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齒間的鮮香熱辣碰撞,食客的人聲鼎沸交融……初冬的夜風雖然帶來陣陣寒意,澆不滅的卻是新都區三河街道天府沸騰小鎮「火」一樣的熱情。湖畔舉杯暢飲、水上火鍋盡歡,每天上千人的狂歡不僅解鎖了成都火鍋的新吃法,也開創了「火鍋+音樂+綠道」的新旅遊方式。
熱鬧,從不獨屬於沸騰小鎮。落實省市相關部署,積極搶抓融入成都大都市經濟圈、成德同城化和大港區一體化等系列重大機遇,新都區以構建特色小鎮群落為抓手,充分挖掘鄉村生態本底和人文資源,初步形成了主題鮮明、產業聚集、規模適宜、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的特色小鎮群落,促進了鄉村資源價值的加速轉換和大幅提升,拓展了惠農增收新路徑。
核心產業驅動 培育特色小鎮內生動力
如果僅僅是解鎖了吃火鍋的新姿勢,天府沸騰小鎮會不會做到每天接待量2000—3000人、銷售收入接近30萬元,更被評為「中國夜消費最有魅力」的街區?
湖邊演出舞臺、燈光正在升級中;與川音的合作正在由音樂人的駐場演出向蜀文化舞臺劇的打造邁進……正在緊鑼密鼓打造中的瑪歌莊園二期告訴了答案。
為了避免「千鎮一面」,新都區開發「熊貓+火鍋」世界級IP,打造展示天府文化魅力、美食之都美譽,將沸騰小鎮、熊貓大道綠道、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漫花莊園等景點有機串聯起來。「這裡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景點塑造,而是集美食娛樂、音樂展演、田園體驗、運動休閒、鄉間文創為一體的城北生態旅遊區、綠道經濟目的地。」新都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認為,特色產業是特色小鎮發展的核心。新都區把產業「特而強」作為建設特色小鎮的重要標準,立足現有要素資源和比較優勢,著力挖掘和引入特色產業,確保特色小鎮具備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堅持圍繞核心項目匹配土地資源、基礎設施、公共配套和人力資源,新都區建立了以產業為核心、要素為保障、配套為基礎的特色小鎮建設運營體系,通過挖掘「火鍋+熊貓」IP價值,總投資30億元打造了1.9平方公裡天府沸騰小鎮;依託四川音樂學院,整合音樂創客「一杯時光」工作室、成都足球第一村等品牌資源,打造了斑竹園足球音樂小鎮;以旱雪運動為引爆點,引入高端民宿和演藝項目,打造了馬家洗心小鎮。
創造消費場景
布局新場景帶動生態價值轉化
夏季不能滑雪?在成都滑雪受季節限制?隨著新都區馬家鎮尖峰運動小鎮的陡然走紅,以旱雪運動為引爆點,發展滑雪、管道潛水、飛傘等三類極限運動打造的馬家尖峰運動小鎮已成為遠近知名的「四季滑雪場」,先後承接國家殘疾人高山滑雪隊和單板滑雪隊專項訓練,業內知名度驟升。
布局新場景帶動生態價值轉化,新都區緊扣環境配套,培育特色小鎮生活場景和消費場景。注重保持特色小鎮的自然屬性,新都區通過增綠築景厚植生態本底、提升生態價值,同步完善基礎設施和公服配套,布局生活場景和消費場景,加快促進生態價值轉化,著力把特色小鎮建成高品質生活小鎮和消費小鎮。
已是網紅的沸騰小鎮讓成都的火鍋消費有了新體驗,形成美食文化消費圈;以尖峰小鎮滑旱雪形成極限運動消費圈;以錦門絲綢文化景區為代表的文化創意消費圈;以花香果居為代表的體驗農業消費圈;以漫花莊園為代表的賞花休閒消費圈……一條條阡陌縱橫的香城綠道有如綠色綢帶,串聯起了特色小鎮的特色風情。
新都依託綠道沿線各異的資源本底,有機嵌入文體商旅融合等新業態,為市民提供多樣化生活體驗場景。按照「可進入、可參與、景觀化、景區化」的原則,健全綠道網絡,發展綠道經濟,依託環城生態區、北星大道、毗河生態帶、鄉村綠道等,串聯音樂文創、休閒運動等業態,建成了3287畝泥巴沱森林公園一期、1680畝香城溼地公園和300畝保利198音樂文化主題公園等項目。同時以綠道串聯寶光桂湖、熊貓基地、三河錦門、楊氏宗祠等特色文化資源,合理布局文創新經濟,成功打造天府沸騰小鎮、馬家洗心小鎮、斑竹園運動音樂小鎮等消費新場景。
本報記者 李萌 圖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