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對肆虐全球的病毒,人類共迎挑戰,直面歷史轉折時刻。作為藝術的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學子,我們也正在共同經歷一場全面的教育實驗。理論與實踐,知識與技術,講授與互動,激勵與鼓舞,都不再以面對面這種傳統的方式進行。我們積極地調整教學方法,迭代更新內容,積極應對突變。實驗藝術系,既要完成原有的授課計劃,更要時刻關注教學成效,我們將以「雲課展」的形式,把課程作品與心得總結,匯總整理,放在公眾號上進行展示,期待社會各界的指正與多元評價,亦能更好地總結經驗,以鼓舞我們持續有效地推進課程改革。
授課班級:2017級綜合材料繪畫工作室
課程名稱:綜合材料版畫技法
授課時間:2020.04.06---05.01
授課教師:孫錦誼
本課程共計四周,主要教授綜合材料版畫脫膠技法的繪畫與創作。課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第一周,在進入第一周之前,已經安排學生提前準備課程中要用到的各種材料;課程為視頻教學,首先通過視頻課件對版畫(在綜合材料版畫一節中穿插講授了綜合材料繪畫的現狀)的發展和現狀進行以時間為線索的圖文結合之概括講授,使同學們對版畫以及綜合材料版畫概念有較為明確的認識和判斷;接著講授脫膠版畫中所需要使用到的基本的材料工具性能和使用方法;最後,通過視頻播放脫膠版畫創作示範全過程,並隨時解答學生問題。
第二階段為第二周,共計20課時,是同學們通過大量技法實踐練習非常辛苦的一周,作業量十幅,平均每天兩幅八開作品,教師全天隨時解答學生實踐練習中的問題,每日在教學群裡隨時通報學生作業完成情況,並進行重點點評。同時在每日早晨點完名之後隨即給教學群裡推送一位提前挑選和編輯好的世界著名綜合材料方面的藝術家簡介、作品和介紹,要求同學們在一節課的時間裡對此藝術家進行快速的個案研究,並編輯文字表達自己的看法。
第三階段為第三、第四周,這一階段是學生在脫膠版畫學習中由材料技法熟悉轉向畫面個性風格探索和表達自我視覺與直覺的對抗過程,作業量不變,課程中每日兩幅八開作品,教師全天隨時解讀學生作品的優缺點,每日在教學群裡隨時通報學生作業完成情況,並進行重點點評。同時,在課程最後一天,要求同學們把自己的作品製作成手工概念書,並進行展示拍照,探索同一作品的不同展示和觀看方式。同時照常每日給群裡推送藝術家作品和介紹,要求同學們在一節課的時間裡對此藝術家進行快速的個案研究,並編輯文字表達自己的看法。
老師總結:
本來是在寬敞明亮,設備完善先進的工作室進行真人面對面的一個月綜合材料版畫教學課程,臨了只能改變教學方式。為了不過多的影響教學效果,我們費盡心思的來進行網絡視頻以及微信教學。還好,同學們能在這一個月的超大作業量要求和每日作業提交通報中認真完成,可靠的數據證明了大多數同學完全具有自我約束力和堅定的意志力。當然,網絡教學再好,也只是網絡教學,永遠無法與教師和學生的「在場」教學相提並論。
總歸來說,課程最終目的是通過大量的創作實踐、作品欣賞、理論研究等使學生的手和腦一直處於靈活運動與思考之中,此外,現場的交流亦是重中之重,這樣的綜合作用才有可能使作品觀念與作者觀念進入合一狀態,以至突破自己對創作的局限認識,進入更大創作的自由空間。
張材嘉《東方印系列》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8cm 2020年4月
張材嘉《東方印系列》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8cm 2020年4月
張材嘉《東方印系列》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8cm 2020年4月
張材嘉《東方印系列》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8cm 2020年4月
張材嘉《東方印系列》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8cm 2020年4月
張材嘉《東方印系列》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8cm 2020年4月
張材嘉《東方印系列》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8cm 2020年4月
張材嘉《東方印系列》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8cm 2020年4月
張材嘉《東方印系列》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8cm 2020年4月
張材嘉《孕育系列》木板綜合脫膠版畫
尺寸不規則 2020年4月
張材嘉《孕育系列》木板綜合脫膠版畫
尺寸不規則 2020年4月
張材嘉《孕育系列》木板綜合脫膠版畫
尺寸不規則 2020年4月
張材嘉《孕育系列》木板綜合脫膠版畫
尺寸不規則 2020年4月
張材嘉《孕育系列》木板綜合脫膠版畫
尺寸不規則 2020年4月
張材嘉《孕育系列》木板綜合脫膠版畫
尺寸不規則 2020年4月
張材嘉《孕育系列》木板綜合脫膠版畫
尺寸不規則 2020年4月
張材嘉《孕育系列》木板綜合脫膠版畫
尺寸不規則 2020年4月
張材嘉《孕育系列》木板綜合脫膠版畫
尺寸不規則 2020年4月
張材嘉《孕育系列》木板綜合脫膠版畫
尺寸不規則 2020年4月
張材嘉《孕育系列》木板綜合脫膠版畫
尺寸不規則 2020年4月
張材嘉學習工作照
課後感想:
由於疫情的原因,往日的上課模式有了一定的改變,但是更多的體會和感受。
前期對於陌生的課程沒有很好的把握和了解,包括對於繪製中的材料、時間、溫度等一些對於畫面造成影響和效果等因素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從中慢慢的去尋找突破口,慢慢的積累轉轉變,最終完成了對於系列作品的繪製。同時,對於材料也進行了一定的嘗試,從紙本向木板的轉換,從而使得在繪畫語言和效果上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對於木材的選取、切割、對於傳統木工卯榫結構技藝的借鑑,通過反向的思維,對於脫膠板畫進行了一定的嘗試,感覺挺有趣。於此同時對於紙本做出來的效果讓我對於脫膠版畫有了更進一步的體會,從肌理的製作,呈現的效果來看,以及對於油畫顏料的使用,進行了大膽的設想。
