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篇醫學論文被撤,作者向媒體訴苦:如同保姆把孩子賣了

2020-12-20 澎湃新聞

4月21日,世界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發布聲明,該集團旗下《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期刊撤下所刊登的107篇論文。此次被撤稿論文的作者全部來自中國,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編造審稿人和同行評審意見。

「此次撤稿事件是2015年撤稿事件的延續。」針對撤稿事件,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傑回應。記者了解到,此次撤稿是《腫瘤生物學》雜誌利用2015年撤稿事件掌握的虛假同行評審信息反查了2012年至2016年發表的所有論文,從而發現這批「問題」論文。

2015年8月,施普林格撤回旗下10個學術期刊已發表的64篇中國作者的論文。被撤論文中出現了不同作者、不同評審人使用相同電子郵箱的情況,論文投稿和回複評審意見是有人在批量操作,並由此確認確實存在論文發表的「第三方」在弄虛作假。

不過,事件發生之後,作為出版界「公敵」的第三方中介,似乎成了唯一的贏家。

「保姆把孩子賣了」

從2010年起,某知名醫院醫師林誠(應受訪者要求化名)就開始了投稿的「長徵路」。但是一直到2013年,他的論文還是因為語言不過關被拒稿了。終於,著急申請項目的他,最終還是被遊走在各個醫院的第三方機構業務員吸引住了。

每天,林誠在出診時經常會遇到的人,除了病人之外,還有四處尋找「商機」的論文第三方機構業務員。與以往不同,這一次,心急如焚的他動了心。

「英文不是我們的母語,我的英文功底不過關,論文需要潤色。」於是林誠花了2.4萬元,林誠把自己的論文交給了第三方,對方不僅把論文潤色得「更像外國人寫的了」,還承諾可以幫助發表。

林誠告訴記者,在第三方的價目表上,不同類型的期刊價格不同,「影響因子高的雜誌收費更高」。

「幸運」的是,林誠交給第三方的那篇論文,成功發表在《腫瘤生物學》上。「不幸」的是,這篇論文也成了此次被撤下的107篇論文之一。

採訪中,林誠再三表示,此次撤稿論文事件定性應該是同行評議造假,不是論文造假,概念不同,性質更不能等同。「我可以保證,論文中的實驗數據是真實的。至於第三方找到的論文評審專家,偽造同行評議,這個我完全不知情。」想想這件事,林誠有點無奈,「這就如同,將自己的『孩子』交給了保姆,結果沒有想到,保姆把我的『孩子』賣了。」

不過,目前,像林誠這樣的醫生想維權很難。「在論文代投和論文買賣方面,我國目前沒有明確法律規定。關於論文買賣,現在只有教育部的學位論文管理辦法中有相關說明,但指的都是學位論文。而且,現在第三方公司都是叫作科技服務公司,我們找不到處罰依據。」中國科協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門委員會調查組成員曾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說。

「期刊為什麼不監管」

施普林格出版集團調查後,確實發現,與林誠類似的作者有不少,他們大多是通過「第三方」中介投稿。「『第三方』中介對虛假同行評審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是出版界共同的『敵人』。」安諾傑說。

2015年可謂中國論文「撤稿」大年,撤稿原因不約而同地指向同行評議環節。除了施普林格撤稿風波之外,2015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集團宣布撤銷旗下12種期刊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撤稿理由是發現第三方機構有組織地為這些論文提供了虛假同行評審服務。2015年10月,愛思唯爾撤銷旗下5本雜誌中的9篇論文,論文全部來自中國高校或研究機構,撤稿理由是論文的同行評審過程被人為操縱。

不過,在與安諾傑交流時,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春法指出,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確實存在不可推卸的責任,但2015年撤稿事件發生後,出版集團沒有採取積極有效措施防止類似事件發生,出版集團和期刊編輯存在內控機制不完善、審核把關不嚴格等問題,理應對此承擔責任。

對此,安諾傑回應,在撤稿事件中,出版集團確實存在期刊編輯對評審專家信息、評審專家評審意見審核不嚴格等問題。

「期刊為什麼不監管,為什麼文章能發到假的郵箱裡?」這樣的問題讓林誠困惑不已。

目前,施普林格已經解除與涉事期刊的合作。

107篇依然只是「冰山一角」

「雖然此次撤稿規模大,但仍只是冰山一角,存在類似問題的期刊和論文遠遠超過這個規模。」 第二軍醫大學海軍醫學系教授孫學軍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難道中文期刊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肯定不是,有人說『問題更嚴重,只是因為少有人去追究』。」

