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村嬗變 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

2020-12-22 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標題:尖山村嬗變 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

遊客在尖山村荷塘邊散步

尖山村風景秀美的鄉村綠道

「荷風久居」新村聚居點

遊客在盛開的荷花間漫步

尖山村「舞月荷花」景區

尖山村荷花微黨校裡正在學習的年輕人

題記

為避免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村衰落現象,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應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指導,在郫都區戰旗村考察時,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戰略是加快農村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推動城鄉一體化的重大戰略,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在成都天府新區,總書記強調,天府新區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一定要規劃好建設好,特別是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

成都正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把全域旅遊作為重要抓手,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在天府新區煎茶街道,當地的尖山村在城市快速發展中,曾一度成為「長年積訪村」,當地各級黨委以「微腐敗」專項治理為切入,提升黨員幹部責任擔當,切實聽民聲、順民意、解民難,並按照公園城市建設理念,應用市場化手段將農村變景區,以美麗的鄉村形態集聚產業集聚人氣,形成了「上有高壓線,下有清風蓮」的一道鄉村獨特景觀。

入夏,清風徐徐,最美的風景,必是那十裡荷花展羅裙的壯觀之美。

沿天府大道一路向南,國際化天府新區,正縱深延展,公園城市的理念已融入新區的肌理。

天府科學城4公裡外,煎茶街道尖山村,「舞月荷花」綠意盎然,以荷為媒,千畝生態田園景象美不勝收。

煎茶街道荷花微黨校,順山勢建在了村裡的最高處,置身此處,眼前「上有高壓線、下有清風蓮」的畫面如此真實生動——

昔日,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壓線走廊,環境髒亂、土地荒蕪、上訪不斷,村子日漸衰敗。而今,村子破繭成蝶,引得遊客紛至沓來,村民回鄉創業,民間資本追捧……凡此種種,無不詮釋了綠色生態和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在短短兩年多時間,將劣勢變為優勢,變廢為寶,由亂變治,成為城市發展的見證者、鄉村振興的實踐者、公園城市的建設者、基層治理的創新者。

當前,市委強調,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努力創建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先行區、示範區,把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打造成為成都走向世界的靚麗名片。

尖山村,從一個落後村成為首批省級四好村,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差異化發展之路,這其中靠的是什麼?尖山村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矛盾

尖山村的「痛」,肖黃淑第一次失眠了,想了一宿,心一狠,決定把還在念初中的女兒送到學校寄宿……

城市的快速發展,促使電力等基礎設施保障不斷完善,一方面這些基礎設施是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對當地群眾生產生活難免產生一定影響,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如何避免農村衰落現象,是各地面臨的時代課題。

城南20公裡外,成都尖山500千伏變電站,建成於2005年,承擔著全市60%的電力能源保障。

13年來,尖山村老百姓對這個變電站有著特別複雜的情感。

夏日的午後並不炎熱,肖黃淑從冰箱裡拿出剛買的汶川車釐子,洗淨,從客廳裡搬出小木凳,倚在門邊。

大門前方,荷塘裡的荷花已經次第盛開,陣陣小風,令人無比愜意。遠處,高壓線走廊依然密布,不過對大家的生活已經沒有影響,向記者回憶起往事一幕幕,肖黃淑感慨萬千。

「最早是高興啊!因為有電用了,不擔心停電。」村主任肖道彬是土生土長的尖山村人,2004年修變電站的時候,他還是村裡的團支部書記。

當年,修變電站要搬遷10多戶村民,大家都很支持,供地工作推進很順利。

城市的快速發展,電力保障是重要基礎。

時間一長,變電站的高壓線輸出走廊也就越來越多,有的高壓電樁就在農房10多米開外,有的高壓線就在農房上空,自然,矛盾接踵而來,村民對變電站由「愛」轉成了「恨」。

「咋不害怕,有一天下雨,我做完農活回家,從高壓線下面過,都感覺頭頂有觸電的麻刺感,嚇得晚上都睡不著。」肖黃淑的家緊挨著一個高壓鐵塔。

這一晚,聽著屋頂「吱吱」的電流聲,她第一次失眠了,想了一宿,心一狠,決定把還在念初中的女兒送到學校寄宿,「我們大人有了啥子不來頭,娃娃還小。」

安全、輻射、噪聲……各種說法在村民中傳開,大家集結起來向鎮上、區上反映問題,連老實本分的肖黃淑也加入了「上訪」的隊伍。

其間,收到村民反映的情況,電力、環保等部門,甚至中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也多次到現場勘察,給出的結論都是:符合相關行業標準。

