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三十而立,歷史名人三十歲時都在幹什麼?

2020-12-14 史趣

孔子曾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還說:「立於禮」。綜合來看,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是指言行得當,做事合於禮。不過現代人卻不這麼認為,「三十而立」不再是禮節之分,而特指三十歲時人開始有所成就。

現代人三十歲開始有所成就,那麼古人呢?三十歲的時候他們都在幹什麼呢?

嬴政13歲稱親王,22歲時免掉呂不韋相職,開始執掌權力;23歲時任用尉繚和李斯等人,推行統一戰略;30歲時已滅掉半數國家,並且殺了趙蔥,俘虜了趙王。

項羽23歲時殺死會稽郡守殷通起事;25歲被楚懷王就任命為上將,並滅秦軍主力;26歲霸王天下,分封諸侯;27歲時將劉邦率領的五路諸侯兵馬打得一敗塗地。很多人還在摸爬滾打時,項羽已經走向了人生的巔峰,當然巔峰即深淵,項羽30歲時兵敗垓下,烏江自刎而死。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剛好在30歲這一年於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而此前很長一段時間,一介布衣的劉秀到處亂竄,茫然無措,直到27歲時才開始宛城起兵,他的人生開始步入正軌。

歷史告訴我們成名要趁早,三十歲是人生的關鍵階段,在此之前一定要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

姜子牙出世時,家境敗落,為討生計,他做過屠夫,開過酒館,勉強度日;30歲時還重複著這樣的小市民生活。但姜子牙志向遠大,不忘初心,直到72歲時才遇到求賢若渴的周文王。

劉邦30歲之前好吃懶做,遊手好閒,不務正業,胸無大志;30歲時還在魏國張耳門下做門客,並與其結為知己;之後,張耳成為朝廷的通緝犯,門客皆散去,劉邦賦閒在家將近十五個年頭,直到陳勝、吳廣起義,劉邦才開始調整人生的方向,聚眾響應,此時他已經47歲了;然而僅僅三年,劉邦便進抵霸上;八年後,劉邦即帝位,建都洛陽。

蘇洵年輕時糊裡糊塗地混日子,27歲時已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了, 後在妻子的規勸下,才有覺悟,於是發憤學習,但科舉竟然不中;30歲時,蘇洵遊學荊襄,結交師友,閱歷大增;47歲時,才攜二子,三蘇遊京,聲名大盛;52歲時,蘇洵才在秘書省謀求一官半職。

歷史告訴我們成名不必操之過急,三十歲正是學習知識,增長見識的關鍵階段,要心如止水,安之若素,大器晚成未嘗不是一種風景。

三十是人生的一道坎,縱觀歷史,更多的人在三十歲的時候找準了事業的起點。韓信30歲時入股西漢政權,張良30歲時致力反秦事業,曹操30歲時辭去太守之職,轉而謀求人生的另一種出路。

十既是一道坎,也不是一道坎。對於個別人來說,已經達到人生的巔峰;對少數人來說,日子如常,但內心已開始覺醒;對大多數人來說,人生都還沒過一半,精彩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相關焦點

