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筆記(坤)蔡璧名:莊子的姿勢、意識與感情②

2021-02-08 爾雅子

按:「學習並實踐莊學,教我們收回感官過度外馳的注意力、反本全真愛養心身,確實能讓學生的生活往更好的方向邁進。」灑脫通透的蔡老師不泥古、不局限於「章句小楷之間」,與這個時代「和光同塵」,這是傳統文化得以發揮和長養的必由之路。

「沒有腐朽氣」是蔡璧名老師最可貴的品質,這是對莊子清雋高逸的精神氣質最好的詮釋。莊子在他那個時代鮮有知音,他曾滿懷期待地說:

「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莊子齊物論》

臺灣大學的蔡璧名和傅佩榮二位老師,我不知道能不能稱得上是「知其解者」,但聽他們的課,都會給人以不一樣的啟發和享受。我想他們是二千多年後南華真人的「知音」應該是沒問題的。

本文是《南都》對蔡璧名老師的採訪,其中很多關於研習《莊子》方面的觀點與某心有戚戚焉,錄以記之,以砥礪同學。

蔡璧名

蔡璧名在臺灣大學中文系開課講《莊子》,不少學生慕名前來聽講。她身姿嬌小,長發垂肩,在講臺上朗聲念誦:「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課程放到網絡上,反響熱烈。作為臺大最受歡迎的老師之一,蔡璧名的課毫不艱澀苦悶。通過漫畫投影的視覺輔助和白話翻譯,學生易於進入古典哲學的語境,講莊子,也在講與每個人休戚相關的人生。

漫畫中,莊子被賦予一清俊少年的形象。這與《莊子》散發出來的瀟灑飄逸的氣質非常契合。

蔡璧名解釋,史料佐證,莊子是職司管理一座規模不算大的漆樹園的小吏,衣衫襤褸、頸項枯瘦。「但若從精神層面來看,自我二十歲進入中文系修習《莊子》專書,閱讀其文字、了解其思想開始,就覺得莊子可能是中國思想史,乃至文學史、文化史中,最瀟灑的一名男子。」

從《莊子》中獲知的修養身心之道,一度挽救了她的性命。2007年,蔡璧名被查出罹患癌症三期,在抗擊癌症、恢復健康的過程中,《莊子》一書為她提供了綿延不絕的精神支持。她發現,《莊子》內篇教導的「心如死灰」、「不以好惡內傷」、「用心若鏡」、「安之若命」、「心齋神凝」……是一套成效驚人的心身療愈方案,使她扛過化療、放療的傷痛。她慨嘆現代人生活中面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讓性靈與健康受到難以逆轉的損害。如果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那麼,「四分之一部《莊子》治心身」。

訪談

南都:你的書名叫《正是時候讀〈莊子〉》,可否解釋一下當代人讀《莊子》有何必要?

蔡璧名:回顧半世紀以來人類生活的轉變,發現計算機、手機、網際網路等的發明,帶給人們更加便利、快捷的生活;但若將注意力收回「人」自身,則相較於1960年代,抑鬱症的罹患率增加了10倍;患者初次發作的平均年齡也由21.5歲下降到14 .5歲;有將近三分之一的青少年罹患抑鬱症;有60%的大學生自覺活在「存在的真空」中。這是美國當代心理學家所作的統計數字,但並不表示類似的情況沒有出現在美國以外的國家。

《莊子》書中用「月固不勝火」、「生火甚多」等「火」或「內熱」的文字,來描述人在經驗現象中的負面情緒。而漢字「煩」的構形,正像一把火燒上頭。此等煩擾的影響絕不只範限在心情的層面而已,身體也會連帶受到波及。活在21世紀的我們,雖然擁有了前所未有的創新、便捷的物質文明,但同時卻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

而兩千多年前身處戰國時代的莊子,面對長年的徵戰、數以萬計的死傷人數,生為人究竟如何在仿佛受刑、被懸綁於天地之間的處境中,活出心身的安適與生命的逍遙?《莊子》這本書所講述的,就是如何在這般惡劣的環境中,養成乘御逆境的心身能力。

