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考:溫聲細語,潤兒心

2020-09-04 莫白老師

大聲吼孩子的父母,傷了孩子的心,也並沒有達到教育的效果

我曾聽人說:「我現在特別不想回家,一個人待著也很好啊。回去幹什麼?被吼來吼去,各種嫌棄。」

從小被父母吼到大的孩子,常常會覺得父母不愛自己,感受不到溫暖,他們會不自覺的產生緊張和焦慮的情緒。

這種情況,我深有體會。

小時候,每當我被爸媽大聲地吼,被爸媽數落的時候,心裡總會一顫,特別難受。那時候,我總覺得父母是因為我是女孩不喜歡我才那樣對我的。所以那時候,我就總想快快長大,離開家。

我常常焦慮,常常不知所措,漸漸變得膽小怕事。我想我們很多時候最想要的並不是大聲地批評責罵,而只是想聽父母輕聲軟語的對我們說,我們應該怎麼做吧。

從前我不曾想,如今來思考,突感眾生的為難。

我們又何必去為難孩子?孩子被吼得越兇,越會與你的願望背道而馳。

一位母親希望她的孩子聽話,於是大聲吼他:「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孩子被嚇得哇哇大哭,抽抽搭搭好不可憐,可是卻一臉茫然和委屈的望著這位母親。

這位母親仍然吼他:「讓你好好寫作業,你給我到處玩。一點兒都不聽話。」

聽話?要怎麼聽話?孩子不懂,也被嚇得聽不進去了。

父母不會溫聲軟語的去說明,只一味地大聲指責怒斥。久而久之,親子關係劍拔弩張,有的孩子也學會了用同樣的方式去跟父母說話,或者乾脆把父母的話當耳旁風,我行我素。

只要你一吼,孩子就會覺得:反正你說來說去只會吼我。隨便你怎麼說,說完了事。

等你說完,孩子就「嗯嗯」「好的」「要得」應付你。

這樣有什麼意義?

我明白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可是用這種方式真的能把孩子教好嗎?

我想很多人都已經體會到了,不能。

想要教好孩子,真的不能靠吼。

溫聲細語,方能浸入孩子的心靈。

胡適先生曾在《我的母親》中寫到:「母親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的嚴厲眼神,便嚇住了。」

我如今也在嘗試,如何不用打罵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嚴肅認真不容置疑的告訴他們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什麼事。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讓自己對他們發怒,大聲斥責他們。

我突然感覺自己變得平和了,而這樣的教育也初見成效。

我用溫和又嚴肅的語氣告訴他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他們也很給面子的去做,好像更容易接受。

他們很喜歡被表揚,只要表揚他們做得好的地方,他們就能繼續去做的好。批評似乎也不是那麼難以接受了。

當然,我還有很多不足,我的語言還不夠豐富,很多時候不知道怎樣使用更好的語言去表達自己,去讚揚他們,去勸解他們。

我想我應該好好學習一下語言的表達能力。讓我的語言更加能打動人心,讓我的聲音更加入情。

就像歌謠一樣,好的歌曲真的很能感化人,教育人。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記深遠

父母特有的溫柔和寬容,對孩子的人生有非常重要的幫助。

就像胡適先生在《我的母親》裡所說的那樣:我十四歲便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裡闖蕩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母親。

我能明白很多父母的無奈,他們為生計奔波,為生存勞累,一家老小都要吃喝。可是哪怕那麼忙碌卻也掙不了太多的錢。因此心裡很是煩悶,浮躁。所以,當孩子撞到槍口上來時,父母的第一反應便是大聲呵斥。

可是,那又怎樣?難道你不愛你的孩子嗎?既然愛,那是不是應該好好改變一下自己。

至少,我們從溫聲細語對孩子說話開始。

有的父母是沒有讀過多少書的,儘管有九年義務教育的加持,在如今這樣變化萬千的資訊時代裡。他們也沒有信心用自己曾經的學識去輔導孩子。

可是父母能帶給孩子的從來不是在學識上的幫助,學識上有老師,有書本。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你難道沒有發現孩子在學你嗎?

