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牙齒要來了!年內啟動臨床試驗

2021-01-09 環球健康

研發技術團隊

一段式3D列印種植牙設計

1比1仿真列印天然牙

產品外形實貌

3D列印種植牙力學分析

近年來,種植牙技術憑藉其獨特的優勢,成為牙齒修復技術當中的新秀,廣受關注。但種植牙修復價格昂貴、周期長、受頜骨形態限制較大,且牙種植體依賴國外進口。現在,新一代的3D列印種植牙技術就要來了——記者從北京大學口腔醫院了解到,在科技部公布的首批「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獲批項目中,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唐志輝教授牽頭的「增材製造和雷射製造」重點專項項目「增材製造個性化牙種植體與頜面骨、顳下頜關節修復體的關鍵技術研發」位列其中,這也是「增材製造和雷射製造」重點專項內獲批的唯一口腔醫學研究項目。這項技術聽起來是不是很難懂?簡單來說,就是3D列印牙齒。目前,該項目已經完成動物實驗,今年年底前將進入到臨床試驗。

牙齒缺失會影響面部形態

日常生活中,總有人因為各種原因缺失牙齒。有的人是因為齲齒治療不及時,不得不拔牙;有的人是因為嚴重的牙周疾病,導致牙齒脫落;還有人因為外傷等原因,導致牙齒缺失。少了一顆牙,貌似也不影響生活,是不是就不用管它?唐志輝教授說,一旦牙齒缺失,就要及時補上。牙齒不僅僅具有美觀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咀嚼食物、輔助發音和維持面容形態的功能。牙齒缺失之後,容易發生咀嚼困難、食物嵌塞,缺失牙齒鄰近的牙齒會傾斜,缺失牙齒對頜牙會逐漸伸長,前牙缺失會導致發音不準、面部形態發生變化。等到全口牙喪失後,咀嚼十分困難,面容明顯蒼老。「簡單來說,不論失牙多少,都要及時進行義齒修復。」

今年42歲的王先生,在30歲出頭的年紀就開始掉牙。到了去年,最後一顆牙棄他而去。因為缺少牙齒,王先生成了「癟嘴」先生,說話漏風,從來不敢開口大笑。明明40多歲,卻經常有孩子稱呼他為爺爺。由於牙齒一直在不斷地脫落,王先生安裝了活動義齒。活動義齒的「機動靈活」,使王先生在打哈欠、咳嗽時,經常會將假牙噴出來,每次他在同事面前「滿地找牙」時都特別不好意思。假牙不給力,還不僅僅是面子上不好看:這些年來,王先生幾乎天天吃流食或者半流食,菜湯泡米飯、饅頭蘸菜湯……十多年來,王先生沒有吃過蘋果,沒吃過肉,更不要提花生米等堅果,那些都是王先生心中的痛。唐志輝教授說,王先生是典型的侵襲性牙周炎造成的牙齒全部脫落,而且發病年齡較早。這和他的體質、家族遺傳都有關係,他的母親、姐姐掉牙都比較早,但最主要的還是他的口腔衛生沒有做好。在唐志輝教授所在的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第二門診部,王先生接受了全口種植牙手術,植入了12個牙樁後即刻在牙樁上安裝了固定假牙,王先生當天就用種植牙啃上了蘋果。

修復牙齒的辦法很多。簡單來說,主要有活動修復和固定修復兩種。活動修復相對來說價格比較低,對牙齒損傷小,但日常使用不方便,進食後需要清洗,而且容易鬆動不穩。固定修復患者感覺比較省心、好用,主要包括固定橋、種植義齒等修複方式,具體選擇哪種修複方法,要根據患者的口腔條件以及患者的主觀要求而定。

牙種植體靠進口阻礙推廣

唐志輝教授說,最近幾年來,很多缺失牙齒的患者都優先考慮接受種植牙手術。與其他的修複方式相比,種植牙在外形上、功能上和感覺上更近似於天然牙。傳統的修複方式中,義齒沒有牙根,需要固定在其他的牙齒上,這就磨損其他健康的真牙。種植牙是將一根金屬釘通過微創手術種植到牙槽骨中,具有獨立的人工牙根,不需要磨損相鄰的真牙,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護不可再生的真牙。從功能上來看,種植牙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復咀嚼功能,優於傳統活動假牙,同時還可以有效防止牙齒缺失後牙槽骨繼續萎縮。當然,人工種植牙修復也有一定適應範圍,需要專業醫師為患者進行口腔檢查,通過全口CBCT和血液常規檢查後,才可確定是否適合手術。患有出血性疾病、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骨質疏鬆症、精神病、內分泌疾病或接受頭頸部放射治療的患者,就不能做種植手術,需要等到患者病情穩定後,才能接受種植牙手術。

