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篇中國醫學論文齊被撤浙大、協和都中槍(名單)

2020-12-17 中國青年網

當地時間4月20日,世界最大學術出版機構之一的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發表撤稿聲明,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TumorBiology)》宣布撤回107篇發表於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還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

「論文提交的評審人建議中,使用了評審人的真實姓名,但假冒了其電子郵件地址,這讓編輯以為文章發送給了真正的評審人。在我們與真正的評審人進行調查和溝通之後,他們確認並沒有對論文做過評審。」施普林格細胞生物學及生物化學編輯總監彼得·巴特勒(PeterButler)參加了此次的調查,他對記者表示:「同行評審流程是保障科研質量、誠信和可重複性的基石之一。我們撤銷這些受到影響的論文,旨在清除不良的科學記錄。」

論文作者來自125家中國研究機構、4個國外研究機構。

據記者統計,被撤稿的107篇論文作者來自125家中國研究機構、4個國外研究機構。

就國內波及的研究機構而言,不僅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等三甲醫院在列,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同濟大學等知名高校也不鮮見。但相比之下,此次被撤稿的論文作者大部分來自國內各大醫院。

4家國外機構分別為日本愛知醫科大學、美國威斯康辛州血液中心、美國芝加哥大學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調查者:這是全球性問題

「同行評審及投稿過程中的造假問題是全球性的,並非任何國家所特有的。我們的篩查工作不針對任何國家。」巴特勒對記者表示:「人們普遍有發表文章的壓力,這不僅是在中國,全球範圍也如此。」

「但在中國,有一定證據表明,提供所謂語言編輯服務的第三方機構(註:一些提供論文代投服務的機構)在操縱評審流程上發揮了作用。」巴特勒說:「科研誠信是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十分重視的事情,他們在過去兩年也採取了重要的措施以解決相關問題。施普林格會繼續竭盡所能,協助相關工作,維護各方利益。」

什麼是同行評議?

同行評議是決定一篇投稿論文能不能在期刊發表的重要機制。一般而言,論文作者向期刊投稿後,期刊編輯會邀請具有專業知識、和作者沒有利益相關的學者,評議論文的價值和質量。期刊主編在同行評議的基礎上決定是不是接收論文。

同時,《腫瘤生物學》此前規定,論文作者可以向期刊推薦評審這篇論文的合適專家。此舉本是為了讓細分領域的研究能有對口的專家進行評審,但這也讓造假者有機可趁。造假者或是提供偽專家名單,或是提供真專家的假郵箱。如果期刊選擇他們作為審稿人,會得到一份熱情洋溢的正面評議回執,從而「助推」論文發表。

「按照國際出版倫理委員會(COPE)的建議,出版機構和期刊編輯決定撤稿。經過全面的調查後,我們有充足的證據可以相信(這些論文的)同行評議過程受到破壞。」《腫瘤生物學》總編輯TorgnyStigbrand在此次的「撤稿注意」中寫道。

3次因虛假同行評議而批量撤稿

這並不是《腫瘤生物學》第一次因同行評議造假而批量撤稿。2015年,施普林格出版社撤回來自10個旗下期刊共64篇評議造假的論文,其中包括發表於《腫瘤生物學》的論文。2016年12月,《腫瘤生物學》又進行過一次「清理」,撤下了25篇由於同行評議造假或其他問題的論文,其中絕大部分論文作者來自伊朗。

巴特勒透露,正是在2015年和2016年兩撥因虛假同行評審(等原因)導致的論文撤稿之後,他們決定對《腫瘤生物學》的相關論文進行篩查。「基於這一追加篩查,我們又查出新的虛假同行評審人。」巴特勒說。但對於107篇這一撤稿數量,他表示,「與這一時間段內所發表文章相比,所佔比例極小。」