事實上,這些結論並未讓村民信服,「電筆放在電視上要紅。」村民們更願意相信自己做的簡單電筆測試,日子過得提心弔膽。

多年上訪無果,村裡的青壯年乾脆紛紛外出打工。

土地,日漸荒蕪。

尖山村的「痛」,還有環境遭受的汙染。

2008年起,村裡興起了養殖業,短短幾年就發展起大大小小的養殖場好幾家,成為當時煎茶鎮的養豬大村。

那個時候流行泔水養豬,養殖場都沒有排汙設備,時間一長,汙水橫流,還導致整個村裡的耕地成了鹽鹼地,村裡唯一的灌溉渠白蠟渠也成了髒水溝,根本無法耕種,「秧苗育下去都無法生長。」

代價足以慘痛,全村撂荒土地多達1000餘畝,沒有收入來源,窮,還有30多戶村民依然居住在風雨飄搖的土坯房裡。

相對貧困村的帽子,壓得尖山村人抬不起頭。

求變

實施高壓線走廊下2100多名村民的搬遷,尖山村的安居夢即將實現。

搬遷意味著一家人團圓、可以在一起安穩的生活,這一夜,肖黃淑第二次失眠了,因為興奮和期盼。

「軍令狀」的背後,是街道新一屆黨工委班子「壯士斷腕」的決心和責任擔當。「我們要用『治理微腐敗』的力度和方式來解決尖山村長年信訪積訪問題。」在街道黨工委看來,「微腐敗」治理不僅要讓黨員幹部有廉潔從政意識,更要讓幹部有敢於擔當的責任心、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服務意識。

村黨支部班子也在努力思變求變。

心疼荒棄的土地,2015年,村黨支部召集起村裡的致富能手和黨員模範,發起成立了「荷花專業合作社」,以土地流轉的形式,承租下村民荒廢的300多畝土地,試著搞起了荷塘。

「合作社好不容易湊了400多萬元,但是要想改善大家的居住,帶動整個村的發展改變,也是『杯水車薪』。」村主任肖道彬深感基層的「心有餘而力不足」。

時間來到2016年,尖山村的困境得到了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管委會和煎茶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高度重視。

尖山村困局如何破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天府新區始終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最靚麗的名片、最普惠的民生。

這條綠色發展之路鋪就到了尖山村。

這一年3月,尖山村就多了一些常客,煎茶街道新一屆黨工委班子成員每天帶著街道、村幹部走村入戶,收集村民意見,現場研究工作,光是田間壩壩會就開了20多場。

歸納村民的訴求,其實並不過分:一是遠離高壓線,能夠安全地居住。二是整治土地的汙染,還尖山村原有的青山綠水。

摸清情況,釐清思路,壩壩會上,煎茶街道主要負責人向村民立下「軍令狀」——合理訴求,一定解決!

「軍令狀」的背後,是街道新一屆黨工委班子「壯士斷腕」的決心和責任擔當。

「我們要用『治理微腐敗』的力度和方式來解決尖山村長年信訪積訪問題。」在街道黨工委負責人看來,「微腐敗」治理不僅要讓黨員幹部有廉潔從政意識,更要讓幹部有敢於擔當的責任心、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服務意識。

5月的一天,九隊的老隊長黃元德把肖黃淑的家門敲得砰砰響,老隊長興奮地告訴她:「趕緊準備好材料,九隊要實施搬遷啦!」

反映了那麼多年,盼了那麼多年,肖黃淑乍一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新的街道書記剛來兩個月,就能把問題解決了?

