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能夠幫助你在某個領域,成為頂級選手的內在品質和外部資源,都可以被視作核心競爭力。如果你不在那個領域,不需要這些優勢,那麼這就不是你需要去打造的核心競爭力。
舉個例子,你可能會羨慕有的人口才很好,但是如果你的工作,是類似於財務開發這樣偏事務性流程性的工作,那麼再好的口才,對你做好目前這份工作,似乎都沒有太大的直接的幫助。
2. 和核心競爭力同樣重要的,是找到你要去競爭的那個領域。你要去競爭的領域才是你的方向,核心競爭力是服務於這個領域的。當然它又與核心競爭力相輔相成,比較理想的狀況下,它是你擅長做的,和你喜歡做的,以及市場上可做的,這三種可能性的交集。3. 建議你給自己做一個成功事件案例庫,從中提取對你有用的內在品質。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擅長,或者喜歡什麼,是因為我們壓根就沒有去總結和歸納。
人在工作中有這麼一個特點:總是會以自己擅長和熟悉的方式去重複地做事情,哪怕這些事情,不屬於同一類型。
把自己過往做過的成功案例寫下來,可以幫助你找到不同成功背後共同的和你有關的內在品質。
比如我在求職之前,就曾經寫下「我大學4年的所有我認為值得拿出來說的事情」,結果就發現,只要和人打交道,和帶領團隊取得成功有關的事,我都做得特別好。
於是我就果斷放棄了會計師事務所的機會,去從事銷售的工作。
4. 不斷去做最小成本的嘗試,迭代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很多人探索自己核心競爭力的方式是跳槽,無論是換行業還是換職業,成本都是巨大的。但其實在不少情況下,你不需要跳槽到那個公司去,就能獲得關於那個行業或者那個職業那個公司的相關信息。一方面你可以找一些業內的前輩,和他們聊聊天,這裡你可以百度一下一個叫做「生涯人物訪談的問題清單」,裡面列出了如果你要去找一個職場前輩了解行業,洞察職業信息,你需要問的幾類問題。另一方面,如果有一些實習,兼職的機會,參加論壇的機會,或者是周末學習的機會,其實都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快速了解那個職業或者行業。5. 購買一些專業的測評,對自己內在的看不見的特點有一個全新的認識。畢竟沒有所謂好的品質或者糟糕的品質,關鍵取決於你要在哪個領域發展。一個天馬行空、不修邊幅的人,做市場也許能表現得創意十足,做打字員那十有八九就是災難。6. 任何能夠幫你提升業績的外部資源都可以算你的核心競爭力。比如你自己的人脈,你家庭的人脈,你母校的影響圈等等。甚至,你某段看起來覺得無關緊要,讓你後悔的工作或者學習經歷,也可以成為你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7. 提個重要的醒,核心競爭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找到的。你可能要花5年、10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也未必能夠找到所謂真正的核心競爭力。道理很簡單,外部環境是在不斷變化的,你認為的所謂核心競爭力,也許在某個地域,某個時間段,某個行業存在,但是一旦這些條件變了,很多競爭力也就隨之消失了。就比如說對於恐龍而言,大是它的核心競爭力,但是如果環境變了,它的大就不再是優勢了。更何況,核心競爭力往往是沒那麼明顯的東西,找起來也沒那麼容易。更多這種「怎麼辦」的問題,你都能在「得到錦囊」中找到答案。除了職場類問題,你還能獲得生活、教育、心理、健康、商業等方面的建議,現在各個領域的回答已經超過了2000條,並且每天還在更新。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收穫,點個讚吧!或者點個「在看」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