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超梯度到CNN,AI專家們推薦13篇「必讀」論文 !

2021-03-02 AI職通車

譯者:Icarus、、Maker、這麼辣雞嗎、Clara

來源:AI研習社

以下所有的論文都是免費的,涵蓋了從超梯度到CNN的產量響應建模等一系列主題。每位專家還附上了論文被選中的原因以及簡短的個人簡歷。

Jeff CluneOpenAI的研究團隊負責人我們在一月份的時候就和Jeff談過,當時他不能只選一篇論文作為必讀,所以我們讓他選了兩篇。下面列出這兩篇論文。本文解讀了兩個關鍵的討論點,即稀疏訓練數據的局限性,以及循環網絡是否能在完全監督的情況下支持元學習。這些要點在七個概念驗證實驗中得到了解決,每個實驗都研究了深度元RL的一個關鍵方面。我們考慮了擴展和擴大該方法的前景,同時也指出了一些對神經科學的潛在重要影響。點擊這裡閱讀更多內容。
Jeff推薦的第二篇論文通過在整個訓練過程中倒鏈導數,計算出所有超參數的交叉驗證性能的精確梯度。這些梯度允許對數千個超參數進行優化,包括步長和動量計劃、權重初始化分布、豐富的參數化正則化方案和神經網絡架構。

Shalini Ghosh
三星研究美國公司智能電視部門首席科學家(全球)和機器學習研究團隊負責人
這篇1997年的開創性論文的思想是超前於那個時代的。直到最近(即過去6年左右),硬體加速器才有能力運行LSTM的訓練/服務操作,從而使得LSTM成功用於許多應用(如語言建模,手勢預測,用戶建模)。LSTM基於記憶的序列建模架構非常有影響力——它啟發了許多最新的改進方法,例如Transformers。這篇論文對我的工作影響很大。本文討論了近期流行的對象檢測模型RetinaNet的創新變體,並介紹了增量學習的範例,該範例的此應用和其他對於多模式學習應用是很有效的。本文中使用的關鍵思想和增量學習公式對從事CV工作的任何人都有用,並且可以為對行動裝置有效的高效增量算法鋪平未來創新的道路。

Kenneth StanleyCharles Millican教授(UCF)和Uber高級研究經理Ken之所以選擇這篇論文,是因為它給出了一個獨特的例子,說明了新興行為,並暗示了開放性的開始。論文本身找到了明確的證據,證明在我們的環境中,代理策略有六個湧現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會給對方團隊帶來新的壓力,讓他們去適應;例如,代理學會了使用可移動的盒子來建造多物體掩體,這又導致代理發現他們可以使用坡道來克服障礙。我們允許Ken也加入了他自己和他的同事們的一篇論文,他的建議是 "關於開放式挑戰的非技術性介紹"。這篇論文在描述中解釋了這個挑戰到底是什麼,如何解決了它的驚人意義。

Andriy推薦了2017年的這篇論文,因為用他自己的話說,"它將NLP與BERT等預訓練的Transformer模型帶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論文提出了一種新的簡單網絡架構--Transformer,完全基於注意力機制,完全免除了遞歸和卷積。在兩個機器翻譯任務上的實驗表明,這些模型在質量上更勝一籌,同時更可並行化,所需的訓練時間也大大減少。

Andrew NGLanding AI創始人兼執行長;deeplearning.ai 創始人當我們聯繫Andrew時,腦海中並沒有具體的論文,然而,我們被引導到他最近的一篇帖子,其中突出了他認為可能感興趣的兩篇論文。下面引用了這兩篇論文。在這項工作中,Andre等人提出了一種卷積神經網絡(CNN)來捕捉不同屬性的相關空間結構,並將它們結合起來建模產量對養分和種子率管理的響應。利用九個農場實驗構建了一個合適的數據集,對CNN模型進行訓練和檢驗。評估了四種組合了網絡中不同階段的輸入屬性的體系結構,並將其與最常用的預測模型進行了比較,在這裡閱讀更多關於文章的內容。本文評估了深度學習算法與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在使用醫學成像對疾病進行分類時的診斷準確性。進行樣本外外部驗證的研究包括在meta-analysis中,使用統一的分層模型。

Gregory Piatetsky-ShapiroData Scientist,KDnuggets President當我們聯繫到Gregory時,他建議他的論文選擇是基於試圖理解AI和ML的大趨勢,最近的兩篇論文對他來說非常突出。「我最近讀了兩篇重要的論文,下面是Gary & Francois的文章。我還推薦看Yoshua Bengio和Gary Marcus在Montrea進行的辯論。」本文介紹了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最新研究,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強調了通用學習和越來越大的訓練集和越來越多的計算。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加裡提出了一種混合的、知識驅動的、基於推理的方法,以認知模型為中心,可以為比目前可能的更豐富、更健壯的人工智慧提供基礎。Gregory的第二個建議是François Cholle的「關於智力的衡量」。本文總結和批判性地評價了智力測量的定義和評價方法,明確了隱含指導它們的兩個歷史智力概念。然後,弗朗索瓦在算法資訊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新的智力正式定義,將智力描述為技能獲得效率,並強調了範圍、推廣難度、先驗和經驗等概念。

