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監劉瑾的悲慘結局:遭到凌遲酷刑,身上挨了3357刀

2020-12-19 豪哥讀史

明正德五年,也就是1510年的一天,北京城裡人頭攢動、喧鬧不已,成千上萬的老百姓聚集到刑場,觀看朝廷對一名犯人的「處決過程」。罪犯被綁在一根柱子上,劊子手拿著一把鋒利無比的小刀,輕輕地劃在他的身上,悽厲的慘叫聲和老百姓們拍手稱快的叫好聲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個人就是明朝歷史上有名的大太監劉瑾,他所受的刑罰就是鼎鼎有名的凌遲處死。劉瑾6歲就入宮做了太監,明武宗即位之後,他和另外7個太監受到寵信,組成了權傾一時的「八虎」。劉瑾有一個偶像叫王振,他是朱祁鎮的心腹太監,他希望自己也能像王振一樣權傾朝野,成為左右皇帝意志的人。

明武宗朱厚照是一個很剛勇的人,他對飛禽走獸很感興趣,喜歡玩一些弓箭、刀劍這些充滿戾氣的東西。劉瑾投其所好,經常能夠找到朱厚照喜歡的「玩具」,很快就成為皇帝最信任的人。和很多明朝大太監一樣,劉瑾在武宗時期執掌司禮監,同時監管京師團營,可以說是既有政權又有軍權。

由於明武宗成天躲在「豹房」裡不問政事,朝廷其實掌握在劉瑾手裡,當時的大臣們都稱他為「立的皇帝」,意思就是沒有坐在龍椅上的皇帝。劉瑾利用手中職權濫殺無辜,只要有大臣敢反對他,少不了一頓暴打,至於橫徵暴斂、搜刮民財更是日常操作。有意思的是,劉瑾壞事做得太多,竟然引發了「八虎」成員的不滿,其中一個叫張永的太監就和大臣楊一清聯合起來,密謀扳倒劉瑾。

正巧安化王起兵反叛朝廷,明武宗派楊一清和張永帶兵平叛,兩人得勝回朝之後,張永利用上交戰報的機會,向皇帝揭發了劉瑾的17條罪狀。明武宗一開始不信,但是在身邊人的不斷鼓動之下,他親自帶人去抄劉瑾的家。在劉瑾的家裡,明武宗看到了金銀、珠玉、字畫等等價值連城的寶物,但是始終沒有說話,他還是想保住劉瑾。

就在明武宗沉默的時候,有人搜出了劉瑾經常隨身攜帶的扇子,發現其中竟然藏著兩把匕首,這位年輕的皇帝頓時勃然大怒,他開始相信張永等人的說法,認定劉瑾有反叛的心思。於是,明武宗下令將劉瑾凌遲處死,並且把他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全部廢除,這才出現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劉瑾接受凌遲處死的過程,在史書上有非常詳細的記載,明武宗下令將他凌遲3天。因此,在行刑第一天,劊子手從劉瑾的胸腹部開始動刀,一共割了357刀,並且去掉了大拇指的指甲。當天晚上,劉瑾被押送到獄中監禁,他感到肚子餓,還吃了兩碗稀粥。第二天,劉瑾繼續接受凌遲之刑,然而太陽剛剛升起,劊子手只割了幾十刀,他就已經死了。行刑結束後,監斬官上報朝廷,明武宗下令對劉瑾銼屍,很多受過劉瑾欺凌的人都搶著拿一塊肉,回去祭奠親人。

按照當時的規定,凌遲處死需要割3357刀,但是幾乎沒有人能夠達到這個數目,像劉瑾這樣能忍受幾百刀的人已經很難得了。劉瑾死後,劊子手為了完成任務,並沒有停下動作,最終這個權傾一時的大太監被割了3357刀,這才有老百姓爭著搶肉的事情。整個明朝,接受凌遲處死的人有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方孝孺、袁崇煥以及大太監劉瑾。

