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監劉瑾究竟犯了什麼事?為何會被凌遲處死?全因貪心作祟

2020-12-19 愛歷史的小丫頭

明正德五年8月25日,權傾一時的大太監劉瑾涉嫌造反被凌遲處死。按大明律法,凌遲者須剮3357刀,一刀剮下一片肉,刀刀不得觸及要害。三日之內,犯人血肉模糊,漸漸不成人形,但不得咽氣。因為是公開行刑,圍觀者甚眾,其中很多人攜金帶銀,是為了換取剮下的一片皮肉。

這些人有的受過劉瑾的殘害,也有人是被0迫害致死者的親屬。他們搶著要劉瑾的皮肉,捧回家中祭奠親人。劉瑾死了,但話題沒完。2010年,《亞洲華爾街日報》認為劉瑾的財富達1200多萬兩黃金,2.59億兩白銀,把他列入過去一千年來,全球最富有的50人名單,若以購買力計算,可能連今天的世界首富都自嘆不如。

劉瑾

上演苦肉計,憑三寸不爛之舌顛倒乾坤

劉瑾的專權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正德元年他就遭到「當頭一棒」。為避免前朝太監王振專權的惡果再現,內閣輔臣劉健、謝遷、李東陽等毅然出面上書,陳述「八虎」的危害。劉健等是弘治帝遺詔中的「顧命大臣」,在他們帶領下,大多數朝臣和一些不滿劉瑾的太監如王嶽等也紛紛附議。正德帝受到朝野內外的強大壓力,只好答應劉健的請求,準備次日早朝宣布處死劉瑾等人。

誰知事有意外。當時的吏部尚書焦芳素與劉瑾狼狽為奸,他聞知此變,連忙派人密告劉瑾。此刻天已薄暮,劉瑾早聞內閣彈劾自己,但還不知正德帝意向如何。危懼之中,突然得到焦芳派人送來的密報,八人面如土色,伏案而哭,不知所措。

明正德皇帝

劉瑾不愧是首惡,事到如此,竟能從容冷笑道:「我輩頭顱尚在,何必驚慌如此,隨我來!」七人便隨劉瑾直趨大內,環跪於正德帝周圍,哭求饒命。朱厚照看到他們十分可憐,又想到他們在自己身邊多年效力,一時竟動了惻隱之心。劉瑾一見哭求奏效,立刻進讒言說:「陷害我們的人是王嶽,他勾結朝臣,想限制皇上外出宮門,故意先除掉我們。再者,皇上玩幾隻鷹犬,又有什麼關係?這不過是王嶽的藉口而已。假如司禮監有一個值得皇上信賴的人,閣臣難道敢這樣放肆地逼迫皇上嗎?」

正德帝本來就感到以劉健為首的閣臣對自己牽制很大,使自己難以為所欲為,聽劉瑾這樣一說,更如火上澆油,他立刻大怒,下旨以劉瑾為司禮監掌印太監,馬永成掌東廠,谷大用掌西廠。連夜逮捕了王嶽,將其押送到南京服役。諸大臣萬沒料到,一夜工夫,劉瑾竟憑三寸不爛之舌,扭轉乾坤,「八虎」不僅沒有被處死,反而升了官,控制了要害部門。虛驚一場後,劉瑾執掌大權,對彈劾他的大臣恨之入骨,首先向他們開刀。經過幾年的大清洗,所有的異己勢力都被劉瑾打擊排擠殆盡,政局一片黑暗。

明朝宦官

索賄天下官員,搜刮民脂民膏

華爾街所依據的劉瑾被殺後抄出的家產數字,來自明嘉靖時人陳洪謨的《繼世紀聞》,即黃金1205.78萬兩,白銀2.59億兩。按這個計算,光是白銀一項,劉瑾的家產超過當時明朝國庫存銀六倍。劉瑾哪裡來的這些財富?按吳思《血酬定律》中「抽水管子」的貪汙術語,劉瑾除了把這條管子直接插向官員外,也插向漕運、鹽政、屯田和科舉這些領域。

正德元年劉瑾得勢時,正好是明朝官員每隔三年進京述職的年份,他藉機向天下三司官員索賄,一個人一千兩銀子,多的要到五千兩。不給的則貶斥,給得多的則升遷。正德四年,又是地方三司官員赴京朝覲的時候。劉瑾下令每個布政司(省)送銀二萬兩,交了錢才放人回去。各地官員無奈,紛紛向京師巨室借貸,回任後,為了還貸再加倍搜刮民財。