在孫學軍看來,產生這種現象背後的基本邏輯是,醫生晉升需要論文。「不同級別的醫院有不同的要求,普通醫院需要國內期刊,比較大的醫院需要核心期刊,一些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則要求必須是SCI收錄。被撤稿的雜誌,全部都是SCI收錄的,作者基本都是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或三甲醫院的醫生。」孫學軍說。

另一名知名三甲醫院的專家也向記者感慨:「大規模撤稿的事情,帶給我們太多的思考。臨床醫生需要門診、需要手術、需要管理病人,需要進修學習交流,還得發學術論文。考核一個臨床醫生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目前醫學界評價標準方面的討論呼聲很熱。「人們越來越強調,對醫生的評審,不能唯論文而論,主要還是看醫術和實踐水平。」首都醫科大學教授李義庭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近幾年,關於臨床醫務人員的評價問題,已經引起了一些重視。2016年10月12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全面推進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的指導意見》,其中特別指出國家科技創新的各項激勵政策適用於衛生機構及其人員,將在醫療衛生健康領域實行人才分類評價標準。

「醫務系統特別是臨床醫務人員的評價,容易出現問題。因為他們確實工作負荷很大,很多人一天就要看幾十、上百個病人。在這種情況下,再用文章去考核他們,確實有點強人所難。這樣的評審標準本身就不符合實際。」李義庭說。

除了定量評價外,在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黃力看來,評價體系應遵循分類評價、同行評議的原則,在全面掌握相關數據,包括論文數據的基礎上,同行也可以作出評判。 