通過脫膠版畫的初步實踐,進而探索版畫、漆藝、於油畫三者效果的綜合在紙本上形成的視覺效果,看一看有沒有一定的突破。還有就是傳統木工卯榫結構技術的利用於其有沒有更好的結合和轉換,在這裡進行了設想。課程的結束只是階段性的,通過對於技術效果的學習,我更的希望是思想通過技術而展現,因探索而有所突破,不是形式和內容,而是不停思考後的獲得、創新。
於珂妍《冰箱-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2cm 2020年4月
於珂妍《冰箱-2》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2cm 2020年4月
於珂妍《空間延伸-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4cm×30cm 2020年4月
於珂妍《空間延伸-2》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4cm×30cm 2020年4月
於珂妍《生活擠壓-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4cm×30cm 2020年4月
於珂妍《生活擠壓-2》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4cm×30cm 2020年4月
於珂妍《生活擠壓-3》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4cm×30cm 2020年4月
於珂妍《生活擠壓-4》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4cm×30cm 2020年4月
於珂妍《隙-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3cm×30cm 2020年4月
於珂妍《隙-2》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3cm×30cm 2020年4月
於珂妍《衝突-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3cm×30cm 2020年4月
於珂妍《衝突-2》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3cm×30cm 2020年4月
於珂妍《分解-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4cm×32cm 2020年4月
於珂妍《束縛-3》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3cm×30cm 2020年4月
於珂妍《束縛-4》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3cm×30cm 2020年4月
於珂妍《水生物-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4cm×33cm 2020年4月
於珂妍《水生物-2》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3cm×30cm 2020年4月
於珂妍學習工作照
課後感受:
2020年4月,在孫錦誼老師的帶領下開始接觸脫膠版畫。脫膠版畫對我來說是既陌生又神秘的,之前完全沒有接觸過類似版畫的信息,腦子裡沒有具體的概念,我很期待也很忐忑。認真看完了老師的講課示範之後,我們開始了創作,老師每節課都會給我們分享一些他整理的藝術家的作品,並讓我們抒發自己的感想,這給予了我很多新的靈感,我會不自覺地將我的一些零零散散的感觸表現在我的作品裡,這讓我在創作的過程中總是會有新鮮感。
脫膠版畫和其他的版畫有所不同,其製作技術是利用了水油相斥製造出漏版的原理,用桃膠進行封膜,膠所覆蓋的圖形便是漏版的圖形,然後再用油性顏料擦入桃膠封漏的地方,我們這次用的是油畫顏料,這樣反覆在畫面上繪製之後,再用溫水衝洗畫面,膠被水溶解隨水衝走後,畫面上只留下了油畫顏料形成的圖像,隨後就是重新裱畫後晾乾。
創作第一幅作品時還處於嘗試階段,包括顏色的疊加、畫面的肌理效果都相對而言比較稚嫩,當時是很模糊很迷茫的,創作的隨機性太大。接下來便開始各種機理上的嘗試,膠的濃度,筆的大小和乾濕,風乾膠的溫度等等都是我嘗試的內容,有時我會為了製造一些龜裂的機理故意將膠調的濃稠一些,隨後用熱風去吹,有的地方需要一些筆刷划過的線性痕跡,我會將筆刷晾乾一些再上膠,就這樣我漸漸的學會了控制畫面,畫面會在出現一些小意外的同時也朝著我所預知的方向走去。創作內容上也變得日常,和我的生活越靠越近,漸漸融合。有次打開冰箱感受到了涼氣撲面而來,看到裡面的各種瓶瓶罐罐就像一個個擠在一起的方格,就來了點感觸,當天的創作靈感便來自於這一次開冰箱門的經歷。到了後面的創作,我越來越喜歡用色塊和機理來表現事物,我的畫面內容可以是抽象的,但每個物體都有它特殊的質感,這時候就要充分利用材料的屬性,膠在不同狀態下會是什麼效果,我需要提前做出預判,同時也需要它給我一些隨機的小驚喜小意外。
上完這堂課後,我對脫膠版畫有了濃厚的興趣,我很喜歡它帶給我的那種隨機性和畫面的不確定性,想繼續往深裡研究下去,將脫膠版畫融入到以後的創作中去。
李珂《奔潮》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5cm×35cm 2020年4月
李珂《低語》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5cm×35cm 2020年4月
李珂《疊影》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5cm×35cm 2020年4月
李珂《蛾》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5cm×35cm 2020年4月
李珂《分界》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5cm×35cm 2020年4月
李珂《隔-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5cm×35cm 2020年4月
李珂《隔-2》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5cm×35cm 2020年4月
李珂《孤獨的影子》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5cm×35cm 2020年4月