曾經的我也學著父母的語氣去跟他們說話,換來的是他們的傷心怒斥。

(你看,父母都難以接受別人的大吼大叫,孩子就更難以接受了。)

如今經歷了太多事情的我們,終於跟過去和解了。我看到了父母也在慢慢成長,他們的聲音軟了許多,我也漸漸能明白他們說的那些話裡飽含的關心和愛護。

可是啊,沒有人知道我掩藏在骨子裡的自卑和怯懦。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你們有什麼想法呢?反應大家留言分享哦。

我是莫白——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勵志寫出利人利己的好文章。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好聽的方言,說起來溫聲細語,連吵架都讓人覺得很可愛
    中國最好聽的方言,說起來溫聲細語,連吵架都讓人覺得很可愛,在土地遼闊、物產豐富的中國,漢語作為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工具,在發展過程中,根據地域因素和社會因素的不同,可以看到一定程度的分化和統一,產生了方言,方言是俗稱,也叫地方語和故鄉語,不難想像,我國國土遼闊,人口複雜,方言的種類也非常多
  • 對孩子,家長並不是都要溫聲細語。關鍵時刻,吼叫也是一種保護
    貳我也贊同,為了孩子在幸福和睦的家庭氛圍中,健康快樂地成長,日常生活中,父母確實不應該對孩子進行大吼大叫式教育。但有些特殊時候,吼叫卻很有必要。最近兩天,鄭州一個呵斥孩子的小姐姐火了。為什麼呢?總之,無論是平時的溫聲細語,還是關鍵時刻的大吼大叫,出發點都是為孩子好。家長要學會在遇到情況時區分判斷,選擇合適的方式才好!
  • 溫言細語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嗎
    最近我有個迷思,關於孩子教育的,到底孩子應該怎麼被教導,是溫言細語的還是批評指責的方式呢?不知道寶媽們有沒有被孩子逼崩潰過,又是如何收起自己的情緒來溫言細語的引導孩子的。而我,確實最近因為教導崩潰了,我不知道自己一直控制情緒,溫言細語的引導出來的孩子,真的就沒有問題嗎?
  • 中國最可愛好聽的方言,說起來溫聲細語,連吵架都讓人感覺很可愛
    到這裡來,不管吃飯還是住宿,所有人的話都是用溫暖的聲音細語,可以看出語氣很柔和。 有人開玩笑說,如果兩個人用吳語吵架,不聽方言的人就感覺不到這是在吵架,他們以為是在聊天,結果這句話真的很感人,連吵架都覺得很可愛。如果有機會去江南玩,仔細聽這個方言,你會體會到它的美麗。
  • 【精彩活動】探和潤之聲,享和潤之韻——和潤教育理念解讀與和潤理念思維碰撞
    老師們用筆書寫,用心勾勒,結合自身教育教學實際,將對和潤教育的理解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匯報。「和潤」是一個具有中國古典哲學意味的概念,如果將班級比作一個教育生態場域,教師就如陽光,教育如雨露,家長如土壤,只有三者按律運行流動,才能維護班級生態的平衡發展,讓東實小芽芽茁壯成長。
  • 潤·教育「才藝課程促銷節」等你來購
    正值暑假,為了滿足廣大家長對子女才藝教育的需求,近日深圳廣電潤·教育打造的「2016才藝課程促銷節(深圳)」正火熱的進行中。8月16日開始,家長們不但可以領取多重優惠,還能輕鬆在平臺上進行購課啦。小白鴿舞蹈、借山畫館、啟邦國際藝術、鼓唐音樂、周廣仁鋼琴、悅球高爾夫、張慶鵬籃球俱樂部等60多家知名機構聯手潤·教育為孩子打造一站式才藝教育平臺。本次活動依託移動網際網路,家長們通過手機APP即可以超低價享受到知名品牌、品類豐富、品質過硬的才藝教育服務。家長朋友在促銷節究竟能享受到哪些實惠?這就帶你深入走訪部分家長和教育機構。
  • 他就像古風圈的「吟遊詩人」,根正苗紅:戲腔美如畫,溫聲如吐玉