影視劇中的明朝宦官

至於「天下三司」,指的是當時全國13個省的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分管各省的兵馬、錢糧和刑名。劉瑾向他們每人索賄的五千兩銀子,大大超出他們的年俸不說,光看這批人的總數,以每個職位至少設正副二職計,就有七八十人。劉瑾這麼搜刮一次,便有近十萬雪花銀的進帳。還好劉瑾沒有等到正德七年第三次「撈錢」的機會,明朝的財政收入實在也沒有更多讓他揮霍。

多行不義必自斃終被剷除

正德五年4月,世居甘肅的安化王朱寘以劉瑾亂政為名,起兵謀反。明武宗派楊一清討伐朱寘鐇,又派宦官張永監軍。這時,一場剷除劉瑾的密謀就在前線部隊中展開。楊一清原是陝西一帶的軍事統帥,在訓練士卒、加強邊防方面立過功。因他為人正直,不附和劉瑾,遭其誣陷迫害,後經大臣們營救,才被釋放回鄉。這回明武宗為了平定藩王叛亂,才重新起用他。楊一清到了寧夏,叛亂已經被楊一清原來的部將平定,朱寘鐇也成了俘虜,準備押解到北京殺頭。

楊一清

楊一清早就有心除掉劉瑾,他打聽到「八虎」之一的張永與劉瑾有矛盾,就決心拉攏張永。回京路上,楊一清極力說服張永,稱一旦大功告成就可以名垂青史,張永被說動,決定迅速展開行動。8月11日晚,正德帝為平叛大勝設宴,席上,張永獻上朱鐇申討劉瑾的檄文,並揭露劉瑾17件違法之事。

這時,正德帝已有幾分醉意,便點頭說:「劉瑾負我。」張永連忙說:「這事不可遲緩。」催促皇上快辦,並說:「望陛下可憐奴才,奴才今天上言得罪劉瑾,不敢離開這裡一步,否則就再也見不到陛下了。況且劉瑾得了天下的話,陛下將置身於何地呢?」馬永成等也從旁催促。於是正德帝下令逮捕劉瑾,並令張永執行。

影視劇中的明朝皇帝

張永不敢稍有怠慢,急匆匆率禁軍包圍劉宅,將劉瑾逮捕。並令科道言官彈劾劉瑾,歷數其九宗大罪,除了弄權誤國、打擊異己和貪贓枉法外,他特別強調從劉瑾府中搜出私制玉璽一方,袞袍八件,盔甲無數,還發現他平日常用的扇子裡藏有鋒利的匕首。這些都是違禁之物,這時正德帝才如夢初醒,勃然大怒說:「這個奴才果真想造反!」於是下令將之凌遲處死。