群眾不知道的是,他們的安居被街道黨工委列入了解決民生問題的「一號工程」,街道還設立「一線指揮部」落實包案責任制,並形成「清單+臺帳+責任書」的作戰體系。

好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尖山村,街道確定按照城鄉增減掛鈎的辦法,實施高壓線走廊下2100多名村民的搬遷,尖山村的安居夢即將實現。

肖黃淑百感交集,為了女兒的安全,從上初中就送了出去,這麼多年到工作了都不敢接回家住,如今,搬遷意味著一家人團圓、可以在一起安穩地生活,這一夜,肖黃淑第二次失眠了,因為興奮和期盼。

放權

肖黃淑一家迎來喬遷之喜,一家人其樂融融。搬新家那天,肖黃淑幸福得睡不著,她說,這應該是最後一次失眠了吧,住進安全舒適的新家,一家人團圓和諧,這樣踏實的生活她心滿意足。

2100多名村民順利搬遷的背後,是街道黨工委探索的4G300行動計劃,以核心領治、群眾自治、院落微治、社會共治(govern)4大主體參與的治理的多元化基層治理模式得到成功應用,激發了群眾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有效化解了社會矛盾和信訪難題,力爭公共服務、黨風政風和文明指數等群眾滿意度向100%看齊。

2000多人的搬遷工作並不簡單。

「政府要學會放權,不搞大包大攬,還權於民,變自上而下為自下而上,搬不搬,怎麼搬,都交給村民自己拍板。」煎茶街道黨工委為這次搬遷定下了「調子」,基層治理4G300行動計劃也隨即展開。

在街道黨工委、村黨委引導下,村民發起成立自主改造委員會,德高望重的老隊長黃元德被大家「請出山」,擔任自改委主任,7名村裡的黨員、能人代表被選為自改委成員。

村民老肖不想搬,不願意籤訂搬遷協議,自改委成員謝洪君一次次上門做工作,還找來車載著老肖去附近的農村新居「開眼界」,做通了老肖的思想工作。

故土難離,27戶村民提出不願搬遠了,自改委就在九組附近尋找合適的聚居點,為了讓新居遠離高壓線走廊,連山都挖走半匹,儘量滿足大家就近安置的願望。

外牆磚深色穩重耐看,彩色磚輕鬆活潑,村民爭議不下,自改委乾脆把村民請到磚廠,現場進行對比,確定顏色和樣式。

在設計戶型圖時,村民提出,希望臥室能夠多一些,自改委和設計公司不斷修改方案,決定收窄樓梯和客廳,硬是讓118平方米的安置房做成了四個臥室的躍層別墅。

為確保公平,在新居設計之初,還確保了每一戶符合條件的人家都能分配到一套湖景位置的新房,村民家家拍手稱讚。

群眾自主決策、自主招標、自主分配、自我監督、自我管理……在新村建設、景區管理、新居管理的過程中,街道探索的4G300行動計劃,以核心領治、群眾自治、院落微治、社會共治(govern)4大主體參與治理的多元化基層治理模式得到成功應用,激發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有效化解了社會矛盾和信訪難題,力爭公共服務、黨風政風和文明指數等群眾滿意度向100%看齊。

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這一天,也是尖山村首個安置小區「荷風久居」分新房的好日子,在自改委的組織下,大家以最為傳統的「抓鬮」辦法分配新房。

「非常順利,半天就分好了,家家都樂呵呵的哦。」自改委主任黃元德不負眾望,身為老黨員,為了這次搬遷,他日夜守在一線,帶著黨員群眾一手把新家建起來,而他自己的家根本不在搬遷範圍。

分房一個多月後,肖黃淑一家就迎來喬遷之喜,她特意把二樓的主臥留給了女兒作為婚房,一樓的臥室留給了自己行動不便的老母親,還把丈夫年邁的母親也從仁壽接來照顧養老,一家人其樂融融。

搬新家那天,肖黃淑幸福得睡不著,她說,這應該是最後一次失眠了吧,住進安全舒適的新家,一家人團圓和諧,這樣踏實的生活她心滿意足。

創業

在公園城市的建設中,鄉村該如何發展?成都市委強調,要注重生態保護,以良好的田園生態本底促進綠色產業創新發展;要注重形態塑造,以美麗的鄉村形態集聚產業集聚人氣;要注重產業培植,以開放的融合發展理念打造綠色高端產業;要注重文化挖掘,以濃厚的天府農耕文脈彰顯鄉村地域特色。