種植牙技術雖然聽起來很美,但目前在我國的使用狀況卻不夠普遍。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牙種植體使用量約為1800萬顆,而我國僅佔80萬顆,比例不足5%。業內人士分析說,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種植技術複雜,牙種植體市場長期被國外產品壟斷,價格高昂。現在一顆種植牙的手術費、種植體費用以及牙冠費用全部加起來價格約為1.6萬元左右。其中,種植體的價格佔比最高,我國目前所用的種植體中,90%以上來自進口。

3D列印讓訂製牙齒成為現實

很多種過牙的患者知道,拔牙之後需要等上兩三個月,等到牙槽骨完全長好才能種牙。種牙時,還要將長好的牙槽骨再鑽開,目前種植牙多採用錐柱狀種植體,種植醫生需要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治療流程,包括預備植牙孔、植入種植牙、埋入式癒合、二期手術、牙冠製作及戴入等步驟,治療周期大約需要6到8個月,醫生操作時間大約為8小時;伴有牙槽骨嚴重不足等情況複雜的患者,所需要的治療時間和費用還會進一步增加。

能不能讓患者在拔牙的同時,利用原本的拔牙窩直接種牙呢?看似簡單,但由於目前種植體也就是患者所說的人工牙根,都是統一標準件型號,尺寸相對固定,很難與患者的拔牙窩完全吻合,常需要配合植入骨粉和膠原膜。唐志輝教授介紹說,隨著3D列印個性化牙種植體的研發,採用新的3D列印製造技術,患者在拔牙後種植牙前,在醫院的口腔門診拍攝CBCT,然後將3D數據同步傳送到3D列印牙的實驗室,3D列印設備就會列印出與原來的牙齒一樣的牙冠和牙根。由於這顆牙齒與原來的牙齒一樣,因此,患者在種牙時既不需要額外植骨,也不需要再給牙槽骨打洞,製備植牙孔。患者感覺拔掉了一顆舊牙,同步「長」出了一顆新牙。對於患者來說,不僅創傷小、修復時間短,而且費用也將大大降低,種一顆私人訂製的「3D列印牙」費用預計在萬元以內。

唐志輝教授帶領的團隊目前已經完成了動物實驗階段。植入3D列印牙齒的動物狀況良好,沒有嚴重不良反應。按照計劃,今年年底左右,該項目將進入醫療機構的臨床試驗階段。進入臨床試驗後,這一技術首先在小範圍內試用,此後再進行批量生產和應用。唐志輝教授說,同樣是種植牙手術,傳統種牙技術相對複雜,需要牙醫掌握精密的技術,並積累較豐富經驗,技術的門檻較高。3D列印牙技術一旦廣泛應用後,由於3D列印牙是在拔牙後即刻種植,不需要用骨材料填補骨與植入體之間的空隙,普通牙醫經過簡單培訓就能掌握這項技術,將有更多基層患者能夠受益。

記者了解到,3D列印技術目前已經在醫療上廣泛開展臨床試驗。而且,已經成功研發出3D列印椎關節、膝關節、髖關節等產品。在不遠的將來,將有更多的患者能夠用上私人訂製的牙齒、關節等「部件」,人體「零部件」的維護保養將變得更加個性化。