相關焦點

  • 古代「凌遲」要有多殘酷?明朝劉瑾被凌遲處死,被割了3357刀
    還有就是臏刑,孫臏的名字由來就是因為他被處以了臏刑,臏刑的具體做法歷來說法不一,但是最終會導致雙腿廢立。前文的五刑之一有劓刑,根據字形我們可以知道這種刑罰是被割掉鼻子,商鞅就曾經因為太子違反禁令,而將太子的老師處以劓刑。
  • 正德皇帝非常寵信劉瑾,為何會聽信張永一家之言,把劉瑾凌遲處死
    正德五年(1510年)七月,太監張永的歷史性出手充分說明,二人的矛盾只能用你死我活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年,另一個與劉瑾有矛盾的人在延綏、寧夏、甘肅三鎮任總指揮,總制三鎮軍務。他叫楊一清,因在修築邊牆時被劉瑾以貪汙邊費的罪名送入大牢,遂與後者結仇。
  • 不可一世的劉瑾被凌遲,因為他要變法
    到了明朝,皇權達到頂峰。洪武皇帝曾經規定,皇宮裡的太監不得識字,更不能干涉朝政。虎父無犬子,朱元璋厲害,他的兒子朱棣也是手段高明。直到朱棣因奪帝位曾得助於宦官,故視他們為親信,設立東廠,由宦官主持。宦官開始取得出使、專徵、分鎮等大權。
  • 大太監劉瑾的悲慘結局:遭到凌遲酷刑,身上挨了3357刀
    這個人就是明朝歷史上有名的大太監劉瑾,他所受的刑罰就是鼎鼎有名的凌遲處死。劉瑾6歲就入宮做了太監,明武宗即位之後,他和另外7個太監受到寵信,組成了權傾一時的「八虎」。劉瑾有一個偶像叫王振,他是朱祁鎮的心腹太監,他希望自己也能像王振一樣權傾朝野,成為左右皇帝意志的人。
  • 明朝大太監劉瑾,從自宮少年到九千歲,死於凌遲的他都做了點啥
    從秦並天下到大明一統,近一千七百多年來,權監不止劉瑾一位,下場悽慘,死於非命劉瑾也不是頭一個,但為何只有劉瑾遭受了凌遲之刑,千刀萬剮才死去?劉瑾到底做了些什麼,讓老百姓恨得生痰其肉?如果朱厚照的爹明孝宗能多活些年,可能歷史上都沒有劉瑾什麼事了。
  • 劉瑾:千年巨富終被凌遲
    能把官員因無錢上貢而逼死,可想而知劉瑾擅弄朝政時的殘暴與張狂。2000年進入新世紀時,人們熱衷於統計各種名錄,《華爾街日報》也評選出了過去一千年來全世界最富有的50人,其中有六名是中國人,明朝大宦官劉瑾就名列其中。
  • 他是世界首富,也是唯一一個被凌遲處死的人,足足割了3357刀!
    他是世界首富,也是唯一一個被凌遲處死的人,足足割了3357刀!劉瑾可以說是明朝歷史上權力最大的一個太監了,他本來姓談,後來依附了一位劉姓的宦官才改姓劉。起初的劉瑾並沒有什麼權勢,進了宮中之後只是分配到了東宮侍奉當時還未登基的朱厚照,也就是後來的明武宗。正德元年,明武宗登基。當時的劉瑾通過每天向皇上進獻鷹犬以及陪皇上玩的手段,受到了朱厚照的重用。當時的「八虎」是以劉瑾為首的八位太監,他們甚至能把東宮做成所謂的「百戲園」來陪皇上玩,到了後來他們還陪皇帝修建了「豹房」以供玩耍。
  • 明朝最牛太監,號稱「立皇帝」,死後還被割三千多刀,百姓食其肉
    劉瑾,明朝時期的一個小太監,出身卑微,卻很聰明,腦子靈活,又能來事。起初因家境貧窮,不得不給他「來一刀」,送他進宮當太監謀生。也正是挨了這一刀,才改變了劉瑾的一生。斂財,賣官,霸權等等,混得風生水起。劉瑾有多富?
  • 歷史上慘遭凌遲而死的幾個人,最後那位最慘了被剮了3天才死
    凌遲處死是古時候一種殘忍異常的刑罰,就是要把人活生生的千刀萬剮掉,這種刑罰是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折磨,真是慘不忍睹。古代很多人都被凌遲處死了,他們一般都是一些叛國或者謀反的政治犯或者十惡不赦之徒,當然也有忠臣被冤枉而被凌遲的,總之凌遲這個詞想想就讓人恐怖。
  • 為什麼明朝太監宮女可以搞結對食,清朝宮廷卻堅決禁止?
    為什麼明朝太監宮女可以搞結對食,清朝宮廷卻堅決禁止?首先來解釋一下什麼叫結對食。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宮女太監做夫妻,搭夥過日子。當然這個夫妻關係被理解是,一種假夫妻關係。深宮生活寂寞,太監宮女以此作為一種調節解悶的方式。
  • 這位太監遺臭萬年,惡名傳千古,被割了3357刀!
