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縣域經濟從未過時

2020-12-16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縣域經濟作為一種行政區劃型區域經濟,是城市經濟與農村經濟的結合點,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戰略基石。近年來,我國縣域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制約了縣域經濟的發展。在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的大背景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什麼樣的發展機遇?新型城鎮化將對縣域經濟發展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

縣域經濟迎來新機遇

記者:縣域經濟這一概念曾經興盛一時,但是,近年來卻少有提及縣域經濟的概念。不少人覺得縣域經濟過時了。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當前縣域經濟發展情況如何,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魏後凱:不能說縣域經濟過時了,也不存在縣域經濟過時的說法。縣域是一個行政區劃概念,縣域經濟屬於區域經濟的範疇。區域經濟按行政區劃可分為省域經濟、縣域經濟、鎮域經濟和村域經濟。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縣域經濟有特定的重要性。縣域一般包括縣和縣級市,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我國現有1875個縣及縣級市,面積佔全國國土面積的90%以上,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近70%。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縣域經濟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長期以來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縣域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縣域經濟發展中區域不平衡的問題突出,東部沿海地區發展快於好於中西部地區,在全國百強縣中,來自東部沿海省市的縣佔據了絕大部分;縣域經濟發展特色不突出、同質化發展等問題較為明顯,這又從不同側面影響到縣域經濟的發展。

縣域經濟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研究發現,一個省域經濟比較強,主要強在縣域經濟;一個縣域經濟強,主要強在鎮域經濟,一個鎮域經濟強,主要強在村域經濟。廣東、浙江、江蘇等省域經濟發達,主要強在縣域經濟發達。從城市發展水平來看,廣東、浙江、江蘇等東部省份與陝西、四川等西部省份的城市發展水平差別不是很大,而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差別卻很大。

目前,新常態下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既面臨著上述諸多挑戰,也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黨的十八大以來,為了更好更快推動縣域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中央在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方面出臺了多項重大改革舉措。改革力度之大、領域突破之深前所未有,這些都為縣域經濟發展和整體水平的提升,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縣域「四化」如何推進

記者:當前縣域經濟發展與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緊密聯繫在一起。您怎麼看待縣域經濟與「四化」同步發展的關係?

魏後凱:縣域經濟屬於區域經濟的範疇。區域經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綜合性,縣域經濟發展就存在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發展的問題。但是,縣域層面的「四化」與國家層面的「四化」有所不同。

從縣域農業現代化來看,農業絕大部分在縣域,農業現代化是縣域經濟發展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基礎。

從縣域工業化來看,縣域推進工業化是有條件的、差別化的和有重點的,一定要符合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的要求。處於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的縣域,就要限制、禁止搞大規模的工業化和城鎮化。因此,縣域工業的發展,一定要因地制宜,一些交通條件比較好、距離城市比較近和發展基礎比較好的縣域,可以搞工業化,而那些地處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縣域,就不能也不應該搞工業化。

從縣域城鎮化來看,各縣域都需要推進城鎮化,即使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的地區和重要生態功能區,也存在推進城鎮化的問題。我國縣域城鎮化水平低於全國城鎮化平均水平,各省區的縣域城鎮化水平也低於省域城鎮化平均水平。

從縣域信息化來看,縣域信息化對於縣域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縣域信息化包括城鎮(縣城、建制鎮)信息化和農村信息化,應該形成城鄉一體的信息網絡。

當前我國正在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將為縣域經濟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活力。通過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經濟領域加強優質供給,使供給體系更好地適應人民群眾需求結構的變化,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高品質產品、個性化服務,加快需求的升級換代,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新的需求拉動;在公共服務領域,將補齊社會事業發展不足的短板,為實現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創造條件,讓發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群眾。

「撤縣設區」影響幾何

記者: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撤縣設區」數量持續上升。「撤縣設區」被認為是城市化水平的體現。您怎麼看待「撤縣設區」對縣域經濟的影響?

魏後凱:撤縣設區屬於行政區劃調整的範疇,科學的行政區劃調整有助於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目前縣改區已成為一些城市拓展發展空間,做大城市規模的普遍做法。造成撤縣設區快速推進的主要原因,一是城市擴張的需要。當一個城市發展空間不夠、需要用地指標的時候,就會通過撤縣設區來拓展發展空間;二是城市集權的需要。縣改成區後,規劃建設的某些權限就會上收市裡,有利於大城市在轄區內進行統一規劃,有利於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協同發展。但是,這也助長了大城市的「攤大餅」現象,一些地方總是想依靠行政區劃的調整來解決存在的問題。

1997年,國務院批准最後一個撤縣設市的行政區湖北漢川後,正式凍結縣改市,到現在已近20年的時間了。在新一輪的城鎮化大潮下,將下屬的縣(市)改區,納入城市行政區範圍,壯大中心城市的發展空間,成為很多大城市通常會採取的方式。目前全國中心大都市已基本將周圍的縣(市)改為區,一些普通地級市也紛紛將周邊縣市撤縣改區。這樣帶來的後果是,城鎮規模增長呈現兩極分化:大城市攤大餅式發展,數量越來越多,人口和空間規模急劇膨脹,大城市病越來越嚴重;而中小城市比重甚至數量在不斷減少,小城鎮相對在衰退。這樣不利於城鎮化的推進。

