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八卦港股
在電影《食神》裡,星爺以一碗看似普通的「黯然銷魂飯」贏得了「食神」的稱號。沒想到,現實中居然真的有黯然銷魂飯。
最近,主打這碗黯然銷魂飯的香港連鎖餐廳太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興)擬登陸港交所,進軍資本市場。繼海底撈之後,又一家中國餐飲企業選擇赴港上市!
在港股市場餐飲股並不少見,太興此次上市,會走出怎樣的走勢?
太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興集團控股」)18日向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資料,交銀國際作為獨家保薦人。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在2017年,太興集團控股分別於香港自營休閒餐飲餐廳市場的收益排名第一;於香港臺式休閒餐飲市場的餐廳數量排名第一;及於中國內地自營休閒餐飲餐廳市場的收益排名第二。
資料顯示,太興集團控股收益主要來源於香港與澳門,且佔總收益比例不斷上升。2016財年、2017財年及2018年首9個月,來源港澳地區收益分別為18.34億港元、21.02億港元、18.10億港元,分別佔總收益的73.0%、75.9%、77.1%。太興集團控股成立於2017年12月11日,是一家源自香港的多元品牌休閒餐飲集團。
香港自營休閒餐飲餐廳收益第一 上世紀80年代末,第一家太興餐廳開張營業,隨後陸續開出分店。目前,太興已經成為多元化的休閒餐飲集團,除了旗艦品牌「太興」,還有「茶木」「靠得住」「敏華冰廳」「錦麗」等多個餐飲品牌。該集團目前擁有185間餐廳(178間自營、7間特許經營餐廳),當中122間位於香港、62間在內地、1間位於澳門。
作為旗艦品牌的太興餐廳,主要進行港式風味菜式,比如冰鎮奶茶、五星級燒肉、菠蘿咕嚕肉、燒鵝等。而太興旗下的敏華冰廳的招牌菜就包括了敏華黯然銷魂飯、滾水雞蛋、沙茶牛肉麵等。
數量上,香港地區門店數接近內地的兩倍,員工比例也大致如此。截至2018年9月底,太興集團共有員工約6500人,其中香港本土約有4100人,內地約有2400人,餐廳員工居首位,廚房員工次之。
毛利率近7成
太興集團選擇的報告期間為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1月-9月,報告期初,來自港澳地區與來自內地收入佔比接近7:3(73:27),到報告期末,這一比例調整為接近8:2(77:23),可以說,從收入佔比看,來自港澳地區與內地的收入差距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
雖然目前太興還未披露此次IPO的融資金額,不過其提到融資後將把資金用於開設新餐廳、翻新舊餐廳,加強及拓展香港食品廠房及內地的食品廠房。值得注意的是,太興已經在內地建成食品廠房,而該廠房可為內地約200間餐廳提供支援,並為香港餐廳生產多項產品。
縱觀A股,目前有全聚德、西安飲食、廣州酒家等主打餐飲的上市公司,且上述A上市公司均為國資控股。而太興集團與其餘上市公司相當,報告期內的營業收入大致相當於味千中國,略高於全聚德。據招股書,報告期內,太興集團的收入分別為25.13億港元、27.71億港元、23.49億港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1.97億港元、2.1億港元、2.89億港元。
▲數據來源:招股書
上市後股價走勢成關鍵
從品牌收入貢獻看,集團同名品牌「太興」在報告期內貢獻了65%-75%的收入,其次是為茶木品牌,收入佔20%左右。「太興」為茶餐廳,而「茶木」為臺式餐廳。
在港股市場,餐飲行業上市其實早已不新鮮,火鍋股呷哺呷哺、海底撈,同樣是茶餐廳股的翠華控股等,這些個股已經在港股市場形成了一個餐飲板塊。不過,在這個版塊裡各只個股的走勢卻千差萬別。
需要注意的是,與太興非常類似的翠華控股,在上市大漲後一路下跌,市值蒸發很大,目前股價甚至還不足1港元。而太興的上市股價走勢也成為了市場關注的一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