享,那麼周圍遇到相關事情的人一定會記得你,信任你,在大概率上你就是他們的第一選擇。
而如果你能做好多事,假設是那種有經過沒經驗,不會通過語言和文字去表達和分享,那麼你就是一壇深巷裡的陳釀。你會做好很多事,但沒有一件是你精通的,沒有自己的方法論,那麼在這件事的競爭領域你就是一個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人,那麼impressive這個詞兒就跟你不沾邊。
區別就是,能精通一件事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不斷有人找你諮詢、求助,這個圈子會越來越大。而另一種人也有人會去找他,大家會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聯繫一下。看起來機會好像差不多,但這一點點的差距累計到最後會有巨大的差別。
這是一個信任、品質稀缺的時代,你需要擁有個人標籤、個人品牌,還有個人背書、個人作品。所以我們不能辜負每一個企圖相信你的人,因為他們就是你的未來!
個人品牌=個人影響力,所有有影響力的人,對外都有展示自己的窗口,都有自己的作品呈現或者價值呈現。
03
2019年初,《流浪星球》大火,其實我最佩服的是這部電影改編之《三體》科幻小說的作者 劉慈欣。
劉慈欣曾經不過是五線城市陽泉國企電力廠一名技術工人,身處國企他本可以安安分分上班,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等待著退休領養老金。可是他卻憑著自己的興趣愛好業餘時間去寫科幻小說,並且於2015年8月23日,憑藉《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這是科幻小說領域的最高獎項與殊榮。
有微博用戶貼出早前劉慈欣接受採訪的一段話:「特別像電力系統這種工作,你必須按時去上班,堅守崗位,那麼堅守崗位的時候,你就可以在那裡寫作了,(我)相當一部分作品,都是在這個崗位上寫的。因為在崗位上寫作,你有一種佔便宜的感覺。
了解完劉慈欣這些背景後,我內心由衷的佩服他。一個電力廠工人的競爭力 和 一個會寫科幻小說的電力廠工人的競爭力差別太大了。當然這是一種低概率事件,估計全中國電力廠不會再出第二個劉慈欣這樣的人物。
這個事件給我最大的啟發是,隨時隨地都可以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我聯想到自己以前做課程顧問的時候,每逢過節我自己都會用心親自編寫一條簡訊發給我服務的客戶,有時候我會針對性的看著我的客戶檔案,編寫簡訊發給我服務的客戶。記得有一年六一兒童節前夕,我花了600多塊錢買了一箱教育類書籍逐一籤名寫便籤(那時候工作底薪1200元),寄給我服務的重點客戶。後來很多家長給我打電話表示感謝,有個做公司的家長還想挖我去他的公司上班,甚至有一些家長還要給我介紹對象。
其實我進入教育行業之初,在當時公司40多人的團隊在我的諮單能力不是很強,所以遇到一位有報名意向的準客戶我倍加珍惜。記憶最深的是我的師傅幫我諮單我邀約的客戶,那位繳費的客戶後來退費了,那是我做課程顧問名義上的第一單,一度讓我沉浸在挫敗之中。
後來我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優勢, 我比較熱情和幽默,更重要的是我的客戶服務轉介紹做到了絕頂,這並不影響我當不了top sales 。後來我離職,來到北京工作,依然有武漢那邊的家長和我微信聯繫,給我介紹客戶。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我特別喜歡【輝哥奇譚】一篇文章寫的這句話:
個人發展也要著眼於長期的贏,不要局限於短期的利好。
個人的口碑營銷,形象包裝不是不可以,但沒有那麼重要。長期來看最重要的還是個人的硬實力:認知水平和經過實戰檢驗的能力。
取巧得來的東西,不紮實,不長久,也不值錢。
04
做教育,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呢?
在這個行業,我有哪些優勢可以讓我更突出呢?
從大學畢業開始一直在教育行業,我需要掌握什麼能力讓我在這個行業可以走的更遠呢?
偶爾去思考一下這些問題,自己有時候會職業焦慮的,就像我在自己的文章《捫心自問,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之中提到的一個問題: 我要在教育行業成為什麼樣的人?
目前暫時我沒有能力去回答這個問題,只能讓這個問題時時刻刻警醒自己,做好今天的事情,才有資格去談明天。
不管是處在什麼行業什麼位置角色,學習能力才是一個人終身的競爭力,當你覺得自己職業遇到了瓶頸,也就意味著你該學習了。
我曾經有過長達半年多的職業倦怠感,惶惶不可終日,準備去找心理醫生瞧一瞧。後來我堅持每天寫寫畫畫,尋找生活的新鮮感,一點點重拾自信。每個人都有低谷期,生活不易,這些算是一道道考題吧! 也是對自我的淬鍊,如果不能鳳凰涅槃,那就是灰飛煙滅。以前心情不好的時候喜歡給家裡打電話,聽完父母的嘮叨之後突覺神清氣爽,感謝這世上還有人惦記著我。
這個世界上除了生死之外,沒有什麼事情是大事。
今年最想讀的兩本書已經加進購物車了 卡羅爾·德韋克的《終身成長》和 吳軍的《見識》,順便也推薦給桃李邦的邦友們,我是一個喜歡分享的人,所以我做了知識星球——桃李邦,如果喜歡的話歡迎加入,絕不負您所望,希望後期更多的朋友加入到這個分享學習的圈子中來。
接下來,請大家也用本文的標題反問一下自己。
從現在起未雨綢繆,我們一起打造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個人簡介
編輯人張澤贇,曾用名張盼,網名熊貓盼盼 ,英文名 Jacky
喜歡舞文弄墨,淺斟低唱。
天馬行空個性揚,不失赤子之心!一枚靠譜&厚道的教育市場品牌運營人。
一入教育行業,這是一場永無止境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