(原題為《107篇論文被撤 作者訴苦:保姆把孩子賣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107篇論文撤稿事件-新聞專題-科學網
    107篇論文被撤 作者訴苦:保姆把孩子賣了         從2010年起,某知名醫院醫師林誠(應受訪者要求化名)就開始了投稿的「長徵路」。但是一直到2013年,他的論文還是因為語言不過關被拒稿了。終於,著急申請項目的他,最終還是被遊走在各個醫院的第三方機構業務員吸引住了。
  • 107篇醫學論文丟大臉,假學術不僅丟國格
    更讓人揪心的是她論文共同作者兼導師、世界級幹細胞頂級專家、日本又一個非常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笹井芳樹因不堪輿論壓力而自殺。這不是孤例。又有韓國「克隆之父」黃禹錫,2005年,因在美國《科學》雜誌發表論文被證實造假,他自己及另6名專家因此被首爾國立大學辭退。隨後,黃禹錫又因侵吞政府研究經費、非法買賣卵子罪送到法庭受審,被判2年徒刑,緩刑3年。
  • 107篇中國醫學論文齊被撤浙大、協和都中槍(名單)
    當地時間4月20日,世界最大學術出版機構之一的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發表撤稿聲明,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TumorBiology)》宣布撤回107篇發表於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還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
  • 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事件調查:為何都集中在醫學界?
    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事件調查:為何都集中在醫學界?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 題: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事件調查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傑文津、董瑞豐  近日,曾隸屬著名國際出版商施普林格公司旗下的《腫瘤生物學》發聲,撤銷雜誌收錄的中國學者的107篇論文。
  • 107篇中國醫學論文被撤,山東多家三甲醫院在列!
    當地時間4月20日,世界最大學術出版機構之一的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發表撤稿聲明,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宣布撤回107篇發表於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還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
  • 107篇醫學論文被撤稿!科技部:暫停相關項目基金
    107篇醫學論文被撤稿!科技部:暫停相關項目基金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世界著名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今年4月份的時候曾發表過一篇撤稿聲明,宣布撤回107篇發表在期刊《腫瘤生物學》上的論文,而這107篇醫學論文的主要作者均來自中國
  • 中國學者再次被撤13篇論文,涉嫌偽造同行評審專家!—新聞—科學網
    撤稿的主要原因為涉嫌偽造同行評審專家。 而就在一個月前,中國學者剛剛陷入集體造假醜聞。 當時,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旗下期刊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批量撤稿 30 餘篇,其中31篇論文的作者來自中國。
  • 中國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潤色代投一條龍服務
    國際科技論文被視為一國科研實力的象徵。然而,今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社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絕大部分來自中國。10月,擁有《柳葉刀》《細胞》等知名學術期刊的出版巨頭愛思唯爾撤銷旗下5種雜誌中的9篇論文,全部來自中國。中國論文為何被撤?
  • 107篇中國學者論文遭國外期刊撤稿 中國科協回應
    日前,世界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發布聲明,撤銷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所刊登的107篇論文,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此次被撤稿論文的作者全部來自中國,撤稿原因稱是論文作者編造審稿人和同行評審意見。換言之,論文作者「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 追蹤Science論文被撤:為何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新聞—科學網
    追蹤Science論文被撤:為何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   10月9日,科學網公號推送了《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首次被撤:距發表僅3個月!》一文,引發廣泛關注。 有讀者提出:撤稿聲明最後一句顯示,論文另一通訊作者、東南大學教授朱斌等並不同意撤稿。為何最終還是撤稿? 在諸多留言中,關注的焦點還包括:對於附件圖片的「意外錯誤」,為何論文作者選擇撤稿而非勘誤?
  • 那些被撤的論文,事後「風評」頗佳,咋整?—新聞—科學網
    隨之而來的另一個現象是:不少論文雖已被撤,但其引用量卻在增加,並且影響到由此產生的學術成果的可靠性。 最近,美國一位信息科學教授就發現,一篇2005年發表於CHEST期刊、題為Effects of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n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COPD的醫學論文在被撤稿10餘年後,其直接引用次數達到近150次,「二手」引用量更是超過2500次。 一項研究分析了238篇被撤論文的引用情況。
  • 107篇中國論文被撤稿,是國際期刊把關不嚴的錯?
    [摘要]107篇中國學者論文因同行評審造假被國際學術出版巨頭斯普林格一次性撤稿,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被撤作者還不乏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名校的。而這次事件距離去年12月底的同類事件才僅僅過去4個月。
  • 那些被撤的論文,事後「風評」頗佳,咋整?
    來源 | 科學網編輯 | 學術君近幾年,論文撤稿情況日益增多。隨之而來的另一個現象是:不少論文雖已被撤,但其引用量卻在增加,並且影響到由此產生的學術成果的可靠性。最近,美國一位信息科學教授就發現,一篇2005年發表於CHEST期刊、題為Effects of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n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COPD的醫學論文在被撤稿10餘年後,其直接引用次數達到近150次,「二手」引用量更是超過2500次。一項研究分析了238篇被撤論文的引用情況。
  • 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 有外國雜誌靠中國投稿費養活
    僅7個月,百餘篇來自中國的國際論文先後被期刊、出版社撤下。這一反常現象引起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機構關注。  今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社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絕大部分來自中國。
  • 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因學術不端被撤三篇論文
    據 Retraction Watch 網站消息,由於數據造假,《分子內分泌學》雜誌撤銷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 Sudarsanareddy Lokireddy 一篇論文。 該論文主要研究肌生成抑制蛋白的功能。
  • 論文被撤十多年,引用卻增至2500次:撤稿研究為何陰魂不散?
    近幾年,論文撤稿情況日益增多。隨之而來的另一個現象是:不少論文雖已被撤,但其引用量卻在增加,並且影響到由此產生的學術成果的可靠性。一項研究分析了 238 篇被撤論文的引用情況。結果表明,儘管很多文章被撤回是由於道德不當、數據造假和虛假報告,但絕大多數(198 篇,83%)對它們的引用都是正面的,只有 12 篇(5%)為負面性的引用。「論文撤稿後仍在被引用的問題在學術界一直存在,從未得到有效地解決。」科學網博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時朋朋曾寫道。
  • 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因學術不端被撤三篇論文—新聞—科學網
    >   據Retraction Watch網站消息,由於數據造假,《分子內分泌學》雜誌撤銷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Sudarsanareddy Lokireddy一篇論文
  • 中國學者集體騙國際期刊被撤稿107篇醫學論文
    【文/ 觀察者網 孫武】世界著名學術出版商斯普林格(Springer)4月21日發布消息,稱其治下的期刊《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因作者編造審稿人和審稿意見而撤稿107篇論文。從斯普林格提供的名單看,涉及的作者都來自中國,不乏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等名校,可謂成群結隊。這些論文作者提供虛假的審稿意見。部分論文作者冒用本領域專家的名字申請郵件地址,在專家不知情的情況下,從虛假郵箱向期刊提供正面誇讚論文的審稿意見。斯普林格表示,他們的調查掌握了「確鑿的證據」(「clear evidence」)。
  • 百文被撤 與其叫屈不如自清
    點擊查看 令人難堪的是,這107篇論文竟然都來自中國,我們學術界有勇氣自查嗎?  「百文被撤」再掀風波,無須再指責別人「歧視」,也無須叫屈,是撤錯了就起訴,是自己錯了就得反省。「自己」這個詞就難讀了。
  • 107篇中國學術論文造假遭外國期刊撤稿
    4月20日,世界最大學術出版機構之一的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發表撤稿聲明,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宣布撤回107篇發表於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不僅包括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等三甲醫院在列,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同濟大學等知名高校也不鮮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