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廷芳:一個在中國廢除了凌遲酷刑的人

2021-02-23 辰光依舊

今天咱們認識一位猛人,之所以稱他是猛人,我先揀幾件他做的事情,您看看他能否配得上猛人這個稱號。

這位大哥是個廣東人,但卻系統的接受了英國的法律教育,並且成為了一名在英國和香港可以執業的大律師;他被李鴻章招募進入晚清政府,成為了洋務委員,並且還被派駐過美國出任大使;在他的主張下晚清政府廢除了「凌遲」、「梟首」等酷刑;武昌起義後,這個大哥作為軍政府的談判代表參加了與清廷的談判,達成青帝退位協議;北洋政府時期他出任了司法總長,並且在民國政府時期還出任過外交部長……。他是中國第一位法學博士,也是香港立法局第一位華人議員。

怎樣,這個大哥算猛人不?他的名字叫伍廷芳,一位被洋務、外交給耽誤了的法學家。

 

伍廷芳出生於新加坡,父親是一個生意人,在他幾歲的時候帶他回到廣東生活。

13歲的時候,伍廷芳在廣東遭遇了一次綁架,他僥倖逃脫後隻身赴香港聖保羅學院求學,並在這裡接受了完整的西式教育,5年後,以優異成績畢業。

1862年,年滿20歲的伍廷芳被招聘為香港高等法院的譯員,也就是翻譯。這主要得益於他精通英語的同時,還熟練掌握粵語、閩南話等方言。

根據伍廷芳後來的講述,他在擔任香港高等法院譯員的時候,對華人的誠信問題有了深刻的認識。

當時的香港是英屬殖民地,法院都是按照英國的司法體系設置的。每當有證人出庭,法院都會要求證人把手放在聖經上宣誓,自己所說的話都是實話。

可是,證人作證後,經過調查發現證人說的其實是謊言,也就是偽證。

為什麼呢?英國人開始研究,結果發現,香港人並不信奉基督教,所以把手放在聖經上宣誓屁用沒有,根本不具備約束力。

隨後,英國人修改了制度,要求所有的證人在出庭時要攜帶「家譜」,當著列祖列宗的面宣誓,自己的證詞時實話。

但沒過多久英國人又發現,證人還是在撒謊。

再一調查發現,原來法院門口就有賣假的家譜的,所以證人宣誓時的家譜並不是他的祖宗,自然沒有敬畏之心,還是可以隨便撒謊的。

英國人又改了規矩,要求所有證人必須按照戶口攜帶自己真實的家譜,並且有專門人員核對家譜的真實性。

如此一來,英國人認為偽證問題一定能夠解決,但沒想到的是,證人即便是帶著自己真正的家譜,依舊會在法庭上撒謊,提供偽證。

英國人徹底懵逼了,為什麼啊?

經過廣泛的調查後,英國人發現,原來提供證人的當事人都要給證人一些金錢好處,而在金錢利益面前,別說祖宗家譜,哪怕天王老子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最後,英國人實在沒有辦法,只好放任了華人在作證時提供偽證的這一事實。

對於這種現象,別說當時的伍廷芳內心是崩潰的,差不多160年後的今天,很多的律師在面對偽證時,內心依然還是崩潰的……

 

1874年,已經是香港法院首席譯員的伍廷芳辭去了公職,自費到英國留學。

學什麼?法律。

初到英國首都倫敦,伍廷芳租住在一家律師們經常聚會喝酒的Inn裡,每天聽到的都是律師們關於某某案件的討論,和對於司法體系的認識、理解及評價。這對伍廷芳的法律觀念的確立,起到了耳聞目染的作用。

伍廷芳就讀於倫敦大學學院攻讀法學,課餘時間,他不是到處打工賺錢,而是跑遍了倫多的多個法院,旁聽一件又一件案件的審理。

在後來的著作裡,伍廷芳直言不諱的指出,大英帝國之所以稱霸世界,與其每天在法庭上事無巨細的去為每一個案件伸張正義是分不開的。

1877年,學業期滿後,伍廷芳取得英國大律師資格。

要知道,1877年的時候,一個拖著辮子的華人在英國倫敦取得了大律師資格,和當時一個黑人可以在美國當總統一樣,是讓人無法想像的。

取得大律師資格後,伍廷芳返回香港,成為了獲準在英國殖民地開業的第一位華人律師,同時又被港府選任為考試委員。

洋務運動開始後,李鴻章經人引薦見到了伍廷芳,頓感相見恨晚。此人精通西洋律例,正是可以為外交、洋務所用。但伍廷芳當時在香港律政司正如魚得水,壓根沒給李中堂面子,不去!

