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機構老師的「消失」

2020-09-03 芥末堆看教育

*來源:校長邦(ID:xiaozhangbang),作者:哲頡

一直以來,大家聚焦的重點更多都在疫後重振、維繫用戶、開拓生源等方面之上。當我們還在被頭部機構們瘋狂融資引流的盛大舉動而吸引眼球時,並沒能顧及到另一邊,則是廣大線下中小教培機構已經頻繁陷入師資緊缺、核心人才力量流失、老師辭職單幹、員工人手不足、上課平臺缺位、教學口碑低迷等困境之中。

將目光轉向更為深處的角落,便會發現這些更為緊要的行業現象急需我們去關注。

今天要說的便是線下機構老師的「消失」。

01線下機構的老師「消失」了

疫情重擊之下,一粒粒灰塵都變成了一座座大山,壓在各家機構的肩頭。生源的流失、成本的增加、資金鍊的短缺讓機構憂心,然而,除這些困境之外,更加讓機構感到危機的,便是機構內的教師群體在流失.....

「終於熬到了疫情結束,正想靠著消課和招新為機構掙一波現金流,卻發現我的老師不在了!」一位教培機構校長苦笑道,這一句話道出了太多機構最為現實的難題——千辛萬苦挺到了線下復工複課,而機構內的老師們卻走了。

「雖然現在可以複課了,但是我反而更頭疼,因為我的老師隊伍裡好多都選擇離職或出去單幹。老師走了,家長們都紛紛要求退費。」孫校長說道。

孫校長是一家素質教育機構的負責人,疫情期間機構內學生的消課、續費、招新全部停滯,一直在苦苦支撐。有的老師熬不下去,有的老師想要轉行,有的老師想自己單幹,最後大家都選擇了離開。

廈門一家教培機構的在職老師表示,今年機構在2月份的時候按62%發過一回工資,從3月後老師們就再沒有收到工資了,「如果僅靠這份工作,那我連最基礎的生活保障都沒有了。」

另一位教培機構老師表示,早在4月,她就正式踏入了百萬人的失業大軍。在收到公司的解散信後,機構開始進行債權清算。

「收入變低甚至直接零收入了,我們當然也不可能幹等著,總要另尋出路。」這是眾多教培機構老師們,在疫情期間的共同心聲。

隨著機構裡離職的老師逐漸增多,剩下的在職老師們的工作量也隨之加大了,內部問題逐漸累積。如此殘酷又現實的問題,機構能否應對?又該如何應對?

02「消失」的老師都去了哪裡?

當關注點聚焦,大量線下老師持續「消失」。

——這些消失的老師都去了哪裡?

1、單獨幹:線下老師的消失,被迫開啟自救

小張(化名)是一家民辦機構的老師,自疫情爆發以後就一直待業在家。經歷了漫長且無回應的幾個月後,小張終於決心離職了。

沒有了收入,房貸要還,車貸也要還,正在發愁的時候,有原機構的學生家長找到了她,問她能不能來家裡給孩子做入戶指導,學費會比在機構的時候高。起初,因為疫情的原因,小張猶豫不決,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家長找到她,再看一看自己帳上只出不進的餘額,小張最終妥協了。

而這,不僅僅是小張一個人的選擇。

在沒有任何營收的狀態下,一些教師開始冒著風險做入戶指導。一邊是手足無措的家長們急需老師們的「支援」,另一邊是老師們一個個入不敷出。自然,這顯然有違「禁止開展線下教學」的要求,但事實情況是,老師們絕大多數需要靠課時費生活,並且連續幾個月沒有收入,房貸、車貸、生活費,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赤裸裸的擺在眼前。

2、做兼職:線下老師的消失,無奈接受兼職

雖然復工潮已經喊了許久,但是身在北京的王老師大上周才剛剛進行了第二次復工。疫情期間,由於難以適應和操控新事物,王老師並沒有轉戰線上過,一直在等待著機構復工的通知。

好不容易歡天喜地的等來了可以復工的消息,然而北京新發地的疫情反覆將整個北京的教培機構打入冰窖。直到現在終於可以再次復工了,機構想盡了各種營銷方式,吸引家長們重返線下,然而事實上,為此前來門店的家長並不多,相反,詢問複課時間、前來退費的家長,卻從沒有斷過。

