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寫好行書,一定看懂結構的變化,從比例關係做起

2020-12-15 虎略楊

字的結構好不好,從根本上講在於能否把點畫的特徵相適應。

比如楷書的點畫平穩的,那麼楷書的結構也是方正平穩的。

同樣的道理,由於行書的點畫打破了楷書藏鋒和回峰的運筆限制,必然是多樣的、多變的、靈動的!

所以行書的結構也必然打破楷書結構嚴格的比例限制,必然奇怪生嫣,氣象萬千,所以在學習行書結構時,更要時時注意「變化」二字!

用楷書和行書來對比,來講講行書比例變化:

特別約定:楷書字體均以顏真卿楷書為主,行書以王羲之的集字《聖教序》為例

在楷書中,每一個部首在整個字所佔的位置的大小有比較嚴格的比例限制。

「情」左右比例是1:2

「說」字左右比例是2:3

"是」上下比例是1:2;

而行書則不同,選王羲之的《集字聖教序》相同三個字做對比,基本沒有嚴格的比例限制,根據實際需要而來!比如:

「情」左右相同

「說」左寬右窄(非限定)

「是」更特殊,反倒字腳佔據更大的地盤!

通過上面的對比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一般情況下,行書的結構比例要在大體遵循楷書比例的基礎上進行變化,打破楷書嚴格比例界限。

所謂的大體遵循,是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安排,有那個意思就行了。

2、有些情況徹底打破楷書的比例,比如米芾的行書中「集、仙、便」三字,上下和左右各部首所佔位置的大小,同楷書相比完全反過來,作為行書,他仍然是美的,允許存在的,但這種情況不是普遍的。

打破楷書嚴格的比例限制,同樣也適合於行書獨體字,楷書獨體字雖然沒有兩個以上部首來分佔各自的地盤,但要求到對稱、平衡和均勻。這實際上是點畫的比例關係,比如:

「千」字豎畫必須寫在中間

「月」字兩短橫必須均勻寫在左邊位置上

「而」字筆畫必須均勻等

而行書也需要平衡、穩定,但它是運動中的平衡,是相對的穩定,如:

行書中「千」字一豎既不在中間,上下長度也相差很多

行書中「月」字內部兩橫連寫且靠在右邊;

「而」字點畫正因為不均勻才增加了對比變化。

更重要的是行書有是一個字可以是不穩定的,但靠上下周圍的字補救,整體是平衡和穩定的!

最後再囉嗦一點:

行書結構的比例變化在左右結構有事很誇張,左右拉開而不散,主要靠呼應,形分開,但氣連著的!

比如:細、以、仁、法等等!