從1878年到1882年,伍廷芳先是被正式委派其為掌法紳士(後譯太平紳士),開了香港華人出任太平紳士之先河。

隨後,他又經過港督的推薦,成為了香港立法會的首位華人議員。那個職位到今天在香港依舊是炙手可熱,一百多年前的香港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隨後,伍廷芳大膽的在香港提出「廢除公開鞭笞」、「禁止女童買賣」、「禁止歧視華人」等議案,全部獲得立法會的批准並在香港得以實施。

一直到1882年,李鴻章還沒死心,一再的邀請並許諾,伍廷芳終於辭去了在香港的所有職務,加入北洋政府,成為洋務委員。

成為洋務委員後,伍廷芳大膽的向清廷提出,廢除已經實施了千年之久的「凌遲」、「梟首」、「戮屍」、「刺字」等酷刑。

最終,清廷接受了伍廷芳的建議,終於讓這些酷刑在大清國壽終正寢。

否則的話,當年的戊戌六君子能不能留個全屍,還真就不好說了。

 

1896年,伍廷芳被清廷委派,出任駐美國公使。

至今還有一段關於他上任時的傳聞在中美兩國廣為流傳。

伍廷芳的船到了美國後,清國駐美公使即將到達美國的新聞早已經引起了民間的極大興趣,所以在碼頭上已經是萬人空巷,圍觀這位大清國派來的公使。

當拖著辮子、穿著官服的伍廷芳出現在眾人面前時,引來的是一陣陣的鬨笑,因為在那些紳士、淑女面前,這個形象實在是有些搞笑。

當晚,接待伍廷芳的盛大歡迎會在隆重舉行。因為此前有李鴻章訪美,在致辭時滿口之乎者也,弄得翻譯都無所適從,所以參加歡迎會的人們都在等著看伍大爺的笑話。

終於到了新任公使致辭的環節,依舊是一身朝服、拖著辮子的伍廷芳款步走上發言席,慢條斯理的開口:Ladies and Gentlemen,Good evening……

在場的人都瞬間懵逼了,因為從伍廷芳嘴裡說出來的,絕對不是普通的美式英語,而是一口地道的倫敦腔。要知道,在美國,如果你能張口說一嘴倫敦英語,那普通美國人都會高看你一眼的。

於是,人們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當然,人家在香港上了5年學,又在滿是英國法官的高等法院工作了好多年,接著又跑到倫敦留學了3年,一口倫敦腔自然就學成了。哪怕是想像趙麗蓉那樣說一口倫敦郊區音,也是不可能的了。

此後,伍廷芳又被派駐到西班牙、秘魯等國擔任公使,著實成為了晚清政府的外交形象代言人。

1902年,伍廷芳應召回國,授四品候補京堂銜,先後任修訂法律大臣、會辦商務大臣、外務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等職。與沈家本共同主持修訂法律,在修律過程中,他竭力主張全面引進西方各國的法律制度,特別是建議引進西方的陪審團制度。

奈何的是,大清氣數已盡,沒幾年後就是辛亥革命了,否則的話陪審團真的可能會出現在中國的法庭上。

 

還有一個廣為流傳的典故,就是伍廷芳幹的。

1905年,美國出臺法令,禁止華工進入美國。其實和今天一樣,100多年前,也是大量的華人在美國搶了美國人的飯碗,因此美國才會出臺這樣的排華法令。

可笑的是,美國出臺這個法令後,墨西哥也緊隨其後,出臺法令禁止華工入境。

清政府當時也算是為華工撐腰,就派出了以伍廷芳為首的代表團前往墨西哥,與墨西哥政府談判。

墨西哥政府當時那叫一個裝逼,說什麼都不同意華人入境。

伍廷芳倒是也不客氣,一拍桌子:不談了!下旗!回國!派兵船來!