  • 都說三十而立,那麼三十歲的男人該是什麼樣呢
    俗話說:「男人二十不勤三十不立四十不富五十而衰靠子助」。從這句話中我們就能看出來一個男人就應該三十而立。那麼在三十歲這個年紀對男人來說該是個什麼樣的狀態才能決定男人今後的生活豐富多彩還是悽悽慘慘呢?三十歲是人生的分水嶺,三十歲的男人該上有老下有小,並且還有一份能體現自身價值的工作,或者說一份事業,能夠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並且是可實現的目標和方向。三十歲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時期,最能折騰的時期。三十歲作家剛開始入行,三十歲鋼琴家剛開始譜曲,歌手剛開始寫歌,畫家剛開始創作,舞蹈家剛開始跳舞,武術家開始練功, 演員開始磨練演技,書法家開始練習書法。
  • 男人三十而立,只有過完三十歲的男人才真的了解其實含義
    男人三十而立,只有過完三十歲的男人才真的了解其實含義俗話說的好男人三十俗話說的好男人三十而立,這句話的來源是孔子聖人說的,他認為一個男人三十歲後就應該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不要再飄忽不定。男人三十歲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要麼事業蒸蒸日上要麼墨守成規。
  • 男人三十而立,那至於女人,三十歲意味著什麼呢?
    老夫子說:「男人三十而立」,那至於女人,三十歲意味著什麼呢?三十歲,意味著女人要實際一點三十歲,意味著女人要實際一點,結了婚的要明白,生日時老公親手烹製的一道家常菜要遠比一支紅玫瑰來得溫馨實在,追求浪漫那已經是小女孩的把戲,不適合三十歲的女人再拿來玩兒了
  • 「三十而立」:為什麼很多男人三十「立」不起來?
    因為對於女人來說,三十歲以後她的價值觀、婚姻觀往往變得都非常成熟起來,對自己想要過怎樣的人生以及想要找什麼樣的對象都有非常清晰的目標。而對於現代社會步入三十歲以後的男人來說,他們想要立起來太難了。而且在三十歲如果還沒有結婚,就要背負上大齡剩男的帽子。
  • 孔子說:男人要三十而立,到底是該「立」什麼?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男人三十而立,立好這三樣東西,人生風生水起!人生各個時間段都有該幹的事情和該注意的事情,比如曾國藩說」少年經不得順境,中年經不得閒境,晚年經不得逆境「,他的意思就是說:年少時要多奮鬥,中年時要戒驕奢淫逸,晚年但求平穩度過。
  • 男人「三十而立,立什麼?四十不惑,惑什麼?」
    我們常說男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有人只知道這句話,但對這句話中的含義卻不是太知道。男人三十而立,立什麼?四十不惑,惑什麼?我想應該和大家探討一下。男人三十而立,立什麼?男人三十,這時個秉性已經成型,也就是世界觀的形成,才能有人生奮鬥的方向。所以還應該好好培養一下自己的道德、品質、修養,這點很重要,對自己為人處世大有益處。2、立業。就是說三十歲的男人應該有一份屬於自己的職業或事業了,三十歲之前,闖世界,尋事業,這時就開始有自己的方向了,只有事業穩定了,才能為下一步立家打下基礎。
  • 三十而立為啥變了三十而已?三十而立是理想,三十而已是人生!
    「三十而立」是出自《論語·為政》,孔夫子的本意是指一個成年人到了三十歲前後應該建立自己穩定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做人做事的原則,並開始有所成。可以說,這是一道人生的分水嶺。不過到了現代人眼裡卻不這麼認為了,所謂的「三十而立」不再是禮節之分,而特意要指三十歲時人要開始有所成就,特別是要求男人,30歲男人必須要有車有房,有一段婚姻,有一個或者一雙兒女。
  •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為什麼立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又為何而立?仲由問出這個問題,是在他和他師父孔子正在去匡城的路上的時候。兩人一路跋山涉水,途徑一個羊腸小道休息一下,仲由望了望遠山,雲端冒出一些山尖尖,有點像雞頭。他挨個數了幾遍,不多不好,正好30個,就問他師父,三十而立,究竟是何意。
  • 男人三十而立,這個「立」到底指什麼,可別理解錯了
    中國上下五千年來,歷史悠久,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放到現在哪個國家敢和中國比文化,那簡直就是來找虐的,和中國比文化,那簡直就是沒文化。看看古人的思想和行思準則,隨便挑出一條來就是現在人難以做到的。古代的男人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終極目標。
  • 男人三十而立,《到底應該立什麼呢?》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男人三十而立,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男人三十而立,到底應該立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討論一下這個問題,其實三十而立,這句話是出自《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一個三十而立的男人對自己三十年人生的總結