    在中國歷史上,有個人死得很慘,他被凌遲處死,所謂凌遲就是割肉,他足足被割了3357刀,行刑現場如此之慘,小編帶您回顧一下當時的場景:第三天,他已經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他永遠沉睡在刑場上了。他也不知道自己死後整整挨了3357刀,他更不知道他被凌遲後,他的肉在老百姓的嘴裡咀嚼得津津有味。
  • 大太監劉瑾的下場:凌遲被吃,10刀一歇,共割3357刀
    其中就包括明英宗朱祁鎮在位時期的宦官王振,明熹宗在位時期的宦官魏忠賢,以及明武宗在位時期的宦官劉瑾!這三位宦官可以說是整個大明王朝上專權最為嚴重的典型事例。他們也因此留下了萬世罵名!今天我們主要來說一說明武宗在位時期,宦官劉瑾是如何一步一步做到大權獨攬的。我們來了解一下他執政期間都幹了哪些喪盡天良的事情,如此心腸歹毒的歷史人物,他最終的下場又會是如何呢?下面我們就一塊來了解一下。
  • 朱棣處死三千宮女之事是真的嗎?
    也許有人會說,《明史》是為了「避尊者諱」而故意不去記載皇帝的惡事,不代表事情沒有發生,當然,我們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但是我認為,即便這件事是真實發生了的,《李朝實錄》的記載也一定是對其進行了誇大,所以可信度並不高。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看「活剮三千宮女」,三千可不是個小數目,宮廷裡有三千宮女嗎?
  • 建國後還有被凌遲處死的?只因此人太可恨,被正法後民眾將其刀剝
    ——韓愈《石鼓歌》說到刑罰,不得不提的就是凌遲,因為太過於殘酷了。一般來說,不是犯下特別大的罪,不會給人用這種刑罰。說到此刑罰,很多人可能覺得清朝滅亡就消失了,其實不然,新中國成立後,這一刑罰還用過一次。凌遲處死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千刀萬剮」,讓其痛苦死去,從而震懾他人。
  • 明代有個官員見了太監劉瑾從來不下跪,細講《吳一鵬傳》
    禮闈,指古代科舉考試之會試,因其為禮部主辦,故稱禮闈。同考就是同考官,是指明清時期科舉考試的鄉試、會試中協同主考官或總裁官批閱考卷的官員。由於 他們在「闈」中各自都有單獨的房間,所以又稱之為房考官,簡稱房官。考試完畢,試卷收齊並謄清後,先分發各房官批閱,各房官批閱完畢的考卷加上自己的批語,然後推薦給主考官或總裁官。這和現在的高考閱卷很相似,幾個老師初評,發現好的作文要推薦上報的。
  • 水滸傳唯一被凌遲處死的女人,只因她做了一件人神共憤的事
    水滸傳有名有姓的女人比較少,水泊梁山108將才3個女的,加上其他提及的全書也不過十來個,整部水滸傳,最著名的女人應該數潘金蓮了,因其與西門慶勾搭成奸,毒殺親夫武大郎,最後兩人被武松斬首,頭顱擺在武大郎的靈堂上用來祭祀。
  • 凌遲到底多嚇人?古代誰被凌遲過?
    凌遲號稱酷刑之最!你說有多恐怖!一、凌遲概述在古代酷刑很多,比如「醢」,什麼叫做醢,醢就是說人死後剁成肉醬。又比如呂后將戚夫人砍掉雙手雙腳,挖去雙眼,把雙耳弄聾,用藥把她毒啞,然後讓她自生自滅,這就是人彘。到了北魏開創了車裂之刑。
  • 中國歷史上幾次最著名的凌遲之刑
    這是中國呼籲改革的老辦法:首先,把自己要幹的事說成上溯3000年來無數先烈一直想幹而代代未竟之事,要繼承先烈遺志,把他們不可能做成的事做成;其次,說美國就是這麼幹的,美國的今天,就是俺們的未來;最後再補充一點,說美國人早就對俺們這麼落後有意見了!  呵呵,這種寫法,可能是官牘習慣,也可能確是沈家本如臨大敵,把改革的困難想得太充足,必及古今中外,否則無法說服聖上。
  • 清朝為啥沒有太監幹政?這個太監剛有幹政的苗頭就被慈禧弄死了
    清朝為啥沒有太監幹政?這個太監剛有幹政的苗頭就被慈禧弄死了.自古以來,外戚、權臣、太監都是威脅皇權的三大暗黑勢力。尤其是太監,一旦疏於管教,任其掌權,後果就會極其嚴重。很多王朝的衰敗,乃至覆滅,都與太監幹政有關。
  • 延禧攻略結局:太后為何不殺袁春望,袁春望身世究竟為何?
    《延禧攻略》終於迎來了大結局,但是太監袁春望的身世卻實在令小編意外之極,結尾的時候老謀深算的太后僅僅幾句話就逼瘋了袁春望,實在是一個宮鬥大家,令人不得不佩服之至,但是電視劇雖然結局了,但是留給觀眾的謎團卻沒有解開,袁春望究竟是不是皇子?他的身份究竟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