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華、太興先後上市 茶餐廳能否成為西式快餐的最佳替代?

2020-12-19 贏商網

  翠華餐廳上市後,茶餐廳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餐飲業中一個常見業態。然而多少年後,又一家主打茶餐廳業態的太興餐廳同樣也上市了。

  上市所指向的背後意義最基本的就是:開店數達到一定量級,經營數據值得期待。上述提到的這兩家茶餐廳品牌都是香港血統,內地餐飲業中能夠做到這樣規模和盈利水平的茶餐廳鮮有,但是單店茶餐廳、小型連鎖茶餐廳卻並不少見。

  在地域上,由於和本源地香港地緣上的接近,茶餐廳更多分布在華南地區,但每個城市幾乎都會有茶餐廳的業態分布,市場還遠遠沒有飽和,可以說是處在火不起來也不可或缺的地位尷尬中。

  和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快餐相比,茶餐廳也有很多類似的地方:環境舒適、餐品豐富、口味標準、價格適中、服務高效、非本地傳統餐飲的異域風格......這些都讓茶餐廳成為洋快餐的最佳替代、年輕人願意真正去吃一頓飯並且享受放鬆時光的場所。

  因此,茶餐廳具備連鎖化的基因,但是,茶餐廳來到內地後的發展並不是很順利,無論是翠華餐廳還是太興餐廳,在經歷過幾年的利好之後,都面臨各自的問題。定位決定發展,茶餐廳適應不同的市場就要有不同定位,才可以將這個業態品類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來內地發展的連鎖茶餐廳的共性:定位中高端,失去快捷屬性

  茶餐廳是一個近幾十年才逐漸固定下來的詞彙,且基本上可以成為「港式茶餐廳」的代名詞。而其實,內地也有茶肆的業態,臺灣也有休閒茶餐廳的經營模式。

  在筷玩思維(www.kwthink.cn)看來,所有茶餐廳都有一個共性,就是能夠提供口味精緻、環境清爽、服務快捷的大眾化餐飲服務。

  其中,大眾化是一個關鍵點,港式茶餐廳則是典型。

  港式茶餐廳的起源頗有些妥協的味道。由於當時的香港人受西方文化影響,開設了一些高級的西餐廳,但是昂貴的價位並沒有受到香港市民的歡迎。為了能滿足普通的市民也可以享受西餐的需求,市面便出現了以經營西式簡餐為主的冰室、茶餐廳等。

  這些以冰室和茶餐廳業態存在的西式餐飲不僅是大眾化價位,且還提供嶺南飲食,非常受香港普通市民的歡迎,從而港式茶餐廳也漸漸形成相對固定的模式,獨具特色的模式也讓其開始向內地延展。

  現在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有幾家港式茶餐廳,做得好的甚至可以持續經營十多年,且多由港人做老闆保證出品品質。但是基本上,茶餐廳都是作為特色餐飲,多以少量單店、幾家連鎖的形式經營,像太興餐廳這樣的中大型連鎖很少見。

  歸其原因,品類特點是關鍵。茶餐廳供應的食物飲品雖然是簡餐,但卻是將西式、粵式、港式飲食三者相結合,對「精緻」的要求標準較高,對廚房管理水平和廚師技藝要求自然也不低,能夠做到出品優秀的餐廳並不多,經營上需要更多精力的投入。然而對於普通的中式快餐廳,能做到這些的商家很少,對穩定度要求更高的連鎖模式就更難了。

  不過,即使是具有管理能力的連鎖茶餐廳,在內地市場的發展也不盡相同。幾年前就開進內地的翠華餐廳,就因為定位脫離了「大眾化」而發展不順,盈利欠佳並出現關店。

  翠華在香港開遍大小街道,可以說是香港人的后街食堂,定位都是接地氣的大眾消費,而開到內地後,為了迎合內地消費者對「寬敞大氣」的餐飲消費需求,定位不再大眾,變成「知名精緻港式茶餐廳」的中高檔餐廳,餐廳面積擴大到幾百平,餐品沒有明顯變化但客單價增加,這讓翠華在性價比方面立刻失去優勢。

  相比之下,在香港經營表現較好的太興餐廳,來到內地後也有相似的情況。截至2019年5月21日,太興集團共有191間餐廳,其中126間位於香港、63間在中國內地、1間位於澳門、1間在臺灣。據公司上市前的披露,在中國內地,太興餐廳顧客在2018財年人均消費為84.4港元,而在香港這個數值則為65.4港元。

