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8月29日12時34分訊(記者 王思洋 通訊員 餘方芳 周小麗)「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在外地也能感受到來自家鄉的溫暖。」今(29)日,記者採訪了正在昆明打工的尹平,他告訴記者,墊江縣(昆明)流動群團服務站就在身邊,大事難事,找服務站都能解決,這不是幸福是什麼!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在雲南昀鋒建築有限公司上班的尹平,不幸被建築材料打中,致腰椎骨折。然而,對於此事公司一再推脫,不願承擔責任。無奈之下,尹平只得委託親人尋求墊江縣(昆明)流動群團服務站幫助。服務站得知情況後,服務站工作人員積極與建築公司協商最終願意承擔責任並支付醫藥費。
墊江縣(昆明)流動群團服務站成立於6月27日。成立後,服務站每月收集一次墊江籍工友的意見和建議,並依託當地法院、律師事務所等單位和當地群團組織,為墊江籍工友展開維權、法律知識培訓等服務,解決其在工作生活遇到的困難、難事。不到兩個月時間,服務站已深入人心,工友們更是親切地將服務站稱之為另一個「家」。
墊江縣在外務工人員達30餘萬人,如無組織他們將如何維權,如何訴說心中的苦楚?針對這一問題,在群團改革過程中,墊江縣充分發揮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在組織、引導、服務群眾和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方面的作用,探索建立了「8+N」流動群團服務工作體系,在墊江外出務工人員相對集中的昆明、溫州、寧波、義烏、上海、廣州、成都等8個城市建立流動群團服務站,並以點帶面,帶動輻射周邊區縣,形成「8+N」流動群團服務工作體系,統籌做好在外務工人員團結凝聚、教育引導、權益維護、綜合服務等工作。
依託8個流動群團服務站,還建立就業創業見習點,搭建就業創業服務平臺,提供就業創業培訓、政策諮詢、金融諮詢等服務。同時,為有返鄉創業意願的流動群眾牽線搭橋,找項目、找廠房、找工人、找銷路,「引流」在外閒散資金「回流」,助力縣內經濟建設。截至目前,已幫助2000餘人找到就業崗位,為100餘青年提供創業服務,回引返鄉創業資金5000餘萬元。
不僅如此,墊江縣工青婦還以流動群團服務站為「中轉站」,建立雙向聯繫點,為在外流動群眾與縣內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建立親情通道,定期收集雙方的親情家書、親情留影、親情問候等,並及時雙向互通,讓親情回歸、讓愛意永恆。目前,已收集親情家書等2000餘份,並依託流動群團服務站送達在當地務工的墊江籍流動群眾手裡,在當地引起強烈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