破解城鎮兩極化發展的現狀,重點是要加快推進縣域城鎮化,儘快恢復設市工作,探索多元化設市模式,主要採用縣改市、鎮改市和切塊設市三種模式。對於建制鎮改革的方向,應該擴權強鎮,發揮建制鎮發展經濟的積極性,激發建制鎮的內生動力,把建制鎮做大做強做好。每一個建制鎮發展好了,縣域經濟就發展好了。

縣域治理統籌推進

記者:隨著縣域經濟的發展,縣域治理的要求不斷提升。您覺得縣域經濟發展與民生、環保、產業升級的結合點應該是什麼呢?您認為未來縣域治理應該從哪些方面著力呢?

魏後凱:縣域是一個區域的概念,民生、環保、產業是一個縱向的概念。一個縣域任何問題都存在,如黨建問題、基層工作問題、產業發展問題、社會治理的問題、城鎮建設問題和信息化問題,等等。

縣一直處於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縣域發展在國家發展和治理中非常重要,縣域經濟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的重要基礎。縣域治理不僅僅在於推動經濟發展,還要統籌推進民生建設、社會秩序、民主法治、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均衡發展。

我認為未來縣域治理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一是加大縣域環境治理。目前我國縣城、建制鎮、村莊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嚴重滯後,與城市的差距很大。如2013年城市汙水處理率為89.3%,對生活汙水進行處理的建制鎮比例只有18.9%,村莊只有9.1%。又如2013年城市燃氣普及率為94.3%,建制鎮只有46.4%,村莊只有19.8%。因此,要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公共服務水平,加快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二是加強縣域鄉村治理。現在,城市治理已經實現社區化,而農村治理水平相對較低,未來要實現城鄉社區統籌治理。三是縣域要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實行全域規劃、全域保護、全域管理,一些有條件的縣域要實行全域旅遊。四是縣域經濟發展一定要有產業支撐,因地制宜,發展有特色的優勢產業,如特色農業、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旅遊等。

