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時聽老農說了這麼一句俗語:「鐵匠短,木匠長,石匠是個巧手郎」。當我聽老農說了這麼一句俗語後,著實是仔細思忖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一、鐵匠短,木匠長
鐵匠是指那些打鐵或鍛造鐵器的工匠。在我國,鐵匠是一門古老的職業。據稱,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有了最原始的鐵匠,這些鐵匠不但掌握了現代鐵匠所必須掌握的最基礎技術,而且,他們還懂得了淬火工藝,能夠將鐵塊鍛打成斧頭及刀劍之類的鐵製品,儘管「原始鐵匠」的鍛打技術還有些落後,但他們所掌握的鍛打技術卻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鐵匠是一個手藝人。鐵塊在他們的手裡簡直就是人們所必須的工具或形形色色的工藝品,他們能夠將鐵塊隨心所欲地鍛打成各式各樣的產品。
鋼鐵是由諸多元素組成的合金,鋼鐵除了有巨大的堅韌性之外,同時還具有非常好的延展性。只要將鋼鐵投入到火爐中進行煅燒,其堅韌性就有所降低,如果對其進行鍛打,其延展性就能夠很好地顯現出來,從而使其能夠「由短變長」,「由窄變寬」。
既然鋼鐵在煅燒後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那麼,鐵匠在鍛打各種鋼鐵製品時就能夠使短鐵塊變成長鐵塊;既然鐵匠能夠使短鐵塊變成長鐵塊,那麼,鐵匠在選擇鐵塊鍛打鋼鐵製品時就會儘量使用略短於鋼鐵製品尺寸的鐵塊進行鍛打。其實,這就是「鐵匠短」說法的由來。
木匠是指那些能夠利用木頭製作門窗、家具、農具、生產工具等手藝的人。據稱,木匠的祖師爺為春秋時期的魯班。魯班不但發明曲尺、墨斗等多種木製工具,而且,還製作出了許多農具,因此,魯班是我國木匠的最早代表人物。
無論木匠製作什麼東西,其所需要的原料只有木頭一種。木頭是砍伐後的樹木的統稱,對於人類的生活起著很大的支持作用,根據木材不同的性質特徵,人們能夠將木頭用於不同的途徑。
一般來說,許多木頭都具有一定的堅韌性,但不管是哪一種木頭,其堅韌性都遠遠低於鋼鐵,因此。木頭的堅韌性與鋼鐵的堅韌性不在一個層級。
雖然許多木頭都具有一定的堅韌性,但幾乎所有的木頭都不具有延展性。如果木匠在利用木頭製作各種製品的時候將木頭截短了,那麼,就不能夠按照規格要求製作成木頭製品了。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木匠在製作木頭製品之前,會按照木頭製品的規格要求將木頭的尺寸放得長一些,以免因失誤而導致自己無法按照規格要求製作木頭製品。其實,這就是「木匠長」說法的由來。
二、石匠是個巧手郎
石匠是指從事採集石料並將石料加工成產品的手藝人。石匠是歷史傳承時間最長最久的職業,其職業歷史要長於鐵匠和木匠。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石匠幹的是粗活。其實,石匠才是一個精巧的手藝人。在石匠的手裡,即便是一塊粗頑的石頭,他們也能夠將它雕刻成絕妙的工藝品。我們常見的石獅子、石猴、石像生等,都是出自石匠之手,就連農田裡的石頭堤堰或農家的石頭地基,也是由石匠砌築的,而且,在石匠的手中,無論是大石頭、小石頭或是不規則的石頭,都能夠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農村便有了「石匠是個巧手郎」的說法。
聽了老農的講解後,我總算是弄明白了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究竟是什麼。由此看來,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經驗還是非常豐富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