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好友小麗家的孩子著實讓她頭疼。
小麗家的孩子到了入園的年齡,就和別的孩子一樣上了幼兒園。
孩子什麼都好,就是還沒做好如廁訓練。之前一直帶著紙尿褲,但是去幼兒園帶紙尿褲,小麗又怕孩子被別的小朋友笑話,反正很多小孩子剛入園的時候都會尿褲子,小麗索性就給孩子摘了紙尿褲送進幼兒園。
入園第一天,孩子就尿了兩條褲子。回到家,小麗告訴孩子如果想尿尿要及時告訴老師。結果第二天開始,孩子雖然沒有像別的孩子一樣大哭大鬧,但是總是要求小便,最多的時候一天去了十多次廁所,跟孩子溝通,孩子卻說就是想去廁所。
在大人看來,小孩子尿個褲子很正常,但是在幼兒園尿褲子卻給孩子帶來了很大心理壓力。
大小便關乎孩子的羞恥心,在入園之前,一定要給孩子做好如廁訓練。
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認為,1~2歲間的年齡段,孩子處於肛欲期,這一時期幼兒主要通過糞便的保留和排除以獲得快感,隨著括約肌的發達,孩子開始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大小便。
每個孩子肛欲期到來的時間不盡相同,有的早些,有的相對晚些可能會到2—4歲,但當孩子發出這些信號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及時捕捉並回應,因為這表示寶寶已經準備好進行如廁訓練了。
1、行為上的準備。可以獨立完成走、做、蹲、拉褲子等動作,能通過簡單的語言活動作與大人交流。知道什麼是大小便(尿泡、尿尿、拉屎、拉粑粑等),大便有規律,排便時間相對固定。
2、對尿褲的抵抗。對紙尿褲表現出強烈的抵抗,甚至憤怒的將紙尿褲扯下來丟在地上。即便是帶了紙尿褲,在進水量相同的情況下,持續2個小時尿片乾燥。
3、排便前的表達。在排便前撅屁股、哼哼唧唧、蹲下,通過動作比劃,或者張口說臭臭、粑粑、尿尿等語言。
2-3歲孩子有了自我意識和自控能力後,家長一定要及時捕捉孩子的訊號,適時地引導孩子進行如廁訓練。那麼該如何引導孩子自主排便呢?
1、準備小便盆。由於孩子個子矮,家中的馬桶一般都不適用,因此在訓練孩子如廁時,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喜好選擇一個孩子喜歡的便盆,還孩子對如廁產生興趣。
2、示範用便盆。大人要給孩子做示範,告訴他們尿尿、拉粑粑的時候要用便盆,並告訴他們如何脫褲子、坐便盆、擦屁股,以及便後要洗手等。
3、如廁小遊戲。家長可以通過一些小遊戲鼓勵孩子使用便盆排便。對於男孩子,可以在便盆中放一滴洗手液等當靶子,讓孩子小便時感受到射擊的快樂。對於女孩子,可以準備一些漂亮貼紙,在自主排便後作為獎勵。網上還有一些《便便歌》等早教兒歌,可以和孩子排便的時候一起唱。
4、定時坐便盆。可以根據孩子排便的規律,過一段時間引導孩子坐在便盆上小便,在每天差不多的時間,引導孩子蹲在便盆上大便。尤其是大便訓練,要積極鼓勵孩子多蹲一會兒,使勁努力,這樣還可以幫孩子形成排大便的規律。
雖然自主大小便對孩子來說很重要,但是家長也不要對此操之過急,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開展。
1、如廁訓練不能過早開展。在孩子還不能自主控制大小便的時候,家長不要急於進行如廁訓練,一方面孩子大小便還沒形成規律,可能拉尿在外邊,還需要擦洗增加了工作量;另一方面要時刻觀察孩子是不是要排便了,經常詢問孩子是不是要排便,大人真的是心累,也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久而久之,孩子對自主排便產生牴觸心理。
2、要淡化自主排便失敗的結果。如廁訓練的過程中,孩子尿褲子拉褲子都是很正常的,有些孩子會覺得有心理壓力,家長要及時進行疏導,告訴他們小孩子尿褲子是正常的,家長小的時候也會尿褲子,不用感到不好意思。
一定要避免跟孩子說尿褲子羞羞,甚至打罵懲罰孩子,這樣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孩子會在排便的時候感到緊張,甚至會出現憋著不排便的行為。
3、要尊重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如果孩子對如廁訓練十分牴觸,可以先暫緩訓練計劃,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其實自主排便是孩子早晚會掌握的技能,如果孩子暫時不想訓練,可以暫時對這個事情閉口不提,可能過段時間,孩子自己就忽然掌握了技能。
如廁訓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件大事,但也是自然而然的事。爸爸媽媽一定要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抓住時機,實施引導,讓孩子在快樂的心態下掌握這門技能。
作者:雲舒,沉迷美食的吃貨,奮鬥在帶娃一線的鋼鐵戰士,接受了社會主義教育的新時代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