面對採訪,王先生給機構算了一筆帳,一個月的房租大概二十多萬,加上其餘費用一共三十萬,大半年過去,單是支出就是一百多萬。機構入不敷出,作用到員工一方,便是自二月以來,除了幾位授課的老師轉戰線上以外,機構其餘員工全部停職、停薪。

最終,被逼無奈的李先生,選擇辭掉了教培機構的這份工作,並在商場門口找了一份發傳單的兼職工作。面對記者的採訪,李先生面露無奈道:我也很無奈,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不能繼續再入不敷出了啊。

3、做網紅:線下老師的消失,轉戰線上發光發熱

「宅家沉寂了四個月後,我選擇了離職,」李先生回憶道,「然後我女兒提議讓我開始錄短視頻。」

李先生原本是一家素質機構的書法老師,在機構、家長和學生之中的口碑極佳,疫情緩和後,便不斷有學生和家長前來詢問何時才能上到李先生的課。在大家的詢問和家人的鼓勵之下,李先生終於決定開始嘗試錄短視頻了。

短視頻的錄製地點就在李先生家裡,以一塊白牆作為背景,由其女兒拿著微單相機掌鏡,開始了短視頻的製作。中間經歷了各種坎坷與嘗試,最終製作完成後,發布在了其短視頻帳號上。

在眾多條視頻裡,其中有一條講解運筆方法的視頻點讚量突破了一萬,讓李先生的帳號突然火熱了起來。

隨著不斷的嘗試與視頻剪輯的改進,李先生的粉絲數量直線上升。「我從未想過我能成為所謂的網紅,」李先生笑道,「我不懂這些,大多都是我女兒在管理。但是能在疫情期間通過短視頻發光發熱,我覺得也蠻有成就感的。」

03、機構如何防患於未然?

線下教師的「消失」給機構帶來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這種影響要遠遠大於招不來新生。

教師的出走,不僅讓機構的師資力量出現空缺,更嚴重的會直接帶走一批生源。那麼為了避免出現這種不利情況,機構該如何防患於未然呢?

1、從招聘源頭把關,提高教師進入門檻

教培機構的招聘環節是教師管理的總源頭,如果招聘環節有疏漏,就容易為後續發展留下「隱患」。很多機構在招聘教師時,大都更看重於硬性條件,例如畢業院校、教學經驗、職業資格、獲取獎項等等,而恰恰忽略了對應聘者的思想品行和職業道德方面的考核。在招聘方面,不僅應該注重硬性條件,還應該重點考慮忠誠度高、踏實肯幹、不好高騖遠,認同培訓機構理念的教師。

2、完善內部管理制度

機構若要發展壯大,肯定離不開健全的管理制度、獨特的企業文化和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在教師績效考核方面,機構可以根據自身的性質與定位,對教師作出明確具體的量化要求,例如出勤率、課堂展示、教案質量、滿班率、退費率和續班率等都可作為績效考評的依據。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對績效出色、表現突出的教師,樹立典型進行獎勵,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增強教師的自豪感。

3、利用合伙人制度

合伙人制度是教育培訓機構留住核心教師的重要手段。機構負責人需要向平臺思維進行轉化;將機構變為平臺,給予老師足夠的發展空間,讓老師在原有的平臺上進行創業,成為平臺的合伙人,激勵核心教師共同做大機構,有錢一起賺。教育機構由過去校長完全控制,向充分授權變化。

4、降低教師離職造成的損失

實際上,在機構的管理過程中,就要隨時做好各種預案。面對老師的離職,其對應課程和班級要馬上有計劃地讓新老師接管上,過渡一定要平穩,教育機構可以用流程化和體系化的運作來降低老師離職的損失。例如,對學生服務系統的使用,將學習的全過程進行系統化跟蹤和記錄,形成學員的專屬學習檔案,這樣即使老師離開,機構依然可以持續地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保障教學效果和教學計劃的實施。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校長邦」,作者哲頡。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相關焦點