歡迎關注「勝軍的空間」,明天繼續和大家聊聊行書結構:開合的變化,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怎樣才能寫好行書
    要想練好行書,首先要練好楷書的基本功,以求形神兼備。因為行書是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行書的書寫速度要比楷書快,由於運筆快,在楷書中方折平直的筆畫變得屈曲圓轉,提按頓挫的筆法變得流暢飛動。要寫好行書,只有掌握好點畫、部首、結構、章法等技法,才能為寫好行書打基礎,那麼下面介紹以下幾種具體的技巧,僅供參考。
  • 這才是行書學習的密碼,看懂這五條規律,寫好行書不再是難事
    文/安偉波 三餘書社籤約書法家,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我們在之前談了許多關於書法中的筆法以及結構的若干問題,但大多數都是關於楷書的,今天我們就以王羲之《聖教序》為例,談一談寫好行書的四個要點。為什麼要以王羲之《聖教序》為例呢?
  • 行書的字體結構,漂亮的行書是如何寫出來的(上)
    行書是楷書的一種簡化,一種快寫,除了筆法的簡化之外,在結構上也要簡化,這樣才有利於行書快捷書寫。「有人說楷書寫好了行書能寫好。」這不一定,因為行書的結構和楷書的結構有很大不同。行書的結構適用於楷書為基礎,但是在楷書的基礎上有很多變化。
  • 行書書法:初學者如何練好行書?
    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寫出這種最好效果,因為腦不一定能指揮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揮得了筆。練手就是要達到心手一致,手筆一致的境界,所以練手也是至關重要的。練手主要是練指力、練腕力、練手感。寫字的時間長了會感到手指發痛,手腕發酸,手不聽使喚,多鍛鍊這一現象就會消失。經常幫老師在黑板上抄題的學生和辦黑板報的學生寫字往往又快又好,他們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練出來的。
  • 行書結構不搞懂,越寫越糊塗……
    這是因為行書這種書體,最適合實用,又具有藝術性,所以為書家喜愛,又能為廣大群眾所接受。行書具有楷書的基本間架結構,又有草書簡潔流便的行筆和線條,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率意表情,生動流暢,富有藝術氣質,書法家和群眾都喜愛它。
  • 想寫好行書,先看看書聖怎麼寫
    行書的歷史也源遠流長,可遠追至古隸時期,早起有魏初時期的鐘繇、胡昭兩家寫行書,再有秦代竹簡,再有西漢的帛書,然而行書的成熟期在魏晉時期,北朝書論家王愔云:「晉世以來,工書者多以行書著名。昔鍾元常善行押書,爾後王羲之、王獻之並造其極焉」。由此可知道行書的歷史源流。
  • 要想寫好王羲之行書字體,這些技法不能不懂
    把筆畫的變化舒展發揮得淋漓盡致!如下圖。這是歷史上很多書法家終其一生無法達到的藝術高度。所以,筆法變化靈動,是他行書藝術的一大特點。碑刻上板王羲之書法集字還有一點,就是在同一篇幅中,同一個字,儘量寫得略有差別,但又不偏離宗法。當然,還有很多筆法,使轉,結體方面的其他特點。
  • 寫好偏旁部首,是寫好行書的關鍵。王羲之聖教序是這樣寫的
    每一個複合結構的漢字必不了少的偏旁部首,寫好字首先把部首寫好。在書法的各書體中,行書的部首相對簡化而書寫也相對自由,因此寫行書的一點特點就是要寫出各部首簡省與特點。漢字的部首,是指的標誌性部件。寫好行書必須先把部首寫好,重要的是把行書各部首簡省與特點寫出來。
  • 不為常人所知的行書6大書寫技巧, 建議收藏好
    書法藝術的修煉到了一定的火候,有些人寫的字,其筆法、取勢、結構基本定型,再難有發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很好總結歸納,博採眾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自己的書法水平停留在一定的行書格體這一層面上,此後難以突破。於是,自己想寫草書嘛,對筆畫連接的技巧心中沒底;再回頭寫楷書嘛,似乎又心有不甘。
  • 揭秘 為什麼二王能寫好行書,並成為行書字體的先驅者?
    作為一個書法愛好者,由唐楷入門學習書法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你要明白一個道理:唐楷是重法度的字體類型,非楷書不能表達,如果你學習了唐楷,還想學習行書,恐怕是很困難的。因為行書的形態表達方式和運筆方式與楷書都有很大的區別,很多首先學習楷書的朋友都會以楷書的運筆方法來進行行書的書寫,只是在書寫速度和單字結體上進行了一定的變化,但是,殊不知這是錯誤的方法。以下我來大概說說這些問題。