  太興雖然仍在堅持「款式多樣、出品上乘、價格親民的美食,再搭配雅致舒適的用餐環境」,可是成本的急劇上升和消費環境、商業環境的變化,仍讓其在內地發展不順。雖然試探內地市場14年,門店遍布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但太興整體上的擴張步伐仍是舉步維艱。根據其財報,太興集團在2018年中國內地的利潤率有所下滑,比港澳地區要低;按2018財年的公開數據,太興約有77%的收入來自香港市場,其主要市場仍在香港本土。

  依託茶餐廳有更加豐富的就餐場景以及對早餐、早茶、午餐、下午茶、晚餐、宵夜的全時段覆蓋,茶餐廳應該有較長的營業時間和極高的翻臺率,但包括太興在內的連鎖茶餐廳大多開在商場,經營時間受限,只能靠午市和晚市兩個時段支撐全天的運營。

  即使在茶餐廳接受度更高的廣東,消費者在同樣客單價下,寧可去選擇能夠提供更地道粵菜的酒樓。

  茶餐廳出品品類的屬性是快捷不失精緻的大眾化中西餐,一旦定位過高,和正餐餐廳去競爭,就難免失去原本的市場。

  茶餐廳突破口:是變身中西式融合菜餐廳,還是販賣港式茶餐廳體驗?

  港式茶餐廳在最初進入內地時也並非都是「升級版」,如曾十分紅火的避風塘提供的就是非常平價的餐食。

  而且在彼時,香港影視文化、流行音樂文化的風潮還依然未減。港式茶餐廳之所以曾經風靡全國,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香港文化的影響。港味小資很受年輕人歡迎,所以在當時的小本創業、連鎖加盟熱潮中,開一家茶餐廳也是很多人的選擇。

  不過,隨著香港經濟整體實力的變化,文化的輻射力和當年早已不能同日而語,加上內地近年來餐飲業的大發展,品類已經非常多元化,港式餐飲吸引力下降,沒有那麼容易賺錢了,茶餐廳也必須重新認識自己的角色,和其它特色餐飲一樣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爭客源,在產品、服務和供應鏈上深度打磨。

  筷玩思維注意到,有一部分港式茶餐廳走起了輕正餐的路線。如2005年開在上海的港麗餐廳,就將升級版茶餐廳的模式拓展成港式、西式融合菜的輕正餐餐廳,並已經在上海、北京、杭州、蘇州、南京、廣州、深圳穩定開拓出市場。

  客單價的提高只有伴隨著環境的升級和菜品的升級,才能持續吸引顧客,特別是在港式文化影響力已經並非強勢的社會環境下。

  內地另一種茶餐廳的形式則是極力複製港式茶餐廳的風格,在茶餐廳用餐不再是對潮流和時尚的追逐,而是對復古港風的一種追憶和緬懷。

  在這種經營思路下,茶餐廳成為了帶有「異域風情」的特色餐飲,而「特色」必須要建立在「剛需」的基礎上才會有更多市場空間,這就要求茶餐廳的產品服務有吸引力。而一般來看,過分重視外在「港風」的餐廳,反而在出品上並不能達標。

  所以,茶餐廳如果僅僅是為了懷舊而懷舊、為了情懷而情懷,失去了產品本身帶來的顧客體驗,就很難長久了。這也是三四年前一波茶餐廳小本創業者紛紛折戟的原因。

  茶餐廳有沒有可能回歸本源,並成為西式快餐的最佳替代?

  幾個美式快餐連鎖品牌能夠在中國持續多年發展,產品和運營的標準化、效率高、價格中等口味過關、環境輕鬆愜意......這些基本要素其實茶餐廳都具備。更重要的是,茶餐廳能夠提供的食物遠比炸雞、漢堡、薯條、可樂更適合中國人的胃。

  兩大茶餐廳在香港的不斷開店擴張並先後上市,也從側面印證了:在亞太市場,茶餐廳可以和麥肯爭奪快餐市場。

  那麼,茶餐廳究竟能否在內地續寫傳奇,成為西式快餐所畏懼的競爭者?