Myriam Cote顧問Myriam的建議包括機器學習及其對環境的影響。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機器學習專家想知道如何提供幫助。在本文中,作者描述了機器學習如何成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幫助社會適應氣候變化的有力工具。從智能電網到災難管理,他們通過與其他領域合作來發現目前影響較大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通過機器學習的方法來進行解決。

Kirk Borne首席數據科學家和數據科學研究員, 博思艾倫諮詢公司執行顧問  「這篇論文已有一定年份,且不是技術性文章,但是它涵蓋了許多你需要思考的基本問題,業務決策點,算法特徵,度量和數據特徵,測試和驗證在操作環境中部署AI算法。我之所以喜歡這篇文章,也是因為推薦引擎很受歡迎且在不同的行業中使用,得到了所有人(甚至是非專家)的認可。因此,本文可以迅速為學生(包括其他人)獲得對算法的深入理解和樂趣。因公眾號限制無法發布外鏈,可在公眾號後臺回復「13篇論文」獲得每篇論文下載連結。



AI研習社是AI學術青年和開發者社區,為大家提供一個頂會資訊、論文解讀、數據競賽、求職內推等的技術交流陣地,歡迎登陸www.yanxishe.com加入我們吧~

投稿、轉載、媒介合作聯繫微信號 | bajiaojiao-sz

商務合作聯繫微信號 | LJ18825253481

相關焦點

  • Embedding從入門到專家必讀的十篇論文
    這裡是「王喆的機器學習筆記」的第十篇文章,今天我們不分析論文,而是總結一下Embedding方法的學習路徑,這也是我三四年前從接觸word2vec,到在推薦系統中應用Embedding,再到現在逐漸從傳統的sequence embedding過渡到graph embedding的過程,因此該論文列表在應用方面會對推薦系統
  • 大盤點:Top100 深度學習論文+7 篇下載量最多的 AI 研究文章!
    從人臉識別到網頁新聞推薦,都有它的身影,而這些也離不開深度學習。深度學習從大量數據中學習樣本數據的內在規律,最終讓機器能夠像人一樣具有分析學習能力,能夠識別文字、圖像和聲音等,並在語音和圖像識別方面取得巨大的成果。
  • 中國學者再次被撤13篇論文,涉嫌偽造同行評審專家!—新聞—科學網
  • 圍觀騰訊 AI Lab 的4篇 ICML 入選論文 | ICML 2017
    作為國內著名的人工智慧研究機構,騰訊 AI Lab 也有4篇論文入選了今年的 ICML。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對這4篇論文簡單介紹如下。Hoi(新加坡大學信息系統學院),張潼(騰訊 AI Lab)論文簡介:條件梯度算法由於其應對大規模機器學習問題時高效的特點,近幾年來重新成為了研究的熱門話題。然而,目前為止的研究都沒有考慮過在線分布式環境下的算法表現,這種情況下本地的計算量就很輕微。在
  • 「每周CV論文推薦」初學深度學習人臉識別和驗證必讀文章
    歡迎來到《每周CV論文推薦》。在這個專欄裡,還是本著有三AI一貫的原則,專注於讓大家能夠系統性完成學習,所以我們推薦的文章也必定是同一主題的。人臉識別和驗證是當前人臉圖像在身份認證領域中最廣泛的應用,今天給大家介紹入門深度學習人臉識別必讀的文章。
  • Jeff Dean親筆盤點谷歌AI 2019:日均2篇論文,縱橫16大方向
    從基礎研究開始,到技術在新興領域的應用,再到展望2020。雖然匯報格式沒有變化,但人工智慧技術,又往前邁出了一大步。Jeff Dean總結了16個大方面的AI成果,並透露全年AI論文發表數達754篇,平均每天都有2篇論文發表。
  • 阿貓的63篇必讀文章清單(推薦收藏)
    今天總結了7月至10月的文章,差不多4個月左右寫過的文章,快要到11月,今年的最後兩個月
  • AI影響因子5月回顧:國內企業研究院89篇頂會論文被錄用,商湯騰訊...
    (成立實驗室、人事變動、獨家專訪等) 13 起。其中阿里 AI Lab 有 10 篇論文被錄用,分別有 1 篇 oral,6 篇 poster,3 篇 Spotlight。而達摩院機器智能技術實驗室也有 2 篇 poster 被錄用。在今年的 ICLR 上,阿里巴巴搜索事業部也有一篇論文被錄用。
  • 一本值得推薦的企業管理書籍——《管理者必讀12篇》
    算起來走上管理崗位已經有好幾個年頭了,這期間奔著提升自我的目標看過不少企業管理類的書籍,真正值得推薦的還是這本《管理者必讀12篇》。後來自己私下就開始補習,記得是當時一位四川的同學告訴我《管理者必讀12篇》這本教材不錯,即適合零基礎的快速打好基本功又適合有一些實踐經驗的強化科學管理觀。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位同學所贈予我的都是真玉良言!
  • 清華大學豈凡超:義原的介紹和義原的自動推薦 | AI 研習社第 76 期...