  • 現代常用漢字的行草字帖欣賞,楷書行書雙體對照,不可錯過的好帖
    行書或是行草書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徵,這個特徵也是有異於楷書的,就是我們常說的連體字,行書和草書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行雲流水的特徵,字與字之間存在連筆的行為。這種行為是自然的運筆結果,而非有意為之。怎樣才能寫好行書或是草書,或者是連筆字呢?我認為最好的方式還是尋找前人的行書或草書的帖子進行臨摹,也就是練字。
  • 寫毛筆字,知道這3點,寫好行書不在話下!
    有人問我,練字練行書好,還是行楷好?為什麼?我認為練字還是需要練行書書法比較好。而二王書法最為重要的一個貢獻,就是將行書書法發展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王羲之之前的書法,是不自覺的書法藝術。人們在書寫的時候,沒有想過把字寫的特別美觀、大方。也就是說,從主觀意識上還沒有想過字變成藝術。
  • 這一結構變化是王羲之行書的典型特點,學王字書法必懂
    文/一者行書與楷書在書體結體上差別不是很大,甚至有行楷這一說法,但是在書體結構變化上區別會很大。書寫楷書要求結構處理疏密均勻,不可過分誇大筆畫空間,相應的書寫筆畫時要求筆畫均勻,楷書書體中橫畫較多的字,如「重」字的各橫畫之間,「順」字豎畫之間分布十分均勻,目的保證字的重心穩定。
  • 網友提問:行書字體的大小如何搭配?
    三行均有變化,所以顯得非常靈動。當然這看出來很容易,寫起來需要一定功夫。蘇軾寫此帖時,是無意識之中的詩稿。變化於無意之中,這是大家。我們看二謝帖通篇和諧,但是此篇最難就在章法,輕重變化,大小變化,連帶變化。請看中間斜線,上下墨色對比為上輕下重。「最後一行有學者說應是別帖所裁」此不論證。
  • 王羲之行書結構九十二法
    王羲之行書結構九十二法一、風神恣意,變化有態羲之行書,字字縱橫變化,曲盡其態。第十五法:平鉤之法,順筆而寫,簡便易學。第十六法:末鉤者,宜平出,鉤上則呈平狀。第十七法:心鉤法,鉤身宜曲。第十八法:橫折之法,以圓轉為佳,轉度依勢而為。二、欹側生勢,寓變化於整齊之中欹側生勢是行書最顯著的特徵之一。羲之行書首創這一風格,為後世樹立了行書的典範。
  • 硬筆行書字帖:鋼筆字行書技法
    日常生活中,行書是最常用最流行的書體,尤以硬筆書寫為最。行書筆畫、結構有一定的伸縮性,形態又多變化,運筆流暢,章法靈活,可塑性大,利於發揮藝術效果,其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超過其他書體,因而行書能經久不衰,盛行於世,並不斷發展提高,日臻完美,使行書作品千姿百態,異彩紛呈。東漢時期,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漢字實用範圍不斷擴大,一種簡約的楷書快寫體式即已開始在民間流行起來。
  • 硬筆行書字帖:鋼筆字行書入門技法
    日常生活中,行書是最常用最流行的書體,尤以硬筆書寫為最。行書筆畫、結構有一定的伸縮性,形態又多變化,運筆流暢,章法靈活,可塑性大,利於發揮藝術效果,其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超過其他書體,因而行書能經久不衰,盛行於世,並不斷發展提高,日臻完美,使行書作品千姿百態,異彩紛呈。東漢時期,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漢字實用範圍不斷擴大,一種簡約的楷書快寫體式即已開始在民間流行起來。
  • 寫好楷書,離行書不遠矣!
    很多書友以楷書為入門基礎在練習了一段時間想過渡到行書時發現存在困難不是轉折生硬就是連帶僵直
  • 【知識】圖解行書結構9大規律
    米芾 《歲豐帖》  行書,是書法藝術中,最常見的書體。行書風格多樣,就結構來說,各種風格的行書有其個性,又有共性,即他們的行書結字都有基本的規律可尋。其中和諧、變化是統領行書結字規律的最內在規則,以下所列的如「平正欹側」、「疏密勻豁」等都無不源於和諧、變化的需要。學習掌握好行書基本規律,可以指導我們的欣賞、臨摹、創作活動。下面我們以米芾的行書為例加以說明。  一、大小長短:首先我們要整體把握字形的大小長短。古人說寫字最怕「字如算子」,在結字方面就是避免字字大小劃一,如是則毫無藝術性可言了。
  • 歷代中華文化,行書結構,點畫寫法
    本文乃作者馬大哈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說行書無法有體,是就寫法沒有一個標準的規範而言,但是,不等於說沒有一定的寫法約束,初學行書,同樣要臨帖,不臨帖,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