  首先當然不能照搬香港的經營方式,但也不能失去原本的根基。這就需要從兩個角度來轉型:一是在產品優良的基礎上突出便利性和平價;二是簡化和聚焦。

  成立於1998年的避風塘是內地港式茶餐廳升級轉型的一個標杆。避風塘在成立時就明確把品牌定位於「休閒」、「大眾化」的時尚餐飲,環境有濃濃的港味但並不奢侈,菜品是港風但也有很多創新。如今耳熟能詳的避風塘炒蟹就是從這裡而來,其還有多項菜點被評為「中國名菜」、「中國名點」和「中華名小吃」,到目前避風塘全國已有120多家直營連鎖門店,僅在上海就有60多家店面,並且已經建立了標準化的食品加工廠、冷鏈和物流配送系統。

  避風塘所定位的「精緻美食,觸手可及」,正是符合了港式茶餐廳保持大眾化、專業化的立身之本,即使在內地,這樣的模式也仍然會受到歡迎。現在的避風塘也面臨品牌老化以及大店模式拓店不易的問題,其現在已經推出了新店型「避風塘小廚」,更輕更小的店型更接近於香港茶餐廳的樣貌,菜單結構也更加精簡,選址多位於商場內,品牌形象更加年輕化。

  更多的例子比如位於廣東地區的一批「表」字頭茶餐廳——表哥茶餐廳、表妹茶餐廳、表叔茶餐廳……其模式已經非常接近快餐,雖然也需要重新梳理,但這正也是眼下茶餐廳重整旗鼓的正確思路。

  茶餐廳更初始的形式「冰室」就是一種簡化版的茶餐廳。「冰室」就是甜品小吃店,只賣咖啡、奶茶、紅豆冰等飲品及多士、三明治等小食,後期才開始賣粥粉面、燒臘煲仔、碟頭飯、牛排豬扒等中西式主食,最終演變為「港式茶餐廳」。目前餐飲市場也有了一些以「冰室」為名的品牌,「冰室」似乎更有港式街頭風情,比「茶餐廳」的概念新穎,形式上也可以做出簡化,減少菜品數量,專注某幾個受歡迎的菜品,以此提升整體的出品品質。

  如在北上廣深都有開店的「九龍冰室」,就是名為冰室實則是簡化改良版的茶餐廳,並且品牌把產品聚焦在「奶茶」和「炒蛋」上,簡化了茶餐廳原本複雜的菜單,而其最新版的店型更是精確定位快餐屬性,面向周邊白領提供午餐主食的多樣菜品。

  總之,無論是茶餐廳還是冰室,對於消費市場來說,都是具備濃濃港式風情的快捷一餐之選,回歸了這個本源,再在新的內地餐飲市場上因地制宜做出調整,做到快捷便利、貼近大眾又不失精緻美味,才真正具備長久的生存能力,甚至可以跟麥肯等西式快餐同臺較量。

  結語

  房地產業有一種觀點:未來一線城市會香港化,即高房價、高租金、戶型趨小,同時民眾的消費壓力大,商業上那些店型緊湊靈活、效率高的平價商戶才可以應對各方面的擠壓。這也和目前餐飲業的「三高一低」呼應。而茶餐廳這種在香港始終發展不錯的業態,應當會在內地越來越如魚得水。