    十七八歲的時候我交到了很多的朋友,這是我一直最引以為豪的事情,曾經以為這些朋友會一輩子走下去,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才發現那時的想法真的很幼稚。經歷大學、工作這兩個階段,漸漸發現原來時間真的可以衝淡一切。原來那些引以為豪的朋友慢慢的不再聯繫 ,甚至連聯繫方式都找不到了。偶爾街上遇到也只是噓寒問暖,並沒有當時的豪情壯志。
  • 三十歲的男人,依舊沉迷於這三件事,多半都沒什麼出息
    「三十而立」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而三十而立,簡單來說其實就是男人在三十歲的時候,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獨立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並且有自己發展的目標和前進的動力。雖然現實社會中一直都有著男人三十而立的說法,但是這並不代表所有的男人都會在這一時間段內迅速的成長起來,就有極大的一部分男人,儘管過了三十歲,但是每天依舊是渾渾噩噩的,沒有什麼責任感。而有些男人在三十歲的時候,還是依舊的沉迷於這三件事,那麼這個男人多半也沒有什麼出息,女人要擦亮眼睛。
  • 「三十而立」,你的三十「立」了嗎?
    男友30歲了,還一無所有,值得託付一生嗎?30歲的女孩還沒有結婚,沒有對象,該怎麼辦?30歲的男人一無所有該怎麼辦?不知道做什麼?迷茫!自己有沒有錢,有沒有穩定的工作,車,房,存款,孩子上什麼學校,等等一系列壓力砸在自己腦門上。生怕比較,生怕被同齡人甩的遠遠的。那麼說到底,這個「立」的標準是什麼?曾經聽一位家庭條件相對較好的朋友說過:男人30歲,口袋裡沒有50W存款,那這30年就相當於白活了。小編聽後,頓時一頓汗顏!這中國得有多少人白活30來年呀。
  • 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的男人喝什麼酒?
    對於一個男人來說,他的喝酒史就是他的奮鬥史。喝什麼酒,可以看出一個男人的經濟水平和個人品味,而這兩個維度恰恰反映了男人的人生軌跡,從青年到中年再漸入老年。在今天這個社會,男人是需要奮鬥的,而奮鬥的過程少不了酒水相伴,從某個角度來說,一個男人的喝酒史就是他的奮鬥史、成長史。二十歲喝窖藏二十弱冠,正是意氣風發揮斥方遒的年紀。同時也很青澀,是一個快樂和煩惱同在的大男孩逐漸成長為一個男人時期。
  • 「三十而立」是說到三十歲要成家立業?99%的人都誤解了這四個字
    親們都知道,現在一說到「三十而立」,大多都理解成三十歲必須成家立業、買車買房了。所以那些到了三十歲還沒有結婚和買房的年輕人,就會經常被教育:「古話說三十而立,你都三十了怎麼還在飄,一點都沒立起來呢?」其實這種理解,完全把「三十而立」的意思搞錯了。「三十而立」是孔子提出來的,在《論語·為政》中有這麼幾句:「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到底該怎麼理解呢?
  • 人們常說:三十而立,我們三十歲年紀真的能夠立足於這世界嗎?
    「是,我承認自己現在什麼都沒有,我沒車、沒房、沒城市戶口……我設計了那麼多房子,自己卻連房子毛都沒撈著,我就是傳說中的一純屌絲!」這是最近一部《三十而已》熱播劇瘋狂來襲,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饕餮盛宴。三十而立之年,我們即有一個大叔該有的那一份人生閱歷,也有「小鮮肉」那一股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的拼勁。
  • 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們常常聽到,男人到了三十,應該有所成就了,那麼這個三十而立,到底指的是什麼?常見的理解是,一個人在三十歲了還一無所有,沒房沒車,沒事業,覺得這就是失敗的人生,但真正意義上的三十而立,還有另外一層意思。
  •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四十不惑的又是什麼?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四十不惑的又是什麼?中國古代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不同的稱呼「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還有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有人說男人要三十而立,又說四十不惑。
  • 「三十而立」這4個字,害了多少中國男人!
    這場論戰,最終在主持人李響的結語:「三十而立簡直是赤裸裸地不尊重人性」中收尾。但在臺下、在現實生活中,青年人「三十而立」的焦慮無處不在,甚至愈演愈烈。打開網絡隨便搜一下三十歲:30歲的男人,得有多少存款算正常?
  • 孔子說「三十而立」,真正「立」的是什麼
    前兩天公司聚餐,酒到酣處,一位男同事開始感慨:男人到了三十才剛剛開始真正的黃金時期,這時候的男人無論從物質還是思想上都已經基本成熟,越來越招女人喜歡;女人就剛剛相反,過了三十歲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作為剛過三十二歲的生日的我——一個大齡剩女來說,有感覺到被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