莊子的時代雖然戰禍頻仍,卻沒有今天的電子遊戲,也沒有手機、遊戲機、沙發等,這些「物質之累」讓人的身體從頂天立地蜷曲成一顆馬鈴薯的物質文明,且無須面對食品安全、環境汙染等問題。

當代人雖然與莊子身處不同時代,但心身不得不面對的挑戰卻不亞於戰國中期。或許可以這麼說:現代人急需謀求心身安適這一點,與莊子的時代並無不同,甚至更為迫切,因為當今物質世界的誘惑更多、壓力更大,要能自主地致力心身的強化與逍遙,是更為艱難的—當代人讀懂《莊子》、活用《莊子》的迫切性由此可見。

南都:《莊子》也許是中國古典思想著作裡最特別的一部,應該怎麼理解充盈著《莊子》這部書中的詩意?

蔡璧名:若說李白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則《莊子》絕對是提供李太白詩文中詩意最重要的來源之一,這點應該不會有人反對。

這本書影響了陶淵明的一生,影響了李太白的一生,影響了白居易的一生,影響了蘇東坡的一生。唐玄宗下詔稱《莊子》為《南華真經》,尊莊子為「南華真人」。清初名評論家金聖歎,評定《莊子》是「天下第一才子書」。

在這個時代,如果不想在優勝劣敗的競走中疲憊一生,或想在人生的驚濤駭浪間存活、無傷,都需學習《莊子》練就日益精進的乘御之力。

南都:在臺大,你的授課對象都是一些風華正茂的年輕人。他們對《莊子》思想的接受度如何?有沒有具體的例子可以顯示,對《莊子》的閱讀讓他們的自我和生活起了小小的改變?

蔡璧名:在讀莊子的教學過程當中,透過姿勢跟意識的升進,很多同學的情緒狀況都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多年來我覺得最有趣的是每一年上完「莊子的感情」專題,過些時日問同學:

「他們與最在乎的親人、朋友或者情人之間的情感,在學完莊子的用情後,是否有正面的影響?」

連續三四年,百分之百的同學都覺得獲得改善。這與其說是我上課的成果,還不如說是莊子的功勞。

今年我給同學出了個作業,請同學用三十天的時間確實紀錄並實踐自己擬定的「提升心身月計劃」。實踐的同學都明顯感受到自己心情與身體的進步,並覺察愛養自我心靈與身體是多麼重要。

因為從事這樣的修煉,能夠使心神維持靜定,保全自己不受外在世界的波瀾攪擾,如此一來,任何事情都能以更放鬆的狀態完成,不論是讀書、運動、睡覺、談感情,都有更好的進展、成效與質量。學習並實踐莊學,教我們收回感官過度外馳的注意力、反本全真愛養心身,確實能讓學生的生活往更好的方向邁進。

在當代的大學教書,我想每位老師多少都會遇到一些因為抑鬱症、躁鬱症而就醫服藥的學生。我曾經遇過一個患有重度憂鬱症的學生,她聽從醫生的建議,只在學校修一門課,她選了我的《莊子》。透過學習並實踐莊子在心靈、身體的工夫,那位同學後來可以不必服藥就治理好自己的情緒。她說:

「跟著莊子課的節奏,學習如何放慢速度,從想消滅疾病到和它一起生活下去。才明白疾病原來只是投射,是對自身生活方式的一種提醒。

我深刻感謝莊子冷靜而溫熱地留下這些文字,讓我對自身的認識更清明。」

其實我遇到來修習《莊子》課的同學裡面,像這樣從吃藥到停藥,從無法上課到全面複課的學生並不少。我們的文化能有如此這般另外一種功效,這可能是連莊子自己都不會想到的。

我開設這門課程以及詮釋這本經典的用意,就在教哲學照顧生命,讓學術歸返生活,希望讀者從此輕鬆拾級而上。

同題閱讀:

《莊子》筆記(乾)蔡璧名:正是時候讀莊子①

《莊子》筆記(十)我們註定無處可逃?