  眼下的茶餐廳還有很多品牌、業態和變種。最接近香港本土的傳統店模式,固守本初相對沒有創新但穩紮穩打,如北京的日昌餐廳,經營20年已有10家門店;香港大公司過來的連鎖品牌茶餐廳如翠華、太興,走中高端大店模式,業態變革沒有跟上內地市場環境的變化在發展上有些力不從心,但卻是行業領軍者;輕正餐時尚感更強的茶餐廳以及平民快餐化茶餐廳,則在「前輩」、「老大」們品類教育後的市場上積極變革創新,開拓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本文轉載來自:筷玩思維 趙娜,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太興」上市在即,新港式茶餐廳還受歡迎嗎?
    昨日,以港式茶餐廳發家的太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通過香港聯交所聆訊。如無意外,太興將會成為聯交所又一「茶餐廳」行業股。近年,隨著經濟發展放緩,香港在文化領域的影響力亦日趨下滑,「港式茶餐廳」早已不再像過去一般,象徵著現代與潮流,更多像北京的「部隊大院」一般,成為對過去緬懷的寄託載體。
  • 太興集團上市擴張 港式茶餐廳躋身內地餐飲市場難突圍
    這是卡通人物麥兜的口頭禪,也是很多港式茶餐廳裡會發生的對白。近日,港式茶餐廳太興(下稱「太興餐廳」)的母公司中國香港餐飲集團太興集團(下稱「太興集團」,06811.HK)正式登陸港交所,並擬在內地市場擴張。據悉,目前太興餐廳依然是太興集團中營收貢獻最大的部分,也就是說,這個港式茶餐廳正在撐起一家上市公司。
  • 香港首間上市茶餐廳翠華今日路演 集資約7.8億元
    11月12日,據港媒經濟日報報導,本地茶餐廳翠華今日正式路演,致力成為本港首間上市茶餐廳集團。本報比較翠華及其它茶餐廳的營運發現,翠華未必如傳統茶餐廳價廉物美,但其通宵營運、午餐選擇少、單價高等手法,造就其年賺逾億的成績。
  • 太興集團去年淨利下跌逾10% 港式茶餐廳不叫座了?
    3月26日晚間,太興集團(06811.HK)發布了上市以來首份年報,財報顯示,2019年太興集團實現營業收入35.52億港元,同比增長4.0%;股東應佔淨利潤7686.4萬港元,同比下滑74.78%;經調整股東應佔淨利潤1.35億港元,同比下滑11.9%。從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太興集團的整體發展似乎不被看好。
  • 港式茶餐廳「失寵」,曾經一座難求的翠華上市以來首次虧損
    每經編輯:盧祥勇在TVB電視劇風行的時代,茶餐廳也隨著這些電視劇火遍大江南北。2009年,有香港餐飲名片之稱的翠華在上海開了其內地的首店,彼時的翠華相當於如今的網紅店,開業時生意火爆,大排長龍,等位兩個小時算是常態。
  • 旺角冰室奶茶起家到首間上市茶餐廳 翠華闖進新加坡!
    翠華茶餐廳將會到新加坡開業,大家如果到了當地會想吃嗎?(圖片來源:大粵網•香港提供)【大粵網.香港】說起中國香港有名的茶餐廳,不得不提翠華茶餐廳。雖然近年來因價格昂貴,分店多而食物水平參差等等問題為人詬病。
  • 香港翠華:TVB背後的茶餐廳 南京金茂匯九月開業
    導語:在品牌多元化的今天,如何讓成為「臉面」的精品門店成為培養消費忠誠度的品牌背書和體驗空間,已成為知名品牌們防止實體店淪為「大食堂」、「試衣間」的重要課題。當大家耳熟能詳的知名品牌「首店」,遇見大「藍鯨」,又將演繹怎樣的精彩?贏商網江蘇站推出特別策劃——「獨此一家」南京志,為吃貨、潮人們整合最熱、最潮、最有趣的知名品牌在南京的獨家店鋪經營動態。
  • 香港茶餐廳翠華集團計劃11月份進行上市聆訊
    據市場消息,計劃年底前上市的茶餐廳翠華集團,正積極回答港交所問題,但由於回答需時,料上市聆訊日期將由10月下旬延至11月份。    市場早已傳出,港式連鎖店茶餐廳翠華集團計劃上市,該公司並於7月份已正式向港交所入紙申請上市。至今,據市場人士透露,該公司仍積極為其上市計劃作準備,現時正回答港交所上市問題,料最快將於11月進行上市聆訊。
  • 細數茶餐廳文化變遷史,茶餐廳這一業態如何老樹發新芽?
    在筷玩思維(www.kwthink.cn)看來,一個業態的快速發展必然會隨之帶來一系列痛點問題,如2012年上市的茶餐廳第一股「翠華」,至今其股價已經跌到0.5港幣以下。又如大家樂股價下跌繼而撤離華東、大快活也同樣不景氣等。相比之下,今年上市的太興集團,股價卻長時間維持在4.3港幣左右;深圳新發燒臘茶餐廳也在變革中逐漸成為年輕人用餐的聚集地。
  • 當年要排隊才能吃到的翠華茶餐廳如今也虧了
    我們經常會見到一些餐廳門口大排長龍,另一些卻門可羅雀,但後者也許曾是熱鬧過的,比如香港的翠華茶餐廳。港星溫碧霞當年說自己喜歡去茶餐廳吃飯,首推的是翠華。餘文樂則在那部《志明與春嬌》的電影裡說,深夜裡從蘭桂坊出來,抬頭看見翠華,就一定要去醒酒。