    近日,在雷鋒網 AI 研習社公開課上,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在讀博士豈凡超就分享了採用機器學習的方法為中文新詞自動推薦義原,並進一步為其他語言的詞語推薦義原。公開課回放視頻網址:http://www.mooc.ai/open/course/555?
  • AAAI2020必讀的10篇「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相關論文和代碼
    隨著AAAI2020的到來,專知小編整理了最新10篇關於知識圖譜的論文,來自清華大學、中科大、北航、中山大學、UCL、Facebook、騰訊、阿里巴巴等,包含義原知識圖譜、知識圖譜表示學習、知識遷移、知識圖譜層次表示、常識知識圖譜補全等,請大家查看!
  • 圖形學渲染和模擬有哪些必讀論文?
    按照年份整理了一些近年來覺得比較重要,或者方向很有趣的渲染領域的論文,並且均給出了PDF或網頁連結。
  • 「雜談」計算機視覺新手如何選讀論文?這100多篇你必須收下
    從事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工作或者研究,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就是讀論文,目前論文這麼多,對於新手朋友們來說,該如何進行選讀呢?本次來匯總一下我們的論文推薦專欄,給大家推薦各個方向,超過100篇文章,大家可以點擊文末的『往期連結』進入相關連結獲取詳細介紹。
  • 筆記 | Faster RCNN詳解結構介紹
    來源丨https://zhuanlan.zhihu.com/p/34110452論文題目:Faster R-CNN: Towards Real-Time Object Detection with Region Proposal Networks論文作者:Shaoqing Ren, Kaiming He, Ross Girshick, Jian Sun
  • AI研究實力最強的25所高校,據NIPS2017論文數統計
    NIPS 2017在加州長灘舉辦,吸引了8000名參會者,從3240篇提交的論文中接收了679篇,接收率為21%。根據這679篇論文,統計得到以下結果。根據論文統計,全球TOP25的大學:1.U Toronto,多倫多大學10.Princeton U,普林斯頓大學11.U Cambridge,劍橋大學12.GIT,喬治亞理工大學13.U Oxford,牛津大學14.EPFL,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 【寵粉行動】100篇神經網絡必讀論文(檢測/識別/分類/分割……)!白給!
    根據相關算法,科技情報大數據挖掘與服務系統平臺AMiner從人工智慧領域國際頂會/期刊中提取出「卷積神經網絡」相關關鍵詞,篩選推薦了 100 篇經典必讀論文,內容包含CNN在檢測/識別/分類/分割/跟蹤等領域的理論與實踐,並按被引用量進行了排序整理。
  • 300篇 CVPR 2019 Oral 論文精選匯總,值得一看的 CV 論文都在這裡
    今年有超過 5165 篇的大會論文投稿,最終錄取 1299 篇,其中 Oral 論文近 300 篇。為了方便社區開發者和學術青年查找和閱讀高價值論文,AI 研習社從入選的 Oral 論文中,按應用方向挑選了部分精華論文,貼在本文。
  • ACL 2018 | 騰訊AI Lab五篇入選論文
    騰訊 AI Lab 今年共有 5 篇論文入選,涉及到神經機器翻譯、情感分類和自動評論等研究方向。下面將介紹這 5 篇論文的研究內容。這一事件在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旗下學術頻道AI科技評論資料庫產品「AI 影響因子」中有相應加分。
  • 優必選斬獲 IJCAI 2017最佳學生論文獎,13篇論文入選
    隨著近年來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和學者也在積極參與 IJCAI 並發表論文。今年,IJCAI共收到2540篇論文投稿,再創歷史新高,最終錄用660篇,錄用率為26%。其中,由優必選AI首席科學家陶大程博士領導的優必選雪梨AI研究院有13篇論文被接收,同時陶大程博士還擔任了此次會議的Area Chair。
  • NeurIPS 引用量最高的10篇論文!Faster R-CNN登頂!何愷明和孫劍均有兩篇論文入圍
    本文就來盤點NeurIPS 2015-2019年引用量最高的10篇論文。根據此數據,一方面能看出這段深度學習黃金時期的研究熱點,另一方面查漏補缺,看看這些必看的Top級論文是不是都掌握了。算是現在入門目標檢測學習的第一篇論文,也是R-CNN系列的最終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