「上有高壓線,下有清風蓮。」正在深入推進的「微腐敗」專項治理給煎茶街道黨委班子成員帶來了新的啟示。一語雙關,高標準打造的「舞月荷花」田園綜合體日益成型。到目前,項目一期已經基本建成,以500畝荷塘為核心,尖山村形成了1080畝的生態景觀區,還引入了高端寵物寄養園、生態酒店、競技釣場等互動項目。

朝著公園城市的目標,尖山村的變化還在一天天進行。

在新居建設的同時,街道黨工委兌現了對村民的又一個承諾:關閉養殖場、清理汙染源。

搬遷養殖場後,1000多畝土地流轉到了村荷花合作社,地怎麼用?產業發展什麼?錢怎麼來?就在街道黨工委不斷研判、論證尖山村產業發展之路時,在全省全市深入推進的「微腐敗」專項治理帶來了新的啟示。

「上有高壓線,下有清風蓮。」一句黨風廉政建設的宣傳語讓人茅塞頓開,何不將已有的300多畝荷塘擴容升級,把高壓線變成一道風景,打造一個天府科學城後花園。

於是,尖山村「1(村黨委)+4(荷花專業合作社、荷花黨支部、公司、荷花微黨校)+N(N個農戶)」的產業發展思路漸漸清晰。

有了黨組織作為主心骨,創業,尖山村人豪情滿懷。

羅鴻斌是廣元市一家房地產企業的總經理,在當地成功進行了不少房地產項目的開發運營,還參與了當地土地整理項目。

2016年10月,羅鴻斌和公司兩位股東應邀前來尖山村考察,彼時的尖山村,剛剛完成農房拆遷和土地流轉,可謂百廢待興,「說實話,當時的場景,我們確實沒有十足的信心。」

回到廣元後,股東們發生很大的分歧,一時決策不下。街道、村幹部多次前往企業介紹天府新區的規劃發展,詳細解釋集體建設用地政策等等,很快打消了企業的種種顧慮。

「你放心,企業來尖山村發展一定有好的前景,我們一定提供最優質的政務服務。」街道主要領導的承諾讓企業吃了定心丸。

兩個月後,羅鴻斌在成都成立三禾聯創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合作社展開合作,而農民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由公司投資1.5億元,分三期共同高標準打造「舞月荷花」田園綜合體。

一年多時間過去,到目前,項目一期已經基本建成,以500畝荷塘為核心,尖山村形成了1080畝的生態景觀區,還引入了高端寵物寄養園、生態酒店、競技釣場等互動項目。去年以來,景區已接待遊客兩萬多人。

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府新區視察,首次提出「公園城市」。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認為,這正是基於天府新區的現有規劃和建設基礎,把握未來城市的發展方向,提出的具有遠見卓識的城市發展新範式,凝聚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一尊重五統籌」等重要思想理念,蘊含著「以人民為中心」的深厚民本情懷。

「公園城市」的建設理念,也為尖山村下一步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目前,「舞月荷花」景區二期風情小鎮、運動公園等項目正抓緊推進。

振興

鄉村振興就是要解決快速推進現代化進程中的「三農」問題,使農業農村同步現代化,防止出現農業衰落、農村凋敝。

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指導時強調,鄉村振興戰略是加快農村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推動城鄉一體化的重大戰略,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

成都市正結合實際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把全域旅遊作為重要抓手,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家鄉環境美了、產業強了,機會也多了,在尖山村,返鄉創業就業成為一個熱門現象。村主任肖道彬告訴記者,去年以來,已經陸續有上百名年輕英才回到家鄉,有大學生回來當「村官」的,有在景區管理公司做管理人員的,也有發展鄉村旅遊的。