李珂《輪迴-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5cm×35cm 2020年4月
李珂《內在物質》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5cm×35cm 2020年4月
李珂《指-2》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5cm×35cm 2020年4月
李珂《墜》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5cm×35cm 2020年4月
李珂學習工作照
課後感想:
為期4周的脫膠版畫技法課程結束了,在孫錦誼老師的指導與自己的嘗試結合下,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與技法,對版畫有了新的了解與探索,也收穫了一批"期待感"的畫作。
脫膠版畫本質利用油水相斥的原理,來製作的一種獨幅版畫,膠是水溶性的,顏料是油性的,根據水油相斥的原理,通過這樣反覆幾次來作畫,再加上多種膠水的性質及多層色彩的變化,最終可以產生豐富的肌理效果,其意義在於對偶然性因素的利用,還有對控制的重新認識,製作程序:1.裱紙2.做邊3.擦色繪製4.封膠5.烘乾6.擦色(反覆幾次)7.刻線8.蓋色10.衝膠。創作的過程中非常有意思,顏色的堆積塗抹與桃膠的融入與疊加,原本可視的畫面最後被黑色覆蓋,一切變得奇妙又未知,衝洗時像開獎一樣,在衝洗的過程中製造出不同的版面痕跡,不同的版面痕跡又產生了各種直接繪畫不可替代的效果,就是由版畫間接性所帶來的材料肌理美、印痕美、及複數性帶來的複數美。
"期待感"是我對脫膠版畫最多的感觸,在製作版面的過程中,畫面上總會有一點你把握不住的東西。而這種不確定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製版的時侯總是會有一種"期待感",神秘又未知,對材料的探索,偶然性因素的利用,肌理效果的產生,"期待感"的包裹,刺激著我不斷的嘗試與探索,這也是版畫藝術創作中的獨特魅力,令我受益頗深。
李學文《鄉間-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8cm 2020年4月
李學文《鄉間-2》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8cm 2020年4月
李學文《鄉間-4》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8cm 2020年4月
李學文《趣事兒-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8cm 2020年4月
李學文《趣事兒-2》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8cm 2020年4月
李學文《趣事兒-3》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8cm 2020年4月
李學文《趣事兒-4》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8cm 2020年4月
李學文《趣事兒-5》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8cm 2020年4月
李學文《趣事兒-6》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8cm 2020年4月
李學文《趣事兒-8》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8cm 2020年4月
課後感想:
為期四周的綜合材料版畫網絡課程順利的結束,在這四周的課程收穫頗豐,通過學習,從開始對新技法的無從下手,到後面的大膽實踐,到最後的二十六張結課作業,通過這四周的課程學習實踐,結合自身有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首先是版畫入門,通過PPT形式老師視頻講解,了解了有關版畫的發展歷程以及版畫藝術家作品分析,也是潛移默化的過程。
其次,課前準備,綜合材料版畫的脫膠技法課程,準備所需要的各種熟悉以及陌生的材料,以及老師視頻示範講解作畫步驟。
之後逐步實踐,四周課程的綜合材料版畫脫膠技法實踐由淺入深,逐漸找到自己的繪畫方式與對畫面的理解。
總之,四周的綜合材料版畫課程拓寬了知識面,了解了綜合版畫脫膠技法,雖然這次課程是網絡課程,儘管沒有在學校的班級氛圍,但是還是進行的非常順利,學到了很多。
劉新《人物-1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020年4月
劉新《人物-12》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020年4月
劉新《人物-13》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020年4月
劉新《人物-14》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020年4月
劉新《人物-16》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020年4月
劉新學習工作照
課後感想:
經過了為時一月的脫膠版畫學習,從一開始聽到版畫這兩個字的時候還以為要刻木頭了,沒想到是這樣的「版畫」,帶給我們一種全新的繪畫方式,覺得它畫起來麻煩也有意思,每一層顏色都塗滿,只選擇留下我們需要的部分,像生活一樣,只留下對我們有用我們喜歡的一部分,其餘的部分時間的流淌中衝走,最後呈現的畫面有偶然形成的一些東西或許比預想的要更加精彩。最開始熬膠的時候,生怕不夠,泡了滿滿一捧桃膠,越泡越多,膠多了加水,水多了加膠,最後形成了滿滿一大壺香噴噴的膠糊糊,最後衝水的時候,為了省事拿浴室的淋浴頭狂滋水,把顏料濺的滿牆小點點,越擦越多,導致了最慘烈的刷廁所現場,手上的顏料沒洗就去衝水,淋浴把手,臉盆,水管全摸成了彩色.所有人被關在家,從來沒有體驗過零交流的畫畫的日子,悶久方知上學好,等開學得珍惜喲。
江海洋學習工作照
課後感想:
首次接觸脫膠版畫,與傳統的刻板不同,脫膠版畫注重於桃膠和油畫顏料的使用,在通過反覆的擦色,衝洗然後晾乾。同時兩種不同屬性的桃膠在吹乾過後會有不同肌理,最後呈現的效果也不相同,這大大增加了畫面的趣味性和偶然性。
