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鐵匠短,木匠長,石匠是個巧手郎」,是啥意思?

2021-01-11 老胡說三農

前兩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時聽老農說了這麼一句俗語:「鐵匠短,木匠長,石匠是個巧手郎」。當我聽老農說了這麼一句俗語後,著實是仔細思忖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一、鐵匠短,木匠長

鐵匠是指那些打鐵或鍛造鐵器的工匠。在我國,鐵匠是一門古老的職業。據稱,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有了最原始的鐵匠,這些鐵匠不但掌握了現代鐵匠所必須掌握的最基礎技術,而且,他們還懂得了淬火工藝,能夠將鐵塊鍛打成斧頭及刀劍之類的鐵製品,儘管「原始鐵匠」的鍛打技術還有些落後,但他們所掌握的鍛打技術卻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鐵匠是一個手藝人。鐵塊在他們的手裡簡直就是人們所必須的工具或形形色色的工藝品,他們能夠將鐵塊隨心所欲地鍛打成各式各樣的產品。

鋼鐵是由諸多元素組成的合金,鋼鐵除了有巨大的堅韌性之外,同時還具有非常好的延展性。只要將鋼鐵投入到火爐中進行煅燒,其堅韌性就有所降低,如果對其進行鍛打,其延展性就能夠很好地顯現出來,從而使其能夠「由短變長」,「由窄變寬」。

既然鋼鐵在煅燒後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那麼,鐵匠在鍛打各種鋼鐵製品時就能夠使短鐵塊變成長鐵塊;既然鐵匠能夠使短鐵塊變成長鐵塊,那麼,鐵匠在選擇鐵塊鍛打鋼鐵製品時就會儘量使用略短於鋼鐵製品尺寸的鐵塊進行鍛打。其實,這就是「鐵匠短」說法的由來。

木匠是指那些能夠利用木頭製作門窗、家具、農具、生產工具等手藝的人。據稱,木匠的祖師爺為春秋時期的魯班。魯班不但發明曲尺、墨斗等多種木製工具,而且,還製作出了許多農具,因此,魯班是我國木匠的最早代表人物。

無論木匠製作什麼東西,其所需要的原料只有木頭一種。木頭是砍伐後的樹木的統稱,對於人類的生活起著很大的支持作用,根據木材不同的性質特徵,人們能夠將木頭用於不同的途徑。

一般來說,許多木頭都具有一定的堅韌性,但不管是哪一種木頭,其堅韌性都遠遠低於鋼鐵,因此。木頭的堅韌性與鋼鐵的堅韌性不在一個層級。

雖然許多木頭都具有一定的堅韌性,但幾乎所有的木頭都不具有延展性。如果木匠在利用木頭製作各種製品的時候將木頭截短了,那麼,就不能夠按照規格要求製作成木頭製品了。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木匠在製作木頭製品之前,會按照木頭製品的規格要求將木頭的尺寸放得長一些,以免因失誤而導致自己無法按照規格要求製作木頭製品。其實,這就是「木匠長」說法的由來。

二、石匠是個巧手郎

石匠是指從事採集石料並將石料加工成產品的手藝人。石匠是歷史傳承時間最長最久的職業,其職業歷史要長於鐵匠和木匠。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石匠幹的是粗活。其實,石匠才是一個精巧的手藝人。在石匠的手裡,即便是一塊粗頑的石頭,他們也能夠將它雕刻成絕妙的工藝品。我們常見的石獅子、石猴、石像生等,都是出自石匠之手,就連農田裡的石頭堤堰或農家的石頭地基,也是由石匠砌築的,而且,在石匠的手中,無論是大石頭、小石頭或是不規則的石頭,都能夠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農村便有了「石匠是個巧手郎」的說法。