  • ——香港茶餐廳與內地茶餐廳有大不同
    那什麼是「茶餐廳」?寫定義太生搬硬套,直接用排除法好了,就是:第一要不賣茶(中國茶),要賣只賣絲襪奶茶,滴滴香濃、意猶未盡那種,不是街邊行走的冰爽奶茶呵;第二要不賣正餐,以西式簡餐為主,以廣式粥粉面為輔,也可搭些燒臘快餐和碟頭飯(中西合璧);第三要不做炒菜,更不可做大菜、硬菜(還想喝酒?),炒粉炒飯炒蛋一人餐則多多益善!
  • 太興茶餐廳的母公司擬港股上市,旗下大部分門店能在兩三個月內達到...
    記者 | 楊立贇近日,太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太興集團」)向香港聯交所主板提交了上市申請資料,由交銀國際擔任其獨家保薦人。雖然太興集團成立於2017年12月成立,至今僅一年多時間,但該集團旗下最出名的「太興茶餐廳」的歷史能追溯到1980年代。其的前身為「太興燒味」,第一家店誕生於1989年的香港西灣河太安樓,此後30年間,在香港、內地迅速擴張,旺角菠蘿油、港式燒鵝、冰鎮原味奶茶、菠蘿咕嚕肉等都都是這家餐廳的明星菜品。
  • 主打「黯然銷魂飯」的太興餐廳赴港上市 股價走勢成關鍵
    最近,主打這碗黯然銷魂飯的香港連鎖餐廳太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興)擬登陸港交所,進軍資本市場。繼海底撈之後,又一家中國餐飲企業選擇赴港上市!在港股市場餐飲股並不少見,太興此次上市,會走出怎樣的走勢?
  • 「黯然銷魂飯」登陸資本市場 香港餐廳太興擬港股上市
    最近,主打這碗黯然銷魂飯的香港連鎖餐廳太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興)擬登陸港交所,進軍資本市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港股市場餐飲股並不少見,但是他們卻因為各種因素,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走勢。太興此次上市,會走出怎樣的走勢?
  • 太興和九龍同為港式茶餐廳,你更喜歡哪個?
    都知道廣州人喜歡去茶樓喝早茶,其實還有一個地方,也深得老廣們的喜愛,那就是茶餐廳了。如果說幹蒸燒賣、蝦餃、蛋撻、叉燒包是早茶的四大天王,那麼奶茶、西多士、餐蛋面就是茶餐廳不可缺少的標配。那麼在如此多茶餐廳中,你最鍾意哪一家呢?翠華、廣九、表哥、九龍、還是太興?
  • 「茶餐廳第一股」股價跌超八成,翠華旗艦店停業,港式餐飲如何回到...
    還因為TVB連續劇常常出現翠華,林青霞、周星馳、溫碧霞等明星常常光顧翠華等,它也被稱為「最能偶遇明星的香港茶餐廳」。2012年,翠華控股(01314.HK)在香港上市,更是被業內稱為「茶餐廳第一股」。作為香港餐飲行業的老字號,翠華餐廳幾乎是港式飲食文化的代表,如果讓香港人推薦茶餐廳,十有八九會說翠華。自1990年起,翠華進入積極擴張的時代,在香港廣開分店。到2009年,翠華在上海開了其內地的首店,相較於其同行避風塘和興旺這樣港式茶餐廳晚了一步,但這也並不影響它受追捧。
  • 香港茶餐廳翠華22年旗艦店關閉!市值蒸發77億港元
    就在幾天前,翠華集團宣布,因控制成本,位於中環威靈頓街的翠華旗艦店將暫停營業。由因為鄰近香港中環蘭桂坊酒吧街,24小時經營的翠華茶餐廳大受歡迎,成為不少人在蘭桂坊夜蒲之後的夜宵飯堂,甚至是眾多遊客去香港的打卡地標之一。港產電影《春嬌與志明》裡就有一有句經典臺詞,「從蘭桂坊出來後,一定要去翠華。」
  • 廣州人氣新潮茶餐廳盤點~
    茶餐廳,起源於香港的快餐食肆,提供融合了香港特色的西式餐飲,集中餐、西餐、快餐、冷熱飲品於一體、以出品快、品種豐富、價格便宜作為特色。出前一丁公仔麵,配什麼料可以自己選擇,同樣採用高大上的日本原產出前一丁,湯底則自由發揮了一下,比起原裝湯包稍微濃鬱些許,畢竟日本原產的湯包實在太淡。午餐肉足足有三片,這點值得表揚。
  • 3倍於內地的翻臺率,香港茶餐廳有何「秘密」?
    作為香港茶餐廳代表品牌,太興茶餐廳將就餐時間、就餐空間高效利用,以超高的翻臺率及穩定的出品,彰顯其強勁的競爭力。香港茶餐廳代表:太興與翠華太興集團成立於2017年12月,但其主品牌太興茶餐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89年。
  • 港臺門店翻臺率高於內地 香港茶餐廳有何「秘密」?
    作為香港茶餐廳代表品牌,太興茶餐廳將就餐時間、就餐空間高效利用,以超高的翻臺率及穩定的出品,彰顯其強勁的競爭力。   香港茶餐廳代表:太興與翠華   太興集團成立於2017年12月,但其主品牌太興茶餐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