至於後續,是不是還會有已發表的論文因虛假同行評議而被撤回,巴特勒說:「我們的調查比較徹底,我們確信已較好地掌握了整體情況,但我們仍無法排除這種可能。」

公開資料顯示,《腫瘤生物學》是國際腫瘤及生物標記物學會(ISOBM)的官方期刊,2015年的影響因子為2.926。2016年底,國際腫瘤及生物標記物學會與施普林格出版社的合作到期,《腫瘤生物學》的出版商自今年1月起已經改為美國SAGE出版公司。

SAGE出版公司發言人對「撤稿觀察」表示,出版社已經和國際腫瘤及生物標記物學會協商一致,將重構編輯委員會,並會徹底修改同行評議制度來使其符合SAGE的慣例。比如,在選用被推薦的審稿人、要求提供機構郵箱方面,實施更嚴格的政策。

附:此次被《腫瘤生物學》撤稿的研究機構清單

相關焦點

  • 107篇醫學論文被撤,作者向媒體訴苦:如同保姆把孩子賣了
    4月21日,世界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發布聲明,該集團旗下《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期刊撤下所刊登的107篇論文。此次被撤稿論文的作者全部來自中國,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編造審稿人和同行評審意見。「此次撤稿事件是2015年撤稿事件的延續。」
  • 107篇醫學論文丟大臉,假學術不僅丟國格
    2015年,英國大型學術醫療科學出版商現代生物出版集團(BioMed Central)撤銷了43篇生物醫學論文,其中41篇是中國作者,單位涉及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等多家高校附屬醫院,還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成都軍區總醫院、濟南軍區總醫院等多家部隊所屬機構。——相關人等具體是哪些人?他們被所在單位開除了嗎?曾經騙取的科研經費與獎勵追還了嗎?
  • 107篇中國醫學論文被撤,山東多家三甲醫院在列!
    當地時間4月20日,世界最大學術出版機構之一的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發表撤稿聲明,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宣布撤回107篇發表於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還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
  • 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事件調查:為何都集中在醫學界?
    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事件調查:為何都集中在醫學界?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 題: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事件調查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傑文津、董瑞豐  近日,曾隸屬著名國際出版商施普林格公司旗下的《腫瘤生物學》發聲,撤銷雜誌收錄的中國學者的107篇論文。
  • 107篇論文撤稿事件-新聞專題-科學網
    107篇論文被撤 作者訴苦:保姆把孩子賣了         從2010年起,某知名醫院醫師林誠(應受訪者要求化名)就開始了投稿的「長徵路」。但是一直到2013年,他的論文還是因為語言不過關被拒稿了。終於,著急申請項目的他,最終還是被遊走在各個醫院的第三方機構業務員吸引住了。
  • 107篇中國學者論文遭國外期刊撤稿 中國科協回應
    日前,世界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發布聲明,撤銷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所刊登的107篇論文,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此次被撤稿論文的作者全部來自中國,撤稿原因稱是論文作者編造審稿人和同行評審意見。換言之,論文作者「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 107篇醫學論文被撤稿!科技部:暫停相關項目基金
    107篇醫學論文被撤稿!科技部:暫停相關項目基金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世界著名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今年4月份的時候曾發表過一篇撤稿聲明,宣布撤回107篇發表在期刊《腫瘤生物學》上的論文,而這107篇醫學論文的主要作者均來自中國
  • 107篇中國學術論文造假遭外國期刊撤稿
    4月20日,世界最大學術出版機構之一的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發表撤稿聲明,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宣布撤回107篇發表於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不僅包括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等三甲醫院在列,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同濟大學等知名高校也不鮮見。
  • 中國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潤色代投一條龍服務
    國際科技論文被視為一國科研實力的象徵。然而,今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社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絕大部分來自中國。10月,擁有《柳葉刀》《細胞》等知名學術期刊的出版巨頭愛思唯爾撤銷旗下5種雜誌中的9篇論文,全部來自中國。中國論文為何被撤?