一聽說要派軍艦,墨西哥政府當時就慫了,本來嘛,沒那本事就別學人家美國裝逼。

墨西哥政府老老實實的廢除了歧視華人、禁止華人入境的法令。

1909年,墨西哥政府不知道哪根神經又搭錯了,再次開始了排華。

儘管已經氣若遊絲,但清政府還是沒含糊,立即派出軍艦前往墨西哥。

當冒著跟遼老大差不多的黑煙的軍艦出現在墨西哥海岸線的時候,他們又慫了,乖乖的再次撤回了法令,同時還賠了一筆銀子給清政府,此外還給清國軍艦進行了全面的補給。

軍艦返航途中,大清不在了,於是這艘清政府派出的軍艦就成為了沒媽的孩子。

好在,新成立的民國政府通過電報把新的國旗樣本發送到了軍艦上,於是軍艦在歸途中改旗易幟,成為了民國海軍。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清廷的退位談判,伍廷芳就是民國政府方面的代表,最終與清廷達成了協議,完成了和平過渡。

後來,伍廷芳出任過中華民國的外交總長、南京臨時政府司法總長、段祺瑞政府的外交總長,甚至還短暫出任過段政府的國務總理。

1922年,伍廷芳病逝於廣東。

 

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1904年,伍廷芳代表清廷與美國進行談判,指出美國在《辛丑條約》中獲賠的數額遠遠高出了實際損失,要求美國政府退還多餘的部分。