本報記者賈曉宏 文並圖 J146

相關焦點

  • 3D列印牙齒要來了,年內啟動臨床試驗
    原本種牙的治療周期大約需要6到8個月,而通過3D列印技術,可以大幅降低治療周期,並且減少疼痛,降低成本。目前,該項目已經完成動物實驗,今年年底前將進入到臨床試驗。日常生活中,總有人因為各種原因缺失牙齒。不論失牙多少,都要及時進行義齒修復。修復牙齒的辦法很多。主要有活動修復和固定修復兩種。
  • Materialize的3D列印和成像技術助力臨床試驗
    Materialize的3D列印和成像技術助力臨床試驗2017-06-16 06:55出處/作者:OFweek中國高科技門戶整合編輯:Evelyn責任編輯:huangshihong 在醫療產品方面,無論是藥物還是器械,在臨床試驗之前幾乎沒有進行市場測試。
  • 3D列印種植牙要來了! 治療周期縮短治療費用降低
    現在,新一代的3D列印種植牙技術就要來了——記者從北京大學口腔醫院了解到,在科技部公布的首批「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獲批項目中,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唐志輝教授牽頭的「增材製造和雷射製造」重點專項項目「增材製造個性化牙種植體與頜面骨、顳下頜關節修復體的關鍵技術研發」位列其中,這也是「增材製造和雷射製造」重點專項內獲批的唯一口腔醫學研究項目。這項技術聽起來是不是很難懂?
  • 瑞德西韋全球啟動臨床試驗;燈具品牌Gantri發布玉米材料3D列印檯燈...
    在截至去年12月底的第三財季內,Burberry銷售額同比增長1%至7.19億英鎊,扣除匯率變動則增長2%,同店銷售增長3%。2019年,Skechers全球收入大漲12.5%至5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目前在全球擁有3547個零售點。
  • 抗癌新藥CM082腫瘤臨床試驗正式啟動
    上海2013年4月18日電 /美通社/ -- 卡南吉醫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宣布:承擔抗癌新藥CM082腫瘤臨床試驗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倫理委員會已於今天下午審評批准了CM082臨床方案,CM082的腫瘤臨床試驗正式啟動。
  • Maastricht大學啟動歐洲最大3D生物列印項目
    Maastricht大學啟動歐洲最大3D生物列印項目 來源:天工社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6-10-24   今日/總瀏覽:1/3855
  • 科學家3D列印出肺部 結構完整會呼吸
    這一研究表明身體中的較小複雜結構,如心臟和腿部的血管內瓣膜,也可以列印出來。圖源:《科學》雜誌網站「我們希望我們最終可以創造出3D列印的人體器官,可以作為器官移植的替代品。這是一個崇高的目標,我們實現這一目標仍有許多工作要做。但此時我們對這種可能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樂觀。」
  • 國際臨床(Ⅲ期)試驗正式啟動
    6月23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國際臨床(Ⅲ期)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啟動儀式在中國北京、武漢、阿聯阿布達比三地,以視頻會議方式同步舉行,阿聯衛生部長向國藥集團中國生物頒發了臨床試驗批准文件。
  • 3D列印課程的探索與實踐
    目前南通市已經有20多所中小學擁有3d印表機,3d列印校本課程也隨之開設。我校自2015年2月起開設了3d列印社團,是市區開設3d列印課程最早的學校之一,現有社團成員55人,我校是一所以創想為主旨的學校,有著「創想無界,心築未來」的教育哲學和「辦一所人人具有好奇心、個個具有創造力的創想學校」的願景。
  • 3d列印房子的弊端_3D列印食品的利弊
    什麼是3d列印房屋   2013年紐約Softkill Design工程建築個人工作室初次明確提出了3D複印房子定義,並將在2013年夏季修建實體模型。   3D複印房子在構建時要應用滌綸搭扣或鈕扣相同物品到固定不動的功效,除此之外也要依靠傳統式修建技術性,可是它並不是選用固態牆面修建,只是在人體骨骼的基本上建化學纖維滌綸構造,隨後應用充足的塑膠來確保構造的一致性。   3D複印機能夠應用雷射器煅燒塑膠來開展製做,這類方法比較用碎石子和混泥土實際效果更強,其生產製造的纖維組織只能0.7mm厚。
  • B肝治癒新藥:廣生堂再次公布動態,臨床試驗正式啟動!
    福建廣生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生堂」)近日發布公告宣布,公司衣殼抑制劑類在研B肝新藥 GST-HG141 的臨床試驗正式啟動,廣生堂公司已在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召開了 GST-HG141 片 Phase I 期臨床的啟動會。