  • 107篇中國論文被撤稿,是國際期刊把關不嚴的錯?
    [摘要]107篇中國學者論文因同行評審造假被國際學術出版巨頭斯普林格一次性撤稿,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被撤作者還不乏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名校的。而這次事件距離去年12月底的同類事件才僅僅過去4個月。
  • 中國學者再次被撤13篇論文,涉嫌偽造同行評審專家!—新聞—科學網
  • 浙大北航等學者被國外期刊撤稿30餘篇
    這7篇被撤論文中,有3篇是常州工學院電氣與光電工程學院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合作的。公司官網顯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簡稱「41所」)是我國唯一的專業電子測量儀器研究所,本部位於安徽省蚌埠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迄今為止,41所共完成科研成果近400項,4項獲國家獎,100多項獲部、省級科技進步獎。
  • 中國學者集體騙國際期刊被撤稿107篇醫學論文
    【文/ 觀察者網 孫武】世界著名學術出版商斯普林格(Springer)4月21日發布消息,稱其治下的期刊《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因作者編造審稿人和審稿意見而撤稿107篇論文。從斯普林格提供的名單看,涉及的作者都來自中國,不乏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等名校,可謂成群結隊。這些論文作者提供虛假的審稿意見。部分論文作者冒用本領域專家的名字申請郵件地址,在專家不知情的情況下,從虛假郵箱向期刊提供正面誇讚論文的審稿意見。斯普林格表示,他們的調查掌握了「確鑿的證據」(「clear evidence」)。
  • 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 有外國雜誌靠中國投稿費養活
    僅7個月,百餘篇來自中國的國際論文先後被期刊、出版社撤下。這一反常現象引起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機構關注。  今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社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絕大部分來自中國。
  • 那些被撤的論文,事後「風評」頗佳,咋整?
    最近,美國一位信息科學教授就發現,一篇2005年發表於CHEST期刊、題為Effects of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n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COPD的醫學論文在被撤稿10餘年後,其直接引用次數達到近150次,「二手」引用量更是超過2500次。一項研究分析了238篇被撤論文的引用情況。
  • 中國論文被大規模撤稿 國際科學形象遭重創
    4月20日,知名學術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一次性撤銷旗下雜誌《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2012年至2016年發表的來自中國的107篇文章,這些文章被認為涉嫌同行評審造假。此次大規模撤稿調查源於2015年、2016年連續曝出的撤稿事件。
  • 被國際期刊瘋狂撤稿,我國醫學論文還有救嗎?
    2017年4月20日,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集團旗下《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發表聲明,宣布撤回107篇來自中國的醫學論文,撤稿的主要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fake peer review)。這些論文涉及524名作者,127家中國研究機構和4家日本、美國、加拿大機構。此次撤稿創下了世界正規學術期刊一次性撤稿數量的紀錄。
  • 浙大北航等機構學者被國外期刊撤稿30餘篇:偽造同行評議
    這7篇被撤論文中,有3篇是常州工學院電氣與光電工程學院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合作的。公司官網顯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簡稱「41所」)是我國唯一的專業電子測量儀器研究所,本部位於安徽省蚌埠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迄今為止,41所共完成科研成果近400項,4項獲國家獎,100多項獲部、省級科技進步獎。
  • 那些被撤的論文,事後「風評」頗佳,咋整?—新聞—科學網
    最近,美國一位信息科學教授就發現,一篇2005年發表於CHEST期刊、題為Effects of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n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COPD的醫學論文在被撤稿10餘年後,其直接引用次數達到近150次,「二手」引用量更是超過2500次。 一項研究分析了238篇被撤論文的引用情況。
  • 國際期刊集中撤稿107篇中國論文 科技部:正逐一徹查 將「零容忍」
    世界著名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在今年4月發表了一篇撤稿聲明,宣布撤回107篇發表在期刊《腫瘤生物學》(該期刊曾是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旗下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