《莊子》筆記(九)吹萬不同,鹹其自取

《莊子》筆記(八)珍瓏棋局與莊子的「無用之用」

《莊子》筆記(七)藐姑射之山的「神仙姐姐」


相關焦點

  • 《莊子》筆記(蒙)蔡璧名:找到一條回家的路
    灑脫通透是莊子蔡璧名在課堂上神色從容說道:「我從日本買了一臺測頭皮硬度的機器,或許哪學年一開學,先幫全班同學測一次
  • 《莊子》筆記(乾)蔡璧名:正是時候讀莊子①
    蔡璧名出身中醫、武學、書香世家從小熱愛文學,研究《莊子》19年她曾感嘆一生順遂,不夠資格教莊子直到10年前她罹患癌症第三期為了活下來,她接受中西醫治療還理出一套結合《莊子》太極拳、瑜珈的身心放鬆術短短4個多月蔡璧名體內的腫瘤消失
  • 蔡璧名 莊子救了我的命
    《正是時候讀莊子》內文這是莊子筆下的神人。外物傷害不了他,漫天洪水也淹不死他,即使旱災嚴重到讓金屬、石頭都熔化,焦灼了土地和丘陵,他也不覺煩熱。負責教授莊子乘御之道的工作,剛巧跟莊子筆下的「庖丁」一樣,已經十九年了。
  • 《莊子》入門書(三)
    ——陳鼓應《莊子淺說》我們之前陸續推送了兩種較為淺顯易懂的《莊子》入門讀物,一種選錄內篇全部內容,擇善選錄了外篇中的幾篇,另一種則按主題分類選編,是英語和現代漢語對照本。本次推介的是陳鼓應先生的《莊子淺說》。這本書最初以《莊子哲學》之名在臺灣出版,後來在香港出版時改名為《莊子淺說》。
  • 《莊子》筆記(五)逍遙派的北冥神功和小無相功
    從我們這次學習的《莊子》這本書來說,司馬遷評價莊子本人的學問:「其學無所不窺」。所以,這第一步就是要積累深厚的學養,《逍遙遊》開拍就告訴我說:「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從哪裡積累起呢?「淵源有自」,道家學問源於老子,所以要深刻理解莊子思想,可能首先要看看《道德經》,了解老子「清靜無為、小國寡民」的思想。
  • 莊子的世界與世界的莊子
    並且,韓國人的平等意識和批判精神之內,也含有《莊子》的影響。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時被稱為紅魔的韓國觀眾表現出無秩序的秩序,而最近的蠟燭示威文化中也表現出非暴力和無抵抗精神。       主持人:非常感謝金教授。池田先生是目前日本國內莊子研究領域的著名學者,今天就請他來給我們介紹一下日本庄子研究的一些情況。
  • 東方思想:莊子·道家哲學
    所有文章特地還做成了語音版的,可在喜馬拉雅FM搜索浪兄筆記或哲學筆記收聽。 來源:哲學漫步集 《新編中國哲學史》| 著作 郭齊勇 馮達文 | 作者 中國哲學史筆記
  • 《莊子》筆記(一)傅前飛:南華真人今何在?
    作為一個工科學生,最早知道莊子,當然是從《逍遙遊》開始。上來劈空一句:「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和所有的傳統經典一樣,《莊子》適合所有人來「讀」,只是側重點不同罷了。對於成人來說,在《莊子》華麗璀璨的文字下面,更有價值的,其實是南華真人瑰麗逍遙的思想。好像市面上還有一本書叫《跟著莊子起舞》,如果你的心靈能跟上莊子的節奏一起舞動,那可真的是一種幸運呢。
  • 道家如何對待感情與理性?聽聽老子莊子的看法
    一)感情與理性似乎是相對的,這是很直觀的看法。比如看一部小說,主人公可能暴虐無常,理性來講,懲罰他是完全合理的。而文中涉及到他的許多細碎小事,卻又可能令讀者共情,因而最後即便知道價值的判斷,也會同情地希望他能被寬恕。這便是感情與理性的不同。
  • 莊子《齊物論》
    齊物論是莊子哲學思想的集中體現,述論宇宙萬物齊一和是非相對。莊子認為世間萬物不分彼此,也沒有對錯。
  • 莊子與汪達爾主義
    但是,若允許我們做一場思想實驗則甚為有趣:比如有人想為汪達爾人的大破壞行為作合理性辯護,竟然想到莊子式智慧——羅馬人已墮落了,只圖享受,不思進取,應當受到懲罰;羅馬人極力炫耀人類的聰明,已遠離天地之大道,需推倒重來;不破不立,等等,聽起來這道理不也很堂皇嗎?若老天成全莊子這位偉大哲學家,允許他胡作非為,為了實現、驗證其道法自然的理念,莊子會拒絕汪達爾人那樣的天賜良機嗎?恐怕不會。
  • 陳鼓應:莊子的心和情
