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再次被撤13篇論文,涉嫌偽造同行評審專家! |
最近,愛思唯爾出版集團旗下期刊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撤回中國學者13篇文章。涉及單位包括南開大學、四川大學、首都醫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貴州省人民醫院、成都第二人民醫院等醫院。
撤稿的主要原因為涉嫌偽造同行評審專家。
而就在一個月前,中國學者剛剛陷入集體造假醜聞。
當時,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旗下期刊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批量撤稿 30 餘篇,其中31篇論文的作者來自中國。
浙江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計量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數十家高校及公司牽涉其中。撤稿主要原因是嚴重抄襲,以及「涉嫌偽造評審專家」。
兩次事件,可謂「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此次大規模撤稿事件,發生在一本名為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未來一代計算機系統》)的期刊上。
這是一本SCIE(SCI Expanded)期刊。從2015年到2018年,該刊物的影響因子逐年上升,分別為2.43、3.997、4.639、5.768。
期刊影響因子變化趨勢
期刊相關信息
有趣的是,儘管該期刊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工程技術-計算機:理論方法」,但此次撤稿的13篇論文幾乎都來自生物醫學,特別是臨床醫學領域。
其中11篇論文涉及各級醫院、醫科大學或中醫藥大學。
論文題目 | 參與單位 | 關鍵詞 |
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 Kruskal Wallis test for patients with joint contracture | 新疆醫科大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院 | 關節攣縮 |
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f contracture model of knee joint | 新疆醫科大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院 | 膝關節攣縮 |
High-resolution ultrasound images in gouty arthritis to evalu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phi and bone erosion | 四川大學 貴州省人民醫院 貴州省骨科醫院 | 痛風性關節炎 |
Inhibition of KRAS gene mutation o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its effect on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 成都第二人民醫院 四川大學 | 非小細胞肺癌 |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and stent drainage for unresectable cholangiocarcinoma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南開大學 | 膽管癌 |
Effect of dexmedetomidine on comfort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 南京醫科大學 | 右美託咪定(一種鎮靜藥物) |
Effects of Yin-nourishing and blood-cooling decoction on proteinuria and Renal Tubular damage in IgA Nephropathy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養陰涼血湯 腎病 |
Clinical effect of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in spinal surgery on senile osteoporotic compressible fractures of the spine | 陝西省漢中市中心醫院 | 脊柱骨折 |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 analysis for decreased disease risk and elevated treatment response to pegylated-interferon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 湖北省中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慢性B型肝炎 |
Synthesis and research of a novel near infrared nanoprobe targeting liver cancer | 川北醫學院 遂寧市中心醫院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新型肝癌 |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biochemical indicators in common bile duct stone patients with neg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 首都醫科大學 | 膽總管結石 |
AOFAS scores for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n arthroscopic treatment of subtalar ankle instability with osteochondral injury syndrome | 華中科技大學 | 軟骨損傷症候群 |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 暨南大學 | 乳腺癌篩查 |
近年來,生物醫學,特別是臨床醫學領域頻頻成為論文撤稿「重災區」。
2015年3月,英國BMC(生物醫學中心)出版社撤回43篇論文,同樣以中國科學家論文為主,且來自臨床醫學領域。
同年,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論文作者全部來自中國,其中63篇均來自醫學生物學領域,特別是臨床醫學領域。
2017年4月,施普林格集團旗下《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期刊撤下107篇論文,全部來自中國學者。
2019年,知名期刊《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研究通訊》(BBRC)撤回了9篇中國學者論文。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偽造同行評議」這一情況,存在於大多數撤稿中。
所謂「偽造同行評議」,是指論文作者有意識地不按照期刊指南或道德標準進行同行評審的行為。
根據2014年《自然》的一篇報導:《出版:同行評審騙局》,一些期刊會邀請作者為自己的論文推薦潛在審稿人。有些作者會提供偽造的電子郵件地址,將論文直接發送給自己或者自己的同事。
報導指出,這些同行評議舞弊事件的共同點是:研究人員利用出版商計算機系統的漏洞以欺騙編輯接收稿件,其中最常見的手段就是「自寫自審」。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發生兩起因涉嫌偽造同行評審專家而被撤稿事件。
頻繁發生的同行評議造假行為背後,究竟有哪些利益鏈條?這次撤稿事件的鍋,是不是還由「論文第三方機構」來背?期待相關高校和機構進行更加深入的調查。
參考資料:
https://www.nature.com/news/publishing-the-peer-review-scam-1.16400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