通過多次試驗後進入創作階段,在湊熱鬧的過程當中人們最常使用的動作就是指著個正在發生的事,然後開始交頭接耳,於是就形成了最開始的作品《舞》和《兩個人》,在之後的創作中我開始使用這種「符號」不斷的重複,也慢慢發掘出背後有驚訝,好奇甚至是一種嘲諷等元素,在這些談論與驚訝之後又是什麼?在理解這些的同時也不斷的增加創作的多樣性,表達的更加廣泛。
通過這次創作對我來說讓我認識了脫膠版畫的豐富性,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挖掘自己,把自己的感受帶進去,在今後的創作中會去捕捉一個個讓自己觸動的瞬間,完成藝術的想像。
易雲旭《窗外景色》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30cm×22cm 2020年4月
易雲旭《觀河》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0cm×28cm 2020年4月
易雲旭《空》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0cm×30cm 2020年4月
易雲旭《我家一角》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31cm×20cm 2020年4月
易雲旭《星河-3》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16cm×28cm 2020年4月
易雲旭《星河-4》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18cm×28cm 2020年4月
易雲旭《星河-7》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9cm×20cm 2020年4月
易雲旭《星河-10》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18cm×28cm 2020年4月
易雲旭《星河-1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19cm×28cm 2020年4月
易雲旭學習工作照
課後感想:
通過近一個月的學習,第一次接觸到版畫課,因為疫情的原因,在家畫畫也是種奇怪的享受,剛開始接觸材料有點手足無措,很怕畫毀,後來多次嘗試後有了可控性,我對版畫的最初認識是類似於複印,印刷,只有單色,這次的脫膠版畫讓我察覺,版畫也可以畫的生動有趣,有點像水彩裡的留白液。
開第一張的時候對於示範的步驟還有點迷糊,理不清先幹什麼後幹什麼,次數多了後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和經驗,果然理論得和實際相結合,看了在群裡的每日一張畫打卡,每個同學的風格都不一樣,都有自己摸索的風格,我最初也迷惑不知道畫什麼才有意思,看著群裡眾多優秀的作品有點著急,我開竅比較晚,到了課程快結束時才找到方向,只能在結束時瘋狂趕作業來改善作品畫面效果。通過參考大量的資料,從最開始的個人生活環境轉變到對顯微鏡下細胞的參考,覺得重複又有形狀的幾何形也很有意思,直到後來看到了星空,把我之前對細胞的理解和五彩斑斕的星空結合在一起,最終確定我的畫面效果。
每日一討論藝術家也很有意思,通過作品認識更多藝術家,賞析他們的作品來找到繪畫意識,綜繪班的課不單單只是對於一種畫類型的探討,認識到藝術思想,藝術精神,作品傳達的奧義。
李曼《幻象-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7cm×39cm 2020年4月
李曼《軀殼-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7cm×39cm 2020年4月
李曼《幸運女神-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7cm×39cm 2020年4月
李曼《幸運女神-2》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7cm×39cm 2020年4月
李曼《引-3》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7cm×39cm 2020年4月
李曼《引-4》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7cm×39cm 2020年4月
李曼《引-5》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7cm×39cm 2020年4月
李曼《引-6》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7cm×39cm 2020年4月
李曼《有思緒的人-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7cm×39cm 2020年4月
李曼學習工作照
課後感想:
脫膠版畫是利用漏板原理和水油分離的原理,在畫面上塗抹油性顏料然後膠水覆蓋想要留住的顏色,一層一層依次類推。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和學習脫膠版畫,在我心裡版畫一直有一種神秘感。我特別興奮有一堂版畫課,有興奮就會有遺憾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們只能網上上課,不跟老師面對面的學習,這樣的話就怕學起來會比較吃力,不過老師準備的資料很充分,也比較易懂。一開始還是會有迷茫,不能確定主題,畫起來亂糟糟,膠的濃度調不好,作品上的膠水衝不掉,畫面皸裂太嚴重等等。但是老師有法子「治」我們,作業數量上去了質量必然也會慢慢跟上,畫夠了一定數量之後這些問題都沒有再出現過了。我覺得老師的方法很好,我有了很大的進步,從作品畫面上可以清晰的看出來。我想突出自己的風格,但又怕自己太過局限,一個月的時間太短,要想取得更大進步還要不斷探索。脫膠版畫讓我提起了很大興趣,所以我創作的腳步不會停下。
郭錦儀《燈罩裡的女人》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7cm×36cm 2020年4月
郭錦儀《軀殼-2》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7cm×36cm 2020年4月
郭錦儀《軀殼-3》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7cm×36cm 2020年4月