變廢為寶、由亂變治。

行走在「舞月荷花」景區,微風拂面,伴著荷葉清香,遊人不單單可以體驗荷塘的美景,廉潔文化、當地的歷史人文故事也處處可見。

一年多的景區打造,尖山村「上有高壓線,下有清風蓮」的獨特風景漸漸有了名氣,遊客紛至沓來。

肖黃淑一家在「荷風久居」還有兩套空置的新房。這幾天,她正打算學習開辦民宿的一些知識,看能不能做點鄉村旅遊的生意,「遊客多了,可以來我家歇歇腳,體驗一下農家生活。」

搞鄉村旅遊,村民胡興兵已經先行一步。去年初,看著家鄉的田坎變成綠道、臭水溝變成溼地景觀、撂荒的田園變成荷塘美景,他決定停了手上的鋼材生意,回鄉創業,把小院改造成農家樂。

胡興兵的想法與街道的想法不謀而合,對於景區附近的散居農戶,街道也鼓勵他們積極發展鄉村旅遊,並為農戶完善了道路、停車場等公共基礎設施,還進行了統一的店招風貌打造,根據農戶實施改造的具體情況,街道還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

就這樣,胡興兵投入30多萬元開起了村裡的第一家農家樂,旺季每天要接待遊客100多人。在他的帶動下,尖山村還有五六戶村民正在加緊實施改造,爭取在今年荷花盛開的季節,搶抓旺季的鄉村旅遊生意。

家鄉環境美了、產業強了,機會也多了,在尖山村,返鄉創業就業成為一個熱門現象。村主任肖道彬告訴記者,去年以來,已經陸續有上百名年輕英才回到家鄉,有大學生回來當「村官」的,有在景區管理公司做管理人員的,也有發展鄉村旅遊的。

採訪中,再次談及縱橫密布的高壓線塔,尖山村老百姓不再是憤恨,而是滿臉的自豪感,「城市的建設發展離不開變電站,我們非常理解,作為尖山人為成都建設發展、為天府新區發展出了力,我們很自豪。」

【採訪手記】

兌現了「改善民生」的承諾,讓群眾過上了遠離高壓線的生活,是尖山村走向鄉村振興的第一步。

當前,成都市正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學習借鑑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作經驗,著力推進鄉村全域景觀化景區化建設,通過「保持風貌和改善人居相兼顧」,通過「建設村莊和經營村莊相促進」,盤活鄉村資源促進農民增收。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天府新區將此作為最靚麗的名片、最普惠的民生進行打造。尖山村群眾領會了中央精神,自發成立合作社,將被汙染的土地變廢為寶,打造「舞月荷花」景區,以美麗的鄉村形態集聚產業集聚人氣,進行著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探索和創造。在採訪中記者看到,許多遊客已被千畝荷塘的優美景觀吸引,人氣正不斷聚集起來。

引入農旅公司是尖山村走的又一步好棋。通過尋求市場力量,抓住「一三互動,農旅融合」的機會,把增減掛鈎整理出的土地發揮出市場價值,將其培植成可持續發展的產業,使之成為尖山村村民長期可持續收入的來源。這,才是振興尖山村的長久之計。

解放思想、拓展思維、勇於創新,尖山村從一個高壓線下的貧困村組,到如今環境優美,人居改善,充滿潛力的鄉村,她的改變正是這些精神發揮作用的結果。而隨著人才的不斷回流,鎮、村幹部的選優配強,群眾主導作用的進一步發揮,都將匯成尖山村下一步發展的強大力量。