聽了老農的講解後,我總算是弄明白了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究竟是什麼。由此看來,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經驗還是非常豐富的呢!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木匠不做齊頭料,屠夫不殺五爪豬』,啥意思?
    農村人都知道以前農村有三大吃香的手藝人,木匠、石匠、鐵匠,尤其木匠最受尊重,傳說是因為魯班留下《魯班書》的原因,農民子女結婚做家具都要找他們打制,我叔就是一名木匠,日常打制板凳、桌子、柜子,到了春節,我就纏著他做木刀、木劍,別提多高興了;屠夫也很多,農民家家戶戶都養豬,殺豬過年很喜慶,但是他們也都非常講究
  • 農村有老人說「長木匠、短鐵匠,不長不短是石匠」,是什麼意思?
    其實也遠遠沒有猜想的這麼不堪,畢竟那個時候的木匠、鐵匠和石匠等手工業技術也發展的程度比較高。不管是木匠、鐵匠,或是石匠、泥瓦匠等職業,在當時都堪稱一門技術活,相當於現在高新技術職業資格證,在那個時候的農村地區都是非常受歡迎。以前的農民並不像現在有這麼多打工、做買賣或者搞副業的渠道,要麼就是種地、養殖,要麼就是學一門好的手藝。學什麼呢?
  • 農村俗語「木匠斧子,廚師刀,光棍行李,大姑娘的腰」,是啥意思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村東張二狗,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木匠斧子,廚師刀,光棍行李,大姑娘的腰」,是啥意思農村俗語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它來源於普通的農民之中,通俗易懂而富有一定的寓意。「木匠斧子,廚師刀,光棍行李,大姑娘的腰」,其實也就是所謂的農村「四不摸」。那它們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木匠斧子:斧子是木匠師傅幹活的工具,也就是說是吃飯的家當。
  • 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說法?
    摘要: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好處?文/農夫也瘋狂古人一直很相信「相由心生」一說,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如何,以後的發展怎樣,這些都是可以從面相中有所體現的。也就是說不同的面相,會預示著不同的命運。
  • 農村說的「木匠的斧子,光棍的行李」是什麼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自然也就孕育出了多種多樣的文化,俗語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很多的俗語都蘊含著巨大生活的道理。那麼,俗語是怎麼產生的呢?事實上,這些俗語並不是所謂的聖人們講出來的,而是普通的民眾們在經歷了數千年的生活經驗而得來的。在我國的農村,農民們很少有可供娛樂的基礎設施,大多數人都只能在吃過午餐或晚餐後,到鄰居家嘮嘮嗑兒,於是,他們就在愉悅的交談中得出了很多大道理,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俗語了。大多數的俗語,我們都還是知道它的意思的。
  • 農村俗語「四不摸,四大急,四大快,四大累」,是什麼意思?
    農村一直流傳著許多有趣的俗語,被世代人所吟誦,只是由於農村發展的速度太快,好多俗語已經逐漸被人模糊,記不得到底是什麼意思了,這些俗語是農民長期社會生活總結的寶貴經驗,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也特別押韻和諧,今天咱們一起說說農村俗語「四不摸,四大急,四大快,四大累」,到底是啥?
  • 農村俗語「寧可一思進,不可一思停」,是啥意思?
    文/青夕 農村俗語「寧可一思進,不可一思停」,是啥意思?工作學習會用到 我們都清楚在農村流傳下來了各種各樣的俗語,設計的範圍也特別的廣泛。
  • 俗語「門前開方塘,家敗人又亡」,啥意思?農村蓋房有什麼講究
    俗語「門前開方塘,家敗人又亡」,啥意思?農村蓋房有什麼講究在農村對於人們來說蓋房子是個大事,因為蓋房不僅代表著傳承,更是代表著祖祖輩輩將在這裡「紮根」,對於人們來說房子更代表著安全感,因此人們在蓋房之前有很多準備工作。
  • 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
    今天農夫要和大家來說的這句俗語,在民間也流傳很廣的,估計不少人也聽說過。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說法呢?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是說,眉毛中長出來數根很長的眉毛,這樣是非常珍貴的。哪怕是有一萬擔糧食,也不會和他來換。原因是古人認為,「有福」之人才會長出長眉毛,這些長眉毛是長壽的一種象徵。
  • 在農村,為啥沒人敢「得罪」木匠?30年老木匠道出真相!
    比如說木匠,打鐵匠,石匠,瓦匠,木匠等等,這些都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傳統手藝,在一定程度上這些手藝也是文化的傳承。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如今這些還堅持著一門手只做一件事的匠人們,他們也是越來越吃香。不過在這些眾多的各種技藝中,大多數人最追捧和關注的卻是木匠,如果用一個從詞來概括木匠的話,那就是「神來之筆」!確實,一塊廢料到了木匠的手裡面,就能變出各種東西。
  • 農村俗語「冬至雪,九九熱」啥意思?
    導語摘要:農村俗語「冬至寫雪,九九雪」啥意思?這是一句關於冬至和九九天氣變化的農村俗語,也是一種農村諺語。今天是12月21號。農曆 冬月初七日。今天是數九寒天的第1天,是一九的第一天,真正意義的數九寒天已經到來。
  • 「木匠不做齊頭料,屠夫不殺五爪豬」,齊頭料是指啥?值得一看