郭錦儀《軀殼-4》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7cm×36cm 2020年4月
郭錦儀《魚尾塞禾》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7cm×36cm 2020年4月
郭錦儀《Atuno》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7cm×36cm 2020年4月
郭錦儀《lris》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7cm×36cm 2020年4月
郭錦儀《swan kiss venus》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37cm×53cm 2020年4月
郭錦儀《the rape of two Europa》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7cm×36cm 2020年4月
郭錦儀學習工作照
課後感想:
在起初的學習中我並不認為脫膠版畫的基礎難,但在實踐中我不斷認識到創作者若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複雜畫面,這絕非易事。脫膠版畫的技術原理不難理解,起於水油相斥,不斷上色封膠,用不同技法留住顏色並製造漏版,使油性顏料水油分離形成獨特畫面。
掌握技法後其實每堂課我們應該提高的除了動手實踐提升畫面以外還有對藝術的獨特見解和看法,每堂課對我來說最費腦的問題不是怎麼畫,而是為什麼畫,以及如何將一些想表達的事物轉換成自己所理想的畫面並加以表達出來,這實在是一個難題。我在課程中期好像才慢慢掌握了心裡所想的畫面有了一點得心應手的感覺,向著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緩慢延伸努力創造有趣畫面...不得不承認我少時對架上有偏見,甚至是帶著有色眼鏡去做去看待這類表達方式,這可能與我太過心急有必然聯繫,但我又在繪畫時時刻享受著它帶給我的平靜。
這為時不長的課程雖是網上授課且我也沒與代課老師有過多交流但我的體會深切,在畫面中的思考使我受益匪淺。
周怡《斑駁-2》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0.4cm×32.2cm 2020年4月
周怡《洞內的樣子》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2.8cm×32.5cm 2020年4月
周怡《生長》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1cm×31.8cm 2020年4月
周怡《天性-3》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1.6cm×32.7cm 2020年4月
周怡《天性-4》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3.4cm×32.7cm 2020年4月
周怡《發聲-6》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1.4cm×32.6cm 2020年4月
周怡《發聲-7》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4.4cm×33.2cm 2020年4月
周怡《墜落-5》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2.9cm×32.5cm 2020年4月
周怡《照進屋內的光》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2cm×32cm 2020年4月
周怡《重生》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0.1cm×32.5cm 2020年4月
周怡學習工作照
課後感想:
伴隨著五一假期的到來,為期四周的綜合紙本脫膠課程也迎來了尾聲,這一輪的課程主要學習了脫膠版畫的製作方法並且進行了實踐,這是一輪我以前從未涉及過的課程項目,以前對於版畫走著刻板的印象,但在這一輪課程的實踐中發現了其中的樂趣。
在老師教過脫膠版畫的技法後我的第一次實踐中就出現了意外,因為油畫顏料塗的太厚導致桃膠很難塗抹平整,後期衝刷桃膠時也無法將它衝洗乾淨,最終導致畫面很髒不能呈現出原本想要的效果,在老師的提醒下我更改了桃膠的濃度和顏料的厚度,在每一次塗抹過油畫顏料後都將畫面用乾淨的布擦拭乾淨,將多餘的油畫顏料擦去,經過多次的嘗試後能夠控制住畫面呈現出自己想要的效果。
在這輪課上不光是學習了脫膠版畫的技法,在這輪課上,每節課老師都給我們介紹一位大師,讓我們談談自己對大師的作品的想法,起初的時候看到大師的作品,我的腦海裡不知道從哪方面去賞析大師的作品,得去查找資料,根據別人的說法才能夠找到切入點,老師和我們說,對於大師的作品更多的是要我們自己真實的感受,是我們自己真正的理解,經過這四周的課程漸漸我知道了對於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的賞析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的重要性,對於我們自己的作品也是,在畫面上所要展現的是我們自己的內心所想要表達的東西,或許複雜或許簡潔,或許是顏色鮮豔,又或許只是簡單的黑白,但都是我們自己最真實的情感。
四周的脫膠版畫的課程是結束了,但是四周裡老師教給我們的思想和技法不會結束。
周宇輝《夜晚》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17.5cm×30cm 2020年4月
周宇輝《傍晚》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17.5cm×31cm 2020年4月
周宇輝《浸染-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18cm×31cm 2020年4月
周宇輝《浸染-2》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19.5cm×31cm 2020年4月
周宇輝《田野晚-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19cm×30cm 2020年4月