    今天櫻落就為大家帶來一個古風圈的「吟遊詩人」,如今根正苗紅,他不僅戲腔美如畫,更是溫聲如吐玉。一起來看看他是誰吧!根正苗紅的smile小千,就像一個詩人,很多歌曲都比較有詩意吧。所以用了老乾媽那一首《吟遊詩人》來形容他。小千的歌聲清亮乾淨,聲穩音準,而且專業的發聲完全不用擔心高音會破音。
  • 【綠野風尚】李悅彤:願做細雨潤物無聲
    「教育不能沒有感情,沒有愛的教育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一直以來,李悅彤老師秉持愛的教育理念,一絲不苟的教學態度,用愛照亮孩子們的未來。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她上下求索,追求進步,多次在校級硬筆書法、簡筆畫、朗誦等基本功大賽中獲獎。她曾獲校級「優秀班主任」稱號,在「名校+」朗誦活動中榮獲二等獎,撰寫的教學設計也多次在各項評選活動中獲獎。
  • 科技改變教育?改變的是「教書」,而對「育人」問題無能為力
    科技好像對教育正在產生極其巨大的影響,尤其是現在「停課不停學」的疫情防控時刻,網上直播課堂轟轟烈烈,好不熱鬧。老師冷冰冰的,冷若冰霜,沒有溫聲細語,沒有配合教學內容的豐富的肢體語言,如何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 養成說話輕聲細語的習慣,讓人如沐春風
    比如一個人說話輕聲細語,無論在家裡對待父母妻兒,或是在外面工作處理事情,都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說話輕柔的人做事也很優雅,仿佛所有的事情都在他的預定之中,不會忙中出錯,不會因為一點事情就驚恐不知所措,因為說話輕柔的人都長期培養出了一種屬於自己的優雅氣質。
  • 【一日一句】要輕聲細語,義正言辭.
    要輕聲細語,義正言辭。譯得更精煉點,「輕聲細語」,「義正言辭」。🤔話可以溫柔講,但意要清晰且堅定。這就猶如月光,柔和卻又足夠明亮。🌙最後,用四個字概括其義,剛柔並濟。
  •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是最笨的教育方式,媽媽請溫柔一點
    很多媽媽都說讓孩子做什麼都不做,一腳下去就老老實實的,可是這樣教育出來的寶寶為什麼越來越「熊」了呢?請相信什麼都有原因也學媽媽會覺得自己孩子的性格不好,任性,凡事都要合自己的心意才行,否則就以哭鬧來威脅;媽媽說了很多次這件事不能做,孩子偏偏每次都要踏進「雷區」等等,這些都是媽媽會對孩子吼叫的導火索。
  • 你還在對你的孩子大吼大叫,請細細的閱讀,為了孩子,請低聲教育
    看看孩子多信任低聲教育,指的是與教育孩子大喊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家長們常常為了管教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無策,使用不同的聲調會有不同的兩種效果,家長批評孩子,用低聲教育孩子更容易接受些。,是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中最堅實的後盾,低聲教育是良好的家庭教育,更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 一個人真正的修養,是「輕聲細語」
    很多時候,一個人真正的修養,是「輕聲細語」。 只有在生活中「輕聲細語」的人,才能夠掌握與人交流的精髓,及時的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 教育| 傳播中華經典 踐行文化潤疆——「文化潤疆大講堂」第三講在...
    教育 | 傳播中華經典 踐行文化潤疆——「文化潤疆大講堂」第三講在喀什六中開講 2020-12-14 19: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