    老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雖然現在很多老手藝都被淘汰了,但也有一些手藝人在農村依然存在,比如木匠和屠夫,在農村依然很常見。有句話叫「木匠不做齊頭料,屠夫不宰五爪豬」,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啥意思?
  • 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農村俗語: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而我們的先人,把自己一代又一代的經驗,通過用簡單易記的農村俗語的方式,在民間流傳,一直流傳到現在。
  • 農村俗語「親戚莫共財、共財斷往來」啥意思?到底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親戚莫共財、共財斷往來」啥意思?到底有啥道理?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同樣也領先世界幾千年。之所以能領先世界幾千年,也是因為我們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沉澱。那時候人們會把日常生活中所積累下來的經驗以及人生大道理,通過簡單的幾個字俗語,一直在民間廣泛流傳。有很多的的農村俗語,到現在也一直在流傳著。尤其是農村的老人家,基本可以隨口就能說出一句俗語來。這些俗語之所以能流傳到現代,說明這些俗語裡所包含的道理,一樣適用於現代社會。但隨意社會科學的發展,現在的年輕人也說不上幾句俗語來。今天就跟大家聊幾句現在在農村還相當流傳的俗語。
  • 農村俗語「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啥意思?小暑下雨有啥說法?
    摘要:農村俗語「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啥意思?小暑下雨有啥說法?文/農夫也瘋狂7月7日,迎來了今年的今年的小暑節氣。而在我國華南以北的長江中下遊等地區流傳著俗語「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是什麼意思呢?小暑下雨好嗎?小暑和大暑一樣,都是反映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氣,其對應的則是小寒和大寒。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小暑的解釋是:「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 農村俗語「窮人腳上無毛,富人頭頂有光」是啥意思?有何道理?
    大家都知道,祖祖輩輩流傳在農村民間的俗語老話,因為它們是勞動人民生活的經驗總結,和人生的智慧結晶,所以大多通俗易懂,簡單明白,且生動形象。只是有的多少會帶上一點偏面性,雖然談不上完全準確和符合科學,但是卻是有一定道理的。那麼,農村俗語老話「窮人腳上無毛,富人頭頂有光」是啥意思?又有何道理呢?
  • 農村俗語:「桃三杏四梨五年,無空莫種白果園」,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桃三杏四梨五年,無空莫種白果園」,啥意思?雖然說農村人的卻沒有讀太多書,但是在農村地區,完全不缺乏「文化」的氣息,畢竟有涵蓋了不同類型的俗語提供給他們學習。這些俗語能夠從古代一直流傳下來,直到現在都還被農村人掛在嘴邊,就可以知道,他們的道理在如今還相當適用。在繁多的俗語當中,其中包括有跟農耕有關係的,也包括一些對人們生活的提示,更有提醒人們在生活時候需要注意的細節。
  • 農村俗語「養母大於天、生母小於邊」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養母大於天、生母小於邊」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在我們國家有許許多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在農村流傳著,而這些農村俗語全都是來自我們祖先,通過日積月累總結出來的經驗。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沉澱了深厚了知識,通過幾個簡單又容易讓人記憶的字,一直流傳到現代。而這些俗語也可謂是環象眾生,包含了方方面面的哲理。而這些哲理都可以說是至理名言,之所以能流傳到現代,也正是因為現在我們所碰到的一些社會現象,在我們祖先的時候也存在過。
  • 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何道理呢?話說農村人沒有什麼文化水平,可是現實生活中,農村人所知道的知識和人生道理,一點也不比現在讀書人少。甚至在現代社會中還有很多讀過很多書的人,所知道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方法都比不上農村人。
  • 農村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啥意思,凹凸指的是啥?了解一下
    農村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啥意思,凹凸指的是啥?了解一下小時候在我們調皮或是做錯事的時候,像爺爺奶奶這一輩的人總是通過一些俗語教育我們,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人想必對此更加感同身受。當然不止是這樣而已,在一些爺爺奶奶坐一起聊天時也是俗語頻出,雖然有很多俗語對當時的我來說還比較複雜,但是我也是聽得津津有味到現在還記憶猶新,我想這就去俗語作為語言文化其最為獨特的特色和魅力。所以說俗語大都是來自於農村或是古代生活水平比較普通的人民。正是因為如此這些俗語的內容也大多反映普通人民或是農村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當然它的內容含義可謂是包羅萬象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