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媒體都報導了「首例抗衰老藥將於明年進行臨床試驗」的消息[1],據說,一種名叫二甲雙胍的藥物能夠「延長動物的壽命」,還有望「讓人活到120歲」。靠吃藥延年益壽,如此富有科幻色彩的事情真能實現嗎?
截圖來自微博
這是一種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它的作用是增加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這對2型糖尿病患者很有用,因為他們生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胰島素敏感性的下降。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不同,患者體內的胰島素可能並不少,但是細胞對胰島素的信號卻反應遲鈍,導致葡萄糖堆在血液裡沒得到及時處理,二甲雙胍就是幫助解決這個問題的。
這一類的藥物最初是從一種豆科植物(Galega officinalis)中被發現的,它可以算得上是「經典老藥」,作為糖尿病藥物的使用歷史已經有了幾十年。
市面上的二甲雙胍,圖片來自:wikipedia
從理論上說,這是可能的。人們一般不會把衰老看成一種疾病,但衰老和疾病一樣,其中存在很多生理學、生物化學的調控過程,而且這些過程也會被內源性或者外源性的各種化學物質所影響。只要分析清楚了這些過程,並且找到了能對其產生幹預的化合物,就有可能產生抑制衰老的效果。
當然,衰老確實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其中包含的調控機制和相關基因、化合物都是很多的。目前,研究者們已經找到了不少有關衰老的「信息碎片」,但衰老機制的完整拼圖還需要更多研究才能完成。
這是因為,在前期的實驗室研究中,科學家們確實發現了一些二甲雙胍延長動物壽命的潛力。人們用小鼠、線蟲和果蠅等模型做過實驗,其中不少實驗都發現,攝入二甲雙胍的實驗對象比起對照組來說壽命長了一些,並且腫瘤的發病率也有所下降[2]。
在人類身上,也有研究提示了類似的可能性。有一個比較大型的流行病學研究把那些服用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的患者和基本情況類似但沒有患糖尿病的對照進行過比較,結果發現,在同一個時間段之內,服用二甲雙胍的病人全因死亡率並不比那些對照高,他們的壽命甚至比對照還要長一點[3]。
當然,富有批判精神的讀者一定會對這些研究結果表示不滿:動物實驗的結果怎麼能直接套用呢?流行病學研究也不能說明因果啊!沒錯,這也就是下一步研究者們計劃進行臨床研究的原因,在更嚴格的實驗條件之下,我們可以進一步確認二甲雙胍到底有沒有延緩衰老的作用。
相比全新的化合物,已經是上市藥物的二甲雙胍有一個優勢:人們對它比較「知根知底」,有關它安全性的數據已經很豐富了。不過,在沒得糖尿病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中長期使用又會怎樣?這一點也需要在接下來的試驗中進行評估。
這一次受到媒體關注的臨床試驗名叫「TAME」(Taming Aging with Metformin),這個項目計劃驗證二甲雙胍在非糖尿病患者身上對壽命的影響,以及它是否會延緩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和認知衰退的發生。這是一個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根據之前的報導,預計會納入約三千名70~80歲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不在其內),並持續5~7年[4]。
現在還不清楚。目前只能根據既往研究做個估計,但這估計並不保證準確。在動物實驗裡面,不同的動物物種、品系以及實驗條件做出來的結果也有不同,有的動物壽命延長了5%,有的延長了30%,也有的和對照組比並沒有顯著差異,我也不知道我們能參考其中的哪一個。
別這樣做。臨床試驗只是啟動了,離出結果和進一步評估可還早著呢。二甲雙胍是種處方藥,不能隨便自己買來就吃。雖然它的安全性總體還算不錯,但畢竟也有風險。而且,現在市面上的二甲雙胍都是用來治糖尿病的,我們也沒法知道這劑量和用法是不是真的就能抗衰老了。總之,討論實踐還太早了,我們還是先期待臨床試驗的結果吧。
當然,如果你患有糖尿病,並且已經在服用二甲雙胍,那麼繼續遵醫囑服用就好了,二甲雙胍對糖尿病患者的益處已經得到充分證實啦。(編輯:窗敲雨)
文章題圖:shutterstock 友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