最終,經過幾年艱苦的談判,美國政府同意退還賠款的多餘部分,用來接納中國留學生赴美留學,同時在中國興辦教育,以避免再出現義和團式的愚民暴民。

一百多年過去了,拖著辮子的義和團不見了……

相關焦點

  • 生不如死:歷史上有哪些人,遭受過這種痛感極限的酷刑?
    作為一種酷刑,凌遲的原型,在這個血腥的帝國早已存在:起初,中國古代先是出現了將犯人進行肢解的「磔」刑(分裂屍體後砍頭、懸掛首級屍體進行示眾),秦漢時,又出現了將犯人剁為肉醬的酷刑「菹醢」[zū hǎi]。
  • 凌遲是誰發明的,第一個被凌遲的是誰,歷史上哪些人受此酷刑?
    封建社會的統治者是很殘暴的,有各種各樣的殘酷刑罰,比如斬首、炮烙、腰斬、車裂、凌遲等等。其中最可怕的恐怕就是凌遲了,對於那些所謂的「謀反」、「大逆不道」等危及封建統治階級利益的就凌遲處死。那麼凌遲是誰發明的,歷史有哪些名人受此酷刑?
  • 中國歷史上幾次最著名的凌遲之刑
    這是伍廷芳和沈家本匯合後做出的第一個驚天之舉,是現代法理與古代酷刑傳統的第一個較量,兩位修律大臣拉開架勢,高屋建瓴,以仁政為坐標系,說明刑法「裁之以義」,終極目標卻是「推之以仁」。又說——  參諸前人之論說,既多議其殘苛,而考諸今日環球之國,又皆廢而不用,且外人訾議中法之不仁者,亦惟此數端為最甚。
  • 古代「凌遲」要有多殘酷?明朝劉瑾被凌遲處死,被割了3357刀
    有法律就一定會伴隨著刑罰,刑罰的存在是為了懲處那些犯罪的人,從夏朝到春秋戰國時期,一直有五刑存在,即墨、劓、剕、宮、大闢。漢代時因為五行太過殘酷,開始廢除肉刑,直到南北朝時形成了新的五刑,即笞、杖、徒、流、死的新體系,這一體系也一直延續到了清朝。
  • 古代的酷刑「點天燈」有多殘忍?把人做成燈芯,比凌遲更可怕
    在中國古代,酷刑的種類很多。無論是造成死亡的酷刑,還是不死的酷刑,都是半死的酷刑,,沒有不讓人聽到或者看到不害怕的。影視劇中流傳的「滿清十大酷刑」就不用多說了,看著這種懲罰而不冷漠的心與野獸不同。
  • 他是封建王朝最後一個被凌遲處死的人,卻讓無數人豎起了大拇指!
    在清朝末年,有兩位大臣做了很多努力,他們向慈禧提出廢除這一場殘忍的酷刑。令人驚訝的是,這時慈禧並沒有提出反對,反而是允許施行。 自此,在光緒31年,光緒帝下旨取消了此種酷刑,永久從大清律法中除去,還將一切死刑都改為斬立決。
  • 凌遲到底多嚇人?古代誰被凌遲過?
    凌遲號稱酷刑之最!你說有多恐怖!一、凌遲概述在古代酷刑很多,比如「醢」,什麼叫做醢,醢就是說人死後剁成肉醬。又比如呂后將戚夫人砍掉雙手雙腳,挖去雙眼,把雙耳弄聾,用藥把她毒啞,然後讓她自生自滅,這就是人彘。到了北魏開創了車裂之刑。
  • 凌遲是什麼意思?有哪些歷史故事?
    「凌遲」,又稱 「千刀萬剮」,古代酷刑,始於五代十國,遼朝定名為「凌遲」,又稱「寸磔」。「凌遲」取其中的緩慢之義,讓人慢速死去,如何才能讓人「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古人便想出一刀一刀地割下身上的肉,讓肉體受到殘酷的痛苦。許多歷史人物都死於這種酷刑。凌遲在宋代通稱為剮。「剮」即為「剔人肉,置其骨」之義,施耐庵據此寫入了《水滸傳》中,黑旋風李逵宰殺黃文炳:(李逵)說:「今日你要快死,老爺卻要你慢死!」
  • 歷史上最後一位被凌遲的人,一句話激怒慈禧太后
    說起凌遲這種酷刑,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殘忍,當然,也會有人想到被凌遲處死的名人——明末大將袁崇煥...... 那麼作為我國封建社會最殘忍最殘酷的刑罰,凌遲到底可怕在哪裡?
  • 從殺千刀到刑法學講演錄……兼論死刑廢除【司考及考研論述】
    這6本書分別是:①《殺千刀:中西視野下的凌遲處死》推薦人法律學院 魏敏②《追尋生命的意義》推薦人智慧財產權學院 孫帥梅③《瓦爾登湖(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推薦人外語學院 楊焯④《數學之美》推薦人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嚴海兵⑤《槍炮、病菌與鋼鐵
  • 清末民初傑出的外交家、法學家,中國近代第一個法學博士伍廷芳
    從事律師工作1877年2月返回香港,是第一個被允許在英國殖民地開放的人,中國律師還被香港政府選為審查委員會成員。洋務運動開始後,李鴻章感到外交人才短缺。 1877年10月6日,天津海關路李昭君向吳弘章介紹 伍廷芳。經過虛假調查後,李鴻章發現伍廷芳'' 正在尋找好幾年」。