相關焦點

  • 古代「凌遲」要有多殘酷?明朝劉瑾被凌遲處死,被割了3357刀
    還有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看到的腰斬,腰斬是從腰處手起刀落,分為兩半,腰斬最殘忍的是犯人被施刑之後可能不會立馬去世,還會存留一些意識,這個簡直是太過殘忍了。還有我們都知道商鞅就是被五馬分屍的,五馬分屍也是一個很殘忍的刑罰,人在被施刑的時候要忍受巨大的痛苦。
  • 凌遲到底多嚇人?古代誰被凌遲過?
    凌遲號稱酷刑之最!你說有多恐怖!一、凌遲概述在古代酷刑很多,比如「醢」,什麼叫做醢,醢就是說人死後剁成肉醬。又比如呂后將戚夫人砍掉雙手雙腳,挖去雙眼,把雙耳弄聾,用藥把她毒啞,然後讓她自生自滅,這就是人彘。到了北魏開創了車裂之刑。
  • 大太監劉瑾的下場:凌遲被吃,10刀一歇,共割3357刀
    從這以後,劉瑾就已經站住了腳跟了。同時他也開始變得越來越滑頭,越來越八面玲瓏,學會阿諛奉承這一作態了。話說後來明孝宗去世之後,武宗開始繼位了。明武宗朱厚照也是大明王朝歷史上十六位皇帝當中一位非常平庸的皇帝,這個皇帝沒有什麼實際的才幹。所以說朝政大權很快就被劉瑾給把握住了,因為明武宗非常的貪玩,而宦官劉瑾又是特別的會投其所好,經常將一些新鮮的刺激的,好玩的事物都像明武宗朱厚照介紹。
  • 此人被處凌遲之刑,剮了上千刀後依然活著,當晚還喝了一碗粥
    歷史上曾經為了讓犯人招供,酷吏們發明了很多酷刑,其中最殘酷的莫過於凌遲之刑,而所謂的凌遲之刑,就是用刀片將人的肉一片一片割下來,直到最後只剩下一副骨架,十分殘忍冷血。傳說在我國歷史上,行刑的人技術高超的話,即使將人身上所有的肉全都割下來,這個人也不會死,直到最後血流乾淨了才能咽下最後一口氣。所以就算有這,如果不是大奸大惡之人,皇帝也不願意判處這種嚴苛的刑罰。此人被判凌,剮了上千刀後依然活著,當晚還喝了一碗粥。
  • 他是世界首富,也是唯一一個被凌遲處死的人,足足割了3357刀!
    他是世界首富,也是唯一一個被凌遲處死的人,足足割了3357刀!劉瑾可以說是明朝歷史上權力最大的一個太監了,他本來姓談,後來依附了一位劉姓的宦官才改姓劉。起初的劉瑾並沒有什麼權勢,進了宮中之後只是分配到了東宮侍奉當時還未登基的朱厚照,也就是後來的明武宗。正德元年,明武宗登基。當時的劉瑾通過每天向皇上進獻鷹犬以及陪皇上玩的手段,受到了朱厚照的重用。當時的「八虎」是以劉瑾為首的八位太監,他們甚至能把東宮做成所謂的「百戲園」來陪皇上玩,到了後來他們還陪皇帝修建了「豹房」以供玩耍。
  • 這位太監遺臭萬年,惡名傳千古,被割了3357刀!
    在中國歷史上,有個人死得很慘,他被凌遲處死,所謂凌遲就是割肉,他足足被割了3357刀,行刑現場如此之慘,小編帶您回顧一下當時的場景:他也不知道自己死後整整挨了3357刀,他更不知道他被凌遲後,他的肉在老百姓的嘴裡咀嚼得津津有味。這位太監叫劉瑾,他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劉瑾,曾經權傾一時,終落如此下場。
  • 明朝太監劉瑾究竟犯了什麼事?為何會被凌遲處死?全因貪心作祟
    明正德五年8月25日,權傾一時的大太監劉瑾涉嫌造反被凌遲處死。按大明律法,凌遲者須剮3357刀,一刀剮下一片肉,刀刀不得觸及要害。三日之內,犯人血肉模糊,漸漸不成人形,但不得咽氣。因為是公開行刑,圍觀者甚眾,其中很多人攜金帶銀,是為了換取剮下的一片皮肉。
  • 明朝大太監劉瑾,從自宮少年到九千歲,死於凌遲的他都做了點啥
    公元 1510 年,這一年大明王朝的年度頭條莫過於大太監劉瑾之死。明武宗下令劉瑾受凌遲之刑,而且要凌遲三日,割足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更為驚悚的是,劉瑾割下來的這三千多片肉也絲毫沒有浪費,被百姓們花錢哄搶一空,不是祭奠被劉瑾迫害過的家人,就是買來下酒,來發洩心中對劉瑾的怨恨。
  • 明清三大貪官,貪汙值十幾年國家財政收入,其中一個凌遲3357刀
    一、劉瑾明代正德朝大宦官,《華爾街日報》曾經評選過全球一千年來最富有的五十人之一。劉瑾究竟貪汙受賄了多少金錢呢?主要有三個版本:一是據清趙翼《二十二史札記》所載,劉瑾被抄家時有黃金250萬兩,白銀5000餘萬兩(折合現幣約38億元)。
  • 生不如死:歷史上有哪些人,遭受過這種痛感極限的酷刑?
    1明武宗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作惡多端的大太監劉瑾,在北京,迎來了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刻。他被判處極刑:凌遲。明武宗下令,必須將其凌遲3357刀,且要分三天割完。這一次,劉瑾終於熬不住了,幾十刀後,他就一命嗚呼。▲清代凌遲情景。然而皇帝有令,人雖然死了,刑罰還得繼續。最終,劉瑾被割足了整整3357 刀。