相關焦點

  • 縣域經濟發展論壇
    「十三五」規劃中更是將支持區域經濟發展列為重點內容,提出區域經濟建設要具有新的全局觀念,將推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點放在支持全國的縣域經濟一體化發展上面。[ 2017-01-07 09:16 ] [主持人孫博]2016中國縣域經濟發展論壇,匯聚縣域經濟發展領域前沿政策與資訊,傳播縣域經濟發展模式與發展理念。今天我們要請在座的各位嘉賓分享縣域經濟發展觀點與研究成果,助力中國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 ——基於葫蘆島市縣域經濟發展SWOT實證分析
    「十一五」以來,在加快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的背景下,葫蘆島市縣域經濟步入快速成長時期,但與發達地區縣域相比差距仍然較大。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對葫蘆島市縣域經濟發展的內外部因素進行了深入分析,對發展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 策馬揚鞭正當時 ——我市堅定不移加快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綜述(四)
    一個地區的發展,如同一個人的成長,機遇總是稍縱即逝。「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宋代英雄嶽飛的這句充滿豪情的詩句,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奮發圖強、拼搏進取。歷史的發展從未停歇,無論是對於國家還是城市,追求的無止境,決定了一個有責任的政府總能找到自己的差距,並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標。
  • 2020中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百強榜單出爐 長沙縣位列第四
    星辰在線12月16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柳佳路 通訊員 胡曉 )12月16日,中郡研究所·第二十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前100名榜單發布,長沙縣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位列第四位、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穩居前五位、首次獲評縣域發展質量優等級縣市。
  • 肇源農商銀行為縣域經濟發展當好「加油站」
    「土壤」,金融是實體經濟發展的「血液」。年初以來,肇源農商銀行涉農動產質押貸款累計授信20.87億元,預計為61家企業帶來超過1.53億元的收益;為全縣農戶發放備春耕貸款4.65億元,為農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對接縣域小微企業500餘戶,投放信貸資金達7億元,有效地解決中小微企業的燃眉之急……肇源農商銀行始終圍繞支持實體經濟,緊扣「六穩」「六保」,聚智聚資聚力,用一組組紮實的數據
  • 3地進入縣域綜合發展20強,長沙縣域經濟何以獨步中西部
    12月16日,全國縣域經濟專業研究諮詢機構和社會智庫——中郡研究所完成並發布《第二十屆縣域經濟與縣域發展監測評價報告》,揭曉第二十屆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前100名縣市等監測評價結果,長沙3地進入20強,長沙縣、瀏陽市、寧鄉市分列第
  • 增強縣域科技創新能力 賦能大別山區經濟發展
    由於缺少產業化龍頭企業牽引,特色農業產業鏈價值未能充分實現,不足以拉動縣域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二是工業經濟科技創新能力需提高。由於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大別山區縣域工業基礎較差,產業鏈配套弱,企業研發、結構調整和成果轉化都缺乏相應科技支持,產學研合作未能縱深推進,難以適應市場新的變化和需求,難以形成具有優勢和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 山東滕州:五大體系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翟傳虎  胡修鑫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尹明波    2019年2月份,山東省政府出臺若干措施,深化擴權強縣改革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 調研報告範文:縣域經濟發展調研報告範例三篇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縣域經濟面臨著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矛盾,如何科學梳理總結縣域經濟發展的經驗教訓,更加自覺地遵循經濟社會自然發展規律,抓住「牛鼻子」,找準著力點,打破傳統路徑依賴,加快縣域經濟轉型發展,是當前必須認真深入思考解決的重大課題。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們成立專門調研組,通過實地查看、座談交流等方式,對我市縣域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
  • 山東試水縣域經濟科學發展 沂水蒙陰兩縣入選
    段立宏對《山東省縣域經濟科學發展試點方案》進行了詳細解讀。齊魯網記者 殷明姝 攝齊魯網記者 殷明姝 攝  齊魯網濟南6月11日訊(記者 殷明姝 張雯婷)11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段立宏,省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省區域發展戰備推進辦公室副主任李永紅解讀《山東省縣域經濟科學發展試點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和相關工作安排。
  • 李微微: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 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
    李微微在邵陽縣調研時強調 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 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 圖 通訊員 唐靜婷攝) 華聲在線12月16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陳昂昂)12月15日至16日,省政協主席李微微率隊赴邵陽縣,走訪慰問困難群眾,調研縣域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情況。她指出,要發揮政協委員作用,持續幫扶困難群眾,進一步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從根本上鞏固脫貧成果。 省政協秘書長卿漸偉參加調研。
  • 高州曹江鎮狠抓工業園區建設助推縣域經濟發展
    茂名網訊 近年來,高州市曹江鎮緊緊圍繞高州市城東工業園總體規劃,通過力抓配套服務、基礎設施、招商引資、集聚企業等一系列舉措,打破傳統鄉鎮企業「家家點火,戶戶冒煙」的發展壁壘,實現企業發展集約化、區域化,對促進高州市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 嫩江三年奮力趕超破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編者按嫩江市在2019年度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考評中排名第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24億元,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1億元,稅收收入完成3.4億元,工業增加值完成23.8億元,四項指標綜合全省排名第一。從2016年的排名第17,到2019年的排名第1,三年,嫩江實現躍升,三年縣域經濟發展進入「尖子生」行列的奧秘是什麼?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 把縣域經濟放在全局中看待
    縣域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一直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本月初發布的一份報告,從全國綜合經濟競爭力整體實力來看,全國百強縣(市)GDP總和高達955645億元,佔全國的9.6%,2019年GDP超千億縣(市)已經增至32個。數據背後,縣域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不過同時,如何評估縣域經濟發展,也需要理性看待。
  • 縣域民營經濟緣何融資困難
    【摘要】改革開放促進了縣域民營經濟的發展,使其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目前,融資困難已經成為阻礙縣域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對此,國家應高度重視,通過不斷完善市場機制、改善社會信用環境等,豐富縣域民營經濟的融資渠道,解決其融資困難問題。
  • 書寫天府之南縣域經濟發展奇蹟——仁壽縣劍指「全國百強縣」
    這也幾乎是我省大多縣(市、區)縣域經濟發展的困局所在。 迎難而上,順勢而為。8月27日,中共四川省委辦公廳印發《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表揚2019年度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強縣(市、區)、先進縣(市、區)和進步縣(市、區)的通報》,仁壽縣榜上有名,獲評全省縣域經濟發展進步縣。「天府之南有仁壽。」
  • 焦作市工業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表彰孟州
    7月22日,從焦作市工業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上傳來喜訊,孟州市人民政府、孟州市產業集聚區雙雙榮獲2019年度焦作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先進單位,孟州市還榮獲了2019年度企業服務先進單位。孟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盧和平上臺領獎並在大會上作典型發言。
  • 伊通譜寫縣域經濟發展新篇章
    位於吉林省中南部,毗鄰長春市的伊通滿族自治縣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加強招商引資,在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上結出了累累碩果。在第十二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在長春舉辦之際,伊通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區域經濟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 長沙的縣域經濟為何能「獨步」中西部?
    12月16日,全國縣域經濟專業研究諮詢機構和社會智庫——中郡研究所完成並發布《第二十屆縣域經濟與縣域發展監測評價報告》,揭曉第二十屆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前100名縣市等監測評價結果,長沙3地進入20強,長沙縣、瀏陽市、寧鄉市分列第4第9第16位!
  • 習水「立足資源稟賦 發揮比較優勢」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利用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撐起了習水的戰略藍圖。   「術」說2020,習水「術」中有「數」立足當下,習水正繼續夯實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奮力衝刺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確保建成能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