周宇輝《田野-2》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19.5cm×31cm 2020年4月
周宇輝《幾何-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19.5cm×31cm 2020年4月
周宇輝《沙丘》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0cm×30cm 2020年4月
周宇輝《教堂》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1cm×31cm 2020年4月
周宇輝學習工作照
課後感想:
本課程中,我們主要學習了以脫膠版畫在紙本上作畫的技法。這是以前從未接觸的領域,是開拓綜合材料繪畫方式的好機會。僅材質材料方面,大致研究了桃膠在繪畫方面的用法,與油性材料與水與洗潔精之間接觸的情況。課程中,每天早上學習的第一件事是對大師畫作進行感悟,長久以往,讓我們對觀畫與學習,都有了多方位多角度的了解。然後開始每日的創作,感受材料性質,由材料而生創作衝動。無論是泡水桃膠與油畫顏料之間的排斥,而導致的畫面的皸裂紋,還是以洗潔精混合的桃膠的覆蓋效果,都是在探索得到的可拓展的收穫。
綜合版畫課程不僅僅是學習脫膠版畫技法的過程,更是拓展以綜合材料來進行繪畫的思路。很多地方可以與其他技法相結合,使以後的繪畫更豐富,更深入。
牛航正《殘界-3》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1cm×31cm 2020年4月
牛航正《殘界-8》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1cm×31cm 2020年4月
牛航正《殘界-10》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1cm×31cm 2020年4月
牛航正《石窟夢-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1cm×31cm 2020年4月
牛航正《視》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1cm×31cm 2020年4月
牛航正《贖罪》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1cm×31cm 2020年4月
牛航正《塗鴉城市-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1cm×31cm 2020年4月
牛航正《塗鴉城市-2》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1cm×31cm 2020年4月
牛航正《指尖人偶》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1cm×31cm 2020年4月
牛航正學習工作照
課後感想:
此門課程是我第一次接觸到脫膠版畫,通過準備材料,發現與其他的技法也有相通之處,比如桃膠類似於水彩中的留白液。加入洗潔精的桃膠又與不加的桃膠在作畫中產生的效果又是不相同的。每天上課都可以和同學們一起了解大師的作品,每個人都發表自己的看法,感受,共同學習和分析:1、構圖2、形式3、顏色4、內容5、觀念6、時代7、現狀8、作者。
在創作過程中,從一開始的對材料的拿捏不住,慢慢的積累經驗,到最後的對技術把握的到位,可以掌控畫面。這次課堂的要求是每天完成兩張八開的,與之前課程一周完成一張,感受上有了很大不同,隨時都在頭腦風暴,不斷的更新出新的想法,並將其在草稿紙上描繪,進一步構思出新的,組成系列。思維比以往更加活躍,也更大膽的去嘗試之前沒有試過的形式,色彩,將敘事性也加入其中。脫膠版畫帶給我更多的是驚喜,偶然性的驚喜,在畫面不斷的重疊顏料,最後衝洗的那一刻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碰撞,有些地方是自己掌控的,而有些地方則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虛實相生,相輔相成。
馬濤冉《動物樂園-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0cm×30cm 2020年4月
馬濤冉《動物樂園-2》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0cm×30cm 2020年4月
馬濤冉《花-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0cm×30cm 2020年4月
馬濤冉《秘密》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0cm×30cm 2020年4月
馬濤冉《手術》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0cm×30cm 2020年4月
馬濤冉《束縛》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0cm×30cm 2020年4月
馬濤冉《樹》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0cm×30cm 2020年4月
馬濤冉《椅子-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0cm×30cm 2020年4月
馬濤冉《椅子-2》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0cm×30cm 2020年4月
馬濤冉學習工作照
課後感想:
因為疫情原因我們此次的版畫課程只能在家完成,所以我們學習了方便,可在家製作做的脫膠版畫。脫膠版畫利用水油相斥的原理,整個過程經歷擦色,膠繪,吹乾,剮蹭,過程中會有很多的偶然的肌理效果,像龜裂之類的,在用水洗掉膠的那一刻,總是會充滿期待,因為就算我提前想了草圖,但衝洗出來的畫總會有新的偶然的出現。我一直都覺得版畫要比其他畫難一點,平時我們的直接繪畫只需要調和顏色直接畫到紙上,但就像脫膠版畫是先想出來你先要的結果,再將顏色從白到黑分析出來,先把亮色用膠蓋住,再一層層得往重加油畫顏料的顏色,他需要你的大腦很清楚地知道顏色順序和你想要的結果。另外一天兩張的畫作,讓我知道了我現在的素材積累很少,我需要更加努力的豐富自己的知識積累。
白玉嬌《標本》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7cm 2020年4月