  • 劉瑾:千年巨富終被凌遲
    明朝正德初年,兵科給事中周鑰奉命去淮安辦事畢,返京船中,離京愈近,周鑰愈是愁容滿面,後趁人不備,竟然以刀自刎,下手頗重,等侍從發現,周鑰已不能言,侍從拿來紙筆,周鑰顫抖著寫下幾個字:「趙知府誤我」,便一命嗚呼了。趙知府,即周鑰出差辦事的淮安知府趙俊。
  • 凌遲是什麼意思?有哪些歷史故事?
    「凌遲」,又稱 「千刀萬剮」,古代酷刑,始於五代十國,遼朝定名為「凌遲」,又稱「寸磔」。「凌遲」取其中的緩慢之義,讓人慢速死去,如何才能讓人「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古人便想出一刀一刀地割下身上的肉,讓肉體受到殘酷的痛苦。許多歷史人物都死於這種酷刑。凌遲在宋代通稱為剮。「剮」即為「剔人肉,置其骨」之義,施耐庵據此寫入了《水滸傳》中,黑旋風李逵宰殺黃文炳:(李逵)說:「今日你要快死,老爺卻要你慢死!」
  • 正德皇帝非常寵信劉瑾,為何會聽信張永一家之言,把劉瑾凌遲處死
    劉瑾是明武宗朱厚照的貼身太監,當時的「八虎」之首。劉瑾作為當時的司禮監掌印太監(替皇帝處理公文,掌管印信甚至代皇帝批註),時人稱為「立地皇帝」,即站著的皇帝。仗著皇帝撐腰,劉瑾把持朝政,倒行逆施,順者昌、逆者亡。和劉瑾一樣,張永也是「八虎」之一,也是深受朱厚照信任的大太監。
  • 中國歷史上幾次最著名的凌遲之刑
    但是,陸遊失望地看到,凌遲不但沒有廢止,反而彙編進《慶元條法事類》,成了與斬絞並列的死刑名目。  從此,凌遲變成公刑,一直延續到1905年4月廢止。  《宋史·刑法志》記述,「凌遲者,先斷其肢體,乃抉其吭」,先打斷胳膊腿,省得犯人掙扎,爾後直取咽喉,省得亂喊,最後再分8刀、24刀、36刀、72刀、120刀把罪犯剮死,刀數少,屬於肢解活人,刀數多,是正宗的凌遲。
  • 凌遲到底有多恐怖?
    ,就是俗稱的「千刀萬剮」,又稱「活剮」、「磔刑」、「臠刑」等,「凌遲」二字最早出現在《遼史·刑法志》中,作為一種正式刑罰種類,它始於五代,在元 、明 、清三代都被列入正式目錄。其中,元代記錄是120刀,明代是3600刀(太監劉瑾原定割4200刀,實際執行3357刀),清代晚期是8刀,更早期是24、36、72、128刀不等(女犯則是18刀)。
  • 凌遲是誰發明的,第一個被凌遲的是誰,歷史上哪些人受此酷刑?
    封建社會的統治者是很殘暴的,有各種各樣的殘酷刑罰,比如斬首、炮烙、腰斬、車裂、凌遲等等。其中最可怕的恐怕就是凌遲了,對於那些所謂的「謀反」、「大逆不道」等危及封建統治階級利益的就凌遲處死。那麼凌遲是誰發明的,歷史有哪些名人受此酷刑?
  • 不可一世的劉瑾被凌遲,因為他要變法
    弘治十八年,明武宗朱厚照即位,隨即任命劉瑾執掌鐘鼓司,這一年他54歲了。次年,官拜司禮監掌印太監。走上了權力巔峰。期間依靠巴結朱厚照,投其所好,獲得了皇帝的歡心。正德五年,劉瑾被「磔於市,梟其首,榜獄詞處決圖示天下。族人、逆黨皆伏誅」,直到這裡,劉瑾也只要59歲,他的權勢只持續了五年。
  • 吳三桂麾下第一猛將馬寶:被處以凌遲極刑,全程卻若無其事
    說的是刑法雖然是政府規定的,但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所有的人遵紀守法走正途都會得到獎勵,但是違反了就會遭到懲罰。其中有一種叫凌遲,一開始只是把人殺死之後再剁成肉醬。據史書記載,受過這種死刑的有子路,還有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後來發展得更加精細,其目的就是要讓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時候施刑,還要求受刑人員必須承受具體的刀剮次數以後才死。發展到後來,每次臨刑,受刑犯人如果是沒有割滿一千刀就斷了氣,執行人也要受刑,發展成「死刑的藝術」。
  • 明朝最牛太監,號稱「立皇帝」,死後還被割三千多刀,百姓食其肉
    劉瑾,明朝時期的一個小太監,出身卑微,卻很聰明,腦子靈活,又能來事。起初因家境貧窮,不得不給他「來一刀」,送他進宮當太監謀生。也正是挨了這一刀,才改變了劉瑾的一生。斂財,賣官,霸權等等,混得風生水起。劉瑾有多富?
  • 古代最牛太監,第一天被割了上千刀,晚上還能回牢房喝粥!
    古代最牛太監,第一天被割了上千刀,晚上還能回牢房喝粥!受各種電視劇和小說的影響,提起「太監」我們第一個想到的不是他們身上的悲慘,而是覺得他們可惡,原因就是壞太監實在太多了,好的太監並不是沒有,只是他們沒有那些壞的出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