廉風的吹送,制度的建立,群眾的參與,是尖山村走得更遠的保障。鄉村振興在於煥發農村的活力。尖山村已經脫胎換骨,蝶變新生,相信這隻蝴蝶還會飛得更遠,舞得更美。

本報記者 方明遠 張渝 李娟

攝影 胡大田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相關焦點

  • 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
    位於都江堰市柳街鎮紅雄社區的川西音樂林盤,如今成了網紅打卡地,「打造新業態、培育新場景、創造新消費」,這裡成為都江堰市公園城市鄉村表達的生動案例。 在這個林盤裡,有一個「豬圈咖啡」,如今更成了都市和鄉村文藝青年聚集地。
  • 公園城市 鄉村表達 新都區夏河溪鄉野公園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成都市新都區夏河溪鄉野公園。在這裡,城市與鄉村風貌實現了巧妙的過渡和融合。  作為新都區「珠鏈錦繡·錦水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夏河溪鄉野公園將沃野千裡的美麗鄉村和蓬勃發展的活力產業結合起來,讓城市和鄉村的距離不再遙遠。
  • 【鄉村振興看交通】浙江尖山村:水果之「香」逐路高
    為解決尖山村交通問題,海寧市和黃灣鎮加大財政支持力度。2004年,全長約10公裡、貫穿尖山村的翁高線建成。隨後,海寧市不斷推進路網升級,翁高線與203省道和硤尖公路連線成網,打通了尖山村的水果運輸渠道。  依託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馬建良擴大種植規模、拓展種植種類,承包了10多畝地種植楊梅、枇杷、柑橘等,平均年收入達10多萬元,成為村裡有名的水果大戶。
  • 龍泉驛區:以大運之窗 向世界呈現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
    有「小奧運會」之稱的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將在此舉辦,成都公園城市以及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大美圖景將由此向世界展現。機遇不僅如此。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橋頭堡」,以及成都「東進」「中優」的主戰場,龍泉驛區正面臨著多重機遇的疊加,也肩負著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的重大使命。而廣大鄉村,正是公園城市美學價值的集中表達。
  • 用微博+ 探索公園城市鄉村多元表達
    日前第六屆國際農科院院長高層研討會天府新區公園城市鄉村表達分論壇在天府新區天府微博村舉行
  • 公園城市理念在鄉村規劃中如何表達?提升鄉村風貌,注重生態價值轉化
    公園城市理念如何在鄉村規劃建設中表達?如何在鄉村規劃中實現現代產業功能植入?4月10日,首屆成都市特色鎮(街區)建設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規劃設計方案全球徵集活動川西林盤專題解讀會在線上舉行。線上會議四川大學鄉村振興研究中心陳春華、西南交通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鍾毅通過網絡會議的方式,向Michael Sorkin Studio. LLC、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體等9名國內外規劃設計機構及數十名鄉村規劃師深度解讀川西林盤。
  • 促成都城鄉融合發展,塑公園城市鄉村表達 首屆徵集活動應徵方案...
    活動一呼百應設計機構、獨立個體齊參與為助力成都市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2019年12月,由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成都市農業農村局主辦,成都市規劃編制研究中心、成都興城集團下屬成都市小城鎮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首屆成都市特色鎮
  • 公園城市理念在鄉村規劃中如何表達?川西林盤「量身定製」方案6月...
    公園城市理念如何在鄉村規劃建設中表達?如何在鄉村規劃中實現現代產業功能植入?4月10日,首屆成都市特色鎮(街區)建設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規劃設計方案全球徵集活動川西林盤專題解讀會在線上舉行。四川大學鄉村振興研究中心老師陳春華、西南交通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鍾毅通過網絡會議的方式,向Michael Sorkin Studio.
  • 小縣城變大景區 「中國最美鄉村」婺源的美麗嬗變
    (資料圖) 方華彬 攝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小縣城變大景區 「中國最美鄉村」婺源的美麗嬗變  中新網江西婺源12月22日電 題:小縣城變大景區 「中國最美鄉村」婺源的美麗嬗變  記者 劉佔昆  儘管已是冬季,但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篁嶺古村的遊客依舊不少
  • 新都區充分挖掘鄉村生態本底 做優公園城市鄉村表達