白玉嬌《病》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7cm 2020年4月
白玉嬌《海》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7cm 2020年4月
白玉嬌《後視鏡》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7cm 2020年4月
白玉嬌《局限》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7cm 2020年4月
白玉嬌《夢之藍》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7cm 2020年4月
白玉嬌《人海》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7cm 2020年4月
白玉嬌《斷裂的管道》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7cm 2020年4月
白玉嬌學習工作照
課後感想:
接觸到版畫,心中很高興,也算是彌補了去年選修課的遺憾。首先,我了解到版畫是在各種各樣的材料上,製作出可以和不可以塗抹顏料和油墨的版面,然後用紙進行輕寫的一種繪畫表現形式。按材料分類可分為:木版畫·石版畫·銅版畫·鋅版畫·瓷版畫·紙版畫·石膏版畫;按顏色可分為黑白版畫·單色版畫·套色版畫;按方法可分為凹版·凸版(木面木刻,木口木刻,水印木刻,油印木刻)·平版·孔版·綜合版·電腦版。這些知識讓我對版畫的好奇心大增,由於疫情影響,學到了脫膠版畫。
課程的第一周材料的準備,理論知識的理解,還有老師在技法上的仔細講解,我們開始實踐自己的第一幅作品,在作品步驟最後,是最讓人充滿期待的時刻。畫面總會給我們一些小驚喜。課程第二階段,就是不停的創作,欣賞知名藝術家的作品,每個人都有他對藝術作品不同的理解,在一次次欣賞完大師作品,總會給我們帶來不同方面的改進,在一次次欣賞同學們的作品,總會給我帶來出其不意的驚喜,互相學習,互相欣賞的這種氛圍我很喜歡。
綜合版畫課程給了我專業上很多的啟發,大膽的想像打破了傳統繪畫的思維,多種材料媒介的碰撞,讓我更好的在嘗試中創作。主題上,技法上,材料上,特別是在個人的認識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
齊夢學習工作照
課後感想:
從水油相斥的原理出發,對經典傳統版種的材料替換導致版畫風格樣式都有所轉變,出現許多偶然的肌理效果、均裂懷舊的美感。創作者對材料的好奇、動手的衝動感、畫面中偶然性的把握導致了版畫實踐與實驗在個人手中不斷地演繹出新的探索語言。
在整個版畫製作的過程當中,會產生一種非常微妙的期待心理,而這種心理恰好是收穫前提的一部分,當這幅版畫經歷擦色、剮蹭、壓膜、膠繪、烘乾過程之後,遇水溶解擦掉,在水解的過程中就會有出現一張別具一格的版畫作品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能夠欣喜地感覺到它水解過程的神奇魅力。
是利用油水分離的特性關係製作出來的綜合版畫。它結合了直接繪畫和間接媒介,混合運用不同屬性的材料工具,通過反覆的繪畫和製作,創造出曼妙的畫面和意想不到的質感。
田珍琳《假如》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4cm×36cm 2020年4月
田珍琳《星月幻變》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4cm×36cm 2020年4月
田珍琳《新遊記》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4cm×36cm 2020年4月
田珍琳《一個春天》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4cm×36cm 2020年4月
田珍琳《我覺得》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4cm×36cm 2020年4月
田珍琳《自彈》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4cm×36cm 2020年4月
田珍琳學習工作照
課後感想:
一直想嘗試版畫,這是與版畫的第一次接觸,本次學習的是脫膠版畫,在首次嘗試後感覺繪製過程中需要果斷的構思作為作品框架,油畫顏料和桃膠的排斥作用會形成獨特的肌理效果來豐富畫面。每張作品只有在衝洗時才能看見最終全貌,逐漸加強控制才能繪製滿意的作品。
脫膠版畫對我來說是很新鮮有趣的一次體驗,在繪製中需要把繪畫和製作結合起來形成作品,繪製過程中反而會發散思維,從而產生奇妙的效果。因為第一次嘗試脫膠版畫的創作形式,所以在這節課上也嘗試了各種不同類型的創作,有偏具象的也有抽象的,這其中有的失敗有的成功,總的來說都是在摸索中前進,以此來尋找適合自己的語言形式。脫膠版畫製作起來沒有傳統繪畫那樣耗費心力去刻畫細節,它需要隨機和大膽來使畫面產生驚喜,這點也促使我們保持創作的激情。
以前在創作中我偏向使用灰調的色彩,這節課似乎解放了用色習慣,我開始嘗試使用高純度和明度的色彩繪製畫面,雖不能保證張張都得心應手,但總會有幾張令我滿意。總的來說這節課收穫不少,以後還是會經常嘗試用脫膠版畫的形式製作作品。
劉旭《流痕》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7cm 2020年4月
劉旭《色源》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7cm 2020年4月
劉旭《物語-2》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7cm 2020年4月
劉旭《物語-3》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7cm 2020年4月
劉旭《物語-4》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7cm 2020年4月
劉旭《眾》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7cm 2020年4月
劉旭《墜》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7cm 2020年4月
劉旭學習工作照
課後感想:
因為疫情還沒有開學的我們,又迎來了我們在家的第二個課程脫膠版畫。在老師對所需繪畫材料的介紹下,我開始了購買材料。在之前選修課時我上過木刻,在購買材料時我是比較好奇,版畫課用的材料桃膠我並沒有接觸過。
老師在課上會發大師作品讓我們欣賞,並發表自己看法。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創作過程中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在剛開始製作的過程中我並不是很大膽,畫面也是沒有什麼起色。過於依賴於固定的形體,沒有創作思路。之後我開始了思維創作突破固定的形體,製作了一些肌理開發了創作的靈感。
裱紙、刷膠、吹乾膠水、顏料上色、開水衝等製作流程讓我學到了脫膠版畫製作,這節課更多的是在思維上給我帶來了不少的收穫,原來繪畫還可以這樣創作,我相信在之後的學習中能夠給我帶來不少幫助。
尹向博《大e》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7cm 2020年4月
尹向博《火花》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7cm 2020年4月
尹向博《貓-1》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7cm 2020年4月
尹向博《貓-2》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7cm 2020年4月
尹向博《漠》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7cm 2020年4月
尹向博《沙》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7cm 2020年4月
尹向博《水花》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7cm 2020年4月
尹向博《霞》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7cm 2020年4月
尹向博《線路-3》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6cm×37cm 2020年4月
尹向博學習工作照
課後感想:
在這個疫情特殊時期,課程的進行似乎變得有些艱難,但實際上並沒有影響到我學習的熱情,在我殷切的期盼中,終於等來了夢寐以求的版畫課程。
作為綜合材料專業的學生,對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畫種,都充滿了求學的欲望,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慾,這門課程也果然滿足了我所有的期望,課程是充滿趣味和挑戰的,老師的教學是嚴肅並且認真的,同學們的態度是積極樂觀向上的,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裡,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創作出了數量龐大,質量優良的作品,這門課程的完美實現,離不開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更加離不開老師的指導,除了每天的創作之外,老師會指導我們對名家作品的鑑賞分析,不但從創作中總結經驗,還在前人的作品中汲取知識,這門課程真的是堪稱完美,感謝黨和國家,感謝我的父母,感謝西安美院,感謝孫錦誼老師。
張昊哲《其二》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0cm×30cm 2020年4月
張昊哲《其六》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0cm×30cm 2020年4月
張昊哲《其q7i》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0cm×30cm 2020年4月
張昊哲《其八》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0cm×30cm 2020年4月
張昊哲《其九》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20cm×30cm 2020年4月
張昊哲學習工作照
課後感想:
藝術創作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生活為藝術創作提供素材,激發創作者的靈感;創作者通過抽象性思維對生活進行加工、提煉並重新組合,進而創造出獨有的藝術作品。同樣,版畫創作也離不開藝術家對生活的觀察,並與時俱進。版畫創作的生活性表現在對現實生活的反映與緊跟時代的發展變遷,不斷更新創作理念與創作技能。對現實生活的反映,要求版畫創作者細心觀察社會,積極投身到社會大環境中,不可關起門來做無邊無際的空想臆斷。
項藝臻《玉》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30cm×30cm 2020年4月
項藝臻《玉》紙本綜合脫膠版畫
30cm×30cm 2020年4月
項藝臻學習工作照
課後感想:
版畫課程在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探索之中,不斷的學習和研究。課程之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從開始的簡單到後面的複雜到創作。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周時間卻讓我收穫太多。之前對版畫的認識還是很少的直到這節課程讓我更多的體驗了解學習版畫,脫膠製作。課程內容非常豐富老師每天給我們講解非常詳細的知識還讓我們主動發言去發表自己對畫的理解和看法,不斷的一步步引導我學習。
每天的日常繪畫還有練習讓我不斷的學習,對版畫更好的理解。每天的作業老師都會認真的點評去說出我的不足和缺陷。使我更明白下一步需要去做什麼去改正什麼,真的很喜歡這個課程。
雖然課程結束了,但我對版畫的探索與學習遠遠沒有停止,以後的學習我會更多的和孫老師進行交流。謝謝孫老師的指導和幫助,老師辛苦了。
圖/文:實驗藝術系綜合材料繪畫工作室
新媒體負責人:雷宏發 武小川 郭濤
指導老師:石蘇平 姚凱 牛對苗
執行負責人:柳敏
編輯:朱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