  • 線下培訓機構老師的「消失」..........
    當我們還在被頭部機構們瘋狂融資引流的盛大舉動而吸引眼球時,並沒能顧及到另一邊,則是廣大線下中小教培機構已經頻繁陷入師資緊缺、核心人才力量流失、老師辭職單幹、員工人手不足、上課平臺缺位、教學口碑低迷等困境之中。
  • 培訓機構線下老師如何上好線上課(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線下老師轉型作線上老師要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時間設置:也可以利用線上平臺自帶功能,譬如Classin上面的小紅花 等等。如果平時線下課程有的獎勵制度,也可以平移同步到線上。現有的線下學員—— 同時段,同老師出現的問題:1. 家長反饋線上效果沒有線下好2.
  • 教師流失帶走大量生源,線下教培機構怎麼防患於未然?
    當我們還在被頭部機構們瘋狂融資引流的盛大舉動而吸引眼球時,並沒能顧及到另一邊,則是廣大線下中小教培機構已經頻繁陷入師資緊缺、核心人才力量流失、老師辭職單幹、員工人手不足、上課平臺缺位、教學口碑低迷等困境之中。
  • 培訓機構線下老師如何上好線上課(上)
    雖然近一段時間裡,我們大家都應該接觸了不少線上直播課程。但對於老師來說,課程的時間操作環節仍然不可大意,還有一些必要的功課要先做好。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如何能更成功的成為一名線上直播課的老師。首先,我們看一下 線上老師和我們傳統的線下老師到底有什麼區別?或是說,大家都覺得線上教學的難度要大於線下教學。那到底是為什麼呢?
  • 匿名信:一個老師視角下的線下機構自救和沒落之路
    前段時間,我們報導了遭海澱監管局點名的優勝教育,隨後不少線下機構的老師主動聯繫到我們,介紹他們討薪與維權之路,過程不乏艱難。這一封匿名信就來自某教育機構的老師之手,詳解疫情之下,從一個老師的視角看機構的自救以及死亡之路。正文:疫情之前,我已經在這個機構工作2年了,總體感覺不錯。
  • 九成機構降薪,41%機構裁員,線下機構如何順利轉型線上?
    01 冰火兩重天:41%教培機構裁員,39.78%家長傾向在線教育數據顯示,2020上半年,全國線下教培機構註銷18885家,相當於每天都有近百家機構消失。為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90%的教培機構採取降薪,41%的教培機構進行裁員。
  • 線下教育機構如何數位化轉型?
    編輯導語:疫情對於線下教育機構的打擊是極大的,如今,疫情還未完全消失,線下教育機構該如何創新思路,完成轉型?2020年新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後,線下教育被按下了暫停鍵,線下教育機構面臨著固定的租金和人力成本,以及學生、老師資源的流失和大規模的課程退費問題,多數面臨現金流問題的線下教育企業進入破產階段。隨著線下培訓機構的頻頻爆雷,如何轉型是每一家教育機構都在思考的問題。
  • 41%的機構裁員,線下機構的線上遷徙有多難?
    *來源:校長邦(xiaozhangbang),作者慶昭近半年來,全國線下培訓機構註銷企業數量為18885家,每天有近百家的培訓機構註銷。為了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90%的教培機構採取了降薪,41%的教培機構進行了裁員。其中很多校長表示線下轉線上模式不適應,傳統老師也無法快速適應線上工作,因此出現了降薪和大批裁員。但是在線教育的處境真的這麼難嗎?39.78%的家長願意選擇在線教育疫情爆發後,教育行業對於線下機構在線化的探索達到了高峰。
  • 英語啟蒙,選擇線下機構還是線上機構?聽聽有經驗媽媽的分析
    看著周圍家長都在給孩子報英語課,加上很多家長沒能力或有能力沒精力給孩子英語啟蒙,報班是第一選擇,到底是線下的班還是線上的課好呢?特別是我們這種四五線城市的,線下機構水平參差不齊。下面談談我自己的親身體驗。
  • 線下教育培訓機構要向線上教育的服務能力
    線下機構課程對家長來說則較為輕鬆,線下課程只要把孩子送到機構去,家長不用一致跟隨,一切交給老師完成,最多還需要協助完成一些課後作業。但是由於家長大部分沒有參與其中,通過孩子也無法描述清晰,家長比較難以了解課程詳細內容和過程,對課程認同感沒有線上的強烈。 B、線上教育過程清晰,形式豐富。
  • 線下教培機構轉戰線上 線上線下結合是未來風向嗎?
    大年初二,李盛開始和松鼠AI總部運營部的老師聯繫溝通,了解最新的政策,以及轉線上需要做什麼改變。有了想法之後,接下來的轉變也順暢多了。李盛開始組織校區裡每一個員工參與線上培訓,了解線上上課系統的使用。與此同時,李盛所在校區的老師開始進行線上磨課。因為以前只會線下授課,許多線上軟體,老師們都沒有接觸過,李盛就每天帶著老師們去摸索、去學習。