  • 大太監劉瑾的悲慘結局:遭到凌遲酷刑,身上挨了3357刀
    這個人就是明朝歷史上有名的大太監劉瑾,他所受的刑罰就是鼎鼎有名的凌遲處死。劉瑾6歲就入宮做了太監,明武宗即位之後,他和另外7個太監受到寵信,組成了權傾一時的「八虎」。劉瑾有一個偶像叫王振,他是朱祁鎮的心腹太監,他希望自己也能像王振一樣權傾朝野,成為左右皇帝意志的人。
  • 大清開國第一刀:皇太極凌遲活剮自己的姐姐
    原標題:大清開國第一刀:皇太極凌遲活剮自己的姐姐 1626年,皇太極、多爾袞的老爸努爾哈赤病逝。因為他生前並沒有來得及確立繼承人,所以努爾哈赤死後,他的兒子們為了汗位進行了一番明爭暗鬥。
  • 中國古代的酷刑究竟有多殘忍,你所不知道的事
    江蘇省廉政文化教育示範基地舉辦的中國古代刑具展,展示中國古代近兩百種刑具,為廣大遊客了解和研究古代刑具文化提供實物標本。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辦刑具展,官家是什麼意思小編不懂,反正看完之後頭皮發麻,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至少在法律層面無酷刑的年代。本著憶苦思甜的想法,給大家看看古代有哪些慘絕人寰的酷刑。
  • 老照片:滿清十大酷刑:剝皮第三,車裂第二,第一讓人頭皮發麻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在看   滿清十大酷刑:剝皮第三,車裂第二,第一讓人頭皮發麻古代的刑罰千奇百怪,且很多都殘忍至極。我們最常聽說的應該就是滿清十大酷刑了,古裝電視劇中有提過,這似乎代表著殘忍刑罰中的極致,那滿清十大酷刑到底都是什麼呢?滿清十大酷刑:剝皮第三,車裂第二,第一讓人頭皮發麻。
  • 維京人發明的「血鷹」之刑有多恐怖?比十大酷刑殘忍!膽小慎入
    在文明年代治安穩定如果出現違法犯罪的人就會被押進監獄,整個過程都非常的人道,要是在戰爭期間或者封建社會,那時候的刑罰殘酷程度超乎人的想像,有時候抓到間諜或者戰俘為了審問情報用的刑罰那就是滅絕人性。最為出名的應該就是我們國家以前的十大酷刑,光是聽到就讓人直流冷汗,但是在國外也有很多酷刑跟十大酷刑比並不遜色甚至更加殘忍。維京人發明的血鷹,提及維京人很多人可能只是聽說過但是並不了解,維京人也是海盜的一種相比加勒比海盜他們也差不多了。
  • 史上無辜遭受最慘酷刑的妃子,被凌遲處死
    在中國封建王朝中,很多的女子都想成為皇帝的寵妃,從此飛上枝頭變鳳凰。但是,古往今來,帝王多薄倖。「伴君如伴虎」「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均說明了寵妃這個職業不太好做,做好了就千秋萬世,做不好可能就性命不保,甚至牽累的家人。
  • 古代使用酷刑前,為何會先在犯人嘴裡塞塊布?原來裡面大有學問
    防止犯人叫聲太過悽厲影響行刑者手法古代酷刑之首的凌遲,在犯人的嘴裡就會塞一塊「封口布」,因為凌遲是一種非常精密的刑罰,對行刑者的刀功有很嚴格的要求,因為凌遲既要保證犯人活著又要割滿3600刀,所以手法必須要細膩,但是如果犯人的叫聲太悽厲的話,會影響到行刑者的穩定性,如果途中犯人死了,行刑者還要受到處罰
  • 凌遲是一種什麼樣的刑罰?看完之後起一身雞皮疙瘩!
    凌遲是一種什麼樣的刑罰?看完之後起一身雞皮疙瘩!凌遲,是古代的一種刑罰手段,最早出現在秦漢時期,到了五代時期的遼代,才被正式定為法定刑罰。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千刀萬剮。在古代凡是被處以凌遲的犯人絕不是一般犯人,所以每到凌遲處死犯人的這一天,刑場上就會聚集很多老百姓過來看熱鬧。老百姓的口碑是傳的最快的,自然也就有了千刀萬剮這個說法。凌遲是一種及其殘忍的刑罰,被列為古代十大酷刑之首。因為它不是讓你一刀斃命,也不是分分鐘就能搞定的處決方式。
  • 誰是最後一個被凌遲處死的人?天津的一個忘恩負義的土匪
    最終卻落得了個凌遲處死的下場,當真是可悲可泣。等到了乾隆年間,乾隆才為袁崇煥平的反。至於中國最後一個被凌遲處死的人,並不是太平天國的將領。根據史料記載,最後一個被凌遲處死的人,是個天津人,名字喚作康小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