    落實省市相關部署,積極搶抓融入成都大都市經濟圈、成德同城化和大港區一體化等系列重大機遇,新都區以構建特色小鎮群落為抓手,充分挖掘鄉村生態本底和人文資源,初步形成了主題鮮明、產業聚集、規模適宜、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的特色小鎮群落,促進了鄉村資源價值的加速轉換和大幅提升,拓展了惠農增收新路徑。
  • 城市公園設計出川西恬靜的鄉村景色 重慶大學團隊獲一等獎
    日前,以「風景園林公園城市健康生活」為主題的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20年會在成都成功舉辦,同期進行的大學生設計競賽也圓滿落下帷幕。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參賽作品《尋脈遊園,肆意林盤——基於川西林盤文化的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榮獲本科生組一等獎。這也是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連續兩年獲此殊榮。
  • 四川公布100個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 自貢4個美麗鄉村上榜
    封面新聞記者 鄧丹 6月8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的2020年四川省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中,自貢市沿灘區仙市鎮百勝村、自流井區榮邊鎮尖山村、大安區三多寨鎮三多寨村、沿灘區永安鎮雲豐村4個村成功入圍。
  • 深汕合作區揭牌兩周年:做好生態「加減法」 推動飛地新城嬗變
    今年6月5日,深汕合作區以「美麗深汕,我是行動者」為主題,舉行環境日宣傳活動  做好美麗「加法」  「多個首次」彰顯生態文明建設「深汕特色」  近期,全區第一座城市公園——英達斯瑞公園正如火如荼地建設中。
  • 自貢市4個鄉村被評為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
    6月8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的2020年四川省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中,我市沿灘區仙市鎮百勝村、自流井區榮邊鎮尖山村、大安區三多寨鎮三多寨村、沿灘區永安鎮雲豐村4個村成功入圍。
  • 誰是有「顏值」又有「氣質」的美麗鄉村 擺上擂臺賽一賽
    5月28日下午,嘉興「『三治融合』實踐之星」擂臺賽美麗鄉村建設專場完美落幕,潘家浜村獲得本場擂臺賽第一名。海寧市尖山新區(黃灣鎮)尖山村以積分模式提高農戶垃圾分類主動性、準確率,使垃圾分類成為新的時尚;嘉善縣姚莊鎮橫港村通過「善心堂」來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有效推動拆違;桐鄉市大麻鎮海華村創建「麻花議事團」,圍繞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環境整治開展議事活動;海鹽縣於城鎮何家村深化黨群中心戶聯戶機制,鞏固美麗鄉村建設之基,打造「幸福公社平臺」,熔鑄美麗鄉村之魂……擂臺賽上,嘉興基層村
  • 4大維度,6大新場景,簡陽公園城市要這樣建……
    山水生態公園場景 天府綠道公園場景 鄉村田園公園場景 城市街區公園場景 天府人文公園場景 產業社區公園場景 圍繞公園城市形態大力培育公園城市示範區
  • 特別報導|公園城市的「超級綠葉」 ·新津,都市型產業社區的誕生
    * 新津找準「成南新中心,創新公園城」的發展定位和「築景、成勢、聚人」的建設理念,以「超級綠葉」作為公園城市總體架構,令產業發展和公園城市建設無縫結合。新津,「城市無處不公園」的願景正在成為現實。
  • 農業公園收藏鄉村的快樂
    這是一種新型的旅遊形態,農業公園既不同於一般概念的城市公園,又區別於一般的農家樂、鄉村遊覽點和農村民俗觀賞園,它是中國鄉村休閒和農業觀光的升級版,是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現代農業園林景觀。   這是一種新型的旅遊形態,農業公園既不同於一般概念的城市公園,又區別於一般的農家樂、鄉村遊覽點和農村民俗觀賞園,它是中國鄉村休閒和農業觀光的升級版,是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現代農業園林景觀。
  • 踐行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 成都郫都按下快進鍵
    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堅持以公園城市理念全面推動城市規劃思維、建設方式、管理體系和營城模式變革,打造承載美好生活嚮往的未來之城。踐行公園城市這一全新城市理念,郫都大地上公園城市的探索與實踐不斷前行,始終與成都發展同頻共振,郫都區著力在建設公園城市示範區的成都答卷上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
  • 寧德壽寧縣下黨鄉:從特困鄉到美麗鄉村的嬗變
    多年來,壽寧縣下黨鄉廣大幹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託,以滴水穿石、弱鳥先飛、以幹得助、久久為功的精神力量,走出了一條因地制宜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之路——  從特困鄉到美麗鄉村的嬗變  東南網8月19日報導(福建日報記者 薛東 吳旭濤 李向娟 通訊員 吳通華)