  • 論培訓機構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的區別?
    隨著線下教育發展很多年,國內很多的大型教育機構都在積極發展線上教育,著名的「學而思教育」「猿輔導」等等,通過不斷的宣傳,努力,實踐,這些年,這些大型教育機構已經成長為國內人人皆知的線下線上教育培育機構,學生全國各地遍布,但隨著2020年
  • 線下教培機構的旺季將在九月回歸
    然而在這些精彩的背後,卻是大量線下中小機構無奈的發現,他們的線下學生在大批量「消失」。當我們還在被頭部機構們瘋狂融資引流的盛大舉動而吸引眼球時,並沒能顧及到另一邊,則是廣大線下中小教培機構已經頻繁陷入師資緊缺、核心人才力量流失、老師辭職單幹、員工人手不足、上課平臺缺位、教學口碑低迷等困境之中。 在近期與大量機構管理者們的溝通之中,80%的機構管理者最頭痛的問題之一,便是師資緊缺。
  • 漫長「休工期」下的線下教培機構何去何從?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2020年開學通知,通知強調,各地開學後,要根據當地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嚴格控制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未經省級教育部門批准,校外培訓機構不得擅自開展線下培訓活動。該通知讓經歷了漫長休工期的線下機構再次遭受沉重打擊,教培機構應當何去何從?
  • 線上老師不如線下老師?固有化思想讓你錯過了多少優秀老師
    線上教育自從存在以來,就一直和線下教育在battle。且一直都好像在輿論中沒有勝出過,畢竟在父母的眼中,傳統的線下教育才更為靠譜,線上教育都屬於打水漂,知識含金量並不高。甭管線上,線下行業缺點都不可避免所以父母們更願意花錢在線下給孩子們報各種補習班,一年下來孩子的學習費用就超過全家的生活開銷了。
  • 線下少兒英語機構變形記
    純在線玩家的加速發展,加速了少兒英語行業進行升級,尤其是對於線下的少兒英語機構來說,這也是一次必須把握的機遇和不得不跟隨的趨勢。  少兒英語「觸網」  線下少兒英語機構一直是競爭最激烈的領域之一。當看到網際網路有可能提升教育效率時,線下少兒英語機構紛紛有了布局線上的想法。但是,他們的「觸網」速度比純在線玩家慢許多。
  • 北京培訓機構線下複課在即,「線上+線下」融合成新常態
    最近,精華學校青雲校區門口的公示欄多了一張「校外培訓機構疫情防控責任承諾書」——本周一,經自查自評、書面申請、教育部門驗收後,精華學校線下校區達到複課標準,面向學生家長作出公開承諾。暫停幾個月的線下培訓機構重新開張。
  • 尚德機構杜錚:線下的面授比線上直播更有溫度?
    尚德機構杜錚:線下的面授比線上直播更有溫度?尚德機構是國內第一家完全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教學的培訓機構,相對於人們對於線上教學某種程度的冷冰冰觀點,在今日舉辦的中國網際網路教育論壇上尚德機構CTO杜錚給出了不同答案---網際網路讓教育更有溫度。網際網路重構教育場景杜錚表示網際網路的出現讓教育場景更加多元化,讓更多的角色參與進來。而當有更多的角色參與到這個場景時就會產生更多的連結和交互。
  • 2020年教培行業出現了令人痛心局面,線下教培老師不見了
    這一年,教培機構因入不敷出,倒閉跑路、人去樓空的比比皆是,一時間,眾多教培機構老師不知所措!教培行業人員本以為行業得到了「回血」的機會後,教培老師就會主動回來,整個教培行業會如以往一樣發展迅速!但是,想像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奇碼星球一個多餘的觀察發現:廣大中小線下教培機構已經頻繁陷入師資緊缺、核心人才力量流失、老師辭職單幹、員工人手不足、上課平臺缺位、教學口碑低迷等困境之中,且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一時間,令人目瞪口呆!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
  • 線下機構老師流失時,我們如何穩住學生和家長?
    當線下機構老師流失時,我們如何穩住學生和家長。機構需要好老師,好老師不僅要求專業能力強,還包括溝通能力,教學能力、控班能力以及責任心等在線下機構,人員流動比較頻繁。因此,老師有變動很正常。老師發生變動,對老師所在的班級肯定是有影響的。為了最大範圍的降低影響,我們可以這樣去跟家長、學生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