  • .| 智飛生物新冠疫苗二期臨床達到終點,成人卡介苗臨床試驗啟動
    同時,「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資料庫的動態數據顯示,智飛生物的成人卡介苗聯合卡介菌純蛋白衍生物臨床試驗日前啟動。目前,國內外只有嬰幼兒卡介苗,成人卡介苗屬於全球首創。截至10月22日,「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報1168.55點,在最近一個發布周期內上漲了0.87%。近期「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表現相對平淡,已連續三個發布周期漲幅收窄。
  • 中國愛滋病疫苗有望明年啟動三期臨床試驗 「勝算」幾何?
    本報記者 張佳星近日,有媒體報導:中國愛滋病疫苗明年申請開展三期臨床試驗。一石激起千層浪。愛滋病疫苗自開啟研發至今已在人類歷史上走過37年,數百次臨床試驗均以失敗告終,明年可能開啟三期臨床試驗的中國愛滋病疫苗「勝算」幾何?
  •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啟動臨床試驗
    人民網雪梨7月13日電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新冠肺炎疫苗研發項目現已啟動人體臨床試驗。昆士蘭州州長白樂琪表示,這不僅對昆士蘭大學,對整個昆州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研究人員將在此後12個月內對志願者進行跟蹤觀察,評估其免疫反應及疫苗的安全性。試驗初步結果有望在2020年9月底發布。昆士蘭大學新冠肺炎疫苗首席研究員保羅·楊教授表示,自2月份以來進行的大量臨床前試驗表明,該疫苗可以有效地中和病毒,並安全注射到人體內。
  • 3D列印人體心臟 為晚期心臟病患者解難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數據,每年因為心血管疾病致死數高達1790萬,成為全球範圍內致死的首要原因。通常,心臟移植是治療晚期心臟病患者的一項重要選擇。但根據世衛組織捐贈與移植觀察報告披露,每年在全球範圍內,只開展約3500例心臟移植手術。因此,緩解心臟移植手術難以開展的難題,需要保證重要器官的可持續供給。
  • 「抗衰老藥」臨床試驗將啟動,吃藥也能延年益壽了嗎?
    為什麼選二甲雙胍來做臨床試驗?這是因為,在前期的實驗室研究中,科學家們確實發現了一些二甲雙胍延長動物壽命的潛力。人們用小鼠、線蟲和果蠅等模型做過實驗,其中不少實驗都發現,攝入二甲雙胍的實驗對象比起對照組來說壽命長了一些,並且腫瘤的發病率也有所下降[2]。
  •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在美啟動國際3期臨床試驗
    @新華視點11月5日消息,美國專家日前表示,由中國企業研發的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第一例患者篩選目前已順利完成。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4日至7日在線召開。
  • 中國阿爾茨海默症新藥再迎進展:在美啟動3期臨床試驗
    編輯:李曉 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 美國專家近日表示,由中國企業研發的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第一例患者篩選目前已順利完成。
  • Carbon利用3D列印數字光合成技術,快速鼻咽拭子用於COVID-19檢測
    其實,在2020年疫情下,不僅來自美國矽谷的Carbon在應用3D列印技術快速反應抗疫行動,來自中國北京的SCRAT3D團隊,也幾乎同步快速的研發了拭子、面罩等3D列印產品。網格燈泡的設計目的是通過結合表面能量和幾何形狀來捕獲和保留大量的樣本。該設計部分使用了Carbon公司開發的格子設計軟體(10)。基於第一個臨床試驗BIDMC(4)和病人反饋有關安慰相對傳統的植絨拭子,我們介紹了一代2格子NP拭子設計主要有兩個變化:一個完整的錐形,螺旋燈泡內核心提示和一個更加開放的單位細胞設計流暢晶格在抽樣前增加患者舒適度。
  • 全球新冠疫苗競賽最新進展:多款疫苗Ⅲ期臨床試驗啟動
    數月來一直備受世界矚目的新冠病毒「疫苗競賽」都有了階段性進展。那麼,各個國家新冠疫苗研製的最新進展如何?此次,這款疫苗的II期臨床試驗於4月12日啟動,以進一步檢驗疫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它也是全球首款開始II期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Ad5-nCoV疫苗作用方式與英國一樣,同樣利用腺病毒攜帶編碼刺突蛋白的基因,使人在接種疫苗後,在體內能產生刺突蛋白和人體內的ACE2受體結合,從而誘導免疫系統產生特異性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