    他們以不同的理想訴求,企圖實現以道抗勢的理想:孟子是在各國間奔走呼籲,期望繼承孔子以道德治世的理念,由是打開了一條士人人仕的路途;莊子則塑造了一個獨特風格的文人傳統。兩種理想表現出不同的途徑,在精神生活中,一個是道德意識的闡發,一個則是審美意識的高揚,兩者如何進行對話,倒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議題。
  • 解讀莊子 | 辯證看待莊子的思想
    一、莊子思想的積極影響 莊子思想的產生,具有特定的社會背景。 人們在追求世俗名利時,常會扭曲本性,迷失自我,這必然會帶來痛苦,此時莊子的處世觀和獨立精神便能很好地給人以啟發。 二、莊子思想的消極影響 莊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無為」、相對的認識論、無條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屬於唯心主義體系。
  • 莊子倫理思想
    莊子的自然哲學明確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莊子說:「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人間世》),「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故曰通天下一氣耳」(《知北遊》)。顯然,他認為變動不居的、無形的「氣」是構成人與萬物最基本、初始的元素。
  • 《莊子》外篇與儒家的區別——聽杜保瑞教授講《莊子》
    《莊子》外篇給我的觸動很大,言語上的犀利及態度上的堅定,讓我認識了另一種狀態的道家。《莊子》外篇裡對儒家進行了非常嚴肅的批判,但是對儒家的影響並不是很大,兩者之間之所以會起矛盾,是因為二者的側重點不同,他們的價值目標不同,那不同在哪裡呢?
  • 10個成語,讀懂《莊子》智慧
    2、 大人無己「大人無己」出自《莊子·秋水》,是說一個人品德高尚,不自私。原文為「至德不得,大人無己」。人是相互的,社會是相連的,沒有哪一個人能像石頭一樣獨自生存。你幫人人才幫你,以真心才能換真心。人不能只要求別人高尚不自私,還要嚴格要求自己。3、 邯鄲學步「邯鄲學步」出自《莊子·秋水》。
  • 莊子身世的千古之謎,揭秘莊子的七十二變
    莊子一生默默無聞,是個真正的隱士,連同他的的身世也成了千古之謎。司馬遷《史記》也只是寥寥幾筆:蓋蒙城漆園小吏,雄文萬千,以老子之大義為本宗,云云。從莊子磅礴萬一的文字中,起碼可以看出莊子絕非蓬蒿之輩,其帝王霸氣躍然筆端,力透紙背。
  • 【國學分享】莊子逍遙的境界
    二、莊子如何看待自己的貧窮:貧也,非憊也!三、莊子為什麼這麼窮?莊子不是沒有不窮的機會,貧窮是莊子為了維護自我精神獨立的主動選擇。四、莊子安貧樂道的精神,為中國人確立了回歸田園的心靈生活方式。五、莊子的終極目標是突破角色意識,還原個體獨立,實現生命自身做為人的逍遙與自由。
  • 莊子的夢境人生
    由於在生活中對做夢與醒來這類經驗的不斷積累,常人會逐漸形成一種意識:夢境雖靈動流轉而變幻莫測,可醒來後總要面對此一現實世界。莊子異於常人之處在於,他將常人的夢境體驗從生活世界提升出來,延展至生死交會之處乃至死後來進行觀照。在他看來,如果整個人生只是一場夢境,那我們對人生夢境中的夢與覺所做的嚴格分際,又有何意義呢?「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
  • 莊子名言
    莊子主張精神上的逍遙自在,所以在形體上他也試圖達到一種不需要依賴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種逍遙自在境界;莊子是主張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質,人融入於萬物之中,從而與宇宙相終始;莊子提倡護養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順從自然的法則,要安時而處順;莊子